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探讨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的脑动脉狭窄分布特点及其危险因素.方法 经MRI和磁共振血管造影(magnetic resonance angiography,MRA)检查的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按是否存在脑动脉狭窄分为狭窄组与非狭窄组;狭窄组患者再根据狭窄部位分为单纯颅内狭窄组、单纯颅外狭窄组和颅内合并颅外狭窄组,根据年龄分为中青年组(< 60岁)和老年组(≥60岁),根据血管狭窄数量分为单支病变组和多支病变组,分析脑动脉狭窄的分布特点和影响因素.结果 共纳入232例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其中单纯颅内动脉狭窄者114例(62.0%),单纯颅外动脉狭窄者30例(16.3%),合并颅内外动脉狭窄者40例(21.7%).前循环狭窄(76.6%)比后循环狭窄(33.7%)更多见,分别主要见于大脑中动脉(64.4%)和大脑后动脉(53.8%).多变量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优势比(odds ratio,OR)1.049,95%可信区间(confidence interval,CI) 1.015 ~1.084;P=0.005]、高血压(OR 10.063,95% CI4.402 ~23.004;P<0.001)、糖尿病(OR 3.873,95% CI1.141~13.147;P=0.030)、吸烟(OR 3.311,95% CI 1.112 ~9.855;P=0.031)和纤维蛋白原(OR 6.085,95% CI1.396 ~26.533;P=0.016)为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存在脑动脉狭窄的独立危险因素;高血压(OR10.779,95%CI4.468 ~ 26.007;P<0.001)、糖尿病(OR3.593,95% CI1.018 ~ 12.685;P =0.047)、吸烟(OR 4.408,95% CI 1.403~ 13.826;P=0.011)为单纯颅内动脉狭窄的独立危险因素;高血压(OR6.143,95% CI1.838 ~ 20.537;P=0.003)、糖尿病(OR 8.179,95% CI1.844~ 36.287; P=0.006)、纤维蛋白原(OR 2.410,95% CI1.046~5.551;P=0.039)为单纯颅外动脉狭窄的独立危险因素.合并颅内外动脉狭窄组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水平显著性高于单纯颅外狭窄组(P =0.001)和单纯颅内狭窄组(P=0.018),单纯颅外动脉狭窄与单纯颅内狭窄组间无显著性差异,但3组平均水平均高于正常值.中青年组以单纯颅内、单纯颅外狭窄多见,老年组中以单纯颅内狭窄及合并颅内外狭窄较为常见.多支血管狭窄组年龄(P =0.036)和尿酸水平(P =0.006)显著性高于单支病变组,但仅年龄(OR 1.030,95% CI 1.003 ~ 1.057;P=0.028)与多支脑动脉狭窄显著独立相关.结论 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的脑动脉狭窄以颅内动脉狭窄多见,合并颅内外动脉狭窄的比例随年龄增长有所升高.年龄、高血压、糖尿病、吸烟和纤维蛋白原为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存在脑动脉狭窄的独立危险因素,高血压和糖尿病为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单纯颅内、颅外动脉狭窄共同的独立危险因素,吸烟为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单纯颅内动脉狭窄的独立危险因素,纤维蛋白原为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单纯颅外动脉狭窄的独立危险因素.CRP和尿酸可能为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与脑动脉狭窄有关的炎性预测因素.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与研究脑梗死患者颅内外动脉血管狭窄的分布及影响因素.方法 我院自2006年4月-2011年12月对16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行数字减影(DSA)检查,按是否有高血压分为高血压组和对照组.对患者颅内外动脉狭窄率、狭窄程度、分布特点及危险因素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急性脑梗死患者颅内外动脉狭窄发生率98/128(84.1%),单纯颅内血管狭窄57例(47.1%),单纯颅内外血管同时狭窄46例(34.8%),颅内合并颅外(两支以上血管同时狭窄)75例(57.9%).两组中颅内血管发生率无明显差异,颅内外血管及多支病变中有统计学意义.两组中颅内外动脉狭窄程度与高血压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狭窄越严重高血压发病率越高.血管狭窄程度与年龄有密切关系(P=0.02).