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观察替比夫定在HBV DNA阳性慢性HBV感染合并肺结核患者抗结核治疗过程中减轻肝损害的作用.方法 选择2011年6月至2013年12月武汉市黄陂区人民医院收治的HBV DNA阳性慢性HBV感染合并肺结核患者68例.按数字表法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2组,联合治疗组(35例)在抗结核治疗的同时给予替比夫定抗病毒治疗,单纯抗结核治疗组(33例)仅接受抗结核治疗.采用x2检验或秩和检验比较两组患者接受抗结核治疗后肝损害的发生率、调整或中止抗结核治疗率及HBV再激活率.结果 联合治疗组有5例(5/35,14.29%)患者发生肝损害,而单纯抗结核治疗组有15例(15/33,45.45%)患者发生肝损害,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7.95,P<0.05).联合治疗组有1例(1/35,2.86%)调整抗结核治疗方案,而单纯抗结核治疗组有13例(13/33,39.39%)调整或中止抗结核治疗,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3.87,P<0.01).联合治疗组有2例(2/35,5.71%)患者发生HBV再激活,而单纯抗结核治疗组有10例(10/33,30.30%)患者发生HBV再激活,两组HBV再激活率比较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x2=7.34,P<0.01).结论 替比夫定在HBV DNA阳性慢性HBV感染合并肺结核患者抗结核治疗中减轻肝损害有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肺结核合并HBsAg阳性患者抗结核时肝损害的情况.方法:将我院2005年8月到2010年8月住院患者54例肺结核合并HBsAg阳性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28例,对照组26例,观察肝损害情况.结果:治疗组肝损害7.14%,对照组肝损害42.31%,P<0.01,治疗组ALT复常时间为14.3士7.3,对照组ALT平均复常时间为24±13.2,P<0.05.结论:肺结核合并HBsAg阳性抗结核时,保肝药物的应用对防治肝损害有显著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3.
周广俭 《中国科学美容》2014,(8):163-164,182
目的:对708例住院结核患者(包括肺结核、结核性胸膜炎,下称结核患者)在抗结核药物治疗过程中出现肝损伤的临床特点及治疗进行探讨。方法比较乙肝标志物阳性(HBsAg阳性、HBeAg阳性或阴性、HBcAb阳性或阴性)的结核病患者与乙肝标志物阴性的结核患者在治疗期间肝功能损害情况。结果乙肝标志物阳性患者肝损害发生率32.1%,乙肝标志物阴性患者肝损害发生率15.0%,两者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1)。乙肝标志物阳性患者无因肝损伤更换抗结核药物方案,乙肝标志物阴性患者有2例因肝损害需更改治疗方案占0.3%。结论乙肝标志物阳性患者在抗结核药物治疗过程中易发生肝损害,对这类患者应7d左右复查肝功能,尽可能抗结核治疗同时加用保肝药物,个别肝损伤严重患者应更换肝损害较小的抗结核药。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恩替卡韦对减轻肺结核并乙型肝炎患者抗结核药肝损害的作用。方法提前干预及与抗结核药物同步治疗及单纯抗结核药物治疗3组对比观察。结果 3组患者中,提前干预组发生肝损害发生率为10.7%(3/28),同步治疗组发生率为18.2%(6/33),单纯抗结核组发生率为51.4%(18/35),3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15.215,P<0.01)。3组患者两两比较发现,提前干预组和同步治疗组肝损害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单纯抗结核组(χ2=11.604,P<0.01;χ2=8.221,P<0.01),但提前干预组与同步治疗组肝损害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00,P>0.05)。单纯抗结核组临床症状及肝损害发生率高,其肝功能恢复时间长且部分患者无法完成抗结核治疗。结论提前干预及与抗结核药物同步治疗对比单纯抗结核药物治疗,提前干预组肝损害发生率低,化疗完成率高,建议对肺结核患者合并乙型肝炎者提前使用恩替卡韦再进行抗结核治疗。