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1 毫秒
1.
高月秋  俞争争  汪承恺  施紫光 《浙江医学》2018,40(23):2578-2579,2584
目的评价钛人工听骨在开放式鼓室成形手术中的应用和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16年10月行开放式鼓室成形手术治疗的慢性中耳炎患者32例,比较患者术前与术后6个月气导平均听阈值和气骨导差值的变化评价手术疗效。结果32例中耳炎患者均行开放式鼓室成形手术,其中胆脂瘤12例,随访6~12个月,所有患者术后均获得干耳,鼓膜穿孔部位移植筋膜生长健康,术前气导平均听阈(58.18±15.03)dB,术后气导平均听阈(42.88±13.87)dB,术前气骨导差值为(35.36±9.55)dB,术后气骨导差值为(20.56±9.33)dB,术后较术前听力提高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开放式鼓室成形手术可以降低中耳炎的复发率,慢性中耳炎患者I期进行钛人工听骨听力重建手术疗效满意,严重鼓室硬化症患者听骨链重建术后听力获益不理想。  相似文献   

2.
目的:对比分析同术者用不同手术方法治疗胆脂瘤型中耳炎的疗效。方法:47例(耳)为A组手术时间在2003年1月-2006年4月,男28例,女19例,年龄(13~83)岁,术后观察随访12个月~25个月,平均17.24个月。另38例为B组,手术时间在1995年4月-1999年12月,男21例,女17例,年龄(9~60)岁,术后观察随访6个月~9年,平均17.12个月,二组的年龄,术前气导(AC)和气骨导差(ABG)相似,统计分析差别无显著意义。治疗方法:A组包含上鼓室外壁重建(鼓室盾板修复),鼓索神经弹压听骨,防粘连可用吸收网片置入等多项综合技术。B组大多采用上鼓室,乳突外壁凿开和插柱法。二组都用最后一次随访听力为统计数据,统计分析用t检验。结果:术后AC,ABG和ABG术前后差值(dB),A组是27.05±12.53,12.89±8.08,22.34±11.92;B组是42.76±14.22,22.27±10.95,8.83±8.72,t检验P均〈0.01,差别都有显著意义,随访期A组有5耳发现鼓膜穿孔(10.6%),3耳接受再次手术,术中发现1耳有胆脂瘤上皮残留(2.1%);再次术后听力恢复均满意,1耳随访1年以上,而B组有9耳因胆脂瘤复发被再次手术(22.5%)。结论:耳道骨回复作盾板等综合技术对提高胆脂瘤手术听力和减少复发有明显效果。  相似文献   

3.
目的 回顾性分析听骨链术后听力改善情况以及采用自体和人工材料重建听骨链在听力改善的差别.方法 对接受鼓室成形术中使用自体听骨、多孔聚乙烯听骨者进行听骨链重建的随访资料完整的84 例(84 耳) 其中采取自体砧骨者40 例、多孔聚乙烯听骨者44 例进行回顾性总结,听力统计以手术前后500、1000、2000 和4000Hz 的平均气导听阈值及平均气骨导差值计算.结果 听骨链重建术中自体听骨组术后平均气导听阈缩小(10.98±2.13) dB、气骨导差缩小(6.13±2.11)dB.多孔聚乙烯听骨术后平均气导听阈值缩小(19.31±2.71)dB,气骨导差缩小(12.68±2.13)dB.两者与术前相比气导听阈值、气骨导差均有所降低,并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人工听骨组听力改善优于自体听骨组并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自体和人工听骨链重建材料都可以有效提高气导听力,人工听骨材料提高听力的程度优于自体听骨组.  相似文献   

