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8 毫秒
1.
刘妍  唐永忠 《建筑经济》2022,(S2):148-154
基于改进平衡计分卡思想,结合变权理论构建变权AHP-物元可拓模型探究不同变权系数对绩效评价结果影响敏感度,并确定合理变权系数下的权重,对绩效体系进行分析评价。以A项目为例,运用物元可拓模型结合绩效指标变权系数为0.2的权重体系评价项目整体绩效水平,并对项目绩效评价结果进行分析,从而提出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2.
智能住宅小区变权综合评价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智能住宅小区的评价是一项必要且复杂的研究工作,现有的评价体系普遍存在着体系架构缺乏理论支撑、主观性过强、可信度低等问题。从智能住宅小区的评价需求出发,基于整体均衡的思想建立智能住宅小区评价理论框架,并在此基础上,采用局部变权的方法构建智能住宅小区综合评价模型。该模型有效避免了常权综合模型中指标状态不均衡以及权重不可调整导致的评价结果失真现象,所建立的变权综合模式与住宅小区智能的整体均衡效用本质相一致,能更客观真实地反映多方案的优劣。  相似文献   

3.
目前,我国老龄化形势严峻,对于养老设施的管理尚未有一套统一的评估标准,制约了养老机构的发展。将养老院的设施管理整合成空间管理、建筑设备以及辅助设施3 个维度共包含12 个评估指标,并利用熵权优化模型对香港养老院中的设施管理指标进行系统的评估。熵权优化模型以熵权作为设施管理评价指标的权重系数,并与双基点法(TOPSIS 法)结合,可以避免主观评价的不确定性和随意性,获得较为科学、合理的评估结果。研究结果深化了对养老院设施管理的认识,并为进一步的对国内养老机构设施管理评估提供了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4.
《Planning》2017,(1)
为识别汾河下游河流健康状况,以汾河下游段为研究对象进行了河流健康评价。构建了基于支持向量机(SVM)的河流健康评价模型,对不同样本容量的模型性能进行比选后,计算不同级别及不同指标的评价决策函数,确定河流健康状况级别;并采用熵权物元模糊法评价结果对支持向量机的评价结果进行验证。由综合指标可见汾河下游健康安全水平处于4级差的级别;由单指标可见,大部分指标处于4级、5级差与较差水平;评价结果反映出该河段生态系统本底环境非常脆弱,健康状态较差。对比发现SVM评价法与基于熵权物元模糊法得到的评价结果一致,且该法避免了传统方法的人为因素影响,表明采用SVM模型进行河流健康评价是合理可行的,其结果也是可信的,该评价方法也可为小样本河流健康评价提供一定的方法依据。  相似文献   

5.
本文从人员、材料、机械、管理、技术和环境风险六个方面,共计23个评价指标来建立装配式建筑施工安全风险评价指标体系.采用物元可拓模型并引用熵权法计算指标权重,从而建立熵权物元可拓模型评价装配式建筑施工.结果 表明:合肥某装配式该项目总体等级处于Ⅱ级,属于较安全状态,其中管理、机械、材料、环境风险等级为Ⅱ级,属于较安全状态,但是其人员危和技术风险等级为Ⅲ级,属于一般状态,对其安全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6.
结合我国水利建设的现状和特点构建了水利建设项目综合指标评价体系,运用熵权法确定各评价指标的客观权重,并将熵权与多层次模糊综合评价法相结合,建立水利建设项目综合评价模型,对水利建设项目进行多层次模糊综合评价。该方法比传统的模糊综合评价法能够更加科学、客观地对水利建设项目进行综合评价,从而为项目管理决策提供科学有效的依据。  相似文献   

7.
目前,火力发电厂的选址评价方法通常采用常权评价指标权重,忽略了各因素变化对权重产生的影响。提出一种新的评价模型,利用熵权和变权综合的灰色关联法对火力发电厂的选址进行评价,充分考虑权重与各指标数据间的关系,客观全面地评价火力发电厂选址方案。首先通过分析影响火力发电厂选址的主要因素,据此构建火力发电厂的选址评价指标体系,然后利用熵权与变权综合确定各指标的权重,最后结合灰色关联分析法建立火力发电厂选址评价模型,并通过实际案例证明了以熵权与变权综合为基础建立的灰色关联评价模型,进行火力发电厂选址方案评价的可行性,从而为火力发电厂的选址评价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8.
通过分析装配式钢筋混凝土厂房质量影响因素,建立层次评价指标。采用基于改进AHP和熵权法的组合赋权法给全部指标赋予权重,构建了装配式钢筋混凝土厂房质量评价模型。  相似文献   

