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目的:研究创新穴位埋线治疗慢传输型便秘临床疗效,寻找有效治疗慢传输型便秘的新方法。方法:将63例STC患者随机分为3组,每组21例。中药药线埋线组(简称药线组)采用经过大黄煎液浸泡过的羊肠线进行穴位埋线,普通羊肠线埋线组(简称羊肠线组)采用未经过特殊处理的医用羊肠线进行穴位埋线,针刺组采用普通毫针对相同穴位进行针刺。观察3组治疗前后主要指标(便秘症状积分、结肠传输率)。结果:3组治疗对慢传输型便秘患者均有明显的临床疗效,总有效率分别为83.33%、73.68%、70.59%,药线组愈显率明显高于羊肠线组和针刺组。结论:3组治疗慢传输型便秘均有效,且药线组在改善便秘症状,增加结肠传输率,总有效率上优于羊肠线组,羊肠线组优于针刺组。  相似文献   

2.
《辽宁中医杂志》2016,(2):385-386
目的:观察化瘀通便汤合穴位埋线治疗慢传输型便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三医院的慢传输型便秘患者61例,随机分为治疗组31例,对照组30例。治疗组采用化瘀通便汤口服,配合穴位埋线治疗,对照组采用穴位埋线治疗。观察患者治疗前后排便频率、粪便性状、使用泻剂、腹胀和每次排便时间并记录积分。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前后自身总积分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1),治疗后两组总积分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1),治疗组总积分降低幅度比对照组大,提示两组治疗均有效。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0.7%,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3.3%,两组临床疗效有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结论:化瘀通便汤合穴位埋线治疗慢传输型便秘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3.
《辽宁中医杂志》2016,(3):593-594
目的:观察大黄药线穴位埋线治疗慢传输型便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三医院的慢传输型便秘患者67例,随机分为治疗组34例,对照组33例。治疗组采用大黄煎液浸泡化学合成可吸收缝合线制成药线进行穴位埋线,对照组采用化学合成可吸收缝合线进行穴位埋线。观察患者治疗前后排便频率、粪便性状、使用泻剂、腹胀和每次排便时间并记录积分。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前后自身总积分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1),治疗后两组总积分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1),治疗组总积分降低幅度比对照组大,提示两组治疗均有效。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2.4%,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2.7%,两组临床疗效有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结论:大黄药线穴位埋线治疗慢传输型便秘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4.
周荣珍  张磊昌  肖倩 《河南中医》2011,31(3):276-277
目的:观察穴位埋线治疗慢传输型便秘的临床疗效。方法:将30例确诊患者采用穴位埋线治疗,在天枢、足三里、上巨虚穴处实施穴位埋线,共治疗3次,治疗结束后统计症状积分并进行疗效判定。结果:临床痊愈12例,显效9例,有效6例,无效3例,有效率为90%。结论:穴位埋线治疗慢传输型便秘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穴位埋线法治疗结肠慢传输型便秘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多中心随机对照研究方法,将180例结肠慢传输型便秘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90例。治疗组采用天枢、足三里和大肠俞穴位埋线法治疗,对照组采用莫沙必利口服治疗,每日3次,疗程均为1个月。观察2组患者临床症状的改善并判定疗效。结果治疗组临床痊愈29例,显效12例,有效31例,无效18例,愈显率45.56%;对照组临床痊愈15例,显效19例,有效28例,无效28例,愈显率37.78%。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排便频率、排便困难程度、排便时间积分和主症总积分、兼症积分改善情况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穴位埋线法治疗结肠慢传输型便秘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小柴胡汤化裁合穴位埋线疗法治疗慢传输型便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66例慢传输型便秘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33例。治疗组采用中药煎剂小柴胡汤化裁口服,配合中药药线穴位埋线治疗,对照组采用中药药线穴位埋线治疗。观察患者治疗前后的便秘症状,记录排便困难程度、粪便性状、腹胀、排便时间和排便频率的症状评分。结果:组内比较治疗组和对照组便秘各症状的评分,两组症状评分在治疗后较治疗前均有所降低,且在统计学上有差异(P﹤0.01),提示两组治疗方案均有疗效;组间比较两组治疗后的便秘症状评分,治疗组各症状评分降低幅度均大于对照组,两组评分有统计学差异(P﹤0.01),表明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统计治疗后症状总积分,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0.9%,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1.8%,治疗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且具有统计学差异(P﹤0.01)。结论:小柴胡汤化裁合穴位埋线疗法治疗慢传输型便秘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7.
