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目的:探讨经头皮冠状切口结合口内切口入路治疗复杂面中部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对26例应用经头皮冠状切口结合口内切口入路行复杂面中部骨折坚固内固定病人进行回顾分析。结果:26例中除1例出现暂时性额纹消失,其余患者面部外形对称、咬合良好、无复视及眼内陷等。结论:经头皮冠状切口结合口内切口治疗面中部复杂骨折,视野清楚,较好地进行骨折复位和坚固内固定,术后可以满意恢复面形和功能,不留瘢痕。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面中部骨折的修复方法。方法:采用冠状切口或面部小切口联合口内切口为41例面中部骨折施行复位,微型钛板坚固内固定及Medpor植入等。结果:41例均取得满意效果,术后无严重并发症。结论:采用头皮冠状切口或面部小切口联合口内切口可充分暴露手术野,完成骨折复位、固定及Medpor植入,恢复面部支架及残缺外形,使面中部损伤的外形及功能整复良好。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颅面骨复合骨折的治疗方法。方法 对38例不同部位颅面骨复合骨折病例,19例行鼻内窥镜手术治疗,5例行额部冠状切口加上唇面揭式切口复位,14例行柯陆式进路加鼻窦内窥镜联合复位。结果 12例恢复正常鼻眼功能;11例上睑下垂改善,睑裂增宽;7例视力未恢复;8例遗留面部畸形。结论 CT是诊断颅面骨复合骨折最精确的方法,对术式的选择也有重要临床价值。对较严重的眶纸板并发其它部位的复合骨折,行鼻内窥镜下手术疗效满意;颅面多发而复杂的骨折采用额顶部冠状切口加面揭式切口联合复位术野暴露好,直视下手术,可准确查明骨折部位和施行正确的复位固定,不留面部疤痕,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经口内入路固定眶下缘骨折的方法及治疗效果。方法对96例眶下缘骨折行内固定术的患者手术入路进行分析。结果96例患者中,52例患者单纯从口内切口入路复位内固定眶下缘骨折,44例除口内切口外要经眶下睑缘切口入路复位内固定眶下缘骨折。全部96例患者对手术效果满意。结论单纯经口内入路复位内固定眶下缘骨折可以减少切口,减轻创伤。当骨折为粉碎性骨折,单纯口内入路无法复位固定或伴有眶下壁骨折需修复眶底的必须经眶下缘再行切口固定。  相似文献   

5.
冠状切口在面部多发性骨折治疗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头皮冠状切口治疗颌面部多发性骨折的优缺点及并发症的防治。方法50例患者均采用头皮冠状切口暴露额骨、颧骨、颧弓、鼻骨及眶周骨。如骨折涉及上颌骨前、外侧壁或眶下缘可附加口内切口或睑缘下切口。在直视下将骨折复位,微型钛板内固定。结果50例患者颌面部外形及咬合关系均完全恢复正常。38例张口受限治愈率97%,眶下神经分布区麻木改善88%,均无严重并发症。结论头皮冠状切口有操作简单、术野暴露清楚、复位准确、固定方便、疤痕隐蔽等优点。头皮冠状切口径路是治疗面部多发性骨折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6.
朱力  李燕  聂建华  毛明芳  李菊  冯丹 《西部医学》2010,22(10):1900-1902
目的探讨冠状切口加局部小切口在眶-颧-上颌骨复杂骨折中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应用冠状切口加局部小切口治疗眶、颧、上颌骨复杂骨折患者35例,其中9例用冠状切口+睑缘下切口+口内切口;8例冠状切口+睑缘下切口;17例冠状切口+口内切口,含4例合并下颌骨骨折的用口内或颌下切口同期下颌骨骨折复位内固定。结果 35例均成功完成手术,术后X线检查,骨折愈合良好,34例为一期愈合,1例延期愈合,外形满意。出现1例暂时性额肌瘫痪,1例感面部皮肤轻度麻木。1例术口感染溢液,抗炎换药理疗后痊愈。结论冠状切口加局部小切口,疗效肯定、切口隐蔽,面部无瘢痕,且术野清晰,是上颌骨、眶、颧复合骨折切开内固定术的一种理想治疗选择。  相似文献   

7.
尚永一  王雯  贡凤琴 《北京医学》2009,31(9):552-554
目的 评价颌骨骨折术前牵引后口内切口坚强内固定治疗方法的治疗效果。方法对102例新鲜颌骨骨折患者采用术前牵引后口内进路暴露颌骨骨折部位(除外下颌升支及髁状突骨折)以钛板坚强内固定的方法使骨折段复位固定。结果102例患者101例软组织Ⅰ期愈合,口内咬合关系恢复良好,颌面部外形和咀嚼功能、开口度正常。结论配合术前颌间弹力牵引后口内切口坚强内固定是治疗颌骨骨折的一种适用手术进路。  相似文献   

