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 毫秒
1.
以干香菇粉末为原料,香菇蛋白质和多糖提取率为指标,研究木瓜蛋白酶酶解香菇,制备鲜味物质的最佳工艺条件,并将香菇鲜味物质应用到调味料中,确定香菇调味料的最佳配方工艺。结果表明酶解香菇鲜味物质的最佳工艺为:木瓜蛋白酶添加量4000U/g底物,酶解pH 7.0,酶解时间4.5h,酶解温度55℃,在此工艺条件下,香菇含氮物质提取率为70.8%,多糖提取率为52.9%。香菇调味料的最佳配方为:香菇提取鲜味粉40%、味素3%、食盐25%、砂糖粉30%、柠檬酸2%。按此配方工艺调配的香菇调味料感官评分最高,口感最佳。  相似文献   

2.
一、调味料的发展动向从现在日本的饮食文化观点来看,随着饮食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的嗜好也趋于多样化,从而对调味料的需要,也从单一的鲜味料转向于具有天然复杂风味的、味重香浓的调味料,因而其需求量将进一步增长。1.纯天然调味料由于消费者对天然食品的消费意向增  相似文献   

3.
以脱脂南极磷虾粉为原料,采用复配酶法制备鲜味酶解液。以感官评价、多肽得率、水解度等评价手段,进行外源酶的筛选及单因素实验。为进一步优化酶解液滋味,以呈鲜味的氨基酸总量为指标进行酶解工艺优化。结果表明:最佳酶解条件为:胰蛋白酶和胃蛋白酶复配比1:100,总加酶量为2800 U/g,料液比1:4 g·mL?1,酶解pH7.0,酶解温度40 ℃,酶解时间3 h,该条件下获得的酶解产物中鲜味游离氨基酸含量为331.79 mg/100 mL。除色氨酸外,其余八种必需氨基酸含量占总氨基酸的63.66%,游离苦味氨基酸占总氨基酸的27.83%,游离鲜甜味氨基酸占总氨基酸26.22%,与鲜味形成具有关键作用的游离谷氨酸和游离天冬氨酸共占总游离氨基酸的10.26%。本研究可为南极磷虾鲜味调味料等产品的开发提供理论基础和技术指导。  相似文献   

4.
美味牛肝菌酶解液制备复合调味料的工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云南美味牛肝菌酶解液进行化学成分分析,包括蛋白质、还原糖、总糖、氨基酸及挥发性成分,并以美味牛肝菌酶解液冻干粉为基料,采用均匀设计和方差分析优化制备天然复合调味料。结果表明:云南美味牛肝菌酶解液含有17种氨基酸,总量为1895.63mg/kg;GC-MS鉴定出26种挥发性成分,l-辛烯-3-酮相对含量可达1.520%;复合调味料最优配方为美味牛肝菌粉92.3%,鸡肉粉0.5%,白砂糖3.5%,食盐0.1%,姜粉3%,蒜粉0.1%,味精0.5%,在此条件下,复合调味料具有美味牛肝菌的特殊风味,色泽和口感较好。  相似文献   

5.
蛋白鲜味肽复合调味品生产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水产品的呈味差异,以沙丁鱼及对虾为试验原料,并利用风味蛋白酶及复合蛋白酶双酶对原料进行定向分段酶解并超滤,制备具有提升风味的短肽。以试验前期获取的风味蛋白酶初步酶解水产蛋白的最优工艺条件为基础,采用响应面法进一步优化风味酶二次酶解最优工艺,水解度作响应值,以探究酶添加量、酶解温度、时间及p H对鲜味肽得率的影响。得到风味酶二次酶解最优工艺:酶添加量1. 0%、温度51℃、p H7. 1、酶解时间1. 9h。经该酶解条件双酶解后的水解度高达64. 24%。相较于初次酶解,风味酶的二次水解能够显著提升酶解液内氨基酸含量,且二次水解液经美拉德反应后质量也明显优于初次水解液。以二次水解液为基料开发海鲜调味料,口味自然,风味独特,具有良好市场前景。  相似文献   

