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55 毫秒
1.
目的探讨关节镜下同种异体骨-髌腱-骨(B—PT—B)重建后交叉韧带(PCL)的手术技巧与临床疗效。方法2002年5月~2004年9月对19例PCL损伤的患者在关节镜下利用同种异体髌腱重建PCL,并按照国际膝关节评分委员会(IKDC)、Lysholm和Tegnar膝关节评分标准评价疗效。结果所有患者术后获50~70个月(平均59个月)的随访。术后无伸膝受限,最后随访时屈膝活动度为125°~140°(平均130.5°)。Lyrsholm膝关节功能评分术前为(67.2±5.9)分,终末随访时为(93.2±5.5)分,手术前后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0.021,P〈0.01)。Tegnar运动能力评价表在初次受伤前为(5.2±1.2)分;受伤后术前为(2.1±0.5)分;随访结束时为(5.0±1.5)分。受伤前和随访结束时评分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93,P〉0.01)。终末随访IKDC评分:A级11例(57.9%),B级6例(31.6%),C级2例(10.5%)。结论关节镜下同种异体髌腱重建PCL手术操作精细、创伤小、结果可靠,术后膝关节功能恢复满意。利用B—PT—B重建PCL需要改良技术以使手术更加顺利地完成。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髋臼“T”形骨折的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收治髋臼“T”形骨折31例。按Tile型分类,其中B2—1型4例,B2—2型15例,B2~3型9例;“T”形合并后壁骨折3例。结果随访1~4年,平均2年。手术组解剖复位21例,复位欠佳3例,不满意复位3例;非手术组复位欠佳2例,不满意复位2例。结论B2—1型髋臼骨折可以非手术治疗,而B2—2型、B2—3型和“T”形合并后壁骨折一般采用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核因子κB(NF—κB)诱骗剂对膀胱癌中趋化因子表达的影响。方法 电泳移动变换分析(EMSA)检测不同处理时NF—κB DNA联结活性的改变;RT—PCR和Western blot检测p65表达的变化;RT—PCR检测趋化因子IL—8、MCP—1,RANTES表达变化。结果 NF—κB诱骗剂抑制TNF—α诱导的NF-κB激活,也抑制TNF—α激活p65、IL8、MCP—1和RANTES;突变体NF-κB诱骗剂对这些指标无作用。结论 膀胱癌中可见趋化因子表达,并被TNF—α激活,NF—κB诱骗剂可对这种激活起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糖尿病鼠肾组织NF—κB的表达和肾功能损害的关系,并观察洛丁新对NF—κB的影响。方法:采用微波免疫组化染色法检测各组肾组织NF—κB表达水平,并分析其与尿蛋白及肾功能的关系。结果:糖尿痛鼠肾组织NF—κB表达较正常肾组织明显增高,与尿蛋白及血肌酐增高呈正相关关系。用洛丁新治疗后,肾组织NF—κB出表达明显下降,并改善肾功能。结论:NF—κB可能在糖尿痛肾病发生中有重要作用。肾组织中NF—κB的表达可作为反应进行性肾损害的指标。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已婚育龄期女性布功Ⅱ综合征(B—CS)患者不孕及反复自然流产的原因及治疗原则。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至2010年6月我院收治的146例已婚育龄期女性B—CS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根据患者的分型及病情,选取不同的手术方式或药物治疗,术后给予0.5—2年的随访:其中有月经异常的56例中有42例恢复正常,有效率为75.0%(42/56);未育的32例中10例成功妊娠或者生育,治疗后怀孕率为31.3%(10/32);治疗后血小板明显升高(P〈0.05),其中78例已恢复至正常水平;16例治疗前性激素检查均有不同程度的异常,治疗后均明显好转(P〈0.05),其中11例恢复正常。结论布_力口综合征是育龄期妇女不孕不育及反复自然流产的高危因素。及早正确的治疗可以纠正此类患者的月经紊乱和提高受孕率及生育率。  相似文献   

6.
未分化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免疫学特性研究   总被引:14,自引:2,他引:12  
目的 研究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表面MHC-Ⅰ、MHC-Ⅱ类抗原与共刺激分子CD80(B7—1)和CD86(B7—2)的表达及探讨MSC的抗原性。方法 采用流式细胞技术检测MSC表面MHC-Ⅰ、MHC-Ⅱ类抗原与共刺激分子CDS0(B7—1)和CD86(B7—2)的表达,测定淋巴细胞MSC混合反应的强度。结果 MSC表达高水平的MHCⅠ类抗原,不表达MHCⅡ类抗原,低表达CD86(B7—2),不表达CD80(B7—1),IFN-γ刺激48h后,MHCⅠ类抗原表达增加,MHCⅡ类抗原表达,CD80(B7—1)、CD86(B7—2)也均有表达。未分化的MSC经γ-干扰素(IFN-γ)刺激之后,不会引起很强的免疫排斥反应,表现为弱免疫原性。结论 未分化的MSC抗原性较弱,具有同种异体移植的可能。  相似文献   