结论 高血压是脑血管病的高危因素且其颅内动脉狭窄发生率高于颅外.而且血管狭窄程度与年龄、长期吸烟、有明显差异.糖尿病、高血脂、性别与颅内外动脉狭窄程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进展型脑梗死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01~2015-02某院收治192例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进展型脑梗死(观察组)62例,非进展型脑梗死(对照组)130例,研究其人口学资料、病史、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颅内动脉狭窄等方面共19个因素,并用Logistic回归法进行相关分析研究。结果 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进入模型的各因素按其OR值大小排列顺序为脑梗死病史(OR=13.093)、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史(OR=12.556)、颅内动脉狭窄(OR=5.684)、降压过低或过快(OR=3.141)、纤维蛋白原增高(OR=2.867)、糖尿病史(OR=1.954)。结论脑梗死病史、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史、颅内动脉狭窄、降压过低或过快、纤维蛋白原增高、糖尿病史可能为进展型脑梗死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脑梗死患者γ谷氨酰转肽酶与颅内外动脉狭窄的相关性。方法对163例脑梗死住院患者根据CT血管造影分为颅内外动脉无狭窄组(对照组)、单纯颅内动脉狭窄组、单纯颅外动脉狭窄组和颅内外动脉均有狭窄组,比较各组γ谷氨酰转肽酶水平及相关危险因素。结果年龄、男性、吸烟、高血压、糖尿病、γ谷氨酰转肽酶、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在对照组与狭窄组之间差异有显著性(P0.05);单纯颅内动脉狭窄组血γ谷氨酰转肽酶水平与单纯颅外动脉狭窄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血γ谷氨酰转肽酶水平随着动脉狭窄严重程度增加而升高(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γ谷氨酰转肽酶是颅内外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的独立危险因素(OR=17.863,95%CI:2.583~123.520,P=0.003)。结论γ谷氨酰转肽酶与颅内、外动脉狭窄关系密切,且与狭窄严重程度正相关,对于颅内、外动脉粥样硬化无选择性。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患者脑动脉狭窄的分布特点及其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58例存在脑动脉狭窄的急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Logistic回归方法,分析脑动脉狭窄形成的影响因素。结果①258例急性脑梗患者脑动脉狭窄的分布情况:其中前循环动脉病变共188例(72.9%),后循环动脉病变共70例(27.1%),其中以单侧动脉狭窄为主共207例(80.2%)。②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吸烟(OR=4.361,95%CI 3.025~5.184,P=0.001)、收缩压(OR=9.763,95%CI 8.637~15.523,P=0.000)、尿酸(OR=2.384,95%CI 6.325~10.658,P=0.021)是脑动脉狭窄形成的独立危险因素,其他的影响因素经多因素分析两组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①急性脑梗死患者脑动脉狭窄以前循环动脉狭窄概率大,其中以单侧动脉狭窄为主;②吸烟、收缩压、血尿酸水平可影响脑动脉狭窄的形成。  相似文献   

6.
脑梗死患者脑血管狭窄的分布及影响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脑梗死患者脑血管狭窄的分布及影响因素。方法对165例急性脑梗死患者行数字减影(DSA)检查,按是否有高血压分为高血压组和非高血压组。对患者脑血管的狭窄率、狭窄程度、分布特点和危险因素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急性脑梗死患者脑血管狭窄发生率111/132(84.1%),颅内血管狭窄63例(48.1%),颅内外血管同时狭窄45例(34.4%),多支病变(两支以上血管同时狭窄)76例(58.0%)。两组中颅内血管发生率无明显差异,颅内外血管及多支病变中有统计学意义。两组中脑血管狭窄程度与高血压有明显差异(P=0.02),狭窄越严重高血压发病率越高。血管狭窄程度与年龄有密切关系(P=0.02)。高血压级别、糖尿病、高血脂、性别与狭窄程度无关(P>0.05)。结论高血压是脑血管病的高危因素且其颅内动脉狭窄发生率高于颅外。而且血管狭窄程度与年龄有明显差异。糖尿病、高血脂、性别与脑血管狭窄程度无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7.