穴位埋线治疗慢传输性便秘临床观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剖析穴位埋线治疗慢传输性便秘的优势,探讨穴位埋线改善结肠传输功能的机理。方法遵循随机、对照、重复原则,将90例慢传输性便秘患者均分为埋线组、针刺组、西药组各30例。埋线组用3-0号羊肠线植入穴位,针刺组针刺治疗,西药组果导片(酚酞片)治疗,疗程两周。以治疗前后症状积分改善指数评定近期疗效,结肠传输指数评定结肠传输功能,以治疗后7,15,30d复发率评定远期疗效。结果3组近期疗效等同,结肠传输功能穴位埋线组与针刺组相当,二者均优于西药组。复发率依次是西药组〉针刺组〉穴位埋线组。结论穴位埋线治疗慢传输性便秘疗效持久稳定,无副作用,可作为治疗慢传输性便秘的首选方案。  相似文献   

8.
耳穴配合穴位埋线治疗结肠慢传输型便秘30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念  陈维 《中医药导报》2011,17(9):56-57
目的:观察耳穴配合穴位埋线治疗结肠慢传输型便秘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结肠慢传输型便秘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治疗组采用耳穴配合穴位埋线治疗,对照组采用口服乳果糖口服液,治疗45 d后观察临床疗效。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86.7%,对照组为73.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优于对照组。结论:耳穴配合穴位埋线治疗结肠慢传输型便秘的临床疗效较好。  相似文献   

9.
彭辉  刘建平 《现代中医药》2013,33(1):54-55,65
目的观察穴位埋线治疗慢传输型便秘的临床疗效。方法治疗组32例确诊患者采用穴位埋线治疗,对照组30例确诊患者采用口服麻仁滋脾丸。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穴位埋线治疗结肠慢传输型便秘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穴位埋线疗法对慢传输型便秘结肠传输功能及血浆P物质、血管活性肠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7月—2019年5月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治疗的慢传输型便秘患者76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8例,对照组患者给予麻仁软胶囊治疗,观察组给予麻仁软胶囊联合穴位埋线法治疗,检测2组治疗前、治疗5 d、治疗30 d、治疗90 d胃肠传输试验标志物72 h残留数目,比较治疗前后中医症状评分及血浆P物质(SP)、血管活性肠肽(VIP)水平,评估比较2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观察组随着时间延长,胃肠传输试验标志物72 h残留数目较治疗前逐步明显下降(P均0.05);对照组治疗后各时点残留数目也有明显下降(P均0.05),但随着时间延长有反复增长趋势;组间比较,观察组治疗后各时点残留数目均明显低于同期对照组(P均0.05)。治疗后2组各项中医症状积分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均0.05),观察组各症状积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均0.05);治疗后2组SP水平均明显上升(P均0.05),VIP水平明显降低(P均0.05),观察组SP以及VIP水平变化幅度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均0.05)。观察组和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分别为92.1%(35/38)和71.1%(27/38),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穴位埋线疗法治疗慢传输型便秘能够显著改善患者结肠传输功能,减轻中医症状,调节SP、VIP水平,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究穴位强化埋线疗法对慢传输型便秘(STC)直肠组织中ICC细胞和神经元的调节。方法:选择STC患者41例,非便秘患者41例,分别设置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给予穴位强化埋线疗法,对照组未给予便秘相关治疗。比较观察组治疗前后直肠组织中ICC细胞形态、相关蛋白干细胞因子(STem Cell FacTor,SCF)和c-kit mRNA的表达水平和神经元凋亡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经穴位强化埋线治疗后直肠组织中ICC细胞的数量较治疗前增加,且形态趋于正常。与对照组比较,SCF和c-kit mRNA在治疗前直肠组织中的表达明显降低(P<0.05,P<0.01),而在治疗后直肠组织中的表达要高于治疗前(P<0.01)。治疗前,观察组患者直肠组织内神经元凋亡数量多于对照组(P<0.01)。治疗后患者直肠组织内凋亡细胞明显减少,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穴位强化埋线可改善STC患者直肠组织中ICC细胞的损伤,并减少神经元细胞的凋亡发生,从而改善便秘症状。  相似文献   

12.
