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探讨2型糖尿病合并自主神经病变患者与单纯性运动性高血压的关系。方法 随机选取血压正常的2型糖尿病患者80例,按标准心血管自主神经功能试验(SCANFT)(以下简称神功试验)检查结果分为糖尿病自主神经病变(DAN)组(38例)和单纯性糖尿病(SDM)组(42例),与自主神经功能检查阴性的40例健康组作对比分析,并分析其静态血压,运动负荷后血压及动态血压变化。结果 三组静态血压无明显差异,DAN组运动负荷后的血压及运动性高血压发生率明显高于SDM组及对照组(均P<0.01)。动态血压显示:糖尿病患者2h SBP,dSBP,nSBP均高于对照组(P<0.01),而DAN组的24h DBP,dDBP,nDBP及心率较SDM组及对照组显著增高(P<0.01),结论 自主神经功能异常的糖尿病患者,运动负荷后的血压明显升高,运动性高血压可作为糖尿病患者合并自主性神经病变的预测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2.
监测36例偶测血压正常的Ⅱ型糖尿病患者的24小时动态血压,与38例健康对照组比较,并将糖尿病组分为糖尿病心血管自主神经病变组(16例)及非糖尿病心血管自主神经病变组(20例).结果与对照组相比,Ⅱ型糖尿病患者的平均24小时、白昼、夜间收缩压明显增高(P<0.01),平均24小时、夜间舒张压明显增高(P<0.05,P<0.01),而平均白昼舒张压无明显变化(P>0.05);收缩压及舒张压的夜间血压下降百分率均明显降低(P<0.01,P<0.05)糖尿病的心血管自主神经病变组与非心血管自主神经病组相比,夜间收缩压下降百分率明显降低(P<0.01),而夜间舒张压下降百分率无明显变化(P>0.05).结论在Ⅱ型糖尿病患者中,动态血压的监测较偶测血压更易发现夜间血压异常患者的血压昼夜节律改变与是否合并糖尿病自主神经病变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心血管自主神经功能与高血压并2型糖尿病患者血压节律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3年6月—2015年6月东营市河口区人民医院心内科收治的门诊高血压患者80例(高血压组)、高血压并2型糖尿病患者80例(高血压并2型糖尿病组)。比较两组患者动态血压监测指标[包括24 h收缩压(24 h SBP)、24 h舒张压(24h DBP)、昼间SBP(Dt-SBP)、昼间DBP(Dt-DBP)、夜间SBP(Nt-SBP)、夜间DBP(Nt-DBP)、昼夜SBP下降值(ΔSBP)、昼夜DBP下降值(ΔSBP)、杓型血压发生率]和标准心血管自主神经功能测试(SCAFT)指标[包括Valsalva动作反应指数、呼吸差、卧立位血压差、30∶15比值、SCAFT评分],采用Spearman秩相关分析SCAFT评分与高血压并2型糖尿病患者动态血压监测指标、糖化血红蛋白的相关性。结果两组患者24 h SBP、24 h DBP、Dt-SBP、Dt-DBP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高血压并2型糖尿病组患者Nt-SBP、Nt-DBP高于高血压组,ΔSBP、ΔDBP及杓型血压发生率低于高血压组(P<0.05)。高血压并2型糖尿病组患者Valsalva动作反应指数、30∶15比值低于高血压组,呼吸差、卧立位血压差、SCAFT评分高于高血压组(P<0.05)。Spearman秩相关分析结果显示,SCAFT评分与高血压并2型糖尿病组患者Nt-SBP、Nt-DBP、糖化血红蛋白呈正相关(rs值分别为0.433、0.372、0.583,P<0.05),与ΔSBP、ΔDBP呈负相关(rs值分别为-0.315、-0.448,P<0.05)。结论心血管自主神经功能与高血压并2型糖尿病患者血压节律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2型糖尿病及高血压病患者脉压(PP)与尿微量白蛋白(UmAlb)的关系,为早期防治肾脏损害提供临床依据.方法对271例患者1, 2型糖尿病患者(DM)87例、高血压病患者(EH)85例和2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病患者(DM+EH)99例进行血压检测和UmAlb测定.