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课程思政是将思政内容与专业课有机融合实现育人育才的教育理念。作者从课程思政的建设背景,分析专业课程融入思政教育的重要性;根据课程思政的实际实施方式,从三个方面阐述专业课课程思政的建设途径;进一步结合“化工基础”课程实际,介绍专业课课程思政元素的挖掘、实施方法及过程评价方式,旨在为专业课课程思政的开展提供实施思路和方法。  相似文献   

2.
课程思政已成为专业课改革的重要内容。本文阐明了在西藏大学环境科学本科生专业教育中开展课程思政的重要性。以“环境工程学基础”为例,从专业课教师思政素养和综合能力的提升,完善课程大纲,思政元素的挖掘与课程体系建设,到教学过程实施、效果评价等建设途径进行了初步探索。通过在“环境工程学基础”课程中实施思政教育,取得了良好的育人效果。  相似文献   

3.
汤春妮 《安徽化工》2021,47(4):178-179,183
结合高职院校药品生产技术专业课程思政建设的实践经验,分析了课程思政在教师层面、学生层面和保障层面的现状,提出从提升教师课程思政建设的意识和能力,开展学生端调研和闭环评价反馈,在加强制度建设和条件保障等方面实施课程思政建设,以期为高职院校其他专业课中融入课程思政教学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课程思政逐渐进入教育视野,高职专业课教学中的思政渗透对教育模式实施、教学目标完成以及教学手段巩固等方面都提出了重大挑战。高职专业课教师的“课程思政”教学话语转换对专业课程教学影响深远,不仅能促进专业课与思政课同向同行,而且能提升学生的专业学习兴趣。但从实施现状来看,部分高职院校专业教师的课程思政教学话语普遍存在无效、弱效甚至负效传达的现实困境。为此,高职专业课教师要努力从教学话语风格、教学话语内容、教学话语形式等方面促进话语转换,提升“课程思政”教学话语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5.
李瑞海  才谦 《广州化工》2020,48(14):189-190
从理论课教学到实验课教学,从课堂内容设计,多元化的教学方法、教师学生角色变换到社会资源的挖掘与开发等方面提出了专业课课程思政的具体设计方法和思政元素的融入,使得课程思政的内容自然地融入到专业课程教学当中去,达到润物细无声的良好效果,对专业课课程思政进行了初步探索,为制药工程专业课课程思政提供了一定参考。  相似文献   

6.
在高校专业课中实施课程思政建设,是高等教育实现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的重要组成部分.笔者凝练了"薄膜材料与工艺"课程思政建设目标,积极挖掘课程思政的融入点,从薄膜材料与工艺的教学团队构建、思政教学资源、课程设置和产学研教学模式等方面,积极探索了"薄膜材料与工艺"课程思政教学,力求将思政元素融入专业教学中,以实现全方位育人.  相似文献   

7.
高校是立德树人培养人才的主阵地,药学类专业人才培养更应注重职业道德、工匠精神、敬佑生命等意识形态方面的培养,需顶层设计药学类专业的思政培养目标,在专业课程教学中引入课程思政,挖掘各专业课的课程思政点,多课程协同,达成目标。作者围绕本校药学类专业人才培养思政目标,梳理主干课程与思政目标的关系,并以“药剂学”课程为例探讨专业课课程思政的建设与实施。  相似文献   

8.
本文介绍了化工类专业课教师课程思政教学能力提升研究意义,分析了目前高职专业课教师课程思政教学能力提升存在的问题,并结合化学化工类专业特点,从教学理念、教学方法、教学内容和教学评价等方面,重点提出了提升化工类专业课教师课程思政教学能力的四大途径,以更好地实现课程思政的育人功能,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相似文献   

9.
通过介绍将“课程思政”内涵要义融入到《化工设备使用与维护》课程教学设计中,通过两个教学案例讲解如何将“课程思政”运用到“三全育人”之中,从专业课教师的视角理解“三全育人”的概念,并将“课程思政”落实到“三全育人”教学实践中,以期提高专业课程的思政教育水平,实现立德树人的总体目标,为其他专业课的“课程思政”建设与“三全育人”实践提供一定借鉴。  相似文献   

10.
时惠敏 《广州化工》2020,48(14):191-193
课程思政是实现立德树人的重要路径。在临床医学专业《生物化学》课程中寻找思政元素与专业内容之间的契合点,使二者发生"化学反应"。从教师育德意识的提升,思政元素的提炼,教学文件的修编,教学方法的创新,教学评价模式的改变等方面着手实施《生物化学》课程思政教育,增强学生医德,提升职业素养,助力健康中国建设。  相似文献   

