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56 毫秒
1.
目的对比吉非替尼与培美曲塞二线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2月至2016年4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72例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均经一线化疗后病情未得到控制;根据化疗药物不同分为A、B两组,各36例。A组给予吉非替尼化疗,B组给予培美曲塞化疗。对比两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治疗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血小板、粒细胞减少发生率低于B组,皮疹发生率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恶心呕吐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吉非替尼与培美曲塞二线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效果相当,但不良反应各异,临床应根据患者自身情况选择最佳治疗药物。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厄洛替尼与吉非替尼两种靶向药物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的效果与经济优势。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2月-2017年2月在本院接受靶向药物厄洛替尼治疗的40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设为厄洛替尼组。另选取同期在本院接受靶向药物吉非替尼治疗的40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设为吉非替尼组。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不良反应发生情况以及无进展生存期情况。并通过疾病控制率予以成本-效果分析,通过质量调整生命年予以成本-效用分析。结果:厄洛替尼组与吉非替尼组的疾病控制率分别为75.00%(30/40)、62.50%(25/40),两组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厄洛替尼组与吉非替尼组的皮疹、肝损伤、腹泻等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厄洛替尼组与吉非替尼组无进展生存期分别为(378.4±150.1)、(353.2±143.3)d,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厄洛替尼与吉非替尼的总成本分别为70 552元、84 975元;厄洛替尼与吉非替尼的成本-效果比分别为941、1 360;厄洛替尼与吉非替尼的成本-效用比分别为65 326、87 874,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厄洛替尼与吉非替尼两种靶向药物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的疗效、不良反应发生率及无进展生存期相似,但厄洛替尼方案具有更加显著的经济优势。  相似文献   

3.
目的 比较培美曲塞与吉非替尼单药二线治疗晚期NSCLC患者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 将符合入组标准的患者75例随机分成培美曲塞组38例和吉非替尼组37例进行治疗观察,主要评价指标为ORR,DCR,生活质量改善率及不良反应.结果 培美曲塞组ORR为13.2%、DCR为47.4%,而吉非替尼组的ORR为18.9%,DCR为56.8%,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吉非替尼组的血液学毒性明显低于培美曲塞组(P<0.05),症状改善及生活质量改善优于培美曲塞组(P<0.05).结论 培美曲塞和吉非替尼单药二线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效率相近,但吉非替尼不良反应轻微,对症状和生活质量的改善率更高.  相似文献   

4.
吉非替尼是一种新型的分子靶向抗癌药物,它选择性抑制表皮生长因子受体酪氨酸激酶而发挥作用。大规模临床研究显示,吉非替尼对于晚期非小细胞肺癌具有明显的抗肿瘤活性,并能较快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提高晚期生活质量。与传统化疗药物相比,吉非替尼具有瞄准特定的分子靶点、不良反应小和特异性强等优点。2003年5月,美国FDA通过快速审批程序,批准吉非替尼应用于临床。目前它主要用于终末期非小细胞肺癌的二线和三线治疗。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榄香烯联合吉非替尼一线治疗晚期EGFR敏感突变型非小细胞肺癌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研究纳入54例ⅢB/Ⅳ期经组织学确诊为非小细胞肺癌(NSCLC)且EGFR基因检测为敏感突变型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27例。分别接受单药吉非替尼250 mg/d和榄香烯联合吉非替尼250 mg/d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临床症候变化、免疫功能及安全性。结果:联合治疗组PFS(P=0.045)与OS(P=0.016)较对照组显著延长,两组ORR(P=0.272)及DCR(P=0.305)均无显著性差异;同时,联合治疗组在改善气短、乏力及免疫功能方面均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在毒副反应方面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榄香烯联合吉非替尼治疗晚期EGFR敏感突变型NSCLC疗效较好,并能有效改善临床症状及免疫功能,安全性好,依从性较高。  相似文献   

6.
吉非替尼(gefitinib)是肺癌靶向治疗的一种重要药物,目前已被中国SFDA批准用于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的二线治疗,现报道1例晚期肺癌患者口服吉非替尼维持治疗致间质性肺炎的情况.  相似文献   

