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7 毫秒
1.
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可以提高工程教育的有效性,推动相关教育院校完善工程人才培养措施,是保证工程教育质量的重要举措.高等院校应以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理念为抓手,探索一流课程建设路径,明确工程教育培养目标,扎实开展工程教育一流课程建设工作,进一步提高工程教育人才培养质量.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理念对工程教育专业课程建设提出了新要求,文章...  相似文献   

2.
专业认证是促进我国工程教育国际化和提升国际竞争力的重要手段,文章就高校开展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实施措施展开研究与探讨,提出了一些通用的建议和方法。  相似文献   

3.
开展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是工程教育改革的内在发展要求和必然趋势,也是地方工科院校提升工程人才培养质量的保证与促进专业建设的契机。文章对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的含义及特征进行剖析,阐述了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的内容,并就专业认证体系构建的主要措施和实施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作了探讨。  相似文献   

4.
2017年土木工程专业评估(认证)将首次采用全国工程教育认证新体系.文章讨论了土木工程专业评估与工程教育认证的关系,认为土木工程专业评估对于工程教育认证而言是打了前站、做了贡献、大部分实质等效、并正在接轨和改编;分析了评估(认证)新体系中以学生为中心、以成果为导向、持续改进的核心理念;阐明了土木工程专业评估(认证)对学生发展、专业发展、国家发展的意义;提出了新一轮土木工程专业评估(认证)需学习新理念、认识新标准、采用新方法、实施新体系的四个实施核心.最后,指明专业评估(认证)是进行专业建设和推进工程教育改革的重要契机,从评估到认证是土木工程专业发展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5.
专业认证是提高高等教育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而我国文科专业认证尚处于探索阶段。在新文科建设和文科专业自身发展需求下,高校有必要进一步推进文科专业认证。专业认证对培养目标达成评价至关重要,因此,在制定合理的培养目标的基础上,要厘清培养目标、毕业要求、课程体系三者间相互支撑的关系。课程体系作为培养目标和毕业要求的具体体现,在支撑毕业要求达成、强化课程教学有效性、加强实践教学、定期评价课程体系合理性等方面要予以重视,在支撑毕业要求的基础上实现培养目标的有效达成。  相似文献   

6.
张凯 《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0,(31):126-126,128
开展环境工程专业认证试点工作,构建工程教育质量监控体系,促进高等工程教育的国际互认,对提升环境工程专业教育质量和人才培养具有重要意义。本文简要介绍了专业认证的发展历程和主要内容。分析了专业认证对工程教育质量的促进作用。对认证工作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7.
积极推进专业评估与认证,引导工程教育协调发展   总被引:17,自引:2,他引:15  
工程教育专业评估与认证是国家认证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引导我国工程教育协调发展的有效途径。笔者就如何开展专业评估与认证进行了积极的探索,提出了建设性的思考。  相似文献   

8.
文章基于工程教育专业认证背景,分析了当前实验教学体系存在的若干问题,提出实验教学体系建设应更新建设思路,结合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的理念开展实验条件和实验教学考评机制建设,最后,以资源勘查工程专业建设为例介绍实验教学体系的改革实践。  相似文献   

9.
本文通过调研我国工程教育与专业认证发展历程,对我国航空航天类专业与其他已获得认证资格专业进行分析、比对。结合国际航空航天质量体系认证中的要求,从航空航天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的必要性、专业特点、航空航天工程教育现状等角度出发进行研究。结合现代中国工程教育存在的普遍问题,提出针对航空航天类专业认证的新方式、新方法,并对航空航天工程教育专业认证需要注意的特性进行讨论。进而为以航空航天为代表的特殊专业的专业认证与推进国际化进程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0.
文章首先阐述了体育教育专业认证的必要性,然后分析了体育教育专业认证存在的问题,最后提出了体育教育专业认证的建议,包括"上下一心",形成体育教育专业认证"合力";开放办学,引入第三方评估;重视认证结果,不断提升人才培养质量.  相似文献   

