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目的:探讨肠梗阻导管联合加味小承气汤在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中的治疗效果。方法:以2014年3月~2017年3月我院收治的46例腹部手术后早期出现炎性肠梗阻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平行对照法分为观察组与参考组各23例。观察组采用肠梗阻导管联合加味小承气汤治疗,参考组采用常规鼻胃管减压治疗。比较两组患者肠梗阻改善疗效指数、治疗后腹围缩小程度、首次排气时间、肠鸣音恢复时间、临床治疗效果及治疗期间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观察组肠梗阻改善疗效指数及腹围缩小程度明显大于参考组(P0.05);观察组首次排气时间、肠鸣音恢复时间均明显短于参考组(P0.05);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参考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参考组(P0.05)。结论:肠梗阻导管联合加味小承气汤在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治疗中效果显著,可有效改善患者肠梗阻症状,促进早期康复,减少并发症发生。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腹部手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的临床诊断及治疗措施.方法:分析探讨29例腹部手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方法.结果:采用胃肠减压、肠外营养、糖皮质激素、生长抑素等非手术方法治疗, 均获痊愈, 平均治愈时间为12.6 d.结论: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多发生在腹部手术后1~2周, 诊断主要依靠病史、体征及腹部X线、CT检查;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应采用保守治疗.  相似文献   

3.
中西医结合治疗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的临床疗效。方法早期炎性肠梗阻的患者,采用单纯西医与中西医结合的方法治疗,2组对比观察疗效。结果中西医结合组总有效率高于单纯西医组。联合治疗组腹部症状消失时间、肛门恢复排气时间、24 h胃管引流量<400 mL时间、液气平面消失时间均小于对照组。结论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早期炎性肠梗阻,能更快地促进肠道功能恢复,解除肠梗阻症状,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4.
目的:对小柴胡汤加味联合经鼻肠梗阻导管治疗粘连性肠梗阻的效果行回顾性分析。方法:按纳入标准收集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普外微创科于2018年4月至2019年4月期间符合粘连性肠梗阻诊断的患者50例。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25例)和实验组(25例)。对照组行经鼻肠梗阻导管置入术治疗,术后予以常规治疗,实验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了小柴胡汤加味方治疗。2组均3天复查一次相关实验室指标。比较两组排气排便恢复时间、开始进食时间、导管的拔除时间、住院时间等指标,并比较两组患者炎性指标变化以及治疗结果。结果:对照组患者平均的排气排便恢复时间、腹痛腹胀消失时间、进食时间、气液平消失时间、导管拔除时间、平均住院时间普遍长于实验组;实验组患者治疗后白细胞(WBC)计数、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8(IL-8)等炎性指标的水平较对照组明显降低;实验组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结论:小柴胡汤加味联合经鼻肠梗阻导管对治疗粘连性肠梗阻比单纯使用经鼻肠梗阻导管治疗效果好。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腹部手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的病理机制、临床特点和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诊治的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36例。结果36例患者经胃肠减压、抗炎、应用生长抑素、肾上腺皮质激素、全胃肠外营养结合中药、针灸等保守治疗治愈;平均治愈时间为12d,无一例发生肠坏死、结论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好发于腹部手术后2周以内,主要是因为腹腔内炎症所致广泛粘连所引起。症状以腹胀为主,腹痛相对较轻,部分患者有少量肛门排气排便,很少发生肠绞窄坏死。治疗上最好予以中西医结合的保守治疗。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经鼻插入型肠梗阻导管治疗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患者的有效护理措施。方法:对8例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患者应用经鼻插入型肠梗阻导管治疗后的效果进行观察和分析。结果:7例治愈,1例拔管后肠梗阻复发再次应用后痊愈。结论:应用经鼻插入型肠梗阻导管治疗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患者胃肠引流量明显增多,腹胀腹痛明显减轻,肠道功能恢复更快。  相似文献   

7.