4.
覃煜  张淑香 《海南医学》2016,(12):2031-2032
目的:比较聚四氟乙烯与钛质人工听骨在鼓室成形听力重建术中的应用效果和术后听力改善状况。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1月至2012年12月间53例行人工听骨植入鼓室成形术患者的临床资料。按不同的人工听骨材料分成两组,聚四氟乙烯听骨组25例,钛质听骨组28例。术后随访24个月以上,比较两组术前、术后12个月及术后24个月0.5 kHz、1.0 kHz、2.0 kHz和4.0 kHz气导平均听阈及平均气骨导差(ABG)和听力重建成功率。结果钛质听骨组术前、术后12个月和术后24个月气导平均听阈分别为(56.89±4.22) dB HL、(33.17±3.61) dB HL、(35.26±3.17) dB HL,ABG分别为(28.06±5.33) dB、(14.03±2.76) dB、(14.76±4.13) dB,手术后12个月和24个月均较术前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聚四氟乙烯听骨组术前、术后12个月和术后24个月气导平均听阈分别为(57.35±5.23) dB HL、(45.52±4.32) dB HL、(46.20±4.67) dB HL,ABG分别为(26.83±6.15) dB、(16.87±6.07) dB、(21.37±5.78) dB,手术后12个月和24个月均较术前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2个月和术后24个月听力重建成功率钛质听骨组均为82.1%(23/28),聚四氟乙烯听骨组分别为72.0%(18/25)和52.0%(13/25),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鼓室成形术中应用人工听骨行听力重建,钛质听骨效果比聚四氟乙烯听骨效果好。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鼓室成形术中应用人工听骨获得听力改善的疗效及相关影响因素。方法:对30例施行鼓室成形术听力重建中,接受人工听骨部分或全部赝复物(PORP或TORP)—钛质人工听骨赝复物的患者随访。对随访半年以上的患者回顾性总结,并用SPSS13.0软件统计分析。计算言语频率(0.5、1、2 kHz)平均气导听阈及气骨导差。比较不同中耳病变、人工听骨植入方式及咽鼓管功能对疗效的影响。结果:28耳鼓膜修补后1个月复查均愈合良好,但术后3个月时发现2例钛质人工听骨脱出(其中1例为术中人工听骨表面未置软骨片者)。28耳术前平均气导听力(48.4±11.5)dB,术后气导听力平均为(41.4±10.9)dB,与术前相比t=9.378,P<0.01。术前气骨导差5~40 dB,ABgap平均为(28.704±8.156)dB,术后平均为(22.037±7.371)dB,与术前相比较,t=9.211,P<0.01。结论:PORP是一种可在鼓室成形术听力重建中推广的人工听骨。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究采用钛质人工听骨进行鼓室成形术听力重建的疗效。方法:对38例不同分型的慢性中耳炎患者采用单纯鼓室成形、联合进路鼓室成形及开放性鼓室成形三种术式,以钛质人工听骨行听骨链重建,并进行为期13~47个月的随访。通过计算术前术后纯音测听测试气导骨的平均值,比较手术前后气骨导差。结果:38例鼓膜愈合良好,基本平坦,1例约术后13个月出现小穿孔,2例鼓膜轻度内陷,活动度较差,但无粘连。临床观察均未发现中耳炎及胆脂瘤复发,未见人工听骨排异反应。行纯音测听,术前气导听力与术后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骨气导差与术后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鼓室成形术使用的钛质人工听骨,生物相容性好,组织亲和性佳,能明显改善患耳的听力,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7.
目的 研究钛人工听骨在慢性化脓性中耳炎患者手术听骨链修复中的效果及患者听力变化情况。 方法 选取2013 年6 月-2015 年6 月就诊的40 例慢性化脓性中耳炎患者。随机单盲取法分为两组,对照组20 例采用鼓室成形术进行修复,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应用钛人工听骨进行听骨链的重建。手术前后,采用 纯音测听方式检测分析患者的骨导听力、气导听力、气骨导差的情况,并对患者并发症状况进行分析。结果 两组术后2、6、12 及24 个月同频率与术前骨导听力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术后2、6、 12 及24 个月不同检测频率下气导听力与同组术前及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低于 同组术前及对照组。两组出院时气导听力及气骨导差均低于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出院时观 察组听力改善有效率为85.00%,气骨导差改善有效率为75.00%,对照组听力改善有效率为55.00%,气骨导差 改善有效率为50.0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286 和3.956,P =0.038 和0.047),观察组高于对 照组。结论 钛人工听骨可改善慢性化脓性中耳炎患者的听力状况,手术效果及术后恢复良好,值得广泛推广。  相似文献   

