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目的探讨成髓细胞瘤转录因子第2亚型(MYBL2)在前列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收集2018年1月至2019年12月82例前列腺癌组织和29例良性前列腺组织。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前列腺组织芯片中MYBL2的蛋白表达水平,并分析其表达水平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qPCR)法检测2019年20对前列腺癌组织及癌旁组织中MYBL2 mRNA的表达。采用GEPIA数据库分析MYBL2 mRNA在前列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与预后的关系。结果MYBL2蛋白在前列腺癌组织中的高表达率为92.7%(76/82),显著高于良性前列腺组织的48.3%(14/2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qPCR检测结果显示,在前列腺癌组织中MYBL2 mRNA的相对表达量为1.71±0.24,在癌旁组织中为1.0±0.2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5)。GEPIA数据库分析显示,MYBL2 mRNA在492例前列腺癌组织中的表达水平显著高于152例良性前列腺组织(P<0.05)。MYBL2蛋白表达与前列腺癌临床分期、WHO/ISUP分级分组、Gleason分级评分、淋巴结转移和脉管侵犯有关(P<0.05),与年龄和神经侵犯无关(P>0.05)。GEPIA数据库生存分析结果显示,MYBL2高表达前列腺癌患者的无病生存期明显缩短(P<0.001)。结论MYBL2在前列腺癌组织中表达显著上调,与肿瘤发生、进展、不良临床病理特征和预后有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细胞外基质蛋白spondin2(SPON2)在人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胃癌发生的关系。方法:收集2014 年6月至2016 年7 月在苏州大学附属张家港医院行胃癌根治术75 例患者的胃腺癌和相应癌旁组织,应用免疫荧光化学染色观察SPON2 蛋白在胃癌及癌旁组织的细胞定位,应用免疫组化染色检测SPON2 蛋白在胃腺癌及癌旁组织中的表达,分析SPON2 蛋白表达与胃癌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SPON2 蛋白定位于胃癌细胞的胞膜、胞质及胞外基质中,SPON2 蛋白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明显高于癌旁组织(72.0% vs 16.0%,P<0.01)。SPON2 蛋白表达与肿瘤细胞分化程度以及患者的性别、年龄无关,与胃癌肿块大小、TNM分期、浸润程度、淋巴结转移有关(均P<0.05)。结论:SPON2 蛋白在胃癌组织中的高表达与胃癌的发生发展有关,其有可能作为新的胃癌早期诊治靶点,并可能预测患者的预后及转归。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Xklp2靶蛋白(TPX2)在肾透明细胞癌(KIRC)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收集2017年7月至2019年6月在蚌埠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泌尿外科收治的54例KIRC患者术后组织标本。利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TPX2在KIRC组织和癌旁组织的蛋白表达。利用TIMER数据库分析TPX2 mRNA在KIRC组织与正常组织的表达差异, 验证免疫组织化学结果。使用UALCAN数据库和Kaplan-Meier plotter数据库对TPX2 mRNA表达与KIRC患者临床分期、分子亚型、淋巴结转移及预后的关系进行分析。通过STRING数据库进行蛋白互作网络构建获得TPX2相关蛋白, 将相关蛋白对应的基因进行KEGG通路富集。利用TIMER数据库对TPX2的表达与免疫细胞浸润、免疫检查点的关系进行研究。结果免疫组织化学结果显示, 癌组织中的TPX2蛋白的阳性表达率(48.15%, 26/54)高于癌旁组织中阳性表达率(20.37%, 11/54)(χ2=9.25, P=0.002)。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显示, TPX2 mRNA表达水平在KIRC中显著上调[癌组织:1.89(1.49, 2...  相似文献   

4.