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颅内外动脉狭窄分布及影响因素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缺血性脑血管病(ICVD)患者颅内外动脉血管狭窄分布情况,探讨ICVD患者的颅内外动脉血管狭窄与ICVD危险因素的关系。方法:148例ICVD患者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了解患者颅内外血管狭窄分布情况,将其分为一个对照组和三个病例组。结果:(1)颅外动脉狭窄49例(33.1%),颅内动脉狭窄23例(15.5%),颅内外动脉均见狭窄29例(9.6%);(2)颅外段狭窄组: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影响因素为年龄(OR=1.124)、性别(OR=0.241)、高血压(OR=1.038);颅内段狭窄组:影响因素为FIB(OR=1.932);颅内合并颅外段狭窄组:影响因素为年龄(OR=1.084)、长期吸烟(OR=6.132)、糖尿病(OR=6.106)。结论:本研究中ICVD患者以颅外血管狭窄为多见,ICVD危险性因素为性别(男性)、年龄、长期吸烟、糖尿病、高血压、FIB等因素。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脑动脉狭窄的分布特点及相关危险因素对狭窄分布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接受主动脉弓及全脑血管造影的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的人口统计学资料和血管危险因素,根据病变部位将患者分为颅内病变组、颅外病变组和颅内外联合病变组,对各组间人口统计学资料和血管危险因素进行比较.结果 共有1272例患者纳入分析,1028例(80.8%)存在脑动脉狭窄或闭塞,其中342例(33.3%)为颅内病变,330例(32.1%)为颅外病变,356例(34.6%)为颅内外联合病变.颅内病变组平均年龄显著低于另外两组(F=41.995,P=0.000).各组间性别(x2=10.602,P =0.005)、高血压(x2=11.316,P=0.003)和糖尿病(x2=13.465,P=0.001)的构成比存在显著性差异;不同年龄组颅内外血管狭窄分布存在显著性差异(P =0.000),青年组和中年组以颅内病变为主,老年组以颅内外联合病变多见.多变量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高血压、糖尿病、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史与单纯颅内病变及颅内外联合病变有关,单纯颅外病变仅与高龄和高血压有关.1028例存在血管狭窄或闭塞的患者共累及血管2732支,其中前循环血管1759支(64.4%),后循环血管973支(35.6%),前循环轻、中和重度狭窄均以颈内动脉颅外段最多见,而闭塞以大脑中动脉最多见;后循环各种程度病变均以椎动脉颅外段最多见.结论 不同部位脑血管病变患者在性别、年龄以及高血压和糖尿病的患病率方面存在显著差异;年龄、高血压、糖尿病和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史是脑动脉粥样硬化病变分布的独立预测因素.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患者的颅内外动脉狭窄分布的特征和相关危险因素。方法52例有症状性急性脑梗死患者行数字减影脑血管造影术,以判断颅内外动脉狭窄的特征,并比较狭窄组和非狭窄组患者的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吸烟、TIA病史、胆固醇、三酰甘油、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脂蛋白a的情况和水平。使用Logistic回归分析以上与颅内外动脉狭窄有关的危险因素。结果52例患者中,35例(67.3%)有颅内外动脉狭窄,其中颅内动脉狭窄的有30例,动脉狭窄的发生率为85.7%,颅外动脉狭窄的有13例,动脉狭窄的发生率为37.1%。同时存在2条以上动脉狭窄的有20例,发生率为57.1%,双侧动脉狭窄的有15例,发生率为42.9%,既有前循环动脉狭窄又有后循环动脉狭窄的有8例,发生率为22.9%。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糖尿病(OR:3.5,95%CI:2.7~7.8;P=0.019)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降低(OR=1.5,95 CI:1.1—4.6;P=0.042)是颅内外动脉狭窄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急性脑梗死患者颅内动脉狭窄的发生率高于颅外动脉狭窄的发生率,半数以上有多条动脉狭窄;糖尿病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降低与颅内外动脉狭窄有关。  相似文献   

10.