7.
核转录因子—κB在FK506保护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研究FK506能否抑制缺血再灌注损伤肝脏核转录因子—κB(NF—κB)的结合活性。方法 采用大鼠部分肝血供被阻断的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左半肝缺血90min,再灌注分0、30min,1、2、4h等时点。实验组术前静脉注射FK506(0.3mg/kg体重),观察对照组、缺血再灌注组及FK506处理组间肝组织中NF—κB的结合活性(凝胶滞留电泳方法)。结果 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时,NF—κB与其特异性调控序列的结合活性增高且具有时相性,再灌注1一2h NF—κB结合活性较强,再灌注4h NF—κB结合活性减弱。FK506可以抑制NF—κB与其特异性调控序列的结合活性。结论 FK506通过抑制NF—κB的结合活性改善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  相似文献   

8.
核转录因子κB与肿瘤多药耐药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NF—κB是近年来的研究热点之一,其分布广泛、功能多样。随着研究进展发现,NF—κB与肿瘤多药耐药有密切关系,如果能以NF—κB为治疗靶点,对提高化疗效果和肿瘤病人生存率有重要的实际意义。本文就NF—κB与肿瘤多药耐药关系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9.
目的 观察大面积血滤器HF80用于普通血液透析时,对尿毒症毒素的清除作用和临床疗效,以及患者的耐受性。方法 常规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28例随机分为A、B两组,A组继续使用普通透析器F6,B组使用大面积透析器HF80。比较两组对血尿素氮(BUN)、血肌酐(SG)、磷和β2—微球蛋白(β2—MG)的清除能力;观察临床症状的变化和B组对HF80的耐受性。结果 B组对血尿素氮和肌酐的清除能力略高于A组,但差异无显著性。对血磷和β2—MG的清除B组明显高于A组,差异有显著性。1年后B组血清白蛋白水平略有升高,A组无变化。B组部分患者干体重增加,自觉症状改善,寒颤、发热等急性并发症无增加。结论 HF80对血磷和β2—MG的清除高于F6;HF80能改善患者一般状况,患者的耐受性良好。  相似文献   

10.
采用S-P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56例胃癌组织(胃癌组)及22例良性疾病胃组织(对照组)中β-Cat和NF-κB的表达情况,分析其与胃癌的临床特征和预后的关系。结果示,β—Cat和NF—κB在胃癌组中的表达阳性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分别为69.64%和66.07%。β—Cat的表达与肿瘤病理分化程度、有无淋巴结转移、病理分型及浸润深度有关(P〈0.05)。NF—KB的表达与肿瘤大小、有无淋巴结转移、病理分型及浸润深度有关(P〈0.05)。β—Cat,NF—κB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密切相关(rs=0.541,P〈0.01)。β—Cat和NF—κB的过表达与胃癌患者的5年生存率有关。它们是患者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提示:β—Cat和NF—κB有可能在胃癌的发生、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1.
核因子—κB与急性胰腺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核因子—κB(nuclear factor—kappa B,NF—κB)是一种具有基因转录调节作用的核蛋白,调控多种炎性细胞因子的表达。它在急性胰腺炎中的作用日益引起人们的关注。本文就NF—κB的构成、活化途径、在急性胰腺炎中所起的作用,及其抑制剂的治疗价值等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2.
核因子-κB/I-κB传导通路在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作用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9  
目的 探讨核因子(NF)—κB/Ⅰ—κB传导通路在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作用。方法 采用阻断大鼠部分肝血供的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左半肝缺血90min,再灌注分0、1、2、4h等时点。用凝胶滞留电泳方法测定NF—κB的结合活性;应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测定肝组织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细胞间粘附因子—1(ICAM—1)mRNA的表达量。结果 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时NF—κB与其特异性调控序列的结合活性增高且具有时相性。再灌注1~2h NF—κB结合活性增高,4h后开始降低。肝组织中TNF—α、ICAM—1 mRNA表达在再灌注2h后升高。讨论 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时,NF—κB激活并进入细胞核内,与一些炎症因子基因启动子区特异序列结合,上调TNF—α、ICAM—1 mRNA表达,从而引起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核因子-kappaB(NF—κB)在血管成形术后再狭窄中的作用。方法对国内、外近5年的有关文献进行综述。结果在血管成形术后NF-κB可引起平滑肌细胞增生及凋亡减少,导致血管内膜过度增生。结论NF—κB在血管成形术后再狭窄中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PDGF)在肺鳞癌和肺腺癌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观察了PDGF—A链和PDGF—B链在42例肺鳞癌和15例肺腺癌中的表达,并测定了它们在肺非特异性炎症组织中的表达。结果 PDGF—A链和PDGF—B链的表达主要定位于肿瘤细胞胞浆、血管内皮细胞及平滑肌细胞,炎症组织的肺泡上皮细胞及血管平滑肌细胞少量表达。PDGF—A链和PDGF—B链在肺鳞癌及肺腺癌中均有显著表达;PDGF的过度表达与肿瘤细胞的分化程度无关。结论 PDGF—A链和PDGF—B链的过度表达与肺鳞癌和肺腺癌有关;PDGF—A链和PDGF—B链的生物学特征可能有所不同,PDGF—B链与肿瘤微血管增生的关系可能更密切。  相似文献   

