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家兔34只,P物质(SP)2 μg/2μl注入一侧蓝斑复合核(Lc-Sc)区,引起膈神经放电频率明显增加,千均增加值为22.3±5.08%(?±s_?),与注药前及等渗盐水组相比,差异有极显著意义(P<0.01)。注药后呼吸频率、血压、心率均无明显变化(P>0.05)。于一侧Lc-Sc 区注射 SP 抗血清(SP-A)1μl(效价 1:10 000),引起膈神经放电频率明显减慢(P相似文献   

2.
电或化学刺激家兔蓝斑复合核对呼吸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探讨蓝斑复合核在呼吸调节中的作用。方法:实验在42只乌拉坦麻醉,制动,切断双侧颈迷走神经,人工呼吸的家兔上进行。结果:用5V恒压电流刺激一侧蓝斑复合核,引起呼吸频率明显增加,平均增加值为17.89±4.20次/min,与刺激前及刺激Lc-Sc邻区相比,差异有极显著意义。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鼻罩持续气道正压通气(n-CPAP)治疗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SARS)的疗效.方法37例重症SARS患者经高流量吸氧治疗后缺氧及呼吸窘迫等症状无改善,采用n-CPAP治疗.CPAP水平为4~8 cmH2O.结果治愈25例(成功组),通气前呼吸频率(RR)为(31.8±4.6)次/min,SpO2为(91.6±1.7)%;平均通气时间为(12.7±5.6)d.转为有创通气12例(失败组),通气前呼吸频率(RR)为(45.8±8.7)次/min,SpO2为(86.2±4.3)%;平均通气时间为(2.99±2.6)d.治疗1 h后,成功组RR下降到(25.8±4.2)次/min(P<0.05),SpO2上升到(97.0±1.7)%(P<0.05).失败组RR下降到(40.7±11.2)次/min(P>0.05),SpO2上升到(97.0±1.7)%(P<0.05).结论对重症传染性非典型肺炎患者,CPAP治疗有利于改善肺的氧合功能,减轻呼吸困难,成功率达到67.6%.CPAP是治疗重症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的较好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4.
目的 分析研究采用经鼻持续气道正压通气治疗重症肺炎并发呼吸衰竭患儿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72例重症肺炎并发呼吸衰竭患儿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6例,对照组采用一般面罩吸氧治疗,观察组采用经鼻持续气道正压通气治疗,对比观察两组患儿治疗前后心率及呼吸频率变化情况和血气分析指标变化情况.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心率及呼吸频率分别为(134.31±8.62)次/min、(36.53±6.14)次/min,对照组分别为(147.24±8.73)次/min、(45.22±6.31)次/min,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PCO2、SaO2、PO2分别为(44.41±8.32)mmHg、(85.53±5.44)%、(81.65±6.16)mmHg,对照组分别为(49.56±9.15)mmHg、(93.04±5.03)%、(72.42±6.41)mmHg,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用经鼻持续气道正压通气治疗重症肺炎并发呼吸衰竭患儿效果显著,可有效恢复患儿心率及呼吸频率,改善PCO2、SaO2、PO2等血气指标.  相似文献   

5.
目的 研究底丘脑核(STN)的深部脑电刺激(DBS)对大鼠呼吸的影响.方法 24只SD大鼠随机分为4组(n=6):对照组(无刺激)、高频强电流组(130 Hz/100μA)、高频弱电流组(130 Hz/3μA)和低频强电流组(40 Hz/100 μA).利用大鼠脑立体定向仪将电极植入右侧STN,记录刺激前、刺激第5和第25分钟的呼吸频率.结果 高频强电流组和高频弱电流组刺激前呼吸频率分别为(68.0±7.9)和(71.8±6.7)次/min;刺激后第5分钟的呼吸频率分别为(57.8±10.6)和(65.8±7.8)次/min;第25分钟的呼吸频率分别为(49.8±8.9)和(56.0±9.2)次/min;同组各时间点的呼吸频率变化有统计学意义(P<0.05).低频强电流组和对照组各时间点的呼吸频率无明显变化(P>0.05).结论 大鼠在高频率DBS下呼吸频率减慢,但与刺激强度关系不大.  相似文献   