7.
王宇 《当代医学》2022,28(10):83-86
目的 探讨吉非替尼联合化疗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疗效及对血清肿瘤标志物和不良反应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9年2月至2020年2月本院收治的晚期非小细胞肺癌115例,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n=57)与观察组(n=58).对照组行化疗(顺铂+吉西他滨)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吉非替尼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血清肿...  相似文献   

8.
吉非替尼治疗21例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疗效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吉非替尼治疗难治性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选择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21例,给予吉非替尼250 mg/d口服,评价其临床疗效。结果:总的疾病控制率为52.4%,患者中位生存期为272 d。结论:吉非替尼可改善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临床症状和生活质量,且耐受好。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吉非替尼与多西他赛二线治疗晚期肺腺癌的疗效与毒副反应.方法71例一线化疗失败的晚期肺腺癌患者,随机分为吉非替尼组和多西他赛组,吉非替尼组:250mg,每天一次口服,维持治疗直至病情进展或出现不能耐受的不良反应.多西他赛组:75mg/m^2,第1天静脉滴注1h,每21d重复,至少接受2个疗程,评价其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71例NSCLC均可评价疗效,2组总有效率(ORR)吉非替尼组40.0%(14/35),多西他赛组16.7%(6/36),P〈0.05;疾病控制率(DCR)吉非替尼组74.3%(26/35),多西他赛组44.4%(16/36),P〈0.05.吉非替尼组的毒性反应主要为皮疹和腹泻,多西他赛组主要存在骨髓抑制和胃肠道反应毒性(P〈O.05).结论吉非替尼与多西他赛相比,治疗晚期肺腺癌有较好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吉非替尼和多西他赛用药的先后顺序对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二线治疗疗效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中国医学科院肿瘤医院2002年4月至2007年1月期间接受吉非替尼和多西他赛交叉二线治疗的82例晚期NSCLC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吉非替尼交叉到多西他赛(A组)17例,多西他赛交叉到吉非替尼(B组)65例.交叉前为第1阶段,交叉后为第2阶段.吉非替尼在第1、2阶段的有效率分别为29.4%和27.7%(P>0.05),多西他赛分别为13.8%和5.9%(P>0.05).对用药顺序进行统计学调整处理后吉非替尼的有效率为28.0%,明显优于多西他赛(12.2%,x2=5.46,P=0.02).吉非替尼治疗的中位至疾病进展时间为6.0个月,明显长于多西他赛的4.0个月(P=0.00).A、B组的中位生存时间分别为40.0和22.0个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分层分析显示,体力状态差的患者先用吉非替尼较先用多西他赛生存期明显延长(中位生存时间分别为13.0和6.0个月,P=0.01).2种药物的不良反应均可耐受,不同用药顺序的不良反应发生率相似.结论 吉非替尼和多西他赛的用药顺序对NSCLC患者的疗效和生存期无明显影响,但是一般情况较差的患者先用吉非替尼可能延长生存时间.  相似文献   