目的:确立穴位埋线法对心脾两虚型失眠症的治疗地位。方法:对60例心脾两虚型失眠症病例随机分为埋线组和针刺组(各30例),以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量表评分、中医症状评分及睡眠率、中医症状疗效指数进行疗效观察。结果:两组治疗前后均能有效降低评分(PSQI总分及各项目P0.01或P0.05);治疗后埋线组在改善患者PSQI总分及睡眠质量、日间功能优于针刺组(P0.01),其余五项无明显差异(P0.05)。两组均有效改善患者的中医症状,但埋线组改善中医症状优于针刺组(P0.01);通过疗效指数分析,两组总有效率无明显差异(P0.05),显效率则有明显差异(P0.01),说明埋线组更能取得明显疗效。结论:穴位埋线法治疗心脾两虚型失眠症优于单纯针刺法。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不同针灸方法治疗胃肠腑热型单纯性肥胖并发高脂血症患者的临床疗效,同时对其进行成本-效果分析。方法:纳入216例胃肠腑热型单纯性肥胖并发高脂血症患者,采用信封法将患者随机分为电针组、穴位埋线组与耳穴贴压组,每组各72例。电针组和穴位埋线组取穴均为中脘、水分、气海、天枢(双)、大横(双)、带脉(双)、三阴交(双)、足三里(双)、丰隆(双)。电针组在双侧天枢、大横接电针仪,治疗为隔日1次;穴位埋线组为15天1次。耳穴贴压组取穴为内分泌、三焦、饥点、神门、皮质下、渴点、肝、脾、胃、腹,两耳交替,隔日更换1次。1个月为1个疗程,共治疗3个疗程,治疗结束分别计算3组患者的临床有效率、生活质量改善程度(IWQOL-Lite评分值)、治疗总时间比、成效比,并进行敏感性分析验证结果的可靠性。结果:电针组临床总有效率为92.3%(60/65),高于穴位埋线组89.9%(62/69),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电针组和穴位埋线组临床有效率均高于耳穴贴压组63.8%(37/58)(P<0.01)。电针组、穴位埋线组、耳穴贴压组患者IWQOL-Lite评分值均有不同程度下降(P<0.01);电针组和穴位埋线组效果相当,均优于耳穴贴压组(P<0.05或P<0.01)。电针组、穴位埋线组和耳穴贴压组治疗总时间分别为1450、90、225,穴位埋线组的总时间成本最低,电针组成效比为85.2,穴位埋线组成效比为43.7,耳穴贴压组成效比为109.3,3组的成效比为:穴位埋线组<电针组<耳穴贴压组。结论:电针、穴位埋线、耳穴贴压疗法治疗单纯性肥胖并发高脂血症减肥降脂疗效确切,能改善患者生活质量,穴位埋线疗法的稳定疗效和时间、成本优势值得进一步关注。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穴位埋线配合太极拳运动治疗便秘型肠易激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30例予以穴位埋线配合太极拳运动治疗,对照组25例口服莫沙必利片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穴位埋线配合太极拳运动治疗便秘型肠易激综合征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穴位埋线联合炔雌醇环丙孕酮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136例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A组44例,B组45例,C组47例。A组采用炔雌醇环丙孕酮片治疗,B组在A组治疗基础上联合脂肪层穴位埋线治疗,C组在A组治疗基础上联合肌肉层穴位埋线治疗。观察3组治疗后临床疗效及排卵疗效指标。比较3组治疗前后血清性激素及氧化应激指标水平。结果3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C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B组及A组(P<0.05,P<0.01),B组总有效率高于A组(P<0.05)。3组治疗后子宫内膜厚度、宫颈黏液评分及成熟卵泡数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组子宫内膜厚度、宫颈黏液评分及成熟卵泡数明显高于B组及A组(P<0.05);B组子宫内膜厚度、宫颈黏液评分及成熟卵泡数明显高于A组(P<0.05)。3组治疗后血清卵泡刺激素(FSH)、睾酮(T)、促黄体生成素(LH)及雌二醇(E2)水平均低于同组治疗前(P<0.05),其中C组低于B组及A组(P<0.05),B组低于A组(P<0.05)。3组治疗后血清总抗氧化能力(TAC)、过氧化氢酶(CAT)、谷氨酸半胱氨酸连接酶(Gcl-c)水平均升高,B组及C组与同组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C组高于B组及A组(P<0.05),B组高于A组(P<0.05)。结论穴位埋线联合炔雌醇环丙孕酮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疗效显著,能够明显改善患者临床症状,穴位埋线在肌肉层效果优于脂肪层,其机制可能与调整性激素及氧化应激激素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观察内服中药联合热敏化腧穴埋线治疗胸腰椎压缩性骨折术后便秘的临床疗效.方法 60例胸腰椎压缩性骨折术后便秘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治疗组采用内服中药联合热敏化腧穴埋线治疗,对照组予口服乳果糖口服溶液治疗,共治疗2周.以首次排便时间、便秘严重程度评分及临床症状为观察指标进行疗效评价.结果 治疗组的总...  相似文献   

17.