6.
对比观察电针耳尖穴对积分膈神经放电的影响.经22只家兔105次电针发现:在自然呼吸放电频率增加2.41±1.24次/10秒,放电幅度增大3.55±2.03mm(P<0.001);窒息兴后期频率增加2.16±1.22次/10秒,幅度增吕2.69±1.36mm(P<0.001);抑制期频率增加2.07±1.07次/10秒.幅度增大2.12±2.00mm(P<0.005).上述三种状态下电针作用最长维持时间依次为26分、330秒和280秒.结果表明:电针耳尖穴有显著增加膈神经放电频率和幅度的作用,但随窒息加重有逐渐减弱的现象.提示电针耳尖穴改善呼吸状况,应早期刺激为好.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蓝斑复合核的呼吸兴奋效应与脑干呼吸中枢的关系。方法 :本实验采用脑内核团微量注射的方法。实验在 5 4只麻醉、制动、切断双侧颈迷走神经和人工呼吸的家兔上进行。结果 :在家兔蓝斑复合核微量注入L -谷氨酸钠 (L -Glu)使呼吸频率明显增快 ,动脉血压无明显变化。分别于延髓孤束核 (NTS)、臂旁内侧核(NPBM)和延髓头端腹外侧区 (RVLM)预注射α1受体阻断剂哌唑嗪 ,可明显拮抗L -Glu在Lc -Sc区的呼吸兴奋效应 ;α2 受体阻断剂育亨宾仅在NTS、NPBM区具有阻断L -Glu在Lc-Sc的呼吸兴奋效应 ;β受体阻断剂心得安在NTS、NPBM和RVLM区预注射对L -Glu在Lc -Sc的呼吸兴奋效应均无明显影响。结论 :Lc -Sc区具有呼吸兴奋效应 ,其作用机制主要是通过激活NTS、NPBM和RVLM内的α1受体介导实现 ,NTS、NPBM内的α2 受体也参与此过程。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下丘脑室旁核(PVN)内的促离子型谷氨酸受体(iGluRs)对旋转刺激诱发的心血管反应的影响.[方法]以旋转刺激为应激刺激,在电脑控制的代谢笼内记录大鼠清醒状态、自由活动时的心血管活动变化情况的同时,分别向PVN局部灌流2种离子型谷氨酸受体阻断剂,观察其对旋转刺激诱发的心血管反应的影响.[结果]向PVN区灌流N-甲基-D-天冬氨酸(NMDA)受体阻断剂MK-801,再给予旋转刺激,大鼠血压从(99.9±0.5)mmHg上升至(104.5±1.0)mmHg,心率从(357.3±9.1)次/min加快至(387.2±8.5)次/min,MK-801旋转组大鼠血压及心率的增加反应与对照组相比较明显受到抑制;向PVN区灌流非NMDA受体阻断剂CNQX,再给予旋转刺激,大鼠血压从(104.9±2.3)mmHg上升至(113.2±1.3)mmHg,心率从(375.2±5.7)次/min加快至(421.1±5.4)次/min,CNQX旋转组大鼠心血管反应未受到明显的影响.[结论]PVN内NMDA受体参与旋转刺激诱发的心血管反应的调节过程.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机械通气抢救急性左心衰竭合并呼吸衰竭的疗效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26例重症急性左心衰竭伴呼吸衰竭患者在传统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机械通气治疗。观察通气前后心率、呼吸频率、平均动脉压、动脉血气分析(pH、Pa02、Sa02、PaC02)的变化及临床症状的改善情况。结果:机械通气治疗后,26例患者中23例病情好转,3例死亡。通气后患者的呼吸困难明显改善,肺部罗音明显减少。通气1小时后呼吸频率由(33.2±6.3)次/min降至(21.2±3.3)次/min(P<0.05),心率由(116.5±14.3)次/min降至(86.7±11.6)次/min(P<0.05),平均动脉压由(96.8±7.2)mmHg降至(83.5±4.2)mmHg(P<0.05)。通气前及通气后1小时查血气,Sa02由(75.3±7.9)%升高至(95.8±3.6)%(P<0.01),Pa02由(49.5±8.4)mmHg升高至(84.4±5.1)mmHg(P<0.01),PH、PaC02变化无显著差异。结论:对各种不同原因引起的急性左心衰竭合并呼吸衰竭患者,机械通气治疗能有效的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及低氧血症,是抢救急性左心衰竭合并呼吸衰竭的有效辅助措施。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亚低温治疗仪在颅脑外伤的应用价值.方法 方便选取2016年2月—2017年1月该院收治的颅脑外伤100例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采取基础物理降温、药物降温联合亚低温治疗仪)和对照组(采取物理降温与药物降温).对比两组出血部位及出血量;治疗前后生命体征指标;患者出院时预后.结果 研究组和对照组出血部位及出血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和对照组治疗前体温、脉搏、呼吸分别为[(38.26±1.25)℃、(115.36±6.35)次/min、(21.35±4.25)次/min]、[(38.25±1.31)℃、(116.27±7.15)次/min、(21.43±4.31)次/min],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研究组和对照组治疗前体温、脉搏、呼吸分别为[(36.44±0.54)℃、(73.62±5.81)次/min、(18.25±2.24)次/min]、[(37.86±0.78)℃、(89.67±6.14)次/min、(18.97±2.87)次/min],指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和对照组患者出院时预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常规药物及物理降温基础上,给予颅脑外伤患者亚低温治疗仪治疗,可以改善患者预后,保证生命体征的平稳.  相似文献   

