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目的:定量观察和比较米库氯铵和顺苯磺酸阿曲库铵用于婴幼儿短时手术中的组胺释放程度及相关不良反应。方法:2015年1月至2015年9月期间,在我院择期行手术治疗的患儿40例,随机分为两组,每组20例,给予米库氯铵0.2mg/kg (M组),顺苯磺酸阿曲库铵0.15mg/kg 后插管(C组) 。分别在静脉麻醉后,注射肌松药前(Ta),给予肌松药后4min(Tb),7min(Tc)时,采集静脉血样,使用Elisa法测定血浆组胺浓度。在入室基础镇静后(T1),麻醉后未给肌松药前(T2),给予肌松药后1min(T3),3min(T4),5min(T5),10min(T6) ,记录六个时刻的患儿的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观察记录两组麻醉过程相关不良反应。结果:与C组相比,M组组胺浓度明显增高(P<0.05)。两组在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上差别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均未见组胺释放导致的严重不良反应发生。结论:在普通小儿手术麻醉中,与顺苯磺酸阿曲库铵相比,米库氯铵可引起更大程度的组胺释放,但两者引起严重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无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七氟烷联合顺式阿曲库铵持续输注在妇科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择期行妇科手术的患者24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20例。观察组采用七氟烷吸入麻醉。对照组采用丙泊酚复合瑞芬太尼麻醉。2组均应用顺式阿曲库铵肌松药。对比2组顺式阿曲库铵起效时间、肌松维持时间、各时点输注速度和输注总量,比较2组停药后恢复指数,TOF比值(TOFR)恢复到0.9的时间和拔管时间。结果2组顺式阿曲库铵起效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肌松维持时间长于对照组,顺式阿曲库铵输注总量少于对照组,恢复指数高于对照组,TOF恢复到0.9的时间和拔管时间长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30、60、90、120、150、180min各时点的顺式阿曲库铵输注速度低于omin时,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七氟烷可增强顺式阿曲库铵的肌松作用,延长肌松恢复时间,呈时间依赖性。提示临床应用七氟烷麻醉,需要减少顺式阿曲库铵肌松药的用量,避免肌松药残留。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不同剂量的米库氯铵及预注法给药应用于成人眼科手术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ASAⅠ~Ⅱ级,行眼科眶壁骨折修复术及眶内肿物摘除术的择期全麻患者60例,随机分为3组,每组20例,使用米库氯铵为全麻肌松药。A组:米库氯铵0.2 mg/kg组;B组:米库氯铵0.3 mg/kg组;C组:预注米库氯铵0.1 mg/kg,顺序给予其他全麻诱导药后,静注米库氯铵0.2 mg/kg。使用肌松监测仪进行肌松监测并记录药物起效时间、临床作用时间、完全恢复时间及恢复指数,并记录注药后各组出现的呛咳、屏气、体动、面部及前胸潮红和低血压等不良反应例数。结果 B组和C组起效时间明显短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和C组的临床作用时间及恢复指数与A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的完全恢复时间较A组和C组延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均出现不良反应:A组9例,B组10例,C组3例。结论增加米库氯铵的诱导剂量可以缩短起效时间,获得良好的肌松效果,米库氯铵预注法不但能达到上述效果,且对苏醒时间几乎无影响,同时可以降低不良反应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对米库氯铵与罗库溴铵用于麻醉诱导时插管的临床疗效观察进行研究。方法选取2015年6月至2016年6月在大连市中心医院进行手术的40例患者,随机分为米库氯铵组,使用米库氯铵进行麻醉;罗库溴铵组,使用罗库溴铵进行麻醉,比较两组患者诱导起效时间、诱导维持时间。结果两组患者诱导起效时间没有统计学差异(P>0.05)。米库氯铵组麻醉维持时间短于罗库溴铵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罗库溴铵和罗库溴铵均是效果较理想的全身麻醉气管内插管理想的肌松剂,米库氯铵维持时间短,更加适合短小的手术。  相似文献   

5.