脑梗死患者颅内血管狭窄的危险因素分析   总被引:6,自引:3,他引:6  
目的分析脑梗死患者颅内血管狭窄的危险因素。方法对186例脑梗死患者行经颅多普勒超声检查,检测血尿酸和血脂包括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甘油三酯。结果血管狭窄组患者总胆固醇(5.04±1.23 mmol/L)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2.99±1.01 mmol/L)均显著高于无狭窄组患者(分别为4.60±1.12 mmol/L和2.59±0.69 mmol/L,P<0.05);Pearson相关分析表明,颅内血管峡窄与高血压史(r=0.206,P=0.005)、糖尿病史(r=0.238,P=0.001)、总胆固醇(r=0.181,P=0.016)、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r=0.227,P=0.003)及尿酸(r=0.132,P=0.016)相关;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高血压、糖尿病、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尿酸进入回归方程,它们对颅内血管狭窄的OR值分别为2.345、2.554、1.764和1.006(P<0.05)。结论除高血压和糖尿病外,尿酸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亦是脑梗死患者颅内血管狭窄形成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颅内动脉狭窄所致缺血性脑卒中病人早期神经功能恶化的危险因素。方法选取2017年6月—2020年1月我院神经内科收治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病人124例,根据入院后72 h是否发生早期神经功能恶化分为恶化组(42例)和正常组(82例)。比较两组年龄、性别、吸烟、饮酒、既往史、空腹血糖、血脂、凝血相关指标、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等临床资料差异。应用多变量Logistic回归分析颅内动脉狭窄所致缺血性脑卒中病人早期神经功能恶化发生的危险因素。结果恶化组前循环狭窄占比、闭塞占比、总胆固醇、淋巴细胞计数、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入院时NIHSS评分均高于正常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将单因素分析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指标作为自变量,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颅内动脉闭塞[OR=1.231,95%CI(1.035,4.099)]、hs-CRP[OR=1.104,95%CI(1.007,3.234)]、入院时NIHSS评分[OR=2.471,95%CI(1.192,5.114)]均为颅内动脉狭窄所致缺血性脑卒中病人早期神经功能恶化的独立影响因素。结论颅内动脉闭塞,血hs-CRP含量升高,入院时NIHSS评分升高是颅内动脉狭窄所致缺血性脑卒中病人早期神经功能恶化的独立影响因素,尽早再通闭塞的颅内动脉,促进侧支循环开放,改善炎症状态,有利于预防早期神经功能恶化。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血浆高半胱氨酸(homocysteine,Hcy)水平与缺血性卒中患者颅内外动脉狭窄的相关性.方法 收集缺血性卒中患者的病史、基线临床资料、影像学检查和Hcy等实验室检查结果,根据磁共振血管造影检查结果分为动脉狭窄组和非狭窄组,动脉狭窄组进一步分为单纯颅内动脉狭窄组、单纯颅外动脉狭窄组和颅内外动脉同时狭窄组,分析血浆Hcy水平与颅内外动脉狭窄的相关性.结果 共纳入147例缺血性卒中患者,其中动脉狭窄组115例,非狭窄组32例.狭窄组年龄(-4.577,p<0.001)、Hcy(t=3.65,p<0.001)、C-反应蛋白(t=2.06,P=0.041)、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ow-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LDL-C)(t=1.896,P=0.046)、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igh-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HDL-C)(t--4.261,P<0.001)水平以及糖尿病(x2=5.772,P=o.016)、高血压(x2=10.507,P=0.001)和吸烟(x2=12.282,P<0.001)的患者构成比与非狭窄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多变量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60岁[优势比(odds ratio,OR)3.374,95%可信区间(confidence interval,CI)1.351 ~ 8.426;P=0.009]、Hcy> 15 μmol/L(OR 2.274,95% CI1.147 ~8.173;P =0.025)、高血压(OR 5.782,95% CI2.045 ~16.345;P=0.001)、吸烟(OR 3.514,95% CI1.200~ 10.293;P=0.022)是颅内外动脉狭窄的独立危险因素,而HDL-C> 1.0 mmol/L是颅内外动脉狭窄的独立保护因素(OR0.166,95% CI0.054~0.511;P=0.002).