6.
以鲜味物质为基础的鲜味调味料作为安全、方便的一类定型调味料产品,已成为餐饮业和食品工业高质量快速发展的重要技术支撑。本文以鲜味物质以及鲜味调味料为综述对象,分别介绍了鲜味物质的组成,包括游离氨基酸及其钠盐、呈味核苷酸及其钠盐、鲜味肽及其配料并概述鲜味物质的味觉互作;鲜味调味料的制取方法,包括物理法、化学法、生物法和组合法。同时,阐述了鲜味调味料在食品中的应用,包括提高食品的可接受度、提高食品的营养价值以及与菜谱式调味料和预制菜肴结合。最后,对鲜味调味料未来的发展方向进行展望,以期为开发安全、美味、健康的鲜味调味料,提升其在食品工业中的应用价值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蛋白二次酶解技术生产蛋白鲜味肽能够在保有传统鲜味的同时,有效提高蛋白质得率,利于人体吸收。试验根据不同水产品的呈味特点,选择沙丁鱼和对虾为实验原料,利用复合蛋白酶对原料进行初步定向酶解并超滤,制备具有独特风味的短肽。采用响应面法优化酶解水产蛋白工艺,水解度作响应值,以探究酶添加量、酶解温度、时间及p H值对鲜味肽得率的影响,得到初步酶解制备鲜味肽最优工艺条件:复合蛋白酶加酶量3.3%、温度57℃、酶解时间3.5h、pH为7.1。  相似文献   

8.
张玲  罗嘉滨  海金萍  张旭 《中国调味品》2012,37(1):28-31,44
以南海产矾制海蜇皮为原料,脱盐处理后用胃蛋白酶(3000 U/g)水解制得酶解液,再将酶解液与葡萄糖进行美拉德反应制备鱼味香料基波.通过单因素和正交试验,优选出美拉德反应最佳工艺条件为:海蜇皮酶解液20 mL,葡萄糖1.5g,盐酸硫胺0.1g,氯化钠1.0g,pH 8.0,反应温度为105℃,反应时间40 min.产物澄清,淡黄,香气浓郁且具有协调的鱼香味,咸鲜味明显,可被作为一种安全的食品调味料的复配原料.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稳定快速增长,人民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人们对美食、美味、营养、健康的追求也越来越高,这就大大推动了餐饮业和调味品产业的发展。有中国营养专家按照鲜味调味料的功能,把鲜味调味料划分为第一代——味精、第二代——特鲜味精(味精加呈味核苷酸)、第三代——鸡精(风味型鲜味调味料)和第四代营养型鲜味调味料。  相似文献   

10.
以中国对虾下脚料为原料,在碱性蛋白酶酶解基础上利用风味蛋白对中国对虾下脚料进行二次酶解,制备中国对虾调味料风味前体物质——酶解液,并考察温度、初始pH、风味蛋白酶用量等单因素对水解度的影响,再通过响应面分析法优化风味蛋白酶酶解工艺。结果表明,最佳酶解工艺条件为:料水比1:9、风味蛋白酶用量2.2%、初始pH6.4、酶解温度59℃、酶解时间3 h。在此条件下,中国对虾下脚料水解度为54.79%。酶解液中氨基酸含量为33.6862 mg/mL,其中必需氨基酸(如:苏氨酸、赖氨酸、异亮氨酸、苯丙氨酸等)含量为27.2543 mg/mL。谷氨酸和赖氨酸的含量有明显提高,极大的增强了鲜味强度。采用分步酶解法制备的酶解液具有诱人、浓郁虾风味,可作为调味基料。  相似文献   