李世森  杜昆利  刘小娟 《癌症进展》2021,19(19):1965-1969
目的 探究细胞周期蛋白依赖性激酶12(CDK12)、聚腺苷二磷酸核糖聚合酶1(PARP1)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 收集76例胃癌患者的胃癌组织标本及相应癌旁正常胃黏膜组织标本(距离肿瘤组织﹥5 cm).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CDK12蛋白、PARP1蛋白在胃癌组织及癌旁正常胃黏膜组织中的表达.利用Ualcan和GEPIA数据库对胃癌组织及癌旁正常胃黏膜组织中CDK12、PARP1 mRNA表达差异进行比较,并分析胃癌组织中CDK12、PARP1 mRNA表达相关性;采用Cox回归分析对胃癌患者预后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Ualcan和GEPIA数据库显示,胃癌组织中CDK12、PARP1 mRNA表达水平均明显高于癌旁正常胃黏膜组织(P﹤0.05).CDK12 mRNA和PARP1 mRNA表达呈正相关(P﹤0.05).胃癌组织中CDK12、PARP1阳性表达率均明显高于癌旁正常胃黏膜组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不同TNM分期、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情况的胃癌患者的胃癌组织中CDK12和PARP1蛋白表达情况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CDK12、PARP1蛋白阳性表达组胃癌患者5年生存率均明显低于阴性表达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CDK12蛋白阳性表达、PARP1蛋白阳性表达、TNM分期Ⅲ~Ⅳ期、分化程度低、淋巴结转移是影响胃癌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P﹤0.01).结论 胃癌组织中CDK12、PARP1蛋白呈高表达,二者表达水平与TNM分期、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有关,可能作为提示胃癌患者预后不良的潜在生物标志物.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乳头状甲状腺癌(papillary thyroid carcinoma,PTC)中脂质代谢相关基因的变化。方法:应用3组新鲜的PTC癌组织及癌旁甲状腺组织,采用RT2 ProfilerTM PCR ARRAY(Qiagen)进行脂质代谢基因的筛选,探讨PTC癌及癌旁甲状腺组织中表达差异较大的基因。采用RT-PCR法在46对PTC癌及癌旁甲状腺组织中对筛选得到的基因表达差异较大的基因进行验证。结果:经过筛选及验证发现,SLC27A6(FATP6)、FABP3在PTC癌组织中的表达高于癌旁甲状腺组织(P<0.05)。结论:PTC癌组织中FATP6及FABP3在mRNA水平上的表达高于癌旁甲状腺组织,上述分子及其参与的脂肪酸代谢可能成为PTC诊治的新靶点。  相似文献   

6.
目的:应用生物信息学技术分析和筛选影响宫颈癌(CC)预后的关键基因并探讨极光激酶A(AURKA)在宫颈鳞状细胞癌(CSCC)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从基因表达综合(GEO)数据库下载并分析CC患者的mRNA表达谱及临床数据,利用生物信息学技术筛选出CC组织与正常宫颈组织间的差异表达基因(DEGs)。PPI网络和生存分析结果显示AURKA基因的表达和CC分期及患者预后相关。利用GEPIA2、HPA数据库分别验证AURKA mRNA及蛋白在正常宫颈组织和不同病理分期CC组织中的表达情况。采用Kaplan-Meier法分析CC患者的AURKA基因高、低表达(以中位数为截断值)与生存期是否相关。随后进一步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qPCR)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技术分别检测在CSCC、宫颈上皮内瘤变(CIN)和女性健康体检者血清中AURKA mRNA及蛋白的表达。结果:GEPIA2数据库分析结果显示AURKA mRNA在CC组织中高表达(P<0.05),且AURKA mRNA在CC不同阶段的表达水平存在显著差异(P<0.05),随着肿瘤分期的进展AURKA mRNA的表达升高。HPA数据库分析结果显示,与正常宫颈组织相比,AURKA蛋白表达水平在CC组织中亦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Kaplan-Meier生存分析结果显示,AURKA基因高表达的CC患者生存时间更短。