8.
鼓室完壁与低壁开放技术鼓室成型术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慢性化脓性中耳乳突炎手术方式及适应证的选择,比较鼓室完壁式和低壁式开放技术鼓室成型术治疗慢性中耳乳突炎疗效。方法对2000年11月至2002年10月间收治63耳慢性化脓性中耳乳突炎经术前全身、局部抗感染治疗后,分2组分别行鼓室完壁开放技术鼓室成型术(保留桥IWT组37耳)及低壁式开放技术鼓室成型术(断桥LWT组26耳)。IWT组要求保留完整的鼓室壁和听骨链完整,重建上鼓室外侧壁,行乳突肌骨膜瓣填塞,耳甲腔成型,蝶型术腔软组织内陷等。LWT则断桥,磨低磨平耳道后壁及面神经嵴,并行镫骨戴帽重建听骨链,余同IWT。结果2组干耳时间均1~3月,平均1.5月。术后随访1~4年,听力以术后1年0.5、1.0、2.0kHz(听力级)平均值评定。IWT组37耳,气导听力提高〉10dB为78.38%(29/37);气骨导差〈20dB为67.57%(25/37);其中气骨导差缩短25d13以上占59.46%(22/37)。LWT组气导听力提高〉10dB为46.15%(12/26):气骨导差〈20dB为30.77%(8/26);其中气骨导差缩短25d13以上占23.08%(6/26)。2组听力提高比较的z2分别为6.977(气导听力提高〉10dB)、8.289(气骨导差〈20dB)、8.186(气骨导差缩短25dB以上),P值均〈0.01。结论鼓室完壁及低壁开放技术鼓室成型术治疗慢性化脓性中耳乳突炎有各自的适应症,IWT在保证病灶清除彻底时,同时保留了听骨链完整,重建了上鼓室外侧壁;尽量保留了中耳健康组织,恢复了中耳解剖腔隙结构;适用于听骨链完整、范围局限的病灶;而低壁式开放技术鼓室成型适用于听骨已中断、范围较广的病灶;两者术干耳时间相同、听力提高完壁较低壁式开放技术鼓室成型术满意。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鼓室成形术后听力恢复情况。方法总结2009年1月~2010年5月我科经治的103例慢性中耳炎患者资料,术后随访1年,听骨链完整患者31例,置人自体骨者22例,PORP20例;羟基磷灰石全听骨赝复物14例,TORP者16例:比较各组患者术前、术后气骨差异,分析不同材料对患者术后听力恢复情况有无差别。结果不同类型鼓室成形术后与术前气骨导差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O.05),其中置人自体骨与PORP的患者术后气导提高值为(22.52~6.50)dB、(22.56~5.87)dB,骨导提高值为(6.41~4.92)dB和(3.65~3.63)dB,置人羟基磷灰石听骨假体与TORP组术后气导提高值为(22.41~8.60)dB、(22.89~6.22)dB,骨导提高值为(2.77~3.87)dB和(4.81~6.83)dB,不同材料的听骨假体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手术治疗慢性化脓性中耳炎对于改善听力效果明显,不同材料的听骨假体术后听力恢复情况无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Ⅰ期钛质人工听小骨听力重建在慢性中耳炎和中耳胆脂瘤患者中的临床疗效及应用体会。方法回顾性分析行开放式鼓室成形术并接受Ⅰ期钛质人工听小骨听力重建的慢性中耳炎或中耳胆脂瘤患者65例临床资料,比较术前及术后1、3、6个月听力情况和气骨导差(ABG)。结果术后第1、3、6个月,纯音气导听阈均值(PTA)较术前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ABG均值较术前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ABG≤20 d B者达39耳(P<0.05)。结论开放式鼓室成形术加Ⅰ期钛质人工听小骨行听骨链重建治疗慢性中耳炎和中耳胆脂瘤能够有效提高患者的听力水平;选择适当的手术适应证、良好的手术技巧及围手术期处理是取得成功的保证。  相似文献   