8.
郑秋立 《中国乡村医生》2009,11(23):123-124
目的:观察小型金属接骨板治疗下颌骨角部线性骨折的可靠性和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通过口内或口外颌下切口手术复位骨折部位,应用小型金属接骨板坚固内固定治疗下颌骨角部骨折33例,术后对骨折复位、愈合、咬合关系及张口情况进行复查和随访。结果:32例手术切口Ⅰ期愈合,1例切口部分裂开经对症处理Ⅱ期愈合。X射线摄影拍片观察骨折复位情况良好,无骨不愈合现象发生。术后3个月张口度〉3.5cm33例,咬合关系良好31例,2例出现咬合干扰,经调整后,咬合关系正常。结论:小型接骨板坚固内固定治疗下颌骨角部线性骨折,固定可靠,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9.
目的:总结颌骨骨折口内开放复位,钛板固定的临床疗效。方法:23例颌骨骨折除合并颧骨骨折及髁状突颈骨折外均采用口内切口复位固定。结果:23例颌骨骨折病例手术后均达到解剖复位,咬关系恢复正常。结论:应用钛板经口内复位固定颌骨骨折,可使骨折达到解剖复位,无明显并发症,获得满意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评价口内入路微型钛板坚固内固定治疗下颌骨骨折的疗效以及与其他方法的对照。方法 对30例单纯性或多发性下颌骨骨折均采取口内入路切开、复位、固定。术后半年行X线检查,评定骨折对位愈合情况、咬合关系及张口度恢复情况。结果 30例骨折病人除1例术后切口感染,其余切口均Ⅰ期愈合,半年后X线检查显示骨折线对位、愈合均良好,咬合关系恢复满意,张口度均≥35。结论 口内入路微型钛板坚固内固定是治疗下颌骨骨折的一种理想途径。  相似文献   

11.
颌面部骨折小钛板坚强内固定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小钛板坚强内固定治疗颌面部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46例颌面部骨折经冠状切口进路或口内进路,作开放整复,应用小钛板或微型钛板坚强内固定临床资料回顾分析。结果:能够良好地恢复患者原有的咬合关系,并兼顾了面部外形的恢复,达Ⅰ期愈合;小钛板坚强内固定,固定稳定可靠,功能恢复早、骨折愈合快:开放复位术野清,复位快、对位准,切口隐蔽无明显疤痕。结论:小钛板坚强内固定,是颌面部骨折首选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2.
①目的 观察应用带锁髓内钉治疗胫骨干骨折的效果。②方法 1998年10月~2000年2月,我科采用带锁髓内钉治疗胫骨干骨折共20例,均选用Orthofix公司生产的带锁髓内钉,采用顺行闭合穿针14例,开放穿针6例,近远端均应用导向器一次穿针成功。③结果 所有病人术后第1天即可用CPM机行功能锻炼。术后随访7~20个月,平均12个月,病人骨折均愈合,平均愈合时间6个月。患肢功能优良率为95%。④结论 带锁髓内钉治疗胫骨干骨折可以获得满意的效果。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多孔磷酸三钙治疗跟骨骨折的疗效及骨细胞生长情况。方法:85例跟骨骨折患者中,采取传统切口钢板内固定57例,小切口空心钉内固定28例,其中75例使用磷酸三钙植骨治疗,观察临床疗效。骨折愈合后二次手术取内固定,并在原植骨区取极少量骨组织标本再次行组织学观察,比较骨细胞的生长情况。结果:传统切口钢板内固定和小切口内固定植骨患者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小切口内固定未植骨患者(P〈0.01)。植骨后新生骨组织中成骨细胞增生活跃,骨细胞分化成熟,密度增大,骨小梁密度增宽,骨小梁间纤维组织增生伴毛细血管增生。结论:多孔磷酸三钙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生物力学强度和骨传导作用,其降解效应与骨组织的改建塑形基本同步,降解速度适中,骨愈合后接近与正常骨组织,性能稳定,组织学照片显示新骨生成良好,与原骨组织相似。  相似文献   

14.
Ilizarov外固定器治疗胫骨骨不连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观察Ilizarov外固定治疗胫骨骨不连的效果。方法16例胫骨骨不连,采用Ilizarov方法治疗。结果经3~7个月加压外固定治疗均达到骨性愈合。结论Ilizarov外固定器能为骨断端提供牢固稳定的固定,加压能刺激骨痂形成,是治疗骨不连的较好的方法。  相似文献   