qPCR和ELISA实验显示,CSCC和CIN患者血清AURKA mRNA的相对表达水平明显高于健康体检者(P<0.05)。CSCC患者血清AURKA蛋白的表达水平明显高于CIN及健康体检者(P<0.05)。AURKA mRNA及蛋白在CC血清中均高表达。ROC曲线及χ^(2)检验分析结果显示AURKA mRNA的诊断价值较高,血清AURKA mRNA高表达组患者FIGO分期、淋巴结转移、肿瘤体积及肌层浸润深度均分别高于AURKA mRNA低表达组(P<0.05)。结论:CSCC患者血清中AURKA mRNA及蛋白的表达水平升高,两者联合检测对CSCC的诊断及预后监测具有潜在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结直肠癌组织中磷酸核糖焦磷酸酰胺转移酶(PPAT)的水平及临床意义。方法 基于TIMER、GEPIA和UALCAN数据库分析PPAT在结直肠癌组织和正常组织之间的表达差异,采用实时定量PCR检测105对结直肠癌组织和癌旁组织的PPAT水平及其与结直肠癌临床病理特征和预后的关系,TIMER数据库探讨PPAT在结直肠癌中的表达与免疫浸润水平的相关性。结果 TIMER、GEPIA和UALCAN数据库分析结果均发现,结直肠癌的PPAT水平高于正常组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利用qPCR验证发现,癌组织的PPAT水平为5.287±1.996,高于癌旁组织的1.392±0.75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ROC曲线显示组织PPAT水平诊断结直肠癌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958(95%CI:0.932~0.985),以2.931为参考值时对应的约登指数最大,灵敏度分别为86.67%,特异度为97.14%。组织PPAT水平与性别、年龄、家族史、部位和T分期无关(P>0.05),而与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肿瘤大小和TNM分期有关(P<0.05)。PP...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线粒体甲状腺激素受体P28(MT-P28)基因在甲状腺乳头状癌及结节性甲状腺肿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QPCR)检测31例甲状腺乳头状癌、31例结节性甲状腺肿及其各自对应的病变旁正常组织中MT-P28 mRNA的表达水平。结果 结节性甲状腺肿组的MT-P28 mRNA相对表达量为1.57±0.14,明显高于其病变旁正常组织的0.56±0.1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甲状腺癌组的MT-P28 mRNA相对表达量为1.73±0.30,明显高于癌旁正常组织的0.75±0.1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T-P28 mRNA表达在结节性甲状腺肿与其病变旁正常组织的倍比关系为2.65±0.6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T-P28 mRNA表达在甲状腺癌与癌旁正常组织的倍比关系为4.20±0.7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T-P28 mRNA表达与甲状腺癌患者性别、年龄及肿瘤大小无关(P>0.05),而与淋巴结转移及临床分期有关(P<0.05)。结论 MT-P28 mRNA在甲状腺良恶性肿瘤中表达水平不同,其表达水平的高低可能对甲状腺恶性病变的发生有促进作用,表达水平越高,越容易发生恶变,这对于甲状腺癌的诊断及鉴别诊断有一定的提示价值。  相似文献   

9.
人甲状腺癌组织Bcl-xL基因表达及其临床意义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检测凋亡抑制基因Bcl-xL在人甲状腺癌组织中的基因表达水平,探讨Bcl-xL在人甲状腺癌的发生和发展中的可能作用.方法:采用RT-PCR方法检测38例甲状腺癌组织、相应的38例癌旁(距离癌组织5cm以外)组织和12例甲状腺良性肿瘤组织中Bcl-xL mRNA的表达水平,并用Western印迹技术检测Bcl-xL蛋白在这3种组织中的表达情况.结果:Bcl-xL mRNA在甲状腺癌组织中的表达率(76.3%)和表达水平(0.70±0.15)都明显高于癌旁组织(18.4%,0.20±0.05)和甲状腺良性肿瘤组织(33.3%,0.19±0.04),甲状腺癌组织与癌旁组织或甲状腺良性肿瘤组织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但后两者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Bcl-xL mRNA表达与性别、年龄、病理类型及淋巴结转移与否无关,P>0.05; Western印迹结果和RT-PCR结果基本一致.