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肾移植患者术后肺外结核的发病及诊治特点. 方法 1991年1月至2007年4月行肾移植手术2333例,术后发现结核病37例,经病理学和(或)影像学检查确诊肺外结核者19例(51%).其中累及移植肾5例、脑膜4例、胸膜4例、淋巴结3例、软组织2例,喉、肝、胸椎、肠道各1例,同时有2个肺外部位受累者3例.发病高峰期为术后1年(53%).治疗方案主要采用异烟肼、利福平、乙胺丁醇和吡嗪酰胺组合,疗程6~25个月. 结果 14例经抗结核治疗痊愈,随访1~161个月,患者均存活且无复发;5例患者治疗无效,继发多脏器功能衰竭死亡(26%).抗结核治疗中发生急性排斥反应8例(42%),肝功能损害4例(21%). 结论肾移植患者术后肺外结核发生率、病死率较高,应引起临床足够重视,使用抗结核药物时应注意兼顾抗结核与抗排斥反应2方面.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恩替卡韦对伴有高病毒载量的慢性HBV感染合并肺结核患者抗结核治疗中肝损害的疗效。方法将77例伴有高病毒载量的慢性HBV感染合并肺结核患者分为3组并均给予2HRZS(E)/4HR方案抗结核治疗。其中A组(22例)在化疗前2周给予恩替卡韦抗病毒治疗,B组(25例)在化疗开始时同时给予恩替卡韦抗病毒治疗,C组(30例)仅接受抗结核治疗。观察3组患者接受化疗后的肝损害发生率、终止治疗率及治疗前后肝功能、HBV DNA变化。结果 A组及B组患者总肝损害及终止治疗率均较C组显著降低(χ2=34.268、18.015,P均<0.05),其中A组均为0%,而B组则分别为24%和12%。C组完成抗结核治疗患者ALT、AST水平较治疗前(Z=-4.906及-4.862,P<0.05)以及较治疗后的A组(Z=-5.302、-5.814,P<0.05)和B组显著升高(Z=-5.298与-5.299,P<0.05)。治疗后A组和B组患者的HBV DNA均显著下降,但A组患者HBV DNA在化疗1个月后较B组稍低(Z=57.640,P<0.05)。结论化疗前提前给予恩替卡韦可进一步降低伴有高病毒载量患者化疗后的肝损害,从而确保患者抗结核治疗长期、有效、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7.
肾移植术后患者易出现肝功能损害,而肝损害会影响移植效果.因此有效治疗此时的肝损害有重要意义.自2000年2月~2001年2月,我们共进行207例肾移植手术,其中出现肾移植术后肝损害者35例经综合治疗预后较好,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胆石症引起肝损害的肝功能指标及临床特点.方法:把我院2006年1月至2011年12月,因胆结石在我院治疗发现肝损害的患者52例进行数据分析,观察其临床表现、血常规、肝功能指标、影像学改变.结果:有12例出现发热;48例出现腹痛;37例出现黄疸;白细胞升高20例;52例患者经B超检查发现均有胆囊炎症改变,42例B超发现结石,另外10例通过其他方法发现结石.结论:胆结石通过其症状体征及相关辅助检查可以明确诊断.极少数病人可以通过上腹部CT或MRCP检查进一步明确.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感染/获得性免疫缺乏综合征(HIV/AIDS)合并肺结核患者抗结核分枝杆菌治疗肝毒性的危险因素。 方法收集201年8月至2015年5月西安市第八医院收治的321例HIV/AIDS合并肺结核患者的全血及临床资料,并于患者抗结核分枝杆菌治疗后随访4个月。检测患者N-乙酰化转移酶2(NAT2)基因型。Logistic回归分析患者抗结核分枝杆菌治疗肝毒性的影响因素。 结果321例HIV/AIDS合并肺结核患者失访96例,剩余225例患者中73例(32.4%)发生药物性肝毒性(肝毒性组),152例(67.6%)未发生药物性肝毒性(无肝毒性组)。两组患者身体质量指数(BMI)(χ2 = 0.830、P = 0.003)、NAT2基因型(χ2 = 7.361、P = 0.025)、CD4细胞计数(χ2 = 4.380、P = 0.036)以及氟康唑治疗患者数(χ2 = 9.924、P = 0.002)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BMI、NAT2基因型和氟康唑治疗均为患者抗结核分枝杆菌治疗肝毒性的独立危险因素(P均< 0.05)。 结论低BMI、慢乙酰型NAT2基因型HIV/AIDS合并肺结核患者抗结核分枝杆菌治疗易发生肝毒性,建议慎重同时使用抗结核分枝杆菌治疗药物和氟康唑。  相似文献   

10.
