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5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3 毫秒
1.
正韵律模型三元复合体系驱油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将3支不同气体渗透率单管人造岩心并联,分别计量3支岩心产出油水,模拟二维纵向非均质正韵律油层,进行三元复合体系驱油实验,根据实验结果综合分析油层纵向各部位三元复合体系驱油前后的含水率、产液百分比、原油采收率等变化特征和渗流机理.又利用二维纵向正韵律3层非均质人造岩心进行三元复合体系驱油与水驱油的对比实验,将水驱后和三元复合驱后的一组岩心剖开摄像录入计算机中,利用彩色图像量化分析系统对内部各层进行量化分析,综合分析纵向非均质层状正韵律人造岩心三元复合体系驱油的波及系数及驱油效率.三元复合驱油水流度控制和原油乳化能够明显减缓层间矛盾,大幅度提高原油采收率,且中渗透率层提高采收率幅度最大;二维纵向非均质正韵律模型三元复合驱油过程中,高渗透率层以提高驱油效率为主,中渗透率层既提高驱油效率也扩大波及体积,低渗透率层以扩大波及体积为主.驱油效率占提高采收率的比例平均为55.75%.图6表1参1  相似文献   

2.
将3支不同气体渗透率单管人造岩心并联,分别计量3支岩心产出油水,模拟二维纵向非均质正韵律油层,进行三元复合体系驱油实验,根据实验结果综合分析油层纵向各部位三元复合体系驱油前后的含水率、产液百分比、原油采收率等变化特征和渗流机理。又利用二维纵向正韵律3层非均质人造岩心进行三元复合体系驱油与水驱油的对比实验,将水驱后和三元复合驱后的一组岩心剖开摄像录入计算机中,利用彩色图像量化分析系统对内部各层进行量化分析,综合分析纵向非均质层状正韵律人造岩心三元复合体系驱油的波及系数及驱油效率。三元复合驱油水流度控制和原油乳化能够明显减缓层间矛盾,大幅度提高原油采收率,且中渗透率层提高采收率幅度最大;二维纵向非均质正韵律模型三元复合驱油过程中,高渗透率层以提高驱油效率为主,中渗透率层既提高驱油效率也扩大波及体积,低渗透翠层以扩大波及体积为主。驱油效率占提高采收率的比例平均为55.75%。图6表1参1  相似文献   

3.
定量描述非均质油藏化学驱波及效率和驱替效率的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利用我国自行研制的ASP数值模拟软件,采用正韵律二维剖面地质模型,分别模拟了水驱、聚合物驱、三元复合驱的驱油过程,分层计算了采收率、剩余油饱和度、波及效率和驱替效率,进行了指标对比。通过研究表明对于非均质严重的油藏,不同层段的波及效率和驱替效率所起的作用不同。高渗层以提高驱替效率为主,低渗层以提高波及效率为主,中等渗透层提高波及效率和提高驱替效率相当。由于水驱后,剩余油大部分集中在上部,低渗透层是提高采收率主要潜力所在,提高上部低渗透层的波及效率对于提高总体采收率具有重要的作用。对于非均质严重的油藏,先调剖再注三元复合体系段塞是提高化学驱油效果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4.
非均质油藏化学驱波及效率和驱替效率的作用   总被引:13,自引:5,他引:8  
利用我国自行研制的ASP数值模拟软件及正韵律二维剖面地质模型,分别模拟了水驱、聚合物驱、三元复合驱的驱油过程,分层计算了采收率、剩余油饱和度、波及效率和驱替效率,进行了指标对比.研究结果表明,对于非均质性严重的油藏,不同层段的波及效率和驱替效率所起的作用不同.在高渗透层段,以提高驱替效率为主;在低渗透层段,以提高波及效率为主;在中等渗透层段,提高波及效率和提高驱替效率作用相当.由于水驱后,剩余油大部分集中在上部,低渗透层段是提高采收率的主要潜力层段,提高上部低渗透层段的波及效率对于提高总体采收率具有重要的作用.对于非均质性严重的油藏,先调剖再注三元复合体系段塞,这是提高化学驱油效果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5.
化学驱波及效率和驱替效率的影响因素研究   总被引:14,自引:5,他引:9  
在对一个非均质程度严重的油藏进行波及效率和驱替效率定量描述的基础上,利用我国自行研制的ASP数值模拟软件,建立了一系列正韵律二维剖面地质模型,对比研究不同的油藏非均质性对化学驱波及效率和驱替效率的影响.在渗透率层间级差相同的情况下,高渗透层厚度与总厚度的比例不同,聚合物驱和三元复合驱的驱油效果不同;分析研究了重力作用对三元复合驱驱油效果的影响,并提出注采井距的缩小会削弱重力作用的影响.研究表明,地质模型不同,化学驱驱油效果的差异很大.对三元复合驱和聚合物驱进行油藏适应性研究,对提高水驱后采收率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图3表2参7  相似文献   