结果 DM组UmAlb与收缩压(SBP)和舒张压(DBP)相关性不显著(P>0.05);而与PP显著正相关(P<0.05).EH组UmAlb与SBP和PP呈显著正相关(P<0.05),而与DBP相关性则不显著(P>0.05);EH+DM组UmAlb与SBP、DBP、PP均呈显著正相关(P<0.01及0.05).UmAlb与PP相关的显著性在EH+DM组中最大,r=0.282,P=0.002,三组患者中反映肾功能的其他指标则与SBP、DBP和PP无相关性.结论在上述3种病人中只有PP总是与早期肾损害相关.因此,为防止DM和EH患者肾脏损害加重,降低PP甚为重要.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肥胖患者运动血压与血糖、血浆胰岛素水平的关系.方法选取完成次极量踏车运动试验的49例肥胖患者(Obesity)及45例体重正常的对照组(Control),比较其静态血压(RBP)、运动血压(PBP)及空腹和口服75克葡萄糖2小时后血糖、血浆胰岛素水平.并分析肥胖组中合并运动性高血压(PBP1)与运动血压正常者(PBP2)的血糖、胰岛素水平.结果静态下两组血压无显著差异,负荷试验后达到运动性高血压标准者,肥胖组21/49例(42.8%),对照组8/45例(17.8%),P<0.01;运动后肥胖组的收缩压与舒张压均较对照组升高,特别是收缩压升高更明显;两组空腹血糖无显著差异,肥胖组的空腹胰岛素、餐后2小时血糖及胰岛素均明显高于对照组;肥胖组中伴运动性高血压者的餐后2小时血糖、胰岛素水平均高于不伴运动性高血压的肥胖患者.结论肥胖患者血压、血糖升高可能与胰岛素水平升高有关.  相似文献   

6.
血清瘦素与原发性高血压和体脂及血脂的关系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血清瘦素浓度与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压水平及靶器官损害、性别、肥胖和脂质代谢的关系.方法用放射免疫法检测68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和40例健康自愿者的血清瘦素浓度,同时检测甘油三脂(TG)、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HDL-C)、低密度脂蛋白(LDL-C)和体重指数(BMI)等指标,分析血清瘦素浓度与不同血压水平和靶器官受累程度不同的原发性高血压以及性别、BMI、血脂的关系.结果高血压组血清瘦素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且3级高血压血清瘦素显著高于2级高血压(P<0.05),2级高血压血清瘦素显著高于1级高血压(P<0.05),血清瘦素与SBP、DBP均呈直线正相关(P<0.01,P<0.05);血清瘦素浓度与高血压靶器官损害病程度无关;女性瘦素显著高于男性(P<0.01);肥胖者血清瘦素显著高于非肥胖者(P<0.05);血清瘦素与TG呈直线正相关(P<0.05),而与TC、 HDL-C 和HDL-C无关.结论血清瘦素与血压水平相关,与高血压靶器官受损无相关性,与性别和TG有关,与BMI和TG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激素替代治疗(HRT)对绝经后高血压妇女的血压、脂代谢及胰岛素抵抗的影响.方法选择绝经后轻、中度高血压妇女共50例.随机分成降压治疗组25例、降压治疗+HRT组(联合治疗组)25例.两组均予口服福辛普利10 mg/d或福辛普利10 mg/d+寿比山2.5 mg/d降压治疗;联合治疗组加服替勃龙(Tibolone)2.5 mg/d作为激素替代治疗,两组平均连续用药9月,观察治疗前后血压、血脂、胰岛素敏感指数(ISI)的变化.另设绝经后正常血压组22例作为对照组. 结果 1.治疗前绝经后高血压患者ISI较对照组明显降低(P<0.01).降压治疗组在治疗后收缩压(SBP)和舒张压(DBP)较治疗前分别下降了12.3%和15.7%;联合治疗组SBP和DBP较治疗前分别下降14.8%和17.2%,两组差异不显著(P>0.05).2.降压治疗组治疗前后血脂无明显变化;联合治疗组治疗后的总胆固醇(TC)下降13.2%(P<0.05),脂蛋白a(Lpa)下降33.3%(P<0.01).甘油三酯(TG)有上升的趋势,但无显著性差异(P>0.05).3.降压治疗组ISI上升18.1%(P<0.05),联合治疗组ISI下降了20.3%(P<0.01),两组差异显著(P<0. 01).结论 1.替勃龙联合降压药物治疗绝经后高血压对降压疗效无影响.2.能明显降低血总胆固醇及脂蛋白(a),对心脑血管疾病可能有益.3.绝经后高血压存在明显的胰岛素抵抗,替勃龙会增加胰岛素抵抗.  相似文献   

8.