肝切除术后应用乌司他丁对肝、肾功能的保护作用   总被引:23,自引:1,他引:22  
各种类型的肝切除术后常出现一定程度的肝功能损害 ,当病人伴有慢性肝病背景尤其是伴有肝硬化时 ,肝功能损害更为明显 ,严重时可导致肝功能衰竭 ;术后肾功能的损害也是肝硬化病人行肝切除术后常见的并发症 ,严重时可出现肝肾综合征。我们在肝切除术后应用尿胰蛋白酶抑制剂———乌司他丁预防术后肝、肾功能损害 ,取得了良好的疗效 ,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与方法1.临床资料 :全组 91例病例均为 2 0 0 0年 3月至 2 0 0 0年 12月在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院肝胆外科住院手术的病人 ,其中原发性肝癌行肝切除 5 6例 ,肝内胆管结石行肝切除 33例 ,肝门…  相似文献   

11.
我院于2002年12月施行同种异体肝、肾联合移植1例,术后患者发生严重的肺部曲霉菌感染,给予两性霉素B脂质体治疗21d后痊愈,肝、肾功能无明显损害,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2.
异烟肼和利福平是临床上常用的有效抗结核药物.且常有异烟肼或利福平中毒的报道,但两种药物同时大量中毒,并造成严重神经系统症状和重度肝损害的情况不多见.其起病急、病势凶险,如不及时抢救则可危及生命.我们用血液灌流抢救成功1例,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3.
肝损害是烧伤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小儿烧伤后中晚期严重肝损害较少见.笔者单位1990年1月-2007年6月收治10例烧伤后中晚期严重肝损害的患儿,现将其治疗情况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抗结核药物致重度肝损伤的治疗和预防。方法分析2012年12月~2013年12月住院的40例重度抗结核药物引起的重度肝损伤的临床资料。结果40例抗结核药物引起的重度肝损伤俱在2个月内肝功能恢复正常。结论抗结核药物引起的重度肝损伤尽管危害性大,只要熟悉掌握抗结核药物的副反应制定合理治疗方案,及时并定期复查肝功能,重度肝损伤是可以治疗和预防的。  相似文献   

15.
目的总结少见肝占位性病变的诊治体会。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6月至2016年4月期间遵义医学院附属医院收治的18例少见肝占位性病变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18例患者中,包括肝结核4例,肝血管平滑肌脂肪瘤(HAML)3例,肝局灶性结节性增生(FNH)4例,肝腺瘤1例,肝寄生虫病6例,所有患者的影像学图像均表现为肝占位性病变。4例肝结核患者经正规抗结核治疗好转出院;2例肝肺吸虫病患者接受吡奎酮正规驱虫治疗,随访期间无异常;1例血吸虫病患者行手术治疗后治愈出院,未获得随访;3例寄生虫感染患者行手术切除病变部位,随访期间无异常;3例HAML患者行手术治疗,随访期间病情无明显异常,4例FNH患者行手术治疗,2例随访期间未见明显异常,2例未获得随访;1例肝腺瘤患者行手术治疗,随访无明显异常。出院后15例患者获访,随访时间2~6个月,中位数为3.5个月。随访期间,除4例肝结核患者因抗结核治疗引起相应并发症、经保守治疗好转外,其余患者均未见明显并发症发生。结论大多数少见肝占位性病变术前诊断较困难,熟悉掌握疾病相关特点及影像学表现,可降低误诊率,但明确诊断主要依靠病理学检查,治疗以手术为主。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一期病灶清除、植骨、选择性内固定治疗脊柱结核伴神经损害的疗效。方法对18例脊柱结核伴神经症状患者术前均行≥3周抗结核治疗,手术行前路、后路或肾切口入路等一期病灶清除植骨及选择性内固定。术后继续抗结核治疗1年。结果患者神经损害症状术后均有不同程度恢复。1例胸腰段(T12~L1)结核患者切口延迟愈合,经清创及调整药物结合换药愈合。患者植骨均融合。复查X线片未发现脊柱失稳现象,内固定物无断裂。随访期内未见结核复发及脊柱畸形发生。