6.
在对一个非均质程度严重的油藏进行波及效率和驱替效率定量描述的基础上,利用我国自行研制的ASP数值模拟软件,建立了一系列正韵律二维剖面地质模型,对比研究不同的油藏非均质性对化学驱波及效率和驱替效率的影响。在渗透率层间级差相同的情况下,高渗透层厚度与总厚度的比例不同,聚合物驱和三元复合驱的驱油效果不同;分析研究了重力作用对三元复合驱驱油效果的影响,并提出注采井距的缩小会削弱重力作用的影响。研究表明,地质模型不同,化学驱驱油效果的差异很大。对三元复合驱和聚合物驱进行油藏适应性研究,对提高水驱后采收率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图3表2参7  相似文献   

7.
在对一个非均质程度严重的油藏进行波及效率和驱替效率定量描述的基础上,利用我国自行研制的ASP数值模拟软件,建立了一系列正韵律二维剖面地质模型,对比研究不同的油藏非均质性对化学驱波及效率和驱替效率的影响在渗透率层间级差相同的情况下,高渗透层厚度与总厚度的比例不同,聚合物驱和三元复合驱的驱油效果不同;分析研究了重力作用对三元复合驱驱油效果的影响,并提出注采井距的缩小会削弱重力作用的影响。研究表明,地质模型不同,化学驱驱油效果的差异很大。对三元复合驱和聚合物驱进行油藏适应性研究,对提高水驱后采收率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图3表2参7  相似文献   

8.
以大庆油田杏二西油层为例,探讨长期含水100%、地层中的原油以残余油为主条件下化学驱提高原油采收率的问题。在杏二西油层实施了三元复合驱试验,中心井区提高采收率幅度达19.46%,表明对于水驱采出程度非常高、地层中的原油主要是残余油的油层,采用三元复合驱可大规模驱动残余油、大幅度提高驱油效率。三元复合驱提高采收率机理是大幅度提高驱油效率及扩大波及体积,而聚合物驱则仅通过扩大波及体积提高油田采收率,无法提高驱油效率。油田大量实际资料和杏二西油层数值模拟研究表明,对高含水、以残余油为主的油层采用聚合物驱不能提高驱油效率,因而其提高采收率幅度低,对类似杏二西油藏条件的油层不宜采用聚合物驱,而宜采用三元复合驱提高采收率。图4参24  相似文献   

9.
低渗透纵向非均质油层水驱波及规律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多层非均质油藏普遍存在层间矛盾,导致低渗透层动用程度、水驱波及程度及采收率低,纵向非均质性严重影响了低渗透油藏的高效开发.通过单岩心水驱油、岩心组合模型水驱油实验,结合多层非均质油层注水量劈分公式和水驱波及系数计算方法,研究了渗透率级差对水驱波及规律的影响.结果表明:岩心组合模型的吸水量分配符合多层非均质油藏吸水量劈分理论公式,岩心组合模型可以较为准确地反映非均质油藏的水驱波及规律;随着岩心组合模型渗透率级差的增大,高渗透层的吸水量比例逐渐增加,当渗透率级差大于9时,注入水几乎无法波及低渗透层.  相似文献   

10.
针对ASP三元复合体系在发生乳化时对驱油效果的影响问题,采用多测点长岩心,研究了三元复合驱在不同渗透率岩心以及相同渗透率不同变异系数岩心中发生乳化时,对驱替压力、含水率及采收率变化的影响.研究表明,乳化体系在渗透率相同的均质岩心中驱油效果要好于未乳化体系,可提高5 - 10百分点;相同渗透率的均质岩心,随着渗透率增大采收率越高;相同变异系数的非均质岩心,乳化体系比未乳化体系采收率可提高5百分点左右;变异系数不同的非均质岩心,其变异系数越大,水驱及复合驱体系采收率就越低.  相似文献   

