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5 毫秒
1.
以手性的S-(+)-扁桃酸(S-(+)-H2opa)和中性的1,3-二(4-吡啶基)-丙烷(bpp)为配体,在溶剂热条件下合成了Co(Ⅱ)-配合物:[Co(S-(+)-Hopa)2(bpp)]n (1).单晶X-射线衍射研究证实该配合物属于六方晶系,C6手性空间群,P6122极性点群.bpp配体的端基氮原子与Co(Ⅱ)离子配位,形成在空间三个方向均匀分布的一维链,并通过分子间氢键拓展成三维超分子结构.此外,对配合物1进行了粉末X-射线衍射、热失重、磁性和铁电性能研究,结果表明该配合物同时显示出弱铁磁和铁电性能.  相似文献   

2.
选用H_2bdc为主配体和bipy辅助配体,在水热条件下与Zn(NO_3)_2·6H_2O反应,得到了1个新的Zn(Ⅱ)配合物Zn(Hbdc)_2(bipy)_2(H_2bdc=2,4′-联苯二甲酸,bipy=4,4′-联吡啶).X-射线单晶结构分析表明,Zn(Ⅱ)与2个主配体的羧基氧和2个辅配体中的氮原子配位形成六配位的单帽三棱柱构型的单核化合物,其单核配合物分子之间通过氢键及π-π相互作用组装成3维超分子化合物.对此配合物的光谱和热稳定性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3.
选用H_2bdc为主配体和bipy辅助配体,在水热条件下与Zn(NO_3)_2·6H_2O反应,得到了1个新的Zn(Ⅱ)配合物Zn(Hbdc)_2(bipy)_2(H_2bdc=2,4′-联苯二甲酸,bipy=4,4′-联吡啶).X-射线单晶结构分析表明,Zn(Ⅱ)与2个主配体的羧基氧和2个辅配体中的氮原子配位形成六配位的单帽三棱柱构型的单核化合物,其单核配合物分子之间通过氢键及π-π相互作用组装成3维超分子化合物.对此配合物的光谱和热稳定性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4.
以柔性1,5-双(2-乙基苯并咪唑)戊烷(简称bep)为主配体,在1,3-金刚烷二乙酸(简称H2 ada)的调控下,通过与Zn2+进行自组装反应,合成了一种新颖的配合物材料{[Zn2(bep)(ada)2]2H2O}n.单晶X-射线衍射分析表明该配合物材料为二维层状结构;完全失质子的金刚烷二乙酸离子采用单齿和螯合的双重配位模式连接Zn1和Zn2,构成一维双链结构;1,5-双(2-乙基苯并咪唑)戊烷采取反式构象将一维双链拓展成二维层.该配合物材料在280 ℃仍保持骨架完整,具有良好的热稳定性;配合物在激发波长285 nm下,在309 nm处显示了较强的荧光发射峰,可作为潜在的荧光材料.  相似文献   

5.
测定了希夫碱配体L(L:水杨醛缩-1-α-胺苯基-2-萘酚)及其铜(Ⅱ)配合物的晶体结构.在配合物中,Cu(Ⅱ)的配位环境为变形四方锥,配位原子为来自L的两个氧原子和一个氮原子以及来自吡啶配体的两个氮原子.用FT-IR、UV-vis、荧光光谱及热重对这些化合物进行了分析.光谱分析表明:配合物在490nm处有金属到配体的电荷迁移跃迁,在613nm处有d-d跃迁;荧光光谱表明配体的最大吸收和最大发射分别为303nm和390nm,形成配合物后,分别红移到338nm和420nm;从热重图上可以看到,配合物的分解分为两步,第一步失去配位的吡啶,第二步配合物分解.  相似文献   

6.
以2-吡啶甲酰肼为起始原料合成了5-巯基-2-(2-吡啶)-1,3,4-噁二唑(L),以此为配体与CoCl_2·6H_2O反应得到双核Co~Ⅱ配合物Co2(L)_2(DMSO)_2Cl_4,并对该配合物的结构进行研究.X-ray单晶衍射结果表明该配合物结构属于三斜晶系,空间群为P_1,由2个配体分子、2个CoCl_2和2个DMSO分子组成.  相似文献   