11.
从<脉书·十一脉><黄帝内经>等文献人手,梳理了血气、经络、腧穴理论的形成与发展,简要介绍了四肢部的基本腧穴、躯体部要穴,以及腧穴配伍的基本要义.  相似文献   

12.
目的评价神经病学与神经解剖学优化整合教学法的教学效果,寻找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为今后的神经病学教学改革提供参考。方法采用问卷调查、访谈的方式,分析神经病学教改后的教学效果、对学生学习态度的影响、教学中存在的不足。结果教改班的教学效果、对学生学习态度的改善优于非教改班(P<0.01)。结论神经病学与神经解剖学优化整合的教学改革效果显著,达到了预期的目的。  相似文献   

13.
载脂蛋白(apo)是脂蛋白的重要组成成分,其主要功能是调节酶活性,介导细胞受体与脂蛋白结合,保持脂蛋白结构的稳定性。目前已发现数十种载脂蛋白,其结构的显著特点是分子中具有多个双性alpha螺旋及Beta-折叠结构。载脂蛋白的这种双性alpha螺旋结构是其结合及转运脂质的结构基础。在HIV外壳结构中的一种糖蛋白(gP)也具有这种alpha螺旋结构。近年研究表明,载脂蛋白和由载脂蛋白组成的脂质体还具有抗肝炎病毒、抗HIV病毒、抗单纯疱疹和中和细菌内毒素的功能。以脂蛋白和载脂蛋白为主要成分构成的脂质体已成为运载抗病毒和抗肿瘤药物受体的靶向性载体。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卵巢子宫内膜样癌(OEC)的CT、MRI表现及病理基础。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8例OEC的CT、MRI表现,并与手术和组织病理学结果进行对照分析。结果:8例OEC位于左侧5例,右侧3例。肿瘤最大径4.5~17.5cm,平均9.2cm。全部肿瘤均呈囊实性,6例形态不规则呈分叶状,2例呈圆形或卵圆形。肿瘤边界部分模糊7例,清楚1例。CT平扫:肿瘤实性成分cT值37~46Hu,平均4lHu,囊性成分cT值14~40Hu,平均25Hu;增强后肿瘤实性成分呈中等程度强化,动脉期cT值6l~77HIJ,平均66Hu,实质期cT值65~78HU,平均71HU。MR平扫:T2wI实性成分呈等信号,囊性成分呈低信号,T2wI实性成分呈稍高信号,囊性成分呈高信号,增强后肿瘤实性成分中等程度强化。8例OEC中合并子宫体内膜癌2例,其中l例经MRI检查,表现为子宫体部内膜不规则增厚,T2wI呈等信号,TnwI呈稍高信号,增强后呈中等程度强化,1例合并同侧卵巢巧克力囊肿。结论:CT、MRI能较好地反映OEC的病理特征,清晰显示肿瘤的形态、内部结构及邻近结构侵犯等情况,具有重要的定性价值,并为临床选择合理治疗方案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5.