11.
李莹  黄开红  周剑忠  曾晓雄 《食品科学》2012,33(13):248-253
以3种不同类别的水产蛋白为原料,制备具有风味提升的短肽。通过比较酶解产物的感官特点,确定m鲢鱼:m对虾:m扇贝为1:1:1;采用风味蛋白酶与复合蛋白酶双酶水解,添加两酶质量比为1:1。采用Box-Behnken设计和响应面法(RSM)优化酶解水产蛋白的工艺,以水解度和感官评分为指标,探讨酶与底物比([E]/[S])、酶解温度和酶解时间对鲜味肽的感官影响。结果表明:水产蛋白制备鲜味肽的最佳工艺为[E]/[S]7.5‰、底物质量浓度30g/100mL、自然pH值、酶解温度56℃、酶解时间5.9h。验证实验表明,该条件下水产蛋白的水解度和鲜味肽的感官评分分别为56.32%和6.8,与模型的预测值(55.17%和6.9)基本符合。酶解液超滤分离出4种组分的鲜味肽,将其分别进行Maillard反应。表明分子质量2.5~5kD鲜味肽Maillard反应后鲜味浓郁,无腥苦味。  相似文献   

12.
以秀珍菇等4种干燥食用菌为原料,研究了不同酶解条件对制备秀珍菇鲜味菇液的影响,并采用响应面方法优化酶解工艺。结果表明:酶解法制取秀珍菇鲜味菇液最优条件为蛋白酶酶解温度42℃、蛋白酶pH 7.30、纤维素酶量0.10%,该条件下水解度为18.510%。  相似文献   

13.
为了提高大豆分离蛋白的加工附加值,采用单因素实验和响应面试验方法,以水解度和蛋白回收率为评价指标优化大豆分离蛋白的酶解条件,并利用谷氨酸棒杆菌发酵大豆分离蛋白酶解液制备调味料,通过谷氨酸含量和感官评价对调味料进行评估。结果表明,FH17&ZF01双酶酶解体系最佳,最优酶解条件为酶添加量2.0 g/100 g、pH7.0、底物浓度15 g/100 mL、温度54.0℃、酶解时间13.0 h,优化后的酶解液水解度(37.1%)和蛋白回收率(70.3%)较优化前分别提高了1.7倍和0.8倍。摇瓶发酵条件下,酶解液发酵的谷氨酸含量(32.1 g/L)较优化前提高了32.1%。20 L罐分批补料条件下,谷氨酸产量为(83.6 g/L)较优化前提高了10.0%。以分批补料发酵制备的调味料的感官评定结果表明,发酵调味料的鲜味显著提高(P<0.05),苦味显著降低(P<0.05),整体滋味更加鲜美,风味更加协调。研究结果大大提高了大豆分离蛋白的利用价值。  相似文献   

14.
为了探究罗非鱼副产物蛋白水解物中滋味活性物质的来源,该研究以罗非鱼的鱼皮、鱼头和鱼骨为原料,采用中性蛋白酶、菠萝蛋白酶、风味蛋白酶、复合蛋白酶、木瓜蛋白酶和碱性蛋白酶分别对三种副产物进行酶解,分析比较水解度、分子量、前体蛋白与滋味活性物质的关系。结果表明:三种罗非鱼副产物经过风味蛋白酶水解酶水解8 h后获得最高水解度,分别为14.29%、23.7%和31.86%。经过木瓜蛋白酶水解的副产物酶解液均呈现出显著苦味或酸味,而鱼头经过碱性蛋白酶酶解得到的水解产物具有鲜味,鱼骨则经过菠萝蛋白酶水解得到鲜味,鱼皮经过中性蛋白酶水解表现出鲜味和酸味,但鱼头却呈现出苦味。通过LC-MS/MS鉴定,胶原蛋白、肌原纤维蛋白以及肌浆蛋白是罗非鱼副产物酶解液滋味活性肽的重要味觉活性前体,这些滋味肽的分子量大部分小于1500 u,肽段中疏水性氨基酸残基对罗非鱼副产物滋味的形成具有重要作用,其中蛋氨酸在酶解液的鲜味的形成中起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15.
低值紫菜增鲜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低值紫菜为原料,通过酶解方法释放紫菜中的天然呈味氨基酸,增强紫菜的天然风味。以水解度为指标,并结合感官评定,确定了最佳水解条件为:将干紫菜粉碎,加20倍水,在55℃的条件下,用复合蛋白酶水解,1h后加入风味蛋白酶继续水解6h。将经过水解处理的紫菜,经真空干燥制成紫菜粉末,经感官评定,水解后的紫菜不仅具有逼真的天然紫菜风味,而且鲜味显著增强,无不良气味。  相似文献   