目的:确立穴位埋线法对心脾两虚型失眠症的治疗地位。方法:对60例心脾两虚型失眠症病例随机分为埋线组和针刺组(各30例),以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量表评分、中医症状评分及睡眠率、中医症状疗效指数进行疗效观察。结果:两组治疗前后均能有效降低评分(PSQI总分及各项目P〈0.01或P〈0.05);治疗后埋线组在改善患者PSQI总分及睡眠质量、日间功能优于针刺组(P〈0.01),其余五项无明显差异(P〉0.05)。两组均有效改善患者的中医症状,但埋线组改善中医症状优于针刺组(P〈0.01);通过疗效指数分析,两组总有效率无明显差异(P〉0.05),显效率则有明显差异(P〈0.01),说明埋线组更能取得明显疗效。结论:穴位埋线法治疗心脾两虚型失眠症优于单纯针刺法。  相似文献   

18.
姚鹏 《天津中医药》2015,32(12):728-731
[目的]探讨中医穴位埋线法对消化性溃疡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本院2013年6月—2015年1月的44例消化性溃疡住院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及埋线组。对照组采用常规口服药物治疗,埋线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穴位埋线治疗,将治疗前后两组的主要症状单项积分、总积分,两组治疗后的临床症状治愈率、总有效率,电子胃镜检查溃疡愈合情况进行统计和比较。[结果]经研究发现,两组均有较好的治疗效果,埋线组治疗后的主要症状单项积分、总积分及临床症状治愈率、总有效率,电子胃镜检查溃疡愈合情况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通过穴位埋线法治疗消化性溃疡的临床效果较好,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穴位埋线治疗中风后上臂屈肌痉挛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20年1月在重庆市中医院针灸科病区治疗的患者62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与治疗组各31例。在西医内科治疗及常规康复治疗的基础上,对照组予以口服巴氯芬片治疗,治疗组予以穴位埋线治疗。观察两组患者上臂屈肌痉挛的恢复情况。结果治疗4周后两组的改良Ashworth评估表(MAS)、上肢简化Fugl-Meyer评分表(FMA)、改良爱丁堡-斯堪的纳维亚评分(MESSS)较治疗前均有明显改善(P<0.05),且治疗组在上肢FMA、MESSS评分上较对照组改善更显著(P<0.05),在改良Ashworth评估表(MAS)上两组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穴位埋线治疗和巴氯芬均可以缓解中风后上臂屈肌痉挛,穴位埋线与巴氯芬治疗效果无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20.
目的:基于PI3K/Akt/mTOR信号通路,探讨穴位埋线疗法治疗肾虚血瘀型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临床疗效及对IL-1β、TNF-α、VEGF和MMP-2等相关信号通路下游细胞因子的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肾虚血瘀型子宫内膜异位症的门诊和住院患者86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穴位埋线组和西药组,西药组口服孕三烯酮胶囊(内美通),穴位埋线组在西药组的基础上采用穴位埋线进行治疗,治疗3个月后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和IL-1β、TNF-α、VEGF、MMP-2等相关信号通路下游细胞因子的水平。结果:治疗后穴位埋线组总有效率93.02%(40/43),西药组总有效率83.72%(36/43),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3个月后,穴位埋线组和西药组的VAS评分、血清IL-1β、TNF-α、VEGF和MMP-2水平均较治疗前改善(P<0.01),但穴位埋线组较西药组改善更为明显(P<0.05或P<0.01)。治疗过程中,西药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8.60%(8/43),穴位埋线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4.65%(2/43),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穴位埋线可以显著改善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的临床症状和体征,并能显著降低孕三烯引起的不良反应,可见穴位埋线疗法可以作用PI3K/Akt/mTOR信号通路,通过改善通路下游的IL-1β、TNF-α、VEGF和MMP-2水平,发挥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