11.
李伟 《安徽化工》2021,47(6):226-228
针对"环境工程原理"的思政建设,阐明了课程的性质及其所蕴含的思政元素,提出了有效实施课程思政建设的三条途径.通过优秀的传统文化熏陶,教师可以提升自身的德育能力和文化素养.针对"过滤"这一章节,深入挖掘了其中的思政元素,对课程思政的考核也应体现双向性.  相似文献   

12.
《广州化工》2021,49(18)
结合疫情期间环境工程专业大气污染控制工程理论课程的线上教学实践,提出了专业课的课程思政应贯穿于师生以课程为"媒介"的课前、课中和课后的全过程,教师的人格与思想道德素质直接决定了课程思政的实施效果。并分别从立德树人、价值塑造、知识传递与能力培养不同角度阐述该课程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的教育根本问题。  相似文献   

13.
《广州化工》2021,49(10)
在我国的高职院校教育体系中,思想政治教育一直是一项短板,为了有效提升我国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效能,专业课开展课程思政迫在眉睫。本文分析了课程思政教育在当今职业教育领域中的紧迫性,开展了高职院校无机及分析化学课程思政建设要点分析及路径探究,进行了高职院校无机及分析化学课程思政案例解读。以期通过此研究,引发广大职业院校教育工作者对于课程思政建设的关注,从而更好地提升我国职业院校课程思政教育水平。  相似文献   

14.
课程思政建设是落实立“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手段,是当前高校《无机化学》教学改革的重要内容,如何将课程思政建设落实到《无机化学》课程的教学实践中,构建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的“三全”育人体系,落实以学生为中心、以产出为导向、持续改进的教学理念,是高校化学化工、环境和医药类专业的重要工作目标。本文围绕《无机化学》课程教学目标,对无机化学课程中思政元素进行了梳理,对在《无机化学》教学过程中如何实施课程思政进行了初步探索,同时强调了专业课教师在课程思政改革中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5.
杨春 《广州化工》2022,(24):218-220
天然药物化学是药学专业重要的专业课,也是继承中国传统医学,促进中医中药事业发展的重要学科。充分挖掘药学类专业课育人功能,通过系统设计,有意识地在药学类专业课的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中渗透中华优秀文化传统,融入核心价值观,提升学生的理想信念、职业素养等。通过对天然药物化学课程思政进行总体规划设计,探索本课程的适宜的融入思政的教学模式和实施路径,通过增加适当的素质目标考核内容来达成课程思政的“三全育人”功能。  相似文献   

16.
在专业课中融入思想政治教育是新时代教育的本质要求,也是高校提升专业课教学广度和深度的必然举措.本文阐述了高职仪器分析课程实施思政教育的缘由,探讨了如何充分挖掘课程中的思政元素,如何隐性设计使思政元素自然融入到教学内容之中,从而达到"育人无痕,润物无声"的效果.  相似文献   

17.
师范生是教育事业的后备力量,他们不仅要有扎实的专业知识,还要具备坚定的理想信念和高尚的教师职业道德。在师范类专业课程中实施课程思政是培养新时代卓越教师的重要途径之一。作者提出了凝练教学目标、更新教育理念、探究教学模式、探索实施路径、提升育人能力、设计教学方案、引入教学案例、丰富教学资源、完善评价体系、组织教研活动、开展特色活动等课程思政实施方法,以期对师范生三观的形成和职业品德的养成,以及推动普通高等院校师范专业的课程思政建设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8.
李宁  段晓丹 《云南化工》2022,(2):149-152
课程思政是目前高职教育教学改革的风向标,为践行专业课实现"思政育人"理念,立足课程思政视角,重点探索了无机与分析化学课程混合式教学模式的实施,包括构建思政案例库、教学设计及实施过程、考核体系改革、师资队伍建设.经过实践及教学效果分析,该教学模式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且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有望为其他课程进行课...  相似文献   

19.
《广州化工》2021,49(7)
高校的根本任务是立德树人,如何将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促进专业知识与思政元素有机融合,是高校专业课教师急需解决的问题。本文立足"OBE教育理念",探讨"PBL教学模式"在专业课课程思政教学中的可行性,通过案例提出问题,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将专业知识与课程思政网状融合,相互渗透,达到智育和德育双提升。  相似文献   

20.
李叶青  刘强  周洋  徐泉  江皓  周红军 《广州化工》2022,50(6):195-196+204
《生物质能转化原理与技术》是新时代生物质能转化与利用领域人才的必备课程,将“课程思政”融入本专业课程具有必要性与重要意义。本文讲述了“课程思政”在专业课教学应用中的方法,包括如何备课、授课,再到创新思政教学方法,一步步发掘思政元素,将“课程思政”全面应用到本课程中。本文旨在为“课程思政”在专业课教学中得到深度融合提供借鉴以发挥育人育教的双重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