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雷管在不同介质中冲击起爆压力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用殉爆实验求出了8^#纸雷管在空气以及在硬质聚氨酯泡沫塑料中的半爆距离,并分别用石英晶体传感器及PVDF传感器对雷管在空气中及RPUF材料中爆炸时的压力分布进行了测试。根据测试结果,用插值的方法求出了这两种介质中雷管在冲击波作用下的冲击起爆压力,并从理论上用平面冲击波的p-u曲线对此结果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2.
硬质聚氨酯泡沫塑料室内贮存老化机理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采用室内贮存试验、人工加速湿热老化试验和红外光谱法研究了硬质聚氨酯泡沫塑料在室内贮存条件下的老化机理。结果表明:随着老化时间的增加,10%定应变压缩应力和氨基甲酸酯指数不断下降,二者之间具有显著的相关性,室内贮存过程中,酯基水解是导致硬质聚氨酯泡沫塑料压缩性能下降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3.
泡沫塑料应变光学测试方法常用云纹法和显微法两种.采用自行研制的加载装置及19JA型万能工具显微镜、美VISNAY公司测力计,对名义密度为0.5g/cm3 聚氨酯泡沫塑料的压缩应变进行了比较.该两种方法测得的应力-应变曲线基本吻合,证明其方法可行,对测量聚氨酯泡沫塑料力学性能具有普遍意义.  相似文献   

4.
复合泡沫塑料准静态压缩的应变率效应和温度效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卢子兴  袁应龙  芦艾  周秋明 《含能材料》2004,12(Z1):584-587
针对不同密度、不同空心玻璃微珠填充比的聚氨酯复合泡沫塑料进行了准静态压缩实验,研究了这类材料在不同应变率和不同温度下的宏观力学性能.结果表明,在不同应变率和不同温度下复合泡沫塑料的模量和强度是不同的,具有明显的应变率效应和温度效应.并且,在所研究的温度范围内(从室温到玻璃化转变温度),模量随温度的变化关系是非线性的,可用分段直线来描述;而强度与温度之间基本上保持线性关系.此外,在已有的宏细观力学实验基础上,进一步分析了空心玻璃微珠对复合泡沫塑料的增强机理.  相似文献   

5.
选用1,4-丁二醇、1,4-环己二醇和对苯二酚-双(β-羟乙基)醚三种不同结构的二元醇作为硬质聚氨酯泡沫塑料的扩链剂,研究不同的扩链剂对材料力学性能、热稳定性和热降解反应活化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不同的扩链剂对不同密度样品力学性能的影响规律是不一样的,当硬质聚氨酯泡沫塑料密度相对较小时1,4-丁二醇的加入可以明显提高材料的压缩强度.三种扩链剂中,仅对苯二酚-双(β-羟乙基)醚对提高材料的热稳定性有贡献,而另外两种扩链剂对提高材料的热稳定性无贡献.与不含扩链剂的硬质聚氨酯泡沫塑料相比,三种扩链剂对提高材料的热降解反应活化能均无贡献.  相似文献   

6.
左玉芬  陈捷  熊鹰  池钰  王蔺  郝晓飞 《含能材料》2013,21(6):754-759
用热重-红外(TG-IR)研究了TATB基高聚物粘结炸药(PBX)与硬质聚氨酯泡沫塑料(RPUF)之间在线性升温过程中的相互作用。结果显示,接触体系释出的气相产物组分基本上是两种独立组分释出的总和,没有新的组分产生。用微热量仪得到了140 ℃下受热10 d内TATB基PBX与硬质聚氨酯泡沫塑料及二者接触体系的热量变化曲线。用红外和X-射线光电子能谱表征了量热测试前后样品的表面结构和元素含量,显示接触后样品的表面结构和元素环境没有变化,表明TATB基PBX与聚氨酯泡沫塑料的相容性良好。  相似文献   

7.
金属在大变形,高应变率和高温条件下的本构模型和数据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慈明森 《弹箭技术》1998,9(3):32-44
介绍了材料在大形变、高应变率和高温条件下的本构模型和数据。模型的基本形式很适合计算机操作,因为它使用的变量可应用于大多数的计算机编码。所考虑的材料是高导无氧(OFHC)铜、药筒黄铜、镍200、工业纯铁、卡彭特(Carpenter)电工钢、1006钢、2024-T351铝、7039铝、4340钢、S-7工具钢、钨合金和DU-75Li(贫轴)。从应变率范围较宽的扭曲试验、静态抗拉试验、动态霍普金森(H  相似文献   

8.
超细黑索今在水中的分散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选用多种表面活性剂对超细黑索今(UFRDX,粒径0.1~10μm)粒子进行表面改性,应用浊度法对改性及未改性的UFRDX粒子在水中的分散性进行了研究,发现非离子表面活性剂烷基苯基聚氧乙烯醚(OP)及复合表面活性剂能起到很好的改性作用,其中OP与十二烷基苯磺酸钠(SDBS)复合后能明显改善UFRDX粒子在水中的分散性。通过测定改性前后粒子的ζ电势,探讨了表面活性剂分子在UFRDX粒子表面上的吸附机理和UFRDX粒子在水中的稳定机理。  相似文献   

9.
介绍密度为0.35g/cm^3的聚氨酯硬质泡沫塑料的长期贮存试验情况,列出了试初初始状态及分别贮存4年、10年后的外观、密度及压缩性能的试验结果;简述了试验条件,分析了试验结果。  相似文献   