李薇 《实用医学杂志》2008,24(19):3422-3423
目的:探讨经鼻插入型肠梗阻导管治疗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患者的有效护理措施。方法:对8例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患者应用经鼻插入型肠梗阻导管治疗后的效果进行观察和分析。结果:7例治愈,l例拔管后肠梗阻复发再次应用后痊愈。结论:应用经鼻插入型肠梗阻导管治疗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患者胃肠引流量明显增多,腹胀腹痛明显减轻,肠道功能恢复更快  相似文献   

8.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5,(4):795-796
目的分析探讨奥曲肽联合鼻胃减压管治疗腹部手术致早期炎症性肠梗阻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4年1月在我院行腹部手术致早期炎症性肠梗的68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4例,对照组行鼻胃减压管治疗,观察组在鼻胃减压管治疗基础上加用奥曲肽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腹胀、腹痛例数及腹围明显低于对照组,并观察平均胃肠减压量,两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的腹围改善情况、腹痛腹胀缓解时间、自主排气恢复时间及气液消失时间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术后恢复时间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鼻胃减压管联合奥曲肽治疗因腹部手术致早期炎症性肠梗阻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单纯鼻胃减压管治疗,改善了患者临床症状,促进了患者早日康复,是肠梗阻的有效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小儿腹部手术后早期肠梗阻的临床特点、诊断和治疗。方法 回顾分析了18例小儿腹部手术后早期肠梗阻病例的临床表现及治疗情况。结果 18例中14例经禁食、抗感染、胃肠减压、全胃肠外营养等保守治疗痊愈.缓解时间平均11d。4例再次手术,均为肠袢团块状粘连。结论 小儿腹部手术后早期肠梗阻以炎性肠梗阻多见,可通过非手术治疗缓解,对不可逆肠梗阻,应及早手术,再次手术方法宜简单,以解决梗阻为目的。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妇科手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的临床特点及治疗原则。方法回顾性分析15例妇科手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15例患者中,7例在妇科手术后2~4 d出现肠梗阻症状,4例在术后5~6 d出现,4例在术后8~12 d出现症状,表现为腹痛、腹胀及肛门停止排便、排气。腹部平片提示立位明显液平,卧位明显肠胀气。15例患者根据症状、体征、辅助检查在妇科手术后确诊,经禁食、胃肠减压、营养支持、应用生长抑素等保守治疗后均治愈,随访1个月至半年未见肠梗阻复发。结论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多发生于术后2周内,宜采用保守治疗方式,患者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11.
经胃镜置入肠梗阻导管治疗急性小肠梗阻疗效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经胃镜置入肠梗阻导管治疗急性小肠梗阻的效果。方法对大连大学附属新华医院2006-05-2009-08 26例急性小肠梗阻患者,采用经胃镜置入肠梗阻导管减压的方法进行保守治疗。结果全部病例经肠梗阻导管减压后(2.0±1.5)d,腹胀症状明显缓解(P〈0.05),无并发症发生,未再行手术治疗。结论肠梗阻导管能更有效进行全胃肠道减压,减轻腹胀,促进肠蠕动,治疗急性小肠梗阻作用显著。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白蛋白联合呋塞米治疗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的疗效.方法:将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患者104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2例,两组入院时均采用非手术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白蛋白20 g,Bid,静脉滴注及呋塞米20mg,Bid,静脉注射,连续使用至腹痛、腹胀缓解,恢复肛门排气、排便为止.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腹痛、腹胀缓解时间和肛门排气、排便时间均明显缩短(4.8±3.2)d&(7.5±2.7)d和(4.2±1.5)d&(7.5±2.8)d,(7.4±2.3)d&(11.5±3.3)d和(9.2±1.7)d&(12.6±2.8)d,P均<0.05;平均住院日显著缩短(13.5±2.8)d&(21.3±3.7)d,P<0.05.结论:在常规保守治疗基础上加用白蛋白联合呋塞米治疗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可明显缩短症状缓解时间和平均住院日.  相似文献   

13.