目的 观察一平苏对伴有勃起功能障碍(ED)的高血压病人降压及改善ED的疗效。 方法 77例高血压伴器质性血管性阳萎病人随机分成2组一平苏组(39例),接受一平苏片2.5mg~5mgqd.×12w;络活喜组(28例)则作为对照接受络活喜片5mg~10mgqd.×12w。根据治疗前后的BP改变情况评定降压疗效;根据治疗前后2组病人对国际勃起功能指数(IIEF-5)问卷自报评分变化和多普勒血流仪上阴茎-肱动脉收缩压指数(PBI)变化评定2组治疗前后的变化。 结果 2组治疗后不论SBP或DBP均有显著下降(P<0.01),在降低SBP上络活喜略优于一平苏(P<0.05);而在降低DBP上则一平苏略优于络活喜(P<0.05).。治疗后患者IIEF-5答卷评分显示一平苏明显高于络活喜(P<0.01),治疗后多普勒血流仪的PBI比较,一平苏明显高于络活喜(P<0.01)。 结论 一平苏能在降低血压的同时,改善阴茎动脉血供,改善阳蒌症状,适用于治疗伴有ED的男性高血压病人。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并发高血压时内皮细胞损伤或功能紊乱的血浆生物指标的变化.方法测定31例糖尿病并发高血压患者、35例单纯糖尿病患者和32例正常人血压、空腹血糖、血浆甘油三酯、胆固醇、血栓调节蛋白(Tm)、一氧化氮(NO)、vW因子水平.统计学方法用t检验和直线相关分析.结果 2型糖尿病并发高血压患者收缩压、舒张压、空腹血糖、血浆甘油三酯、胆固醇、Tm和vW因子高于正常人(P<0.01),NO低于正常人(P<0.01).单纯糖尿病患者空腹血糖、血浆甘油三酯、胆固醇、Tm和vW因子高于正常人(P<0.01或P<0.05).糖尿病并发高血压患者收缩压、舒张压、血浆甘油三酯、胆固醇、Tm和vW因子高于单纯糖尿病患者(P<0.01或P<0.05),NO低于单纯糖尿病患者(P<0.01).2型糖尿病患者Tm与收缩压、舒张压、甘油三酯、胆固醇和vW因子呈正相关(r=0.353、r=0.324、r=0.257、r=0.265、r=0.404,P<0.01或P<0.05),vW因子与收缩压、舒张压、甘油三酯和胆固醇呈正相关(r=0.329、r=0.289、r=0.254、r=0.256,P<0.01或P<0.05),NO与收缩压、舒张压、Tm及vW因子呈负相关(r=-0.432、r=-0.402、r=-0.415、r=-0.467,P<0.01).结论2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存在内皮细胞损伤或功能紊乱,其高血压的发生发展可能与血管内皮细胞的损伤或功能紊乱相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高血压患者血清γ-谷氨酰转移酶(GGT)水平与冠脉病变程度的联系。方法选择2014年6月至2017年12月我院收治的高血压患者198例,作为研究组。按照高血压分级分为1级、2级和3级;按照根据Gensini评分,分为轻度组、中度组和重度组。另外,选择同期健康志愿者62例,作为对照组。对比两组受试者各项基本资料的差异,对比不同高血压分级及不同Gensini积分患者各项指标的差异,同时分析高血压患者血清GGT与Gensini积分的相关性,另外冠脉病变程度危险因素进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 研究组患者的收缩压(SBP)、舒张压(DBP)、空腹血糖(FBG)、总肝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LDL-C)及GGT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lt;0.05),而高密度脂蛋白(HDL-C)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lt;0.05);与1级相比,2级和3级高血压患者血清GGT和Gensini积分均明显升高,同时3级高血压患者血清GGT和Gensini积分均显著高于2级,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lt;0.05);中度组和重度组患者血清GGT、SBP和DBP均明显高于轻度组,而重度组患者血清GGT、SBP和DBP均显著高于中度组,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lt;0.05);高血压患者血清GGT水平与Gensini积分呈正相关(r=0.753,P=0.019);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表明,LDL-C、GGT、SBP和DBP是冠脉病变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高血压患者血清GGT水平与高血压分级及冠脉病变程度密切相关,临床可用于诊断和治疗高血压患者冠状动脉病变的生物学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