11.
目的:系统评价吉非替尼联合康莱特注射液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有效率、生活质量和毒副反应。方法:计算机检索Cochrane Library、Pubmed、EMBASE、中国科技期刊全文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万方数据库、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检索年限从各数据库建库至2012年7月。另外,使用Google Scholar等搜索引擎在互联网上查找相关文献。纳入吉非替尼联合康莱特注射液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随机对照试验(RCTs)。2名评价者独立评价纳入研究的质量并提取资料,并用RevMan5.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共纳入2篇RCTs,Meta分析结果显示,吉非替尼联合康莱特组与单用吉非替尼组相比,在有效率[RR=1.29,95%CI(0.84,1.91),P=0.21]和肝功能损伤[RR=0.91,95%CI(0.39,2.41),P=0.83]方面没有统计学差异,吉非替尼联合康莱特组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有利于改善生活质量[RR=0.21,95%CI(0.08,0.58),P=0.003]。结论:吉非替尼联合康莱特注射液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可以改善患者生活质量,但在提高有效率和减少肝功能损伤方面,与单用吉非替尼相比,未见明显优势。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吉非替尼与厄洛替尼在EGFR基因敏感突变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一线治疗中疗效差异。方法按
照入组标准选择既往未接受过治疗的EGFR基因敏感突变晚期NSCLCL患者,随机分为两组:一组接受吉非替尼250 mg/d治
疗,一组接受厄洛替尼150 mg/d治疗,主要观察指标为无进展生存时间(PFS),次要观察指标为总有效率(ORR)和疾病控制率
(DCR)。结果共入组50例患者,其中吉非替尼组27例,厄洛替尼组23例,吉非替尼和厄洛替组的中位PFS分别为8.0个月和
10.0个月,疗效无统计学差异(P=0.293),但厄洛替尼组略显优势。ORR分别为55.6%和60.9%(P=0.711);DCR分别为85.2%和
87.0%(P=0.861)。无论19号外显子的缺失突变还是21号外显子的L858R错义突变均可以从EGFR-TKI治疗中获益,且突变位
点的不同不能导致EGFR-TKI疗效的差异(P=0.072)。结论吉非替尼和厄洛替尼均是EGFR基因敏感突变晚期NSCLCL患者
有效的一线治疗方案,疗效无统计学差异,但厄洛替尼略显优势。无论19号外显子的缺失突变还是21号外显子的L858R错义
突变均可以从EGFR-TKI治疗中获益。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吉非替尼和培美曲塞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1年1月—2013年12月收治的Ⅲb~Ⅳ期NSCLC患者共12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吉非替尼组和培美曲塞组各60例。吉非替尼组予以吉非替尼250 mg口服,每天1次,培美曲塞组予以500 mg/m~2静脉给药。2组患者治疗前后进行体力状况评分(PS)和国际生存质量肺癌治疗状态评价量表(FACT-L)评分。对比2组患者的近期疗效、治疗后生存情况和严重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2组患者治疗前后PS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比较,2组患者治疗后的FACT-L评分中情感状况、躯体状况、社会/家庭情况、功能状况和肺癌特异模块均显著升高(P<0.05);且吉非替尼组上述指标均显著高于培美曲塞组(P<0.05)。吉非替尼组治疗后近期疗效显著优于培美曲塞组(31.66%vs.11.67%,χ~2=7.070,P<0.01)。吉非替尼组的中位治疗周期数、中位总生存期(OS)、6个月生存率、1年生存率、中位无进展生存期(PFS)和6个月PFS率显著高于培美曲塞组(P<0.05)。吉非替尼组治疗后的严重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3.3%(3/60),显著低于培美曲塞组的31.7%(19/6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783,P<0.05)。结论吉非替尼治疗晚期NSCLC的临床疗效和生存率优于培美曲塞,同时不良反应发生率低,适合临床作为二线化疗方案应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系统评价使用EGFR-TKI药物一线治疗非选择性老年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使用计算机对Cochrane图书馆、PubMed、Embase、CNKI、CBM等数据库(截止2015年4月)进行检索,从中纳入所有随机对照试验,进行系统评价。结果纳入3篇文献、共326例老年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进入Meta-分析,结果显示:厄洛替尼或吉非替尼与长春瑞宾、紫杉醇单药或双药联合化疗等治疗方案相比,有效率(RR=0.91,95%CI:0.56~1.49,P=0.72)及肿瘤控制率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RR=0.96,95%CI:0.79~1.17,P=0.68),且在中位无疾病进展时间及中位生存时间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EGFR-TKI药物主要不良反应为皮疹、腹泻,其消化道和血液系统毒性与化疗相比较轻。结论在未行基因检测的非选择性老年晚期NSCLC患者中给予口服EGFR-TKI药物(吉非替尼或厄洛替尼)安全性较好,可获得与化疗药物相似疗效。  相似文献   