X线下经鼻肠导管小肠排列治疗黏连性肠梗阻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在X线监视下经鼻置入肠梗阻导管进行非手术小肠支撑排列,治疗黏连性肠梗阻的临床经验与疗效。方法25例术后反复黏连性小肠梗阻患者,X线监视下经内置金属导丝的引导作用将300cm长的肠梗阻导管经鼻置入空肠屈氏韧带20cm以远,即刻小肠内抽吸减压,导管前气囊充水形成水囊,模拟食团在肠蠕动的推动下在小肠内移行,带动导管边吸引减压边向小肠远端前行,到达梗阻的直接上部抽吸减压或通过黏连部至回肠末端全小肠减压,解除肠梗阻。保留横贯全小肠的导管作为肠内支架进行小肠内支撑,预防黏连复发。结果X线下导管置入空肠时间(13±11)min(9~36min),成功率为88%,另外3例借助胃镜辅助置入。25例肠梗阻解除21例,解除率为84%,3例转手术,1例因肺部感染、呼吸衰竭带管死亡。21例梗阻解除后进行小肠排列,排列时间(18.5±3.0)d。随访6个月-2年,1例7个月后再发黏连予以重复治疗,其余20例随访期内均未复发。结论X线下置入鼻肠导管小肠排列治疗术后反复黏连性肠梗阻简便安全,解除黏连性肠梗阻的同时可以有效预防黏连复发,必要时可以重复治疗。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一次性胃管在高龄老年粪便性不完全性肠梗阻患者灌肠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生命征平稳的粪便性不完全性肠梗阻患者60例,随机等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试验组使用一次性胃管进行保留灌肠,对照组使用一次性肠道冲洗器进行保留灌肠,比较其疗效。结果:试验组药液保留时间长于对照组(P0.05),耐受性及排便效果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一次性胃管在高龄老年人粪便性不完全性肠梗阻灌肠中应用效果满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比较两种灌肠剂对腹部手术后患者排气排便的效果。方法将80例腹部手术后出现腹胀未排气排便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观察组用甘油灌肠剂1只(110mL)挤入直肠,对照组用开塞露2只(40mL)挤入肛门。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术后首次肛门排气或排便时间明显提前,拔除胃管时间较短,腹胀改善情况较好,腹胀的严重程度较轻(均P<0.05)。结论甘油灌肠剂对促进腹部手术后肛门排气排便,减轻腹胀,促进患者胃肠道功能的恢复,减少肠梗阻等并发症效果优于开塞露。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间歇重力鼻饲喂养对新生儿重症监护室( NICU)内极低体重儿胃肠道并发症的影响。方法选取NICU内215例极低体重儿,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106例,对照组109例。观察组采用间歇重力管饲喂养方法,对照组采用持续滴注管饲喂养方法。观察两种鼻饲方法客观指标变化并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00例患儿完成研究。观察组极低体重儿转出NICU时体质量增长到(1397.0±22.10)g,高于对照组(1320.0±18.25)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26, P<0.05)。观察组极低体重儿全胃肠营养所需时间、转出NICU时间为(4.94±0.70),(9.69±7.19)d,均低于对照组[(4.74±0.74),(11.63±4.02)d],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2.72,4.85;P<0.01)。观察组患儿的腹胀、腹泻、上消化道出血、呕吐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均有统计学意义( P <0.05);两组患儿均未发生坏死性小肠结肠炎(NEC)。结论应用间歇重力管饲喂养可以减少极低体重儿肠内营养并发症的发生,缩短患儿的NICU入住时间,提高体重增长速度。  相似文献   

17.