7.
采用金属Cu,Zn,Ni为"牺牲"阳极,在无隔膜电解槽和含配体水杨醛缩甘氨酸Schiff碱、2-氨基吡啶的甲醇溶液中首次电解合成了Cu(Ⅱ),Zn(Ⅱ),Ni(Ⅱ)配合物.利用元素分析、质谱、核磁、红外光谱、紫外光谱、热分析对配体和配合物进行了表征,确定了配合物的化学组成为ML.L.′nH2O[L=C9H7NO3,(M=Cu(Ⅱ),L′=CH3OH,n=0;M=Zn(Ⅱ)、Ni(Ⅱ),L′=2-氨基吡啶n=1)].电合成Zn(Ⅱ)、Ni(Ⅱ)配合物的电化学效率Ef接近0.5 mol.F-1,电极反应为2电子反应,电合成Cu(Ⅱ)配合物的电化学效率Ef接近1.0 mol.F-1,电极反应为1电子反应,Schiff碱配体均以三齿进行配位.Cu(Ⅱ)配合物中Cu(Ⅱ)(L)L′/Cu(I)(L)L′电对的可逆半波电位Er1/2为-1.225 V(vs SCE).  相似文献   

8.
以1,4-二(1-咪唑基甲基)苯(L)和Zn(NO_3)_2·6H_2O为原料,在水热条件下合成了一例新的配位聚合物——[Zn(L)_3](NO_3)_2(1),通过元素分析、红外光谱、X-射线单晶衍射、X-射线粉末衍射等技术对所得单晶进行结构表征.结果表明:该配合物属于三斜晶系、P-1空间群,呈现三重穿插的三维网格特征.Zn(Ⅱ)作为中心离子可被视为6-连节点,通过中性配体L桥联,形成一个带正电荷的α-Po(pcu)网格,游离的NO_3~-阴离子位于网格孔道中.另外,还研究了该配合物在室温条件下的荧光和热稳定性.  相似文献   

9.
通过1,10-邻菲啰啉二亚胺配体和4,5-双二苯基膦-9,9-二甲基氧杂蒽双膦配体合成了二亚胺-双膦混合配位铜(I)的配合物.采用X线单晶衍射法测定该配合物的结构,对其进行核磁共振氢谱的表征.结果表明:该化合物为1个铜原子与2个氮原子、2个磷原子配位形成的单核配合物;紫外光谱表明配合物在267 nm和393 nm处有2个吸收带;磷光光谱表明配合物发光峰位于577 nm处,在固体状态下发光性能比较稳定.  相似文献   

10.
手性超分子组装是复合手性多功能材料的有效途径,是超分子化学研究的前沿领域.以纯手性三联吡啶氨基酸配体S-2(4-(2,6-di(pyridin-2-yl)pyridin-4-yl)benzylamino)propanoic acid(Htpy)和碘化汞在水热条件下反应,合成一个新的纯手性配合物[Hg2(Htpy)2(I)4]·2H2O(1),并通过单晶X-射线衍射测试、红外光谱和元素分析对该化合物进行结构表征.在该化合物中,两个晶体学上独立的手性的单核配合物结构单元共结晶于同一晶体中.这两个手性的单核配合物结构单元各自通过配体Htpy的氨基酸基团间的氢键作用组装形成手性相反的一维螺旋链结构.  相似文献   