15.
<正>吉非替尼是一种选择性表皮生长因子受体酪氨酸激酶抑制剂,广泛用于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治疗,已成为肺癌靶向治疗的一种重要药物[1-2]。然而,吉非替尼也可能引起较严重的不良反应,如出血性膀胱炎、间质性肺炎、皮肤过敏、红细胞下降等。我科在临床应用吉非替尼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中发生1例口服吉非替尼致出血性膀胱炎,经过精心治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吉非替尼(易瑞沙)治疗非小细胞肺癌(NSCLC)复发转移患者的疗效及其毒副反应。方法回顾性研究2007年2月~2010年2月我院各科治疗的非小细胞肺癌术后复发转移患者,分为A、B两组,A组以吉非替尼为二线治疗方案,B组以细胞毒药物作为二线方案而吉非替尼作为三线治疗方案,评价两组患者近期及远期的疗效。结果吉非替尼作为二线治疗方案,其疾病控制率(CR+PR+SD)为73%,有效率(CR+PR)为59%,6个月生存率为86%,1年生存率为45%;作为三线治疗,疾病控制率(CR+PR+SD)为56%,有效率(CR+PR)为38%,6个月生存率为76%,1年生存率为28%。结论对于转移复发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尽早应用吉非替尼治疗可以使患者更大获益。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观察吉非替尼单药对既往化疗失败的临床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疗效和毒副反应.方法 36例既往化疗失败的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口服吉非替尼250mg,每日1次,直至病情进展停药,至少1个月以上评价疗效.结果 36例中晚期非小细胞肺癌中,全组总有效率25%(9/36),其中CR 0例,PR 9例,SD 14例;疾病控制率63.89%(23/36);中位生存时间8.7个月,1年生存率30.56%;不良反应主要为皮疹Ⅰ~Ⅱ度44.44%,腹泻Ⅰ~Ⅱ度27.78%,恶心、呕吐Ⅰ~Ⅱ度19.44%.结论 对既往(一线、二线)化疗失败者应用吉非替尼作二线、三线治有很好效果,毒副作用低且耐受好.  相似文献   

18.
目的总结吉非替尼靶向治疗晚期NSCLC(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2010年6月~2012年8月期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70例铂类化疗无效的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患者为研究对象,给予吉非替尼治疗,剂量为250mg/d,持续服药3个月,观察患者治疗效果以及不良反应.结果 70例晚期NSCLC患者治疗后,总有效率为38.57%,临床疾病控制率70.00%;ⅢB期疗效优于Ⅳ期,但差异不显著(P>0.05);腺癌疗效明显优于鳞癌,差异明显(P<0.05);主要不良反应为皮疹、腹泻、恶心和溃疡等,但未影响抗肿瘤治疗.结论 对于化疗无法控制病情的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治疗方案首选吉非替尼,能取得满意的疗效且安全耐受.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吉非替尼单药治疗对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老年患者的效果和安全性。方法采用吉非替尼(250 mg/d)对87例65岁以上的ⅢB~Ⅳ期NSCLC患者进行治疗,直至病变进展或出现不可耐受的不良反应。结果治疗总有效率为31.0%(27/87);疾病控制率为77.0%(67/87);中位无疾病进展生存时间(PFS)为6.6个月,中位总生存时间为12.3个月;1年生存率为52.9%。腺癌和既往未接受化疗患者的治疗有效率和疾病控制率显著高于非腺癌和既往接受化疗的患者(P<0.05);女性和非吸烟患者的疾病控制率显著高于男性和吸烟患者(P≤0.01)。体能状态ECOG评分0~1、腺癌、非吸烟和吉非替尼治疗有效患者的中位PFS明显优于ECOG评分≥2、非腺癌、吸烟和吉非替尼治疗无效患者(P<0.01);ECOG评分0~1和吉非替尼治疗有效的患者的中位生存时间明显优于ECOG评分≥2和吉非替尼治疗无效患者(P≤0.001)。吉非替尼单药治疗最常见的不良反应为皮疹(56.3%)和腹泻(36.8%)。结论对于晚期NSCLC的老年患者,吉非替尼单药治疗有效且安全,其不良反应均可耐受。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吉非替尼交替化疗与单纯化疗在Ⅳ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治疗中的疗效。方法此次研究对象为2015年1月至2017年6月本院收治的Ⅳ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共78例,依照就诊时间先后差异将其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进行探讨,对照组患者给予单纯化疗,实验组患者使用吉非替尼交替化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治疗结束后比较两组患者疾病缓解率与控制率,实验组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使用吉非替尼交替治疗Ⅳ期非小细胞肺癌效果显著,患者疾病得到有效抑制,药物不良反应少,具有推广实践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