9.
简要分析了Partnering模式的优越性以及在我国引入的必要性,提出对Partnering模式进行风险评估的重要性。针对我国建筑市场的具体情况,界定了Partnering模式下工程项目风险评估指标体系,并对现有的灰色多层次风险评估模型进行改进,用熵权法对评价指标权重进行修正,构建出熵权灰色多层次风险评估模型,为Partnering模式在我国实施应用中的风险控制提供理论参考。最后,通过一个实例对模型的可行性和实用性进行了验证。  相似文献   

10.
基于熵权物元可拓理论建立安全风险评估流程,构建评价指标和评价标准。结合公路隧道养护技术规范,综合分析隧道病害对改扩建影响,在既有隧道改扩建施工力学研究的基础上,构建了既有公路隧道改扩建安全风险状态评估指标体系,建立熵权物元可拓评估模型,用熵权法计算各指标权重,减少人为主观因素的影响。然后,将该模型应用于某既有公路隧道改扩建安全风险评估,验证该评估模型的准确性。研究表明,将熵权物元可拓理论应用于既有公路隧道改扩建安全风险评估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1.
针对重庆市渝中半岛地下空间的特点,开展了地下空间开发安全风险评价研究。首先,利用地质环境调查数据,基于层次分析法和专家问卷调查法筛选并建立了地下空间开发安全风险评价指标体系;其次,结合模糊评价和变权思想建立了安全风险模糊变权综合评价分析模型;然后,基于ArcGIS Engine开发了重庆市渝中半岛地下空间开发安全风险评价系统,实现了区域整体评价和规划待建轨道工程风险分析的功能;最后,整体评价了渝中半岛地下0~150 m的开发安全风险,并选取某待建轨道工程进行了精细化风险分析。结果表明:本文开发的评价系统加载了模糊变权综合评价分析模型,完成了渝中半岛地下空间的三维评价,可为穿越该评价区域的规划待建轨道工程辅助选线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为适应城市现代化和城市可持续发展建设的需要,在已开展的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的基础上增加地下空间开发对地质环境影响评估内容,加强山地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地质环境指标体系研究,探索新的思路和方法,提高地下空间开发地质环境危险性评估工作的认识。在本文中,研究了地下空间开发对地质环境扰动影响的评价方法,构建了地下空间开发地质环境危险性指数和各主要影响因子的判定方式,初步分析各因子的权重分配和危险性大小的评判划分标准。并以重庆高新区罗汉沟某小区内规划市政公路隧道工程为例,验证了本方法在实际应用中的有效性,以期对地下空间开发先期选址和空间布局有参考作用。  相似文献   

13.
韩海坤  孙钢柱 《建筑经济》2020,41(1):104-109
构建工程咨询机构BIM技术应用能力评价的指标体系,提出改进的熵权TOPSIS评价模型,以4个典型的工程咨询单位为例,进行BIM技术运用能力评价。研究表明,BIM行业的整体水平已经有了明显的提升,但是区域间的发展还存在一定差距。  相似文献   

14.
根据地下商业综合体火灾的特点,采用文献调查法,科学获取并建立了包含20个评价指标的城市地下商业综合体火灾风险评估指标体系。针对城市地下商业综合体火灾发生的不确定性,引入未确知测度理论,构建了基于未确知测度的城市地下商业综合体评价模型,并运用熵权理论确定各评价指标的指标权重。最后,以某城市地下商业综合体火灾风险评价为例,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该方法可以用于实际城市地下商业综合体火灾安全等级评价,研究可为城市地下商业综合体火灾防控和应急管理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5.
对环境地质调查成果的转化进行了研究,提出基于MapGIS利用地质环境要素对城市地下空间开发适宜性评价的方法。首先通过专家打分法选择合适的评价因子,利用地质环境调查成果,按各因子的地质环境条件对研究区进行分区,再利用层次分析法确定各评价因子的权数,最后通过MapGIS空间分析功能,将各因子的分区图按因子的权重进行叠加,得到适宜性分区图,实现可视化,并作出适宜性评价,实现成果转化。并以南宁市西津幅的环境地质调查成果为例,通过所列的评价指标体系和评价方法对研究区进行了评价,其成果可为南宁城市规划区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的整体规划提供指导和借鉴。  相似文献   