结论在有效抗结核药物基础上一期病灶清除、植骨、选择性内固定治疗脊柱结核伴神经损害是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肝移植术后中远期黄疸的原因并总结相关的护理经验及护理体会.方法:对2005年6月~2008年12月我科收治的821例肝移植术后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统计.结果:122例患者于肝移植术后中远期发生黄疸,原因分别为胆道并发症59例,排异反应36例,病毒(嗜肝、非嗜肝)感染11例,药物性肝损害5例,肿瘤复发4例,Gilbert综合征4例,乳头肌功能紊乱3例,血管并发症2例,放射性肝炎2例,不明原因黄疸2例.结论:肝移植术后中远期黄疸的原因多样而复杂,临床上应针对不同病因,及时实施有钟对性的护理措施,并选择合理的护理方案,从而使移植受者获得长期生存.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中西医结合治疗因抗结核药物引起的早期肾功能损害患者的疗效,为临床提供更加适宜的治疗方法提供科学建议。方法:选取2007年7月~2011年3月我院收治的因服用抗结核药物引起的早期肾功能损害患者62例,按照抛硬币法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各31例。观察组患者选用中药丹黄降氮汤联合西医治疗,对照组患者选用西医联合中药安慰剂治疗。两组患者治疗30天为1疗程,1个疗程结束后对评价两组患者疗效的各项指标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观察组患者的总体疗效优于对照组;两组患者治疗后各项肾功能指标均有所改善,但观察组患者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西医联合治疗抗结核药物引起的早期肾功能损害患者疗效明显高于单纯西医治疗,应建议临床推广使用该方法。  相似文献   

19.
目的 应用虚拟肝脏手术规划系统测量肝癌肝切除术后剩余肝脏体积,评估剩余肝脏体积比(STELR)在预测术后肝功能损害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7年4月至2011年10月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收治的76例原发性肝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术前利用虚拟肝脏手术规划系统进行虚拟肝切除,测量剩余肝脏体积.应用ROC曲线计算STELR的临界值,利用单因素分析和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各危险因素对术后肝功能损害的影响.结果 本方法所测预切除肝脏体积为(489±206)ml,实际切除肝脏体积为(459±199)ml,两者呈正相关(r=0.916,P<0.05).经量化指标计算,76例患者中,肝功能损害轻度48例,中度19例,重度9例.ROC曲线截断点对应的STELR为53%,STELR≥53%的患者有3%(2/59)发生重度肝功能损害;STELR< 53%的患者有41% (7/17)发生重度肝功能损害,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5.085,P<0.05).单因素分析显示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和STELR与肝切除术后肝功能损害程度相关(F -7.227,8.630,13.809,P<0.05).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表明STELR是重度肝功能损害的独立预测因素(Wald=6.675,P<0.05).结论 STELR可以有效预测肝癌肝切除术后肝功能损害的风险.  相似文献   

20.
总结肝门部胆管癌手术诊治体会.回顾2009年12月—2018年12月收治的肝门部胆管癌19例患者的诊治资料.R0切除12例,R1切除6例,肿瘤未切除放置T管支撑引流1例.16例死亡患者术后平均生存期为17个月;1例R0切除患者至今生存期49个月;2例R1切除术后放疗,迄今28、45个月尚未见肿瘤转移及胆道梗阻.术前三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