郑慧敏  沈亮  陈伟嘉  陆志俊 《中国药师》2009,12(8):1098-1099
目的:研究维库溴铵药效与日节律的关系。方法:选择60名ASAⅠ~Ⅱ级、年龄20~65岁行全身麻醉的患者、随机分为上午组和下午组。使用肌松监测仪刺激前臂尺神经,观察拇内收肌四个成串刺激(TOF)反应,记录维库溴铵的起效时间、肌松维持时间以及恢复时间。结果:两组肌松作用维持时间、TOF=0.7的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起效时间、TOF=0.9的时间上午组均比下午组明显延长(分别为P〈0.01和P〈0.05)。结论:日间节律影响维库溴铵的药效。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应用不同剂量的麻黄素在丙泊酚诱导时对顺式阿曲库铵起效时间以及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选择ASAⅠ-Ⅱ级择期手术的病人100例,随机分成四组:PE50组(麻黄素50μg/kg),PE75组(麻黄素75μg/kg),PE100组(麻黄素100μg/kg)和生理盐水(对照组)。麻黄素分别在丙泊酚诱导后给药。然后按3倍ED95(0.15mg/kg)的顺式阿曲库铵静注。采用TOF-Watch肌松监测仪监测肌松。记录T1最大阻滞程度,起效时间,插管时间,气管插管条件评分以及病人在诱导前,诱导后以及插管后1min、2min、3min、4min、5min的平均动脉压和心率。结果各组间的顺式阿曲库铵的T1最大抑制率,起效时间,气管插管条件评分以及气管插管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E100组插管后血压与对照组相比明显增高,心率明显增快,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麻黄素并未明显缩短顺式阿曲库铵的起效时间,当使用麻黄素100μg/kg时,对插管后血压心率有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腰麻-硬膜外联合阻滞在输尿管镜下气压弹道碎石术的应用及效果评价。方法ASAⅠ-Ⅱ级择期经尿道输尿管镜气压弹道碎石术病人120例,随机分成CSEA组(腰麻-硬联合麻醉)和EA组(硬膜外麻醉),每组各60例。观察比较感觉阻滞起效时间、麻醉平面、镇痛与肌松效果及血液动力学变化。结果两组各时点的MAP、HR、SpO2、RR均无显著性差异(P值〉0.05)。CSEA组优良率98.3%,EA组优良率88.3%,两组优良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值〈0.05)。EA组麻醉起效时间为(6.2±2.4)min,平面固定时间为(13.4±38)min。CSEA组麻醉起时间(2.1±112)min,平面同定时间为(6.5±3.7)min。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值〈0.05)。CSEA组局麻药用量(7.8±5.6)ml明显小于EA组(22.4±6.7)ml(P值〈0.01),EA组因阻滞不完善给予辅助药21例(35%),CSEA组给予辅助药4例(6.7%),比较差异有极显著性(P值〈0.01)。结论CSEA或EA均可用于输尿管镜下气压弹道碎石术,CSEA的效率高于EA。  相似文献   

8.
目的评价短小全麻手术中米库氯铵和罗库溴铵的肌松效果及安全性。方法 60例择期行短小手术的患者随机分成两组,每组30例。两组全麻诱导均予依次静脉注射咪达唑仑0.04 mg·kg-1、芬太尼3μg·kg-1、依托咪酯0.3 mg·kg-1,在此基础上米库氯铵组予米库氯铵0.20 mg·kg-1,罗库溴铵组予罗库溴铵0.75 mg·kg-1。采用4个成串刺激(TOF)监测肌松,观察记录两组插管时情况,肌松时效指标及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检测注药前、注药后3 min及插管后5 min血组胺浓度。结果罗库溴铵组患者气管插管条件优于米库氯铵组(P<0.05)。米库氯铵组肌松起效时间长于罗库溴铵组,而临床作用时间、恢复指数和完全恢复时间短于罗库溴铵组(P<0.05)。注药前和插管后5 min,两组血组胺浓度无显著差异(P>0.05),注药后3 min米库氯铵组血组胺浓度高于罗库溴铵组(P<0.05)。米库氯铵组内患者出现皮肤潮红18例、心动过速15例、低血压10例,罗库溴铵组分别为1例、3例、1例,组间差异显著(P<0.05)。两组均无严重不良反应发生。结论与罗库溴铵比较,米库氯铵用于全麻时虽然起效慢、也可引起短时间的组胺释放,但肌松恢复迅速,较适宜在短小手术中应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肌松药在小儿气管异物取出术中的临床麻醉效果。方法:选择我院耳鼻咽喉科收治的56例行气管异物取出术患儿,按照随机数字方法分为A组(肌松麻醉组)与B组(无肌松麻醉组)两组,每组28例。 A组给予面罩人工通气,并在B组基础上加用肌松药阿曲库铵进行麻醉,B组给予面罩辅助呼吸或保留自主呼吸,静脉注射芬太尼、依托咪酯及咪达唑仑复合麻醉,两组患儿置入气管镜后均选择高频通气。比较两组的手术时间、术后苏醒时间等指标。结果:A组手术时间(12±4.75)min、术后苏醒时间(14±3.75)min,均低于B组的手术时间(25±16.24)min、术后苏醒时间(38±7.56)min(P<0.05)。结论:小儿气管异物取出术中应用肌松药阿曲库铵,不仅能预防术中患儿呛咳屏气,降低缺氧发生率,而且术后苏醒时间早。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米库氯铵在小儿手术中的麻醉效果。方法选取自2014年6月至2016年6月我院收治的小儿手术的病例50例,采用信封法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25例,采用阿曲库铵复合麻醉的方法,试验组25例,采用米库氯铵复合麻醉,观察两组患者插管条件和肌松时间。结果骨骼肌松弛效果试验组优于对照组,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米库氯铵在小儿手术中麻醉中起效较快,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1.