15.
①目的 探讨微型钢板内固定治疗髁状突颈部骨折的效果。②方法 对15例髁状突颈部骨折的病人,采用耳前切口手术入路,将骨折复位后行微型钢板内固定,同时对损伤的关节囊、关节盘进行修复,术后病人早期进行张口训练。③结果 15例病人骨折愈合良好,He关系正常,开口度良好。④结论 微型钢板内固定是治疗髁状突颈部骨折的一种良好的方法,特别是对伴有关节盘、关节囊损伤及骨折移位较明显的病人较为实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总结应用小型接骨板坚固内固治疗下领骨骨折临床经验。方法:对应用小型接骨板行坚固内固定治疗的63例下领骨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总结。结果:所有患者手术切口Ⅰ期愈合,治疗效果满意;咬[牙合]关系良好、面部对称;影像学复查骨折线对位良好。结论:小型接骨板坚固内固定辅以领间固定治疗下领骨骨折效果可靠,术后并发症少,是一种理想的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17.
联合切口双钢板植骨治疗复杂胫骨平台骨折62例疗效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刘明建 《海南医学院学报》2009,15(8):905-906,909
目的:探讨双侧钢板内固定治疗复杂胫骨平台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1998~2007年采用双侧钢板内固定加植骨治疗复杂胫骨平台骨折62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术中用双钢板固定,内侧采用小钢板,外侧如用加长钢板则潜行分离插入,通过皮肤小切口螺钉固定以减少皮瓣的长度和剥离面,同时术中充分植骨对关节面的复位起有效的支托作用,术后早期膝关节屈伸功能锻炼。结果:所有病例无膝关节内外翻现象,3例(5%)术后轻度胫骨平台再次塌陷,2例出现伤口感染皮瓣坏死,优良率达95%。结论:双侧钢板治疗复杂胫骨平台骨折是有效的方法,术中充分植骨,术后引流通畅和早期功能锻炼,可减少并发症,明显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18.
目的:评价双切口与正中单切口内固定治疗胫骨平台骨折的疗效。方法:从2004年1月至2010年8月对40例胫骨平台骨折患者,采用分两组切口内固定术,同时骨缺损处植骨治疗。结果:40例获得随访,随访时间12个月-6年,双切口较正中单切口内固定治疗胫骨平台骨折的疗效优良率明显增高。结论:高能量损伤所引起的胫骨平台骨折常致平台压缩、塌陷和劈裂,严重影响关节功能。传统的正中单切口治疗方法治疗非常困难,而且效果不好。采用双切口内固定治疗胫骨平台骨折,可做到解剖复位、牢固固定、早期功能锻炼,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经皮空心加压螺纹钉内固定治疗偏瘫合并髋部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总结35例偏瘫合并髋部骨折患者采用经皮空心加压螺纹钉内固定的治疗效果,其中股骨颈骨折24例,转子间骨折11例,在C型臂X光机透视下闭合复位,经皮置入2~3枚空心加压螺纹钉固定,观察手术创伤、住院时间、围手术期并发症、早期活动、早期并发症、死亡率等指标。结果35例手术顺利完成,手术切口1.5~2cm、平均住院时间12d,围手术期并发症5例,早期并发症6例,随访期内死亡5例。结论选择合适的适应证,微创内固定治疗偏瘫合并髋部骨折可获得良好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20.
颅中窝底硬膜外入路技术改进及相关解剖学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从应用解剖学入手 ,量化和微创化研究颅中窝底硬膜外入路及技术改进。 方法 对 10具 (2 0侧 )成人头颅标本进行颞骨岩部前表面显微结构的横断面观察 ,测量相关数据 ;对 3具 (6侧 )头颅标本模拟颅中窝底硬膜外入路 ,进行入路全程解剖观察 ,在微创化基础上探求扩大手术显露范围的方法及临床应用。 结果  (1)形成带血管蒂颞肌 -筋膜瓣 ,供重建颅底用 ,减少术后脑脊液漏。(2 )确定棘孔、半月节压迹、弓状隆起 (AE)为入路重要路标 ,测量 AE与岩嵴的交点 -半月节压迹的距离为 2 2 .15± 1.4 8mm,外展神经 -半月节压迹 4 .5 0± 0 .36 mm。(3)磨除卵圆孔前外缘骨质 ,切开下颌神经鞘膜和半月节硬膜间腔 ,使中颅底内侧硬膜充分脱离前岩骨 ,扩大手术暴露。 (4 )结扎岩上窦内侧 ,硬膜切口呈双“T”形 ,扩大岩尖区及桥小脑角硬膜内结构的显露范围。 结论 确定颅中窝底硬膜外入路的重要路标 ,明确安全切除颞骨岩部前部及岩尖区骨质的范围 ,并对颅中窝底硬膜外入路提出改进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