结论:Bcl-xL基因可能在人甲状腺癌的发生和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结肠癌转移相关基因1(metastasis associated in colon cancer 1,MACC1)、脊椎蛋白2(spondin 2,SPON2)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收集2013年1月至2015年1月于本院行胃癌根治术的106例胃癌患者癌组织、90例癌旁正常胃黏膜组织以及内镜下摘取的83例胃息肉组织。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MACC1、SPON2蛋白表达情况。Cox比例风险回归分析影响胃癌预后的因素。结果MACC1、SPON2蛋白在胃癌组织的阳性表达率均高于胃息肉组织及癌旁正常胃黏膜组织(均P<0.05)。胃癌组织中MACC1、SPON2表达水平均与肿瘤分化程度、TNM分期、浸润程度及淋巴结转移有关(均P<0.05)。MACC1蛋白高表达组和低表达组中位总生存时间分别为23个月和34个月(log-rankχ^(2)=9.324,P=0.002);SPON2蛋白高表达组和低表达组中位总生存时间分别为25个月和34个月(log-rankχ^(2)=4.694,P=0.030)。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MACC1及SPON2蛋白高表达是胃癌患者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均P<0.05)。结论MACC1、SPON2在胃癌组织中高表达,两者高表达均是胃癌患者预后不良的因素。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叉头转录蛋白O亚族3(FOXO3)基因在膀胱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利用GEPIA数据库分析FOXO3基因在膀胱癌与其癌旁正常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及其与患者预后的关系,利用UALCAN数据库分析膀胱癌中FOXO3表达与淋巴结转移的关系;通过TIMER数据库分析FOXO3基因表达与膀胱癌免疫浸润水平的相关性;通过String数据库分析与FOXO3相互作用的蛋白。结果:GEPIA数据库分析结果显示,FOXO3基因在膀胱癌组织中的表达显著低于癌旁正常组织(P < 0.01);低表达FOXO3基因的患者总生存率(OS)和无疾病生存率(DFS)均显著高于高表达者(P < 0.05)。UALCAN数据库分析结果显示膀胱癌中FOXO3的表达与淋巴结转移无明显相关。TIMER数据库分析显示FOXO3基因表达与B细胞(r=0.133,P < 0.05)、CD8+T细胞(r=0.262,P < 0.01)、CD4+T细胞(r=0.12,P < 0.05)、巨噬细胞(r=0.252,P < 0.01)、中性粒细胞(r=0.242,P < 0.01)和树突状细胞(r=0.162,P < 0.01)的免疫浸润水平呈正相关。蛋白相互作用网络分析发现,AKT1、SIRT1、EP300、BCL2L11、SOD2、SGK1、AKT2、CREBBP、CDKN1B、SMAD4等蛋白与FOXO3具有明显相互作用。结论:基于肿瘤基因数据库分析发现,FOXO3基因在膀胱癌组织中低表达,其高表达与患者预后不良相关;FOXO3表达与膀胱癌免疫细胞的浸润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叉头转录蛋白O亚族3(FOXO3)基因在膀胱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利用GEPIA数据库分析FOXO3基因在膀胱癌与其癌旁正常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及其与患者预后的关系,利用UALCAN数据库分析膀胱癌中FOXO3表达与淋巴结转移的关系;通过TIMER数据库分析FOXO3基因表达与膀胱癌免疫浸润水平的相关性;通过String数据库分析与FOXO3相互作用的蛋白。结果:GEPIA数据库分析结果显示,FOXO3基因在膀胱癌组织中的表达显著低于癌旁正常组织(P < 0.01);低表达FOXO3基因的患者总生存率(OS)和无疾病生存率(DFS)均显著高于高表达者(P < 0.05)。UALCAN数据库分析结果显示膀胱癌中FOXO3的表达与淋巴结转移无明显相关。