11.
利用数值模拟方法预测辫状河砂体几何形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辫状河是自然界重要的河流类型之一.利用砂体沉积过程数值模拟方法可以预测辫状河砂体的几何形态.在建立了辫状河砂体沉积过程的数学方程后,根据现代辫状河沉积特征,设计了辫状河沉积过程的模拟条件,计算域长15km、宽10km,流量按50a一遇大洪水设计,模拟过程到1970a时,辫状河沉积过程基本达到平衡状态,此时砂体最大厚度约14m,出现在计算域2.5~3.5km处,以中砂沉积为主.计算过程中可识别6种沉积单元,包括辫状水道(砂体的平均长宽比2.45,平均宽厚比72.6)、纵向砂坝(平均长宽比2.02,平均宽厚比86.7)、斜列砂坝(平均长宽比2.27,平均宽厚比74.9)、废弃河道、堤岸、越岸沉积.主要沉积单元砂体几何参数之间的相关关系较好.图3表1参5  相似文献   

12.
利用数值模拟方法预测辫状河砂体几何形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辫状河是自然界重要的河流类型之一。利用砂体沉积过程数值模拟方法可以预测辫状河砂体的几何形态。在建立了辫状河砂体沉积过程的数学方程后,根据现代辫状河沉积特征,设计了辫状河沉积过程的模拟条件,计算域长15km、宽10km,流量按50a一遇大洪水设计,模拟过程到1970a时,辫状河沉积过程基本达到平衡状态,此时砂体最大厚度约14m,出现在计算域2.5~3.5km处,以中砂沉积为主。计算过程中可识别6种沉积单元,包括辫状水道(砂体的平均长宽比2.45,平均宽厚比72.6)、纵向砂坝(平均长宽比2.02,平均宽厚比86.7)、斜列砂坝(平均长宽比2.27,平均宽厚比74.9)、废弃河道、堤岸、越岸沉积。主要沉积单元砂体几何参数之间的相关关系较好。图3表1参5  相似文献   

13.
大庆油田三元复合驱驱油效果影响因素实验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贾忠伟  杨清彦  袁敏  侯战捷  张乐 《石油学报》2006,27(Z1):101-105
通过岩心物理模拟实验及微观驱油实验,分析了界面张力、三元体系粘度、乳化油滴产生及岩石润湿性对三元复合驱驱油效果的影响规律和影响机理。研究结果表明,油水间平衡、动态界面张力大幅度降低可有效提高三元复合驱驱油效率,进行三元复合驱时,油水界面张力须降到10-3mN/m数量级;增加体系粘度能够扩大三元复合驱的波及体积,水油粘度比大于2是三元复合驱提高采收率幅度达到20%的必要条件;乳化的油滴产生是三元复合驱提高驱油效率的主要形式,油水界面张力越低、驱替体系粘度越大,乳化油滴的产生能力越强,驱油效果越好;三元复合驱能够驱替亲油岩石表面的油膜,促进岩心润湿性由亲油向亲水转化。  相似文献   

14.
延长油田属于典型的低渗透油藏,一次开采采收率低,水驱含水率上升快,整体驱油效果差。生物酶是一种无污染水溶性制剂,可有效注入地层孔隙中,改变岩石润湿性,剥蚀岩石颗粒表面原油,降低残余油饱和度,从而提高原油采收率。利用一维填砂物理模型和岩心流动实验,对SUN型复合生物酶溶液的驱油效果进行了室内实验及评价。结果表明:当SUN型复合生物酶溶液的注入体积分数约为3%,注入量约为0.4倍孔隙体积时,驱油效果最佳,并且对于低渗透岩心的驱油效果也相当明显,驱油效率提高值最大可达11.4%,表明SUN型复合生物酶驱油剂对低—特低渗透油藏具有较强的适应性。  相似文献   

15.
孤岛油田化学复合驱扩大试验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孤岛油田特高含水期常规井网化学复合驱油扩大试验经历了前置段塞、主段塞、后置保护段塞的注入及后续水驱,目前试验区综合含水率基本接近试验前水平。由于复合驱扩大了波及体积、提高了驱油效率,注入系统和采出系统均发生了相应的变化。水井注入压力升高,吸水剖面得到调整,层间矛盾得到改善;油井产油量大幅度上升,含水率大幅度下降,实际提高采收率已达11.7%。与水驱相比,开发效果得到明显改善,复合驱扩大试验取得了成功。由于试验是在常规井网下进行的,该试验的成功说明胜利油区在常规井网和污水配注条件下实施复合驱油可以取得明显的降水增油效果。图5表2参1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