16.
针对宁波市地质环境条件,利用层次分析法和模糊综合评判方法,开展了宁波市地下空间开发适宜性评价研究。首先,利用地质环境调查数据,筛选出影响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的岩土体特征、水文地质条件、环境地质、技术经济问题,建立了地下空间地质环境适宜性评价指标体系及模糊综合评判模型;其次,利用ArcGIS和C#程序,开发了基于Fuzzy-AHP的宁波市地下空间开发适宜性评价系统。最后,以宁波市东部新城为例,进行了地下空间开发适宜性评价,得到了较为合理的评价结果。结果表明:模糊综合评判法和基于ArcGIS+C#的评价系统能够较为合理地评估地下空间开发的适宜性。  相似文献   

17.
地下空间开发地质环境适宜性评价可为城市科学规划建设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撑与参考依据,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结合温州市规划区的地质环境特点,从工程地质条件、水文和水文地质条件、地质环境条件、地面和地下条件4个方面选取了14个评价指标。采用层次分析法(AHP)计算各评价指标的权重,通过GIS软件划分评价单元进行人机交互分析,将运用模糊综合评价法计算得到的结果反映到适宜性评价成果图上。评价结果表明,浅层地下空间开发地质环境适宜性好的面积约占60.8%,适宜性较好的约占2.6%,适宜性一般的约占30.6%,适宜性差的约占6.0%;中层地下空间开发地质环境适宜性好的面积约占32.2%,适宜性较好的约占39.2%,适宜性一般的约占20.4%,适宜性差的约占8.3%。  相似文献   

18.
考虑到盾构隧道健康评价的模糊性与不确定性,建立熵权与集对理论耦合的评价模型,对盾构隧道进行健康状态评价。选取了横断面收敛等7项指标作为指标体系,采用信息熵来反映指标内在重要程度的不同,并计算权重,使权重的分配具有一定的理论基础及客观性,熵权结果显示权重前三位依次为变形缝变形、纵向沉降曲率以及横断面收敛。引入集对理论来分析每个评价样本与各评价等级的集对联系度,做同异反分析,将评价过程中不确定性的因素进行分解。最后通过比较联系度特征值的大小,对评价样本健康等级进行划定。经实际工程分析,表明该方法可行,能科学客观地反映隧道健康状态。  相似文献   

19.
地下空间是城市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资源。地质环境条件影响着地下空间资源的质量特征与发展难度,开发利用地下空间资源之前,需要对其进行科学评价。牡丹江市中心城区地下空间开发利用受区内地形地貌、岩土体工程地质、水文地质、环境地质问题和场地稳定性等多种因素影响。基于牡丹江市城市地质调查成果,建立了牡丹江市中心城区浅层地下空间(0~10 m)开发适宜性评价指标体系,按各指标的地质环境条件对研究区进行了分区,利用层次分析法(AHP)确定了各指标权重,最后通过ArcGIS空间分析功能对各指标分区图进行叠加,得出研究区浅层地下空间开发适宜性分区图。评价结果表明:牡丹江市中心城区浅层地下空间开发适宜性可划分为适宜性优区、适宜性良区和适宜性中区3个质量区。其中,适宜性优区和适宜性良区约占全区总面积的42.4%,分布于高平原地貌单元上;适宜性中区约占全区总面积的57.6%,主要分布于高漫滩地貌单元上。在该区开发利用地下空间时,建议提前做好该区的洪涝等灾害的防治工作。研究成果可为牡丹江市中心城区地下空间科学规划和合理开发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地下空间开发利用适宜性与资源量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以天津市中心城区为例,从地形地貌、水文、构造地质、工程地质、水文地质、不良地质作用和地质灾害、活动断裂和地震效应等角度,建立了地下空间资源开发利用地质条件适宜性评估指标体系,运用Arcgis地理信息系统软件,有针对性地分析评价综合地质条件对地下空间资源分布及其开发利用适宜性的影响,并结合已开发利用的地下空间资源现状,估算中心城区可开发利用的地下空间资源量,得到了较为准确的天津市中心城区地下空间开发利用适宜性和资源量评价结果。该成果成功指导了最新的《天津市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总体规划》编制工作,并纳入了相关章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