11.
12.
生物陶瓷人工听骨在鼓室硬化手术中应用的疗效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生物陶瓷人工听骨在鼓室硬化手术中应用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1992年至2006年鼓室硬化锤砧固定型资料完整病例28例(28耳),术中运用生物陶瓷人工听骨14例(14耳),去除硬化灶后撼动听骨链14例(14耳),术后随访3~24月,分析患者言语频率(500,1000,2000Hz)纯音平均听阈(PTA)及气骨导差(ABG),比较两种术式的优劣。结果两组术后言语频率PTA及ABG较术前均缩小且有统计学意义,应用生物陶瓷人工听骨组明显优于撼动听骨链组(P〈0.05)。结论术中应用生物陶瓷人工听骨在提高鼓室硬化病人的听力方面具有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13.
随着耳显微外科的迅速发展,鼓室成形术逐渐推广,对听骨链重建材料的研究也逐步深入。尽管自体或异体的听骨、皮质骨、软骨、牙齿都是可行的听骨替代材料,但近年来研制出以高分子合成材料、生物陶瓷、金属为代表的人工合成材料被广泛应用于听骨链重建,现就国内外对听骨链重建材料的研究现状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4.
沈志森  张宇园  赵侃  杨驱云  沈毅  关亚峰 《浙江医学》2009,31(2):150-151,154
目的探讨听骨链重建在鼓室成形术中的疗效,为临床治疗中耳炎提供参考。方法选取65例(65耳)中耳炎手术患者,其中25例采用部分人工听骨赝复物(PORP)行听骨链重建,19例采用全听骨赝复物(TORP)行重建,21例采用自体颞骨行重建。术后形态学随访采用耳内镜视频检查并作摄片记录。所有患者均在术前、术后1个月、术后半年进行纯音测听,并作3种听骨链重建方式疗效比较。结果所有患者术后均无面瘫及耳鸣等并发症发生,术后1个月复查鼓膜愈合良好,术后3个月鼓膜形态与正常近似。25例PORP植入者术前ABG平均(39.52±8.22)dB,术后1个月及半年分别为(22.05±714)、(27.31±997)dB。19例TORP植入者术前ABG平均(4152±1341)dB,术后1个月及半年分别为(26±883)、(20±955)dB。21耳自体颞骨制作听小骨植入者术前ABG平均(3846±7.61)dB,术后1个月及半年分别为(1953±714)、(16.86±672)dB。3种听骨链重建方式术后1个月及半年ABG均较术前明显降低(P〈0.05或001)。结论鼓室成形术中采用PORP、TORP以及自体颞骨行听骨链重建均可以有效提高患者听力,疗效较为确切。但何种术式更好尚需进一步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5.
16.
目的 ,比较多孔聚乙烯和生物陶瓷人工听骨在鼓室硬化手术中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1992~2009年生物陶瓷人工听骨和多孔聚乙烯人工听骨在鼓室硬化锤砧固定型运用的完整病例31例(31耳),术中运用多孔聚乙烯人工听骨17例(17耳),生物陶瓷人工听骨14例(14耳),术后随访3~24月,分析患者言语频率(500,1000,2000Hz)纯音平均听阈(PTA)及气骨导差(ABG),比较两种人工听骨植入的疗效.结果 两组术后言语频率PTA及ABG高分子多孔聚乙烯人工听骨为(33.23±11.02)dBHL和(20.98±8.29)dBHL,生物陶瓷人工听骨为(36.07±14.63dBHL和(23.09±9.42)dBHL,较术前改善,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人工听骨疗效无明显差别(P>0.05).结论 高分子多孔聚乙烯和生物陶瓷人工听骨都能够提高鼓室硬化患者的听力,需注意预防并发症.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上鼓室胆脂瘤患者在凿开上鼓室 ,清除胆脂瘤组织后重建上鼓室壁并一期听骨链恢复传音功能的方法和效果。方法 :对上鼓室胆脂瘤 2 3例行上鼓室凿开术 ,清除胆脂瘤上皮组织 ;酌情剪除锤骨头 ,取出砧骨体 ,然后行镫骨头上加高或锤骨长柄、镫骨头连接术。观察术后鼓膜愈合及听力恢复情况。结果 :随访 2 3例 4~ 1 2年 ,2 0例鼓膜愈合良好 ,2例鼓膜后上方外移 ,1例鼓膜发生 2mm穿孔并且胆脂瘤复发。术后气骨导差值 <1 0dB 8例 ,<2 0dB 6例 ,<3 0dB 6例 ,3 0dB以上 3例。以镫骨头上加高听力恢复最好。结论 :上鼓室胆脂瘤患者应以清除胆脂瘤上皮为前提 ,清除病变后根据情况重建上鼓室壁和听骨链 ,有助于恢复听力  相似文献   

18.
人工钛质听骨重建听骨链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观察用人工钛质听骨重建听骨链的疗效。方法:用钛质听骨重建听骨链60例、65耳,并随访10-24月。结果:听力提高>10dB HL者58耳(89.2%),气骨导闭合<20dB HL者37耳(56.9%),听力达应用水平45耳(69.2%)。结论:听骨链重建应用人工钛质听骨,生物相容性和组织亲合性好,无毒性,耐腐蚀,重量轻,与镫骨连接牢固,不易脱位,术后听力提高幅度大,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9.
鼓室成形术是现代耳科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听骨链重建作为鼓室成形术的一部分,其目的是恢复中耳的传导机制,提高听力。一般听骨链异常最多见的是锤骨与镫骨之间的连接中断,其原因可能是病变腐蚀或外伤等所致,也可以是术中清除中耳病变而人为将其中断的结果。听骨链是维持正常听力所必需的重要传音结构,它的残缺将导致传导性耳聋。慢性化脓性中耳炎患者多数存在不同程度的听力障碍,其原因除了鼓膜穿孔外.多伴有听小骨的破坏和缺失,因而听骨链重建鼓室成形术可有效恢复听力。  相似文献   

20.
听骨链CT仿真内窥镜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听骨链CT仿真内窥镜 (CTVE)的临床应用价值及其限度。方法 使用准直 1 0mm、螺距 1 0扫描 ,骨算法、视野 9 6cm、间隔 0 1- 0 2mm重建对 4 0例临床怀疑中耳病变(30例手术 )的患者进行CTVE成像 ,并与轴位高分辨率CT(HRCT)、多平面重组 (MPR)图像及手术结果进行对照分析。结果 CTVE诊断听小骨破坏的准确性为 92 6% ,明显高于轴位HRCT(84 % )和MPR(77% )图像。CTVE也能清楚地显示听骨链发育异常和术后的状况。结论 CTVE能显示听骨链的立体影像 ,有利于听骨链病变的显示和诊断。但CTVE不能清楚地显示鼓室腔内异常软组织、鼓膜和鼓室骨壁的异常改变 ,且结果易受人为因素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