TIMER数据库分析显示FOXO3基因表达与B细胞(r=0.133,P < 0.05)、CD8+T细胞(r=0.262,P < 0.01)、CD4+T细胞(r=0.12,P < 0.05)、巨噬细胞(r=0.252,P < 0.01)、中性粒细胞(r=0.242,P < 0.01)和树突状细胞(r=0.162,P < 0.01)的免疫浸润水平呈正相关。蛋白相互作用网络分析发现,AKT1、SIRT1、EP300、BCL2L11、SOD2、SGK1、AKT2、CREBBP、CDKN1B、SMAD4等蛋白与FOXO3具有明显相互作用。结论:基于肿瘤基因数据库分析发现,FOXO3基因在膀胱癌组织中低表达,其高表达与患者预后不良相关;FOXO3表达与膀胱癌免疫细胞的浸润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索LAYN基因在甲状腺癌组织中的表达与临床预后的相关性及对免疫细胞浸润的影响,为进一步研究潜在的分子机制提供基础。方法 在Oncomine和GEPIA数据库中检索甲状腺癌相关的基因,分析LAYN基因在甲状腺癌组织与正常组织之间表达的差异。通过GEPIA数据库分析LAYN基因与甲状腺癌患者临床分期及预后的相关性。结合ImmucellAI及TIMER2.0工具分析LAYN基因与甲状腺癌组织中CD4+T细胞和CD8+T细胞浸润丰度的关系。联合STRING数据库分析LAYN表达相关的蛋白。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RT-PCR)进一步验证检测甲状腺癌组织及癌旁组织,甲状腺癌细胞系SW579,TPC-1及甲状腺上皮细胞TEC中LAYN的表达水平。结果 Oncomine、GEPIA和STRING数据库结果表明,与正常甲状腺组织相比,LAYN基因在甲状腺癌组织中低表达(P<0.05)。LAYN基因与甲状腺癌临床TNM分期相关(P<0.05),Ⅲ/Ⅳ期患者肿瘤组织中LAYN基因低表达。LAYN基因高表达组患者总生存期(Overall survival,OS)较差,而无疾病生存期(Disease free survival,DFS)较好(P<0.05)。在甲状腺癌组织中,CD4+T细胞和CD8+T细胞的浸润丰度较低,且CD4+T细胞和CD8+T细胞的浸润丰度与LAYN基因的表达水平呈正相关(P<0.05)。此外,LAYN相互作用的蛋白为PNRC1,MAGEH1,HAPLN1,SMOC1,PRSS12,HMMR,NF2,TLN2,TLN1,TLE2。RT-qPCR验证结果表明,LAYN在甲状腺癌及甲状腺癌细胞系SW579及TPC-1中低表达(P<0.05)。结论 LAYN基因在甲状腺癌组织中低表达,且与甲状腺癌患者临床TNM分期及预后相关,可作为预后判断的分子标志物。其潜在机制可能通过影响浸润性免疫细胞丰度发挥作用。为研究甲状腺癌致病机制及靶向药物的开发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4.
目的:通过生物信息学方法探讨雌激素受体α(ESRRA)在肺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利用UALCAN在线平台对人肺癌组织(包括肺腺癌与肺鳞癌)和癌旁正常肺组织中ESRRA基因的表达变化进行分析,并利用Kaplan-Meier Plotter数据库对肺癌中ESRRA及其相关基因的表达进行生存分析。利用GEPIA2在线平台获得与ESRRA表达模式相似的前50个基因,在GeneMANIA在线平台上构建这50个基因编码的蛋白质-蛋白质的相互作用网络,并通过DAVID数据库对该50个基因群进行GO分析和KEGG通路富集。通过TIMER 2.0在线平台分析肺癌组织中ESRRA与富集在氧化磷酸化通路中核心基因表达水平的相关性。利用Western blot法验证ESRRA蛋白在肺癌细胞系中的表达水平。结果:与癌旁正常肺组织相比,ESRRA在肺癌组织中高表达(P<0.01),ESRRA表达水平高的肺癌患者显示出较差的预后(P<0.01)。与ESRRA表达模式相似的前50个基因主要富集在氧化磷酸化通路,包括ATP5B、ATP5G3、COX5A、COX8A、SDHD、UQCRC1UQCRC2。其中ATP5B、COX8AUQCRC1在肺癌组织中的表达水平与ESRRA的表达呈正相关(P<0.05)。ATP5B、ATP5G3、COX5A、COX8A、SDHD、UQCRC1UQCRC2在肺癌组织中均高表达,ATP5B、ATP5G3、COX5A、COX8A表达水平高和SDHD表达水平低的肺癌患者均显示出较差的预后(P<0.01)。Western blot验证结果显示,与正常人支气管上皮16HBE细胞相比,ESRRA蛋白的相对表达水平在肺腺癌NCI-H1975细胞和肺鳞癌SW900细胞中均高表达(P<0.01)。结论:ESRRA介导氧化磷酸化通路中ATP5BCOX8A的表达改变引起能量代谢紊乱可能是其促进肺癌发生和导致肺癌不良预后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5.