16.
赵谋明  崔春 《食品科技》2006,31(9):148-151
以我国大宗低值鱼为主原料,通过复合蛋白酶深度水解、美拉德反应制备不同香型的热反应香精。研究表明,复合蛋白酶深度酶解使低值鱼蛋白质利用率达到88%,氨基酸转化率达到60%,酶解液中游离氨基酸含量达到0.71g/100mL,低值鱼酶解液具有突出的鲜味。以低值鱼酶解液为原料,通过美拉德反应可制备各种不同香型的热反应香精。美拉德反应对酶解液的鲜味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17.
以水解度和感官评分为指标,筛选适宜的蛋白酶,并采用响应面法优化酶法制备小麦胚芽鲜味肽工艺;考察了小麦胚芽鲜味肽不同组分美拉德反应产物的鲜味。结果表明:风味酶是制备小麦胚芽鲜味肽最佳水解用酶,其最优酶解条件为加酶量3 000 U/g、底物浓度26 g/L、自然pH、酶解温度50℃、酶解时间3 h。在此条件下酶解产物感官评分为6.20,水解度为41.02%,5~10 kDa小麦胚芽酶解产物组分美拉德反应产物的感官评分最高。  相似文献   

18.
为了优化酶法水解紫贻贝制备鲜味肽工艺,提高紫贻贝的附加值和开发其应用潜力。本文以紫贻贝肉为原料,水解度和感官评分为指标,从供试的5种蛋白酶中筛选出复合蛋白酶作为水解紫贻贝肉制备鲜味肽的适宜水解酶,在此基础上,首先采取单因素实验,研究时间、pH、料液比、加酶量、温度对酶解效果的影响,确定酶解参数范围,然后采用Plackett-Burman设计筛选酶解关键影响因素,再通过响应面分析法优化酶解工艺参数,结果表明:关键影响因素为pH、加酶量、温度、时间,最优水解条件为时间3.6 h、pH 6.3、加酶量1120 U/g pro、温度54 ℃,料液比1:2 g/mL。在此条件下水解度可达44.52% ± 0.66%,感官综合评分可达5.62 ± 0.12分,T检验表明实测值与预测值无显著差异(P>0.05)。酶解液经膜分离系统分成3种组分,鲜味肽主要集中在相对分子质量小于3 kDa的组分中。  相似文献   

19.
以茶树菇为原料,添加不同含量的纤维素酶、木瓜蛋白酶、5′-磷酸二酯酶对料液酶解,再经过浓缩、烘干、粉碎制成茶树菇调味基料。通过食盐、味精和茶树茹调味基料进行复配制备茶树茹调味料,响应面试验结果表明:当茶树菇调味基料含量为114.76 g、食盐含量为4.85 g、味精含量为2.98 g时,茶树菇调味料具有最高的鲜味评分。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以25 ℃下自溶6 h后的南美白对虾虾头为原料,采用酶水解法进行鲜味水解物的制备。以鲜味滋味、蛋白质回收率、肽得率和水解度为评价指标,进行外源酶的选择和酶解工艺条件的逐步优化研究。研究表明,经四种单酶酶解,均明显提升酶解效率,其中菠萝蛋白酶(Bromelain)和风味蛋白酶(Flavorzyme)能有效提升酶解液的鲜味、降低苦涩味。制备具有良好鲜味特征水解物的条件为:自溶后的虾头,加入菠萝蛋白酶(420 U/g样品)和风味蛋白酶(12 U/g样品)两种酶(料液比1:1.5 (g/mL)),在pH7.5、50 ℃下酶解3 h,该工艺下蛋白质回收率、肽得率和水解度分别可达79.75%、71.71%和18.28%。获得水解物氨基酸组成中ΣEAA/ΣAA与ΣEAA:ΣNEAA分别为37%和1:1.7。65%的总蛋白氨基酸释放为游离氨基酸,其中,59%的总蛋白鲜甜味氨基酸释放为游离氨基酸,水解物营养价值高且具有良好鲜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