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针对地下水监测工程施工中面临的承压-自流监测井密封、监测、取样、洗井等紧迫难题,研发了承压-自流监测井密封技术。该技术是在监测井管口安装一个具有多个功能组件的密封不锈钢盖板来实现自流监测井长期监测的各项需求。本文介绍了承压-自流监测井密封技术原理、系统组成和安装流程及方法。通过山西忻州市地下水监测井现场示范及其他地区50余口井的工程应用,证实该技术可有效解决自流监测井井口密封、水样采集、洗井清淤和维护探头等一系列问题,具有密封效果好、不污染水质、操作便捷和成本低等优点,可实现不同特征自流监测井地下水数据长期自动采集与传输,并可为类似井的封孔工作提供解决思路。  相似文献   

2.
针对我国地下水监测现状和存在的技术问题,开展了对50 mm巢式监测井PVC-U井管的建井生产试验并组织实施了一眼五层巢式地下水监测井。介绍了该井整体的结构设计、PVC-U井管、新型止水粘土球、扶正器和成井关键工艺以及最终取得的成果。可为以后的多层巢式地下水监测井建设提供参考,并为我国地下水多层监测井技术的发展提供支撑。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由于煤矿建井安全事故频繁发生,煤矿立井施工安全问题引起了人们广泛关注。针对煤矿建井施工中存在的安全问题,煤炭科学研究总院建井研究分院对建井安全监测监控技术开展了深入研究,利用现代计算机技术、综合定位技术、视频监控技术、气体监测技术、除尘技术和现代通讯技术,实时监测建井施工现场情况、设备运行工况,消除安全隐患,杜绝立井施工安全事故发生。  相似文献   

4.
随着地下水监测技术的不断完善和发展,单孔多层监测井技术广泛应用于地下水监测工作。CMT监测井就是其中的一种,该技术采用了新型成井结构方式,能够实现单井监测多层地下水,分层采集水样进行水质分析,有一井替代多井监测的特点,能够降低建井及监测成本,提高监测效率。利用CMT多层监测技术,在黑河中游进行地下水多层监测,根据实际监测数据进行水文地质分析,验证了CMT技术在地下水多层监测中的实用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5.
针对方山新井瓦斯动力灾害防治面临的严峻形势,采用常规预测与微震动态监测相结合的方法,利用由高精度微地震监测系统和应力实时在线监测系统组成的矿山CT对方山新井11041工作面进行了实时监测,根据监测结果分析了工作面岩层运动规律、工作面来压规律、采动影响范围等,为方山新井提供了基于微震、应力与瓦斯浓度监测的煤与瓦斯突出危险性预测方法,对方山新井厚煤层的安全开采提供了技术保障。  相似文献   

6.
连续多通道管监测井成井技术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连续多通道管监测井是一种新型监测井。此种监测井井管无接头、无泄漏、内壁光滑,滤水管现场制作,对位准确;连续多通道管监测井下管可以一次完成,多管到位,并围绕一根连体管从地表填砾、止水,施工方法简单可靠。连续多通道管监测井达到了一孔监测多层地下水目的,为地下水污染监测提供了一种新的技术方法。结合工程实例,介绍了连续多通道管监测井的成井工艺。  相似文献   

7.
巢式地下水监测井在环境调查中局用重要作用,其施工工艺受环境地质影响较大.为保证地下水环境调查污染物数据的真实性、可靠性,阐述了在某地松散砂、黏土层孔隙水地区施工的2口地下水监测井与巢式监测井,它们的地下水常规测试数据基本一致,实现了巢式地下水监测井设计、施工材料及施工工艺技术的突破.本次实践为类似地区巢式地下水监测井建...  相似文献   

8.
针对地面井瓦斯抽采监控计量存在可靠性差、精确度低的问题,通过对抽采检测、野外自供电、分布式测点数据采集、计量监控装置等技术及工艺的研究,形成了一套地面井瓦斯抽采单独计量监测系统,为地面井实时在线监测提供了整套技术与装备,提高了地面井计量的精确度;同时将地面井瓦斯抽采数据与井下监控系统数据实时结合在一起,实现了矿井抽采的安全和有效监控。  相似文献   

9.
针对煤矿井下风、水管路存在的监测问题,分析了现有国内外对于管道监测的技术。利用CAN总线结合管道泄漏检测技术对井下的风、水等环境参数进行监测。通过在井下运行证明:该系统稳定可靠并实现了对井下风、水的实时监测,有效地提高煤矿防范和抵御事故灾害的能力。  相似文献   

10.
开窗侧钻技术是恢复停产井、事故井,进行老油田挖潜,提高油田开发水平的有效途径.桥口油田近几年充分应用动态监测资料,结合油藏精细地质研究技术,研究剩余油分布规律,落实长停井、事故井潜力,优选有利井点实施套管内开窗侧钻,有效恢复了停产井、事故井,同时使注采井网进一步得到完善,充分挖掘了剩余油潜力,提高了油田开发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