目的: 研究Xklp2靶蛋白(TPX2)在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通过挖掘GEPIA数据库中的研究数据,对TPX2 mRNA在膀胱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患者生存的关系进行分析;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TPX2蛋白在60例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石蜡标本组织中的表达,并分析其表达与肿瘤临床病理指标和患者预后的关系。结果: GEPIA数据库分析提示TPX2 mRNA在膀胱癌组织中的表达较正常组织升高(P<0.05),且TPX2 mRNA高表达组患者的无病生存率较低表达组患者降低(P<0.05);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结果显示TPX2蛋白在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为75%(45/60),而在对应的基底组织中,TPX2蛋白表达均为阴性,二者之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TPX2的表达水平与患者肿瘤数目、肿瘤直径、病理分级及术后复发等病理指标有关(P<0.05),生存分析提示TPX2高表达的膀胱癌患者的生存期较低表达者短(P<0.05)。结论: TPX2在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中表达上调,且其表达水平较高的患者预后较差,TPX2可能作为预测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患者预后的肿瘤标记物。  相似文献   

16.
目的:通过数据挖掘分析MYB家族(包括MYB、MYBL1和MYBL2)在乳腺癌中的表达和预后评估价值。方法:利用Oncomine、GEPIA2、cBioPortal、bc-GenExMiner v4.4、Kaplan-Meier Plotter和DAVID数据库分析MYB家族基因在乳腺癌中的表达、变异、临床病理特征相关性、预后意义,并进行功能富集分析。结果:MYB家族在多个数据集中显示其在乳腺癌组织的表达高于正常乳腺组织(P < 0.05)。在乳腺癌中,MYB家族基因主要以基因扩增、mRNA转录增强和转录减弱的方式变异。MYB家族基因表达与乳腺癌患者年龄、分子分型、SBR分级等临床病理特征相关(P < 0.01)。其中,在三阴性乳腺癌、基底细胞样乳腺癌和P53突变型乳腺癌中,MYB低表达、MYBL1MYBL2高表达(P < 0.01)。MYB低表达和MYBL2高表达的乳腺癌患者无复发生存期和进展后生存期缩短(P < 0.01)。单因素Cox分析结果显示,MYB低表达和MYBL2高表达的转移复发乳腺癌患者预后差(P < 0.01)。多因素Cox分析结果表明MYBL2可作为乳腺癌转移复发的独立预后因子(P < 0.05)。同时,MYBL2共表达基因主要富集于细胞分裂生物学过程和细胞周期信号通路。结论:MYB家族成员在乳腺癌转移复发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可作为潜在的临床诊断和预后评价标志物,为后续深入开展分子机制研究和药物开发提供了依据和方向。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极光激酶A(AURKA)在食管癌组织中的表达与功能,并分析其对患者生存预后的影响。方法:基于GEPIA及Oncomine数据库检索AURKA在食管癌组织与正常组织中的表达差异;通过STRING网络在线数据库构建有关AURKA的蛋白相互作用(PPI)网络,并将数据导入Cytoscape软件后采用Cyto Hubba分析插件筛选出核心基因;在GEPIA数据库中,基于TCGA和GTEx数据集分析AURKA与核心基因表达的相关性;采用DAVID网络分析工具对核心基因进行GO功能注释和KEGG通路富集分析;基于R2基因分析可视化平台分析AURKA的表达与食管癌患者生存预后的关系。结果:GEPIA、Oncomine数据库分析显示,AURKA在食管癌组织中的表达较正常组织明显升高(P<0.05),但与患者肿瘤分期无关(P>0.05);AURKA与CDC20 (r=0.78)、PLK1 (r=0.83)等核心基因的表达呈显著正相关,其生物学功能主要富集于细胞分化、DNA损伤检测点、细胞增殖、负性调控细胞凋亡等;参与细胞周期调控、细胞衰老、P53以及Fox O等信号通路的调节;AURKA高表达组与低表达组患者相比预后较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核心基因CCNB1、BUB1B、NEK2高表达组患者的生存率也显著低于低表达组(P均<0.05)。结论:AURKA在食管癌组织中表达升高,且高表达组患者预后不良;AURKA与CCNB1、NEK2等核心基因共同参与了肿瘤发生相关的功能与通路,AURKA有望成为食管癌患者早期诊断、治疗及判断预后的候选分子靶标。  相似文献   

18.