11.
报道了一个基于柔性三硫醚配体(L=1 ,3,5 -三(苯基硫代亚甲基) - 2 ,4,6-三甲基苯)的新型Ag 配合物{[Ag3 (L ) 2 (Cl O4) 2 ](Cl O4) }∞(1 )的合成与结构表征.X-射线单晶衍射结果表明,配合物1为单斜晶系,C2 /c空间群,晶胞参数为a=3.4931 (7) nm,b=2 .1 5 84(8) nm,c=2 .8782 (4)nm,β=1 2 3.688(1 0 ) o,V=1 8.0 5 6(3) nm3 ,Z=8.配合物1的不对称单元中存在3个晶体学独立的Ag 离子,其中一个为四配位,另外两个具有线性二配位模式.每个配体中的3个硫原子通过与其邻近的3个Ag 离子配位,形成由6个金属离子和6个配体所组成的六边形48元大环重复单元,并且通过这种重复单元构成具有(6,3)拓扑结构的二维无限蜂窝状配位网络  相似文献   

12.
报道了一个基于柔性三硫醚配体(L=1,3,5-三(苯基硫代亚甲基)-2,4,6-三甲基苯)的新型AgI配合物{[Ag3(L)2(ClO4)2](ClO4))∞(1)的合成与结构表征.X-射线单晶衍射结果表明,配合物1为单斜晶系,C2/c空间群,晶胞参数为a=3.493 1(7)nm,b=2.158 4(8)nm,c=2.878 2(4)nm,β=123.688(10)°,V=18.056(3)nm3,Z=8.配合物1的不对称单元中存在3个晶体学独立的AgⅠ离子,其中一个为四配位,另外两个具有线性二配位模式.每个配体中的3个硫原子通过与其邻近的3个AgⅠ离子配位,形成由6个金属离子和6个配体所组成的六边形48元大环重复单元,并且通过这种重复单元构成具有(6,3)拓扑结构的二维无限蜂窝状配位网络.  相似文献   

13.
合成、表征了2个类似的含有4,5-二氮杂芴的二足配体L1和L2.配体L1和L2分别含有9-(2-羟基)苯亚氨基-4,5-二氮杂芴和9-(4-羟基)苯亚氨基-4,5-二氮杂芴.配体和Ru(bpy)_2Cl_2·2H_2O在2-甲氧基乙醇中回流反应得到相应的钌(Ⅱ)配合物[{Ru(bpy)2}_2(μ2-L1)](PF6)4和[{Ru(bpy)_2}_2(μ2-L2)](PF6)_4.对这2个配合物的紫外-可见吸收光谱、发射光谱和氧化还原性质进行研究.这2个配合物的金属-配体核移跃迁(MLCT)吸收峰在443 nm,发射峰在580 nm.这2个配合物的循环伏安图显示在1.34 V有1个RuⅢ/Ⅱ的可逆氧化峰和3个基于配体的还原峰.  相似文献   

14.
多吡啶配体2,3-二(2-吡啶基)-5,8-二甲氧基喹喔啉(L)与Co(NO3)2·6H2O反应生成配合物[Co(L)(NO3)2]·CH3CN,通过单晶衍射分析确证其结构.配合物的单晶结构中,Co(Ⅱ) 离子中心分别与配体L的2个吡啶环中的N原子和2个硝基的4个氧原子形成六配位的八面体配位结构,L以双齿配体形式参与配位.配合物通过π-π芳香体系堆积形成一维链状结构,芳香体系的面面叠加作用可能使配合物的结构更加稳定.  相似文献   

15.
以5,5’-(ethane-1,2-diyl)-bis(oxy)diisophthalic acid为配体,采用溶剂热法合成一个单核新颖一维链Zn配合物{[Zn(H_2edc)(H_2O)_3]·DMF}n(1).通过X射线单晶衍射、元素分析、红外光谱和粉末衍射对其进行结构表征,并且研究了配合物的荧光性质.单晶解析表明,配合物1为三斜晶系P-1空间群,晶胞参数为a=0.7186 0(5)nm,b=1.253 15(14)nm,c=1.293 63(12)nm,α=78.223(9)°,β=88.372(7)°,γ=87.521(8)°.配合物1为由单核锌通过配体连接形成一维链结构,进而通过氢键连接为三维超分子结构.荧光测试表明,配合物1的发射光谱较配体的发射光谱有明显的红移,这是由于配体到金属Zn2+的电荷迁移所致.  相似文献   