支气管镜下小儿气道异物取出术中2种肌松药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罗库溴铵和维库溴铵用于支气管镜下小儿气道异物取出术的肌松效果。方法将气管、支气管异物患儿120例随机分为A1组、A2组、W1组和W2组,每组30例。所有患儿常规麻醉后,各组静脉注射相应剂量的肌松药(A1组注射罗库溴铵0.075mg/kg,A2组注射罗库溴铵0.15mg/kg,W1组注射维库溴铵0.05mg/kg,W2组注射维库溴铵0.1mg/kg)。术后比较各组手术时间及苏醒时间。结果各组手术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1组苏醒时间最短为(27.3±6.7)min,其次为A2组、W1组和W2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罗库溴铵用于小儿气管支气管异物取出术起效快,安全性高,是一种较好的肌松药。  相似文献   

12.
王征  刘虹 《中国基层医药》2014,(12):1773-1776
目的探讨维库溴铵在重症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前瞻性研究,双盲随机标准对照,将46例转入ICU使用呼吸机的重症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患者按病案号随机分为肌松组(予常规镇静+维库溴铵)和常规组(予常规镇静),每组各23例,比较两组治疗效果和对预后的影响。结果肌松组病情较常规组明显改善,呼吸、pH值、PaO2、PaCO2、SpO2参数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肌松组较常规组滞留ICU时间[(146.20±17.92)h与(214.15±22.21)h],使用呼吸机时间[(125.93±16.23)h与(192.89±22.60)h],糖皮质激素[(2.61±0.17)mg·kg^-1·d^-1与(3.55±0.26)mg·kg^-1·d^-1]、抗胆碱药[(6.25±0.51)μg·kg^-1·d^-1与(10.64±0.75)μg·kg^-1·d^-1]、β2肾上腺素受体激动剂[(0.06±0.01)mg·kg^-1·d^-1与(0.15±0.04)mg·kg^-1·d^-1]使用剂量均减少(均P〈0.05);患者顺利转出ICU,无机械通气及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结论维库溴铵使重症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患者在常规镇静使用呼吸机时,可迅速纠正临床症状,改善短期预后。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维库溴铵和阿曲库铵非去极化肌松药不同阻滞深度对择期手术患者的影响。方法选取2011年5月-2013年5月间于本院行择期手术治疗的患者54例,按其手术治疗顺序进行编号并随机分为对照组(27例)和观察组(27例),对照组患者麻醉应用维库溴铵肌松药,观察组患者麻醉应用阿曲库铵肌松药,术后均进行新斯的明拮抗。结果观察组患者肌松药用量明显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新斯的明用量、停药-拮抗时间、TR值至0.75时间、不同阻滞程度比例等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患者拮抗前、后血压、心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维库溴铵和阿曲库铵肌松效果类似,新斯的明术后拮抗肌松效果优,安全性更高。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顺式阿曲库铵和罗库溴铵在全麻中的效果比较。方法将360例选择气管插管全身麻醉下行择期手术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180例。所有患者经静脉注入咪达唑仑0.05 mg/kg、芬太尼3μg/kg、丙泊酚1.02.0 mg/kg进行麻醉诱导,患者意识和睫毛反射消失后,对照组给予罗库溴铵0.6 mg/kg,观察组给予顺式阿曲库铵0.15 mg/kg,之后行气管插管,插管成功后使用七氟烷吸入、间推芬太尼、肌松药维持麻醉深度。比较气管插管条件评级及两组患者麻醉前、麻醉中的平均动脉压(MAP)、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和心率(HR)的变化,记录临床肌松起效时间、插管时的肌松程度、肌松作用时间、肌松恢复指数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对照组的气管插管总有效率分别为97.8%、92.8%,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的MAP、HR和SpO2与术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肌松起效时间较长,但作用时间和恢复指数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并发症发生例数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顺式阿曲库铵用于气管插管时能获得更为满意的插管条件,肌松起效较慢,但持续时间短,不良反应较少,是目前临床上较为理想的肌松剂。