目的:通过数据挖掘分析MYB家族(包括MYB、MYBL1和MYBL2)在乳腺癌中的表达和预后评估价值。方法:利用Oncomine、GEPIA2、cBioPortal、bc-GenExMiner v4.4、Kaplan-Meier Plotter和DAVID数据库分析MYB家族基因在乳腺癌中的表达、变异、临床病理特征相关性、预后意义,并进行功能富集分析。结果:MYB家族在多个数据集中显示其在乳腺癌组织的表达高于正常乳腺组织(P < 0.05)。在乳腺癌中,MYB家族基因主要以基因扩增、mRNA转录增强和转录减弱的方式变异。MYB家族基因表达与乳腺癌患者年龄、分子分型、SBR分级等临床病理特征相关(P < 0.01)。其中,在三阴性乳腺癌、基底细胞样乳腺癌和P53突变型乳腺癌中,MYB低表达、MYBL1MYBL2高表达(P < 0.01)。MYB低表达和MYBL2高表达的乳腺癌患者无复发生存期和进展后生存期缩短(P < 0.01)。单因素Cox分析结果显示,MYB低表达和MYBL2高表达的转移复发乳腺癌患者预后差(P < 0.01)。多因素Cox分析结果表明MYBL2可作为乳腺癌转移复发的独立预后因子(P < 0.05)。同时,MYBL2共表达基因主要富集于细胞分裂生物学过程和细胞周期信号通路。结论:MYB家族成员在乳腺癌转移复发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可作为潜在的临床诊断和预后评价标志物,为后续深入开展分子机制研究和药物开发提供了依据和方向。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极光激酶A(AURKA)在食管癌组织中的表达与功能,并分析其对患者生存预后的影响。方法:基于GEPIA及Oncomine数据库检索AURKA在食管癌组织与正常组织中的表达差异;通过STRING网络在线数据库构建有关AURKA的蛋白相互作用(PPI)网络,并将数据导入Cytoscape软件后采用CytoHubba分析插件筛选出核心基因;在GEPIA数据库中,基于TCGA和GTEx数据集分析AURKA与核心基因表达的相关性;采用DAVID网络分析工具对核心基因进行GO功能注释和KEGG通路富集分析;基于R2基因分析可视化平台分析AURKA的表达与食管癌患者生存预后的关系。结果:GEPIA、Oncomine数据库分析显示,AURKA在食管癌组织中的表达较正常组织明显升高(P < 0.05),但与患者肿瘤分期无关(P > 0.05);AURKACDC20r=0.78)、PLK1r=0.83)等核心基因的表达呈显著正相关,其生物学功能主要富集于细胞分化、DNA损伤检测点、细胞增殖、负性调控细胞凋亡等;参与细胞周期调控、细胞衰老、P53以及FoxO等信号通路的调节;AURKA高表达组与低表达组患者相比预后较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且核心基因CCNB1BUB1BNEK2高表达组患者的生存率也显著低于低表达组(P均 < 0.05)。结论:AURKA在食管癌组织中表达升高,且高表达组患者预后不良;AURKACCNB1NEK2等核心基因共同参与了肿瘤发生相关的功能与通路,AURKA有望成为食管癌患者早期诊断、治疗及判断预后的候选分子靶标。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胃癌组织中FTO表达与TGF-β表达及肿瘤免疫表型的关系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TIMER数据库分析胃癌组织中FTO和TGF-β mRNA的表达情况。采用GEPIA数据库评估FTO及TGF-β mRNA在胃癌中表达的相关性。利用TIMER数据库分析FTO对胃癌免疫细胞浸润水平的影响。采用免疫组织法检测胃FTO、TGF-β、CD8+T细胞的表达,分析FTO与TGF-β、肿瘤免疫表型的相关性,及其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胃癌组织中FTO、TGF-β阳性率皆高于癌旁组织(P<0.05);分析三种免疫表型在胃癌中的表达情况,发现在胃癌组织中以免疫豁免型为主(P<0.05);在胃癌中,FTO表达水平与TGF-β表达水平、免疫细胞浸润及免疫豁免型呈显著正相关(P<0.05);FTO表达与淋巴结转移、TNM分期及分化程度密切相关(P<0.05)。结论:FTO在胃癌中高表达,可影响TGF-β表达水平、免疫细胞浸润水平及肿瘤免疫表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