10.
对特种聚氨酯预聚体-1,1,5-三氢八氟戊基缩水甘油醚(FGE)的端羟基均聚醚(FCPE-1)和它与四氢呋喃(THF)共聚醚(FCPE-2)粘合剂的热稳定性、化学稳定性和胶片及推进剂药柱的固化性能进行了研究。用差热分析(DTA)、热重分析(TG)、恒温热失重和氧化降解产物的红外光特征峰(C=0峰)吸光度的变化以及分子量的变化等方法研究了端羟基氟碳聚醚(FCPE)的热稳定性和它对稀盐酸、稀氢氧化钠水  相似文献   

11.
介绍采用实型铸造工艺技术生产轿车靠背座椅聚氨酯泡沫塑料发泡模具铸坯件(铝合金),对实型铸造铝合金所用的涂料、型砂、浇注系统及浇注温度等进行了工艺试验,并在生产中应用成功。  相似文献   

12.
本文较系统地研究了一些DDT-抑制剂(FPA)对PU-RDX在撞击作用下的感度、爆炸反应被抑制情况及样品残存率的影响,初步揭示了FPA对撞击作用下RDX的爆炸反应传播的影响实质。结果表明.单一FPA的存在可以明显降低以PU包覆的RDX的反应传播,使样品残留量加大;而FPA的复配作用则较为复杂。  相似文献   

13.
对特种聚氨酯预聚体———1,1,5三氢八氟戊基缩水甘油醚(FGE)的端羟基均聚醚(FCPE1)和它与四氢呋喃(THF)共聚醚(FCPE2)粘合剂的热稳定性、化学稳定性和胶片及推进剂药柱的固化性能进行了研究。用差热分析(DTA)、热重分析(TG)、恒温热失重和氧化降解产物的红外光谱特征峰(C=O峰)吸光度的变化以及分子量的变化等方法研究了端羟基氟碳聚醚(FCPE)的热稳定性和它对稀盐酸、稀氢氧化钠水溶液的化学稳定性。结果表明FCPE的稳定性良好,优于碳氢聚醚(THFPO共聚醚)。此外,具有较高分子量和官能度的FCPE胶片及固体推进剂药柱的力学性能均佳,特别是低温性能优良。  相似文献   

14.
超细高氯酸铵表面改性及对高燃速推进剂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10,自引:6,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研究了防止超细高氯酸铵(UFAP)在贮存过程中聚结的表面改性方法以及改性后的超细高氯酸铵对高燃速推进剂性能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赤磷与几种烟火材料的相容性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用非等温DSC法考察了赤磷(RP)与聚四氟乙烯(PTFE),六氯代苯(C6Cl6),苯酐(BG),镁铝合金粉(Mg-Al),四氧化三铁(Fe3O4),高氯酸铵(Ap)的相容性,结果表明,RP与PTFE,BG,Fe3O4,Ap的相容性较好,与Mg-Al,C6Cl6的相容性较差。  相似文献   

16.
采用超声波技术制备了密度为0.04~0.15g·cm-3的低密度聚氨酯泡沫塑料炸药,并测试了其爆炸性能,分析了制备过程中影响聚氨酯泡沫塑料炸药密度的因素。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介绍了制造资源计划(MRP-Ⅱ)的基本哲理、它的体系结构、实施MRP-Ⅱ必备的基本条件以及如何评估实施效果等有关问题,使读者能对MRP-Ⅱ有一个基本的了解。  相似文献   

18.
给出了可提高战术弹道导弹射击精度的GPS/SIMU紧组合制导模型,在给出多模卡尔曼滤波(MKF)数学模型基础上,建立了可对GPS/SIMU组合制导进行在线故障检测,故障隔离和系统重构的品质控制方案。对于系统的重构,提出了鲁棒性处理方法。仿真结果表明,基于MKF的GPS/SIMU组合制导与单独SIMU制导相比,可使导弹射击精度得到明显提高,组合制导的品质也可得到有效控制。  相似文献   

19.
利用爆炸膨胀环实验技术对芳纶纤维增强复合材料(KFRC)进行高应变率(104s-1)下的力学特性研究,用铜丝汽化引爆装药的方法对驱动环进行能量加载,采用激光位移干涉仪测试试样环自由膨胀时的质点速度,实现了KFRC在104s-1应变率下的一维拉伸破坏,获取该材料的速度-时间曲线和应力-应变关系,并与在准静态、中高应变率下试验得到的数据进行比较。结果表明,KFRC具有较为明显的应变率效应,其在高应变率下的拉伸强度比常规试验下的提高近30%。  相似文献   

20.
弹体侵彻混凝土过程中加速度信号复杂,传感器测的过载信号含有大量的高频成分,需要选择合适的缓冲材料以减弱和隔离侵彻过程中的高频载荷冲击。以泡沫材料聚氨酯作为测试装置的灌封材料,采用静态力学实验结合数值模拟的方法,初步探索冲击环境中的聚氨酯材料的应变率分布范围。在初步探索的应变率分布范围内,用动态霍普金森杆实验结合数值模拟的方法证实冲击环境中的聚氨酯材料的应变率分布范围,提出不同灌封比例的聚氨酯材料的减振吸能特性。采用实际打靶实验验证了仿真结果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