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观察地佐辛用于腹腔镜手术苏醒期的临产效果.方法 选取90例腹腔镜择期手术患者,ASA分级Ⅰ~Ⅱ级,将其随机分成对照组(A组)和地佐辛组(B组),每组45例.均采用气管内捅管全身麻醉,手术结束前30 min,A组常规麻醉管理,B组静脉注射地佐辛0.1 mg/kg.分别记录两组患者在停药后自主呼吸恢复时间、苏醒时间、拔管时间、拔管后5 min视觉模拟评分(VAS)、躁动评分.结果 A、B两组患者自主呼吸恢复时间[(7.5±2.3)min vs.( 7.0±3.8) min,P>0.05]、苏醒时间[( 6.8±2.6)min vs.( 6.9±3.5) min,P>0.05]、拔管时间[(7.4±2.7)min vs.( 7.4±3.6) min,P>0.05]均无统计学差异;拔管后5 min VAS评分、躁动等不良反应,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地佐辛在全身麻醉苏醒期可产生良好的镇痛、镇静效果,减少苏醒期的不适,对患者苏醒时间和自主呼吸恢复时间无明显影响,适用于全身麻醉苏醒期镇痛.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咪达唑仑联合氟马西尼用于悬雍垂腭咽成形术麻醉苏醒期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将行悬雍垂腭咽成形术的患者4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咪达唑仑组和丙泊酚组,各20例。2组患者均采用镇静健忘慢诱导行鼻腔插管,麻醉维持:咪达唑仑组以咪达唑仑0.1~0.2mg/(kg·h)恒速泵入维持术中镇静;丙泊酚组以丙泊酚4~6mg/kg恒速泵入维持术中镇静;2组患者术中均以瑞芬太尼0.2~0.4μg(kg·min)恒速泵入维持镇痛,间断静脉注射罗库溴铵维持肌松。手术结束后咪达唑仑组静脉注射氟马西尼至患者清醒。记录2组患者的入室时、插管即刻、拔管即刻、出室时的血流动力学变化;记录自主呼吸恢复时间、呼唤睁眼时间、拔管时间、警觉与镇静评分(OAA/S评分)情况以及达5分时间;记录患者不良反应情况。结果2组患者各时间点平均动脉压(MAP)和HR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人室时比较,诱导后MAP和HR均有所下降(P〈0.05);2组患者自主呼吸恢复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咪达唑仑组患者呼唤睁眼时间[(2.9±0.5)min]、拔管时间[(5.4±1.2)min]及OAA/S评分达5分时间[(7.0±1.5)min]明显短于丙泊酚组[(10.1±2.0)rain,(12.6±2.3)min,(13.6±3.1)min](均P〈0.05);2组患者在苏醒期躁动/呛咳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拔管后均未发生再镇静及呼吸道梗阻,术后2组患者恶心呕吐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咪达唑仑联合氟马西尼用于悬雍垂腭咽成形术麻醉可缩短患者的清醒时间,提高苏醒期的质量,是一种安全、有效的麻醉方法。  相似文献   

17.
王屏  朱立勤  石屹崴  李宏  娄建石 《中国药房》2010,(30):2820-2822
目的:比较肝移植患者与普通外科手术患者体内维库溴铵药动学的差异。方法:随机选择2007年10月~2008年5月我院器官移植中心的行原位肝移植术患者(试验组)和普通外科的接受腹部手术(ASA1~2级)患者(对照组)各12例进行研究。2组均于术前30min肌肉注射东莨菪碱0.3mg、地西泮10mg。全麻诱导静脉注射咪达唑仑0.05mg·kg-1、异丙酚2mg·kg-1、芬太尼5μg·kg-1和维库溴铵0.15mg·kg-1,维库溴铵追加剂量为0.1mg·kg-1。以肌松监测仪监测患者肌松状况。当肌颤搐恢复至20%为追加肌松药时间点。对照组、试验组旧肝期、试验组新肝期分别于首次给药前及给药后2、5、30min时采集血样,测定血药浓度,计算药动学参数。结果:对照组、试验组旧肝期、试验组新肝期维库溴铵的药动学参数分别为:AUC0~∞(1286.3±306.0)、(2317.9±899.7)、(1974.7±282.7)μg·min·mL-1,V(d378.7±19.8)、(308.9±15.1)、(323.7±9.2)mL·kg-1,t1/2(β69.7±34.5)、(49.2±102.0)、(25.4±6.5)min,CLs(1.22±0.25)、(0.79±0.43)、(0.78±0.15)mL·kg-1·min-1。