[目的]评价奥曲肽在肠梗阻治疗中的临床价值和安全性.[方法]43例排除需急诊手术的肠梗阻患者随机分为奥曲肽组(22例)和对照组(21例),两组患者年龄、性别、肠梗阻病因相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对照组按常规予禁食、胃肠减压、补液及纠正水电解质酸碱失衡治疗;奥曲肽组在上述常规治疗基础上联合醋酸奥曲肽25 μg/h,持续静脉泵入,连用3~10 d.观察两组患者症状及体征改善情况、胃肠减压引流量和腹部X线恢复时间、平均住院时间.[结果]两组治愈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但奥曲肽组的腹痛腹胀缓解时间、胃管拔出时间、胃管引流量、腹部X线恢复时间,住院时间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奥曲肽治疗肠梗阻有效、安全,能显著缓解患者症状并缩短住院时间,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对混合痔手术患者采用结肠水疗与常规术前肠道准备的效果。方法:选择280例混合痔择期手术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140例。观察组采用DJS-B型结肠水疗仪,于术前下午反复灌洗10~15次;对照组应用生理盐水500ml,于术前晚20:00和术日晨6:00各清洁灌肠5~6次和2~3次。评估患者对灌肠舒适满意程度,术中观察肠道清洁程度(手术医师反馈)、灌洗时间以及术后24h控制排便情况等。结果:平均每例灌洗时间对照组和观察组分别为(98±16)min和(45±7)min;肠道清洁程度:对照组优良率34%,观察组优良率90%;灌肠的舒适度(耐受情况):对照组和观察组分别为68%和96%。对照组控制排便时间为(18±6)h,观察组为(48±6)h,两组比较,观察组在各方面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结肠水疗与常规灌肠比较,术前采用结肠水疗方法行肠道清洁,不仅具有简便、省时、安全、舒适、清洁更彻底,无不良反应,相对减轻护士工作的烦锁及工作量等优点,而且术后大便控制24h以上,减少了切口污染。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柴芩承气汤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SAP)并发麻痹性肠梗阻(Paralytic Intestinal Obstruction)的疗效。方法:依据纳入和排除标准,选取四川大学华西医院中西医结合科收治的SAP患者40例,按1∶1比例随机分成试验组(20例)和对照组(20例),试验组入院时即给予柴芩承气汤灌肠治疗,对照组使用安慰剂灌肠治疗;两组入院时基线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且两组均给予相同常规西医治疗。观察入院后其首次自行排便排气时间,入院时、入院后第3天、第7天APACHEⅡ评分及住院病程。结果:入院后首次自行排便排气时间试验组(3.02±1.54)天,低于对照组(4.53±2.41)天;入院后第3天APACHEⅡ评分试验组(9.25±1.84)分,低于对照组(11.63±2.22)分;入院后第7天APACHEⅡ评分试验组(6.24±2.47)分,低于对照组(8.81±3.25)分。住院时间试验组(24.53±4.26)天,低于对照组(30.32±5.89)天。结论:早期应用柴芩承气汤灌肠治疗SAP并发麻痹性肠梗阻,可缩短麻痹性肠梗阻的持续时间及减轻其危害,减少住院病程。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Q SyteTM分隔膜无针密闭式输液接头在外科大手术后中心静脉置管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112例应用中心静脉导管(CVC)进行输液的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6例。观察组使用Q SyteTM接头,对照组使用原装肝素帽。观察两组发生管腔回血、管腔堵塞、管道脱落、导管感染、意外针刺伤及液体流速等情况。结果观察组在管腔回血、管腔堵塞、导管感染、管道脱落发生等方面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27.24,4.35,5.49,7.73;P〈0.05或P〈0.01)。观察组护士的意外针刺伤发生率为0.00%,护理时间为(2.2±0.7)min,分隔膜无针接头的留置时间为(7.7±2.1)d,对照组分别为10.71%,(6.7±1.2)min,(4.1±1.8)d,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4.4,t值分别为24.4,-9.7;P〈0.05)。结论Q SyteTM分隔膜无针输液接头能有效阻止中心静脉导管血液回流、降低感染率、避免护士针刺伤,且方便连接和操作,在临床静脉输液中值得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