15.
目的比较多聚酶链反应寡聚核苷酸探针(PCR—SSOP)技术与血清学方法对HLAⅠ类抗原A、B分型的准确性及分型精度。方法选取25例曾行血清学HLA-A、B分型的肾移植受者血标本行PCR—SSOP反向杂交法HLA—A、B分型。结果25例PCR—SSOP法HLA—A抗原分型均成功,检出A位点等位基因总数46个,单一位点4例,杂合子21例;检出B位点等位基因总数47个,单一位点3例,杂合子22例。血清学方法检出A抗原单一位点7例,其中2例经PCR—SSOP证实存在第2个位点,血清学A位点总误差率为12%;B抗原单一位点6例,1例PCR-SSOP证实存在第2个位点血清学B位点总误差率为8%。结论PCR—SSOP反向杂交法能对HLA—Ⅰ类抗原行中等分辨度进行等位基因分型,操作简单,分辨度及灵敏度高,结果解读客观。  相似文献   

16.
转IκBα突变型基因永生化神经前体细胞株的构建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相似文献   

17.
李明鸣刘林嶓  马长路 《中国美容医学》2006,15(12):1339-1341,I0002
目的:探讨NF-κB信号转导通路中真核细胞转录因子κB(SF—κB/P65)、磷酸化NF—κB抑制蛋白(p—ⅠκBα)以及真核细胞转录因子抑制蛋白激酶(ⅠκKα)在皮肤SCC和BCC中的表达和三者之间关系,为临床治疗提供新思路。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53例皮肤癌组织(其中SCC27例,BCC26例)和20例正常皮肤组织中NF-κB/P65,p-ⅠκBα和ⅠκKα蛋白的表达。结果:与正常皮肤组织相比,NF-κB/P65,p-ⅠκBα和ⅠκKα三者在SCC,BCC中均高表达(P〈0.05);三者在SCC和BCC中的表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IκK蛋白的表达与SCC的分化程度无明显相关性(P〉0.05)。在BCC和SCC中,ⅠκKα的表达与p-ⅠκBα表达呈正相关关系(r=0.536,P〈0.05),NF—κB/P65和p—ⅠκBα表达呈正相关关系(r=0.435,P〈0.05)。结论:NF—κB信号传导通路可能在BCC和SCC的发生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重症急性胰腺炎(SAP)早期治疗体会及外科手术治疗时机和手术方式的选择。方法 对比分析1989—1995年以早期手术为主的36例SAP(A组)与1996—2003年7年中非手术治疗为主的44例SAP(B组)的治愈率和死亡率。结果 B组的死亡率明显低于A组,A组的治愈率低于B组。结论 SAP早期的急性炎症反应期,手术只能加重对机体的打击,加重SAP全身炎症反应,增加手术死亡率。故SAP早期治疗应以非手术疗法为主。当内科治疗无效,手术治疗是唯一的选择,而手术时机的掌握和手术方式的选择更为重要,直接影响手术结果。  相似文献   

19.
我们旨在探讨Na ̄+—H ̄+和Na ̄+—Ca ̄(2+)交换系统在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MRI)中的作用。离体豚鼠心工作模型,心脏缺血停搏120分种再灌注60分钟。结果发现:再灌注期c组Na ̄+、Ca ̄(2+)蓄积,心功能恢复差,CPK释放和自由基生成增多,ATP含量降低,超微结构损伤重;而A、M组无Na ̄+、Ca(2+)超载,心功能及代谢恢复好,结构损伤轻。提示再灌早期Na ̄+—H ̄+交换是细胞内Na ̄+超载的主要原因,后老是钙超负荷发生的先决条件,Na ̄+—Ca ̄(2+)交换是Ca ̄(2+)内流致超负荷的重要途径,H ̄+—Na ̄+—Ca ̄(2+)交换轴在MRI中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比较人工髋关节置换术与骨折内固定术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疗效。方法将1996~2005年在我院治疗的32例57岁以上有移位的股骨颈骨折患者分为两组,A组为髋关节置换术治疗,B组为内固定术治疗,随访1—3年,平均24个月。结果两组在住院时间和伤后入院手术时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而并发症的发生率(A组6%,B组31%),扶双拐下地活动时间(A组7—21天,B组60—90天)及功能评价(A组优良率94%,差6%,B组优良率69%,差31%),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的优点为:(1)避免了股骨颈骨折不愈合及股骨头坏死问题;(2)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3)治疗时间短;(4)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