邬俏璇  魏倩杰 《实用医技杂志》2008,15(22):2873-2874
目的:探讨新生儿游泳的护理以及对生长发育的影响。方法:按照知情同意制度,选取125例实施游泳的新生儿为观察组,随机选取同期未游泳的新生儿为对照组(125例)。观察两组新生儿出生后42d头围、生长和体重的变化,比较两组生后7d、15d和28d的24h摄乳量。结果:42d后游泳组的婴儿头围、生长、体重增长明显,特别是体重增幅较大,两组统计学有明显差异;游泳组摄乳量从第7天开始均高于对照组,出生后28d更是明显增多,有显著统计学意义。结论:游泳有利于新生儿增加摄乳量,促进新生儿体格发育。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痰瘀相关,意在梳理痰瘀知识、并强调痰瘀相关的重要性。方法:通过多角度地分析、刍议"痰瘀同源"、"痰瘀互结"、"痰瘀同治"等痰瘀经典理论的方式论述痰瘀相关。结果:痰与瘀是中医界里重要的元素,痰与瘀互结是许多疾患共同的病机,痰瘀同治是常用治法。结论:痰瘀同源、互结、同治,不但在临床上有着实用的指导意义,又能与时俱进、在探究中创新。  相似文献   

17.
以先秦两汉、隋唐、宋金元、明清四个时期,将瘿病的发展总结为理论奠基期、方药汇集期、方药充实期和应用发展期。通过对中国历代医学文献中有关瘿病内容的梳理,追溯有关瘿病理、法、方、药认识的历史,厘清前人对瘿病在不同历史时期的表述特点,以及前人对这一疾病认识的发展脉络,为现今中医药防治瘿病提供理论依据和启示。  相似文献   

18.
从必要性、要求及实质3个角度梳理了“医信融创”教育的内涵,并在此基础上探索“医信融创”教育的模式。“医信融创”需要遵循由“融”到“创”的逻辑主线,通过“融行-融智-融心”的过程最后走向“创新”的目的。最后以山西医科大学的实践案例证明了“医信融创”教育的必然性和可行性。  相似文献   

19.
考试是检验教学效果的有效方法,是教学过程中不可缺少的环节。多年来,人们对考试改革不断进行探索,总结出不同的考试模式,例如教考合一与教考分离就是2种完全不同的考试模式。通过对比2种考试模式的优势与劣势,提出适合医学基础课的综合性考试模式。  相似文献   

20.
脊柱关节炎和强直性脊柱炎是风湿病中青壮年致残率较高的常见疾病之一,近年来在定义、分类、诊断和治疗方面不断更新,但是,达标治疗还缺乏有效的策略.围绕近年研究热点,本文结合作者研究团队的我国脊柱关节炎和强直性脊柱炎的研究结果进行论述,以期为今后该类疾病的探索性基础和临床研究方向提供线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