狭窄组根据狭窄部位再分为单纯颅外动脉狭窄组(24例)、单纯颅内动脉狭窄组(61例)、颅内外动脉同时狭窄组(30例).3组间临床资料和危险因素比较显示,高血压的患者构成比(x2=7.024,P=0.003)以及LDL-C(F=3.276,P=0.042)和C-反应蛋白(F=3.645,P=0.029)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多变量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高血压是单纯颅内狭窄(OR 3.795,95% CI1.261~11.424;P=0.018)、单纯颅外狭窄(OR18.490,95% CI3.117~ 10.966;P=0.001)和颅内外动脉同时狭窄(OR 9.178,95 %CI2.211~38.094;P =0.002)的共同独立危险因素,而HDL-C水平增高是单纯颅内狭窄(OR 0.150,95% CI0.043 ~0.523;P =0.003)、单纯颅外动脉狭窄(OR 0.078,95% CI0.012~0.488;P=0.006)和颅内外动脉同时狭窄(OR 0.089,95% CI0.021~0.385;P=0.001)共同的独立保护因素;年龄为单纯颅内动脉狭窄的独立危险因素(OR 6.351,95% CI2.277~ 17.717;P<0.001),LDL-C水平增高为单纯颅外动脉狭窄的独立危险因素(OR 6.021,95% CI1.212~29.917;P=0.028),Hcy水平增高为单纯颅外动脉狭窄(OR 4.376,95% CI1.026 ~ 18.671;P=0.046)以及颅内外动脉同时狭窄(OR4.951,95% CI1.378~17.783;P=0.014)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血浆Hcy水平升高与颅外动脉狭窄相关.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伴有高同型半胱氨酸(Hcy)血症的高血压(H型高血压)与急性脑梗死患者颅内外动脉中-重度狭窄的关系。方法回顾性连续纳入2013年1月至2015年10月于胜利油田中心医院神经内科住院的425例经全脑DSA检查的急性脑梗死患者,记录所有患者的脑血管病常规危险因素及实验室指标。根据DSA结果分为颅内外动脉中-重度狭窄(狭窄率≥50%)组(狭窄组,273例)和无狭窄组(152例),比较两组间一般资料及实验室指标的差异。以合并颅内外动脉中-重度狭窄为因变量,将单因素分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指标作为自变量纳入多因素Logistics回归模型分析。进一步依据是否有高血压病和高Hcy水平,将患者分为正常组38例、单纯高血压组86例、单纯高Hcy组92例和H型高血压组209例,比较H型高血压组与其余3组之间颅内外动脉中-重度狭窄的差异。结果 (1)与无狭窄组比较,狭窄组吸烟、糖尿病、高血压病、H型高血压、高Hcy患者比率更高,Hcy水平较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其余危险因素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2)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H型高血压(OR=2.769,95%CI:1.071~7.158)、糖尿病(OR=2.360,95%CI:1.441~3.867)、吸烟(OR=1.605,95%CI:1.056~2.439)是发生颅内外动脉中-重度狭窄的独立危险因素。(3)H型高血压组颅内外动脉中-重度狭窄发生率为74.6%(156/209),明显高于单纯高血压组[57.0%(49/86)]、正常组[55.3%(21/38)]及单纯高Hcy组[51.1%(47/9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H型高血压、合并糖尿病、吸烟是急性脑梗死患者颅内外动脉中-重度狭窄的独立危险因素,并且H型高血压较高血压病患者的颅内外动脉中-重度狭窄发生率更高。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ACI)病人脑侧支循环形成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收治的682例ACI病人的临床资料,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方程分析影响侧支循环形成的危险因素。结果 682例ACI病人中,有430例形成侧支循环。单因素分析显示:吸烟史、高血压病史、收缩压、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脑动脉粥样硬化、电解质紊乱、脑动脉狭窄是影响ACI病人脑侧支循环形成的危险因素(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吸烟史、高血压病史、收缩压、HDL-C、脑动脉狭窄是影响ACI病人脑侧支循环形成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有侧支循环组神经功能缺损轻于无侧支循环组(P0.05)。