11.
《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的出台,回应了深化教育评价改革的要义,为我国教育事业明确了未来改革的方向和路径。在这一背景下,教学评价方式也亟待进一步改进。文章紧扣当前高等教育评价改革对教师教学评价提出的新要求,以此为标杆,剖析当前教学评价在实施过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提出树立正确导向、定量与定性相结合、采取多样化方法、发挥教师教学帮扶作用等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2.
针对"五育"背景下新工科劳育、美育课程建设方面进行了一些探索,提出了四种课程建设方案和四种课程建设途径,为新工科全面开展"五育"教育提供了有益的借鉴。  相似文献   

13.
发达国家高等工程教育认证体系及其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立与实施高等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已经受到我国教育界和工程界的广泛认可,其中的专业认证标准是整个认证制度体系的核心内容之一。本文通过介绍美国、英国、德国等发达国家的高等工程教育认证体系,与我国目前整体的专业认证环境进行了对比,找出我国高等工程教育存在的问题,探究合理、科学、有效的高等工程教育认证制度和标准,提出借鉴发达国家成熟的高等工程教育认证经验,制订具有中国特色的高等工程教育认证体系的新思路。  相似文献   

14.
黄成夫 《高教论坛》2007,(5):148-150
高职高专文科教育的实训教学落实难原因在于教师对实训课所起的作用认识不足,缺乏理论指导和模式教学,不知如何处理理论与实践教学的关系。为了探索这一问题的解决,本文将从实训教学的理论性入手来探索高职文科教育的实训性教学。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针对英语专业"重技能轻人文"的教学误区,英语学界发起了新一轮教学改革,明确了英语专业的人文学科定位,并将提升思辨力和人文素养确立为主要改革方向。然而,英语专业"人文化"并非"去语言化",人文培养应与语言学习有机融合。本文立足于上海外国语大学英语专业人文化教学改革实践,通过介绍大一综合英语课的实际教学案例,阐述将传统精读的语篇分析和泛读的内涵鉴赏融为一体的教学理念及具体方法。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从《华盛顿协议》各签约成员的专业认证标准制定、专业领域划分以及工程教育专业认证与工程师制度衔接等角度,分析各签约成员开展专业认证的情况。希望通过理解和借鉴《华盛顿协议》签约成员的做法、经验以及教训,为我国建立工程教育专业认证体系,深化工程师制度改革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从探索规律到阐释文化 ——教育史研究的新路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教育史学具有社会科学与人文学科的双重属性,它不仅探索教育的演化规律,也揭示人类教育活动的文化意蕴。多年来,国内的教育史研究,存在以科学探索取代人文阐释、重“西学”轻“中学”、知识结构失衡、研究成果影响不广等局限,损害了自身的学科价值。为了走出学科发展的困境,教育史学应从探索规律扩展到阐释文化。这一新的研究路径,要求“科学”与“人文”并重,扩大学术文化视野,树立教育史研究的整体观和全局观,“通”、“专”结合,从逻辑论证走向价值重构。  相似文献   

18.
美育是学生全面发展教育必要的组成部分。学校学科教学是美育实施的一条重要途径。中学文科教学中的美育是一种以中学文科为母体的美育,其功能在于: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以美育德,以美启智,以美健身,以美促劳,以美乐群。  相似文献   

19.
音乐是一门情感的艺术,音乐教育以音乐艺术为手段,音乐教学要突出音乐学科的特点,这是由音乐课程的本质决定的。本文从高校开展传统音乐课程的意义以及一些教学教法的可行性研究等方面阐述高校的音乐教育。以音乐审美为导向,突出美育性能,尊重多元文化,处理好共性与个性的关系,面向全体学生,体现人人参与是高校音乐课程设置必须遵循的原则。  相似文献   

20.
The statutory Order for art in the national curriculum identifies visual literacy as an essential aim of contemporary art education. In the Order visual literacy is located in the second attainment target. This paper suggests that, since the concept of literacy embraces reading and writing, the term visual literacy might be more usefully employed as an overarching concept embracing both attainment targets. This suggestion draws upon some of the extensive work carried out into literacy within the discipline of English. Further, the paper suggests that the ambition of the Order for art must be weighed against the dominant practices of art and design education and asks whether a curriculum which centres on painting and drawing can realistically be considered to be providing an adequate education for visual literacy in the 1990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