结论:与对照组相比,肝功能异常的患者术中使用维库溴铵一定时间后体内药量较高,药物在体内清除较慢,重复给药时间间隔长。试验组旧肝期较对照组维库溴铵起效减慢,作用时间延长,而移植入新的肝脏后,起效时间较旧肝期有所加快。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阿曲库铵持续输注用于老年患者维持全麻肌松的临床效果。方法 40例拟行气管内全麻下择期手术的老年患者(ASAⅠ~Ⅱ),在常规进行快诱导及气管插管后5min内,首次静注阿曲库铵0.5mg/kg后,随机分为2组:A组,持续输注阿曲库铵0.3~0.5mg/(kg.h);B组,根据需要间断推注阿曲库铵0.2~0.3mg/kg。原则上以维持肌松程度恒定。A组于手术结束前25min停止给药,两组麻醉维持以安氟醚吸入及芬太尼间断静注,均待患者自主呼吸自然恢复(不予肌松药拮抗剂)。观察两组单位时间内阿曲库铵平均用药量(mg/(kg.min)、停止给药后肌松的恢复率(min)、手术结束至气管导管拔管时间(min)、手术结束前15min内因麻醉减浅而体动的例数及需要追加镇静药或镇痛药次数。结果两组患者一般情况、病种及手术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阿曲库铵平均总用量差异无显著性(0.40±0.05mg/(kg.h)vsB组0.40±0.07mg/(kg.h),P>0.05);肌松恢复率差异显著(A组15.4±5.5minvsB组28±6.1min,P<0.01);拔管时间差异显著(A组10.5±2.8minvsB组20.2±3.6min,P<0.01);手术结束前体动的例数A组少于B组(A组0次vsB组6次,P<0.05);需要追加镇静或镇痛次数(A组0次vsB组10次,P<0.05)。结论持续推注阿曲库铵用于老年患者维持全麻肌松是一种较为方便并易于控制的方法。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喉罩复合无肌松麻醉对脑动脉瘤栓塞术应激的影响。方法选择实施脑动脉瘤栓塞术的患者80例,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观察组应用喉罩复合无肌松麻醉,对照组应用气管插管联合肌松药麻醉,比较诱导前(T0)、诱导后插管或喉罩前(T1)、插管或喉罩时(T2)、置入插管或喉罩1 min时(T3)两组患者的心率、平均动脉压及其血糖和皮质醇的变化情况。结果观察组麻醉诱导期间心率和平均动脉压及血糖和皮质醇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T1、T2、T3时间点的心率显著快于T0时间点(P〈0.05),平均动脉压显著高于T0时间点(P〈0.05),血糖和皮质醇水平均显著高于T0时间点(P〈0.05)。结论喉罩通气复合无肌松平衡麻醉应用于脑动脉瘤栓塞术,能显著降低患者应激反应,维持循环功能稳定。  相似文献   

20.
严明  沈跃华  周薇  李祖阁 《中国医药》2014,(8):1221-1225
目的 探讨地塞米松联合地佐辛用于臂丛神经阻滞术后镇痛中的效果.方法 将单侧前臂手术患者60例完全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应用1%盐酸利多卡因+0.25%罗哌卡因(25 ml),试验组应用地塞米松10 mg+地佐辛0.1 mg/kg+ 1%盐酸利多卡因+0.25%罗哌卡因(25 ml),肌间沟法行臂丛神经阻滞.麻醉前和麻醉后5、10 min记录2组患者平均动脉压、心率、呼吸频率和脉搏血氧饱和度.观察2组麻醉起效时间、阻滞完善时间、麻醉维持时间.以视觉模拟评分(VAS)评价术后镇痛效果,记录术后镇痛药使用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2组患者麻醉前和麻醉后平均动脉压、心率、呼吸频率和脉搏血氧饱和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麻醉起效时间、阻滞完善时间分别为(2.8±2.3)、(8.2 ±2.0)min,与对照组[(4.2±2.7)、(15.3±2.6) min]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试验组麻醉维持时间为(560±121)min,明显长于对照组[(251±110)min] (P <0.05);试验组术后12、24、36、48 h VAS评分分别为(3.1±1.2)分、(3.2±1.1)分、(2.2±1.4)分、(2.0±1.2)分,与对照组[(7.2±1.6)分、(6.5±1.3)分、(5.8±1.3)分、(4.9±1.2)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0.05);术后镇痛药使用率试验组(10.0%,3/30)明显低于对照组(86.7%,26/30) (P <0.05);2组均未出现明显的不良反应,2组恶心、呕吐和嗜睡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地塞米松复合地佐辛能明显增强臂丛神经的镇痛效果,且无明显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