结论吸烟史、高血压病史、收缩压、HDL-C、脑动脉狭窄是影响ACI病人脑侧支循环形成的独立危险因素,脑侧支循环的形成与ACI病人神经功能缺损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大动脉狭窄与大脑中动脉供血区梗死患者早期神经功能恶化(early neurological deterioration,END)的相关性.方法 回顾性收集大脑中动脉供血区脑梗死患者,END定义为入院72 h内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ational Institutes of ealth Stroke Scale,NIHSS)评分较基线值增加≥2分.利用颅脑血管成像对大脑中动脉和颈内动脉进行评价,狭窄程度分为无或轻度(<50%)、中度(50% ~ 70%)、重度(71% ~99%)和闭塞(100%).比较END组与非END组的临床危险因素、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病灶大小以及主干动脉病变情况.结果 共纳入256例大脑中动脉供血区梗死患者,其中70例(27.34%)患者发生END.END阳性组年龄(P=0.045)、梗死体积(P=0.045)、基线NIHSS评分(P=0.007)以及主干动脉狭窄程度(P=0.038)均显著高于或大于END阴性组.多变量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基线NIHSS评分较高[优势比(odds ratio,OR)1.071,95%可信区间(confidence interval,CI)1.004~1.142;P=0.037]、梗死灶直径>20 mm(OR 2.077,95% CI1.077~3.736;P=0.028)以及主干动脉重度狭窄(OR 2.521,95% CI1.079 ~5.886;P =0.033)或闭塞(OR3.074,95% CI1.262 ~7.489;P =0.013)是END的独立预测因素.结论 主干动脉重度狭窄或闭塞病变可能是急性大脑中动脉供血区梗死患者发生END的独立预测因素.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并探讨高尿酸血症对颅内动脉粥样硬化的影响。方法:选择2014年5月至2016年7月我院收治的250例非心源性脑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进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检查。根据血尿酸(SUA)水平,患者被分为高尿酸血症组(84例)和正常尿酸组(166例),比较两组患者的年龄,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高脂血症比例,吸烟史和脑梗死复发率,并采用单因素及多因素回归分析动脉粥样硬化性颅内动脉狭窄的影响因素。结果:与正常尿酸组相比,高尿酸血症组的缺血性脑卒中复发率(25.30%比45.24%,P=0.001)显著增高。单因素分析显示,高血压、糖尿病和高尿酸血症是颅内动脉狭窄发生的影响因素(P均=0.001);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高血压、糖尿病、高尿酸血症是动脉粥样硬化性颅内动脉狭窄的独立危险因素(OR=0.960~4.957,P均=0.001)。结论:高尿酸血症是颅内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的独立危险因素。临床上应加强对高尿酸血症患者的监测以预防颅内动脉粥样硬化。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急性缺血性轻型卒中患者责任动脉狭窄程度与卒中病情进展的关系。方法回顾性收集2013年6月至2014年9月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住院的104例急性缺血性轻型卒中患者的病历资料,按病情是否加重分为卒中进展组46例和卒中无进展组58例。患者急性期即行ABCD2评分,并通过DSA完成责任动脉狭窄程度检测。对ABCD2评分和责任动脉狭窄程度等相关临床数据行Logistic回归分析、Spearman相关分析及ROC曲线分析。结果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卒中进展组责任动脉狭窄程度、ABCD2评分、多支病变程度、年龄和低密度脂蛋白等均高于卒中无进展组(P0.05);Spearman相关分析显示责任动脉狭窄程度和ABCD2评分与轻型卒中进展具有相关性(r_(ABCD2)=0.6890,P=0.000;r_(责任动脉狭窄程度)=0.4296,P=0.000);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责任动脉狭窄程度(OR=5.258,95%CI为1.124~24.608,P=0.035)、ABCD2评分(OR=8.010,95%CI为3.093~20.748,P=0.000)是轻型卒中病情进展的独立危险因素;ROC曲线分析表明两者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AUC责任动脉狭窄程度=0.7324,95%CI为0.64324~0.82153;AUCABCD2=0.8859,95%CI为0.83128~0.94046。结论责任血管狭窄程度和ABCD2评分一样,是轻型卒中病情进展的独立危险因素,需要密切观察,及早进行临床干预。  相似文献   

18.