16.
利用水杨醛缩1,1′-联-2-萘酚-3,3′-二甲酰腙(H4L)与Zn(Ⅱ)、Cu(Ⅱ)金属盐反应合成了2个金属配合物{[Zn2L(DMSO)(H2O)]·2DMSO·2H2O}n(1)和[Cu2L(DMSO)2](2)。配合物1属于三斜晶系,Pī空间群,配合物2属于单斜晶系,C2/c空间群。配合物1是一个以双核锌为重复单元的一维聚合物,配合物2是双核铜配合物。配合物1中的Zn(Ⅱ)离子与一个H2O分子中的氧原子、脱去4个质子的配体水杨醛缩1,1′-联-2-萘酚-3,3′-二甲酰腙(简称L4-)中的两个氧原子和一个氮原子以及另外一个对称位置的L4-配体上的酚羟基氧原子配位,形成五配位的四方锥构型。配合物2是DMSO分子中的一个氧原子和L4-中的两个氧原子和一个氮原子与Cu(Ⅱ)离子配位,在Cu(Ⅱ)离子周围形成四配位的平面四方构型。  相似文献   

17.
本文用水热法合成一个新型的锌配合物{[Zn2(ttp-COO)(MoO4)(OH)]·2H2O}n(ttp为4′-(4-苯甲酸)-2,2′:6′,2″-三联吡啶)。X-射线单晶衍射分析表明,该配合物晶体属三斜晶系,空间群为P-1,晶胞参数为:a=0.799 92(4)nm,b=1.215 35(6)nm,c=1.279 28(6)nm,α=82.234 0(10)°,β=72.168 0(10)°,γ=80.657 0(10)°,V=1.163 40(10)nm~3,Z=2,最后一致性因子R1=0.033 5,wR2=0.094 2。在配合物中,有2个晶体学上独立的锌原子,其中Zn1(Ⅱ)与配体提供的3个氮原子、钼酸根离子的1个氧原子及水分子结合,形成五配位的四角锥形,Zn2(Ⅱ)与配体中羧酸根离子的1个氧原子、钼酸根离子的2个氧原子,以及μ2-OH基团结合,成四面体构型。本文还对该配合物进行了荧光和热重表征。  相似文献   

18.
以三[p-(4-吡啶乙烯基)苯基]胺(L)和1,3-二(4-羧基苯基)苯(H2bcb)为配体,采用水热法合成了1个结构新颖的镉配位聚合物{}n(1),并通过单晶X单晶衍射分析、红外光谱分析、元素分析和热重分析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单晶结构分析表明配合物1属于三斜晶系,空间群为C2/c。配合物1形成了二维网状结构,分子中的Cd(Ⅱ)离子采取七配位模式,形成了十面体配位构型。荧光传感实验表明配合物1对2,4,6-三硝基苯酚检测具有高度的灵敏性和选择性。  相似文献   

19.
以4,4′-联吡啶(bipy)、2,5-二巯基-1,3,4-三噻唑(H2SSS)为桥联配体,水热法合成了一新颖的三维结构配位聚合物[Zn2(SSS)2(bipy)]n(1),并用元素分析、IR和差热分析对配合物进行了表征,X-射线单晶衍射确定了配合物的结构。在该配合物中,每个配阴离子SSS2-桥联3个Zn2+,同时每个Zn2+连接3个配体构成一个与ab平面平行的二维网状结构,相邻网状结构再通过4,4′-bipy连接构成三维微空结构。  相似文献   

20.
研究了新显色剂4-(2-吡啶偶氮)-邻苯三酚(PAPG)与Zn(Ⅱ)的显色反应.在pH=8.6的缓冲溶液中, 该试剂与Zn(Ⅱ)反应生成稳定的蓝色配合物,其最大吸收波长为603 nm,对比度103 nm,表观摩尔吸光系数为3.14×104 L*mol-1*cm-1.Zn(Ⅱ)质量浓度在0.002~1.04 mg/L范围内服从比耳定律.该方法应用于人发中Zn的测定,同时用原子吸收法对照,结果令人满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