目的 分析血清糖基化终末产物(AGEs)水平与冠心病及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的相关性,探讨其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病变中的作用.方法 队列选取行冠状动脉造影术的患者共120例,分为糖尿病组与非糖尿病组,两组分别根据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分为无病变组、单支、多支病变三个亚组(单支、多支病变合为冠心病亚组),检测AGEs水平,同时对冠状动脉造影结果进行评价及Gensini积分.结果 非糖尿病组冠心病患者AGEs较无病变组升高[(43.25 ± 16.36) mg/L比(33.35±13.17) mg/L,P=0.006],但不同病变支数组间比较未见统计学差异.糖尿病组中无病变组、单支、多支病变组AGEs水平依次升高[(35.73±21.25)ng/L,(46.45±11.52) ng/L,(68.44±33.52) ng/L,均为P<0.05],糖尿病患者AGEs与Gensini积分呈正相关(r=0.244,P=0.009).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AGEs是冠心病的独立危险因素(OR =0.064,95% CI:1.024 ~1.111,P=0.002).结论 AGEs促进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发展,且与糖尿病患者冠状动脉病变程度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伴腔隙性脑梗死的白质疏松症患者与颅内外大动脉狭窄的相关性.方法 选择2012年1月至2012年10月在北京军区总医院神经内科就诊的100例经磁共振成像检查确诊的腔隙性脑梗死合并白质疏松患者为病例组,同期收集100例腔隙性脑梗死不合并白质疏松患者为对照组,按照病例-对照研究设计对所有研究对象行头颈动脉CTA或MRA检查,比较颅内白质疏松严重程度与颅内外大动脉狭窄的相关性.结果 腔隙性脑梗死合并白质疏松组颅内外大动脉狭窄发生率明显高于腔隙性脑梗死不合并白质疏松组(P<0.05).伴腔隙性脑梗死的白质疏松的严重程度与颅内外大动脉狭窄的程度呈正相关.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高血压、高龄、动脉粥样硬化及狭窄是白质疏松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OR =3.56,95%CI为1.40~ 9.07;OR=1.56,95% CI为1.04~2.34;OR =2.13,95% CI为1.05 ~4.31).结论 脑白质疏松症的严重程度与颅内外大动脉狭窄有关.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患者脑动脉狭窄的临床主要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2月至2015年5月因急性脑梗死入院接受治疗的21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观察急性脑梗死患者脑动脉狭窄的临床特征及其临床相关因素。结果 21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脑动脉狭窄147例(70.00%),单纯颅内动脉狭窄65例(30.95%),单纯颅外动脉狭窄44例(20.95%)。脑动脉狭窄或闭塞血管共415支,颅外动脉203支(48.92%),颅内动脉212支(51.08%);轻度狭窄68支(16.39%),中度狭窄91支(21.93%),重度狭窄160支(38.55%),闭塞96支(23.13%)。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60岁、有饮酒史、糖尿病史、高血压史、同型半胱氨酸(Hcy)≥15.1μmol/L均为脑动脉狭窄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急性脑梗死患者脑动脉狭窄主要分布在颅内动脉,其中重度狭窄和闭塞发生率较高,应对脑动脉狭窄发生的危险因素采取针对性预防措施,减少急性脑梗死发病风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