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甲型H1N1流感最新疫情的突出特点是重症和死亡病例数显著增加,有关我国重症甲型H1N1流感患者的临床特征、预后、危险因素等方面的研究尚未见相关报道.本文拟对国外有关这方面的研究进行总结,为我国重症甲型H1N1流感的诊断及治疗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2.
3例重症甲型H1N1流感的救治经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提高重症甲型H1N1流感的治愈率。方法对3例重症甲型H1N1流感患者的临床主要症状、影像学表现、心电图、实验室检查、治疗及预后进行回顾性研究。结果重症甲型H1N1流感侵犯全身脏器,死亡率高。结论重症甲型H1N1流感应早诊断,早治疗,可以降低死亡率。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首例甲型H1N1流感被确诊的警示。方法对首例甲型H1N1流感疑似病例进行科学的流行病学调查、分析。结果疑似病例被确诊。结论对甲型H1N1流感疑似病例诊断过程中,综合分析流行病学资料、临床症状、实验室检验结果,做出正确诊断,避免出现错误。  相似文献   

4.
甲型H1N1流感作为急性呼吸道传染病,病原体为一种新型的甲型H1N1流感病毒.2009年,在墨西哥暴发,随后在全球迅速蔓延,数百万人感染,并有数千人死亡.感染甲型H1N1流感病毒的症状与普通季节性流感样症状类似,但病情严重者,恶化迅速,有肺炎,少数伴随呼吸衰竭、多脏器功能丧失,重者死亡.本文回顾性分析重症/危重症甲型H1N1患者主要临床特征,以研究早期症状与出现重症/危重症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5.
甲型H1N1流感418例临床、实验室特点及预后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探讨甲型H1N1流感临床、实验室特征及预后情况。方法分析我院2009年5月—2010年1月收治的418例甲型H1N1流感患者的临床和实验室资料,总结其临床和实验室特征及预后情况。结果青壮年为易感人群。症状以发热、咳嗽、咽痛等为主,体征以咽部充血、扁桃体肿大等为主要表现。临床分型以普通流感为主。实验室检查显示血WBC、血清铁、血清磷、CK和CH50有明显变化。咽拭子甲型H1N1流感病毒核酸转阴天数中位数为5d。418例均治愈出院。结论甲型H1N1流感病情温和,血清铁可作为早期预警指标。  相似文献   

6.
38例甲型H1N1流感病毒核糖核酸阴转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分析甲型H1N1流感患者病毒核糖核酸(RNA)阴转的规律和特点。方法对北京地坛医院收治的38例甲型H1N1流感确诊患者的RNA转归情况、可能影响RNA转归的相关因素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甲型H1N1流感患者病毒RNA一般在病程的第6天发生阴转,热程越长、流感样症状持续时间越长,RNA阴转的时间越长。早期应用磷酸奥司他韦抗病毒治疗可促进RNA阴转、缩短热程和促使症状恢复,但性别、年龄不影响RNA的阴转。结论体温和抗病毒治疗是影响甲型H1N1流感患者病毒RNA阴转的主要因素,热程、流感样症状持续时间也有一定影响,但仍有必要继续观察和探索。  相似文献   

7.
重症甲型H1N1流感14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重症甲型H1N1流感的临床特点。方法对我院确诊的14例重症甲型H1N1流感临床特点和治疗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所有确诊重症甲型H1N1流感病例均有发热等流感样症状,易继发肺部感染等,白细胞(WBC)和淋巴细胞(L)减低,早期给予抗病毒等综合治疗,效果良好。结论重症甲型H lN1流感发病以年轻群体为主,传染性高于季节性流感。早期给予奥司他韦等抗病毒治疗,辅以中药施治,疗效肯定。  相似文献   

8.
97例甲型H1N1流感确诊病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分析甲型H1N1流感确诊病例的临床特点。方法收集97例甲型H1N1流感确诊病例的临床资料并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97例甲型H1N1流感确诊病例均为轻症病例,主要是本土病例,男性多于女性,学生为主,青少年居多,平均年龄(23.72±4.56)岁,80.0%来自集体单位人群;否认有接触史者占63.92%,无明确诱因占82.47%。首发症状主要为发热、咽部不适、全身酸痛,最常见的症状依次为发热、咽部不适、咳嗽,主要症状组合为发热并咽部不适、发热并咳嗽和3种症状同时出现,体征不明显;发热以中低热为主,热程3天,部分患者不发热;血常规以白细胞正常或降低,淋巴细胞百分比增加或正常为主,57.73%的患者c反应蛋白增高;病程5天,最长不超过10天,预后良好。结论甲型H1N1流感的临床表现并不特异,掌握其临床特点有助于早期识别和规范治疗。  相似文献   

9.
目的通过对32例重症甲型H1N1流感患者的临床护理分析,积累临床护理经验。方法对我院从2009年4月至2010年1月共收治负压病区32例重症甲型H1N1流感患者的病情、护理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32例患者都有不同程度的发热、咳嗽等流感样症状,咽拭子甲型H1N1流感病毒核酸检测阳性(RT-PCR法),合并不同程度的并发症、基础疾病及特殊因素,符合确诊甲型H1N1流感重症病例诊断标准。32例患者经过抗病毒、抗感染、止咳化痰平喘、吸氧、对症、中药等治疗和护理后25例治愈出院,7例5天后咽拭子甲型H1N1流感病毒核酸检测阴性(RT-PCR法)症状好转。结论甲型H1N1流感是可防可控可治的。  相似文献   

10.
胡智敏  魏明 《临床肺科杂志》2011,16(7):1114-1115
目的探讨危重症甲型H1N1流感病例的临床特点,为早期诊断和治疗提供帮助。方法对我院收治的8例危重症甲型H1N1流感病例的一般资料、症状、体征、辅助检查、诊断及治疗方法及预后进行分析。结果 8例患者年龄20~58岁,其中男7例,女1例,症状有发热7例(87.5%),咳嗽8例(100%),气短3例(37.5%),咽痛2例(25%),全身酸痛3例(37.5%),腹痛、腹泻1例(12.5%)。白细胞计数正常或降低6例(75%)、升高2例(25%),心肌酶谱异常5例(62.5%),转氨酶异常4例(50%),呼吸功能不全3例(37.5%)。胸部影像学以双肺散在、多叶段、多灶性或弥漫性渗出性病变,短期进展迅速。8例患者均经抗病毒、吸氧、对症支持治疗,7例痊愈出院,1例死于合并症。结论重症甲型H1N1流感早期诊断、早期抗病毒、对症治疗,大多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11.
甲型H1N1流感是由甲型H1N1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人感染该病毒后会出现发热、咳嗽、头痛、疲劳及食欲不振等全身症状,但病死率较低,部分继发严重肺炎、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肺出血、感染中毒症、呼吸衰竭及多器官损伤等,成为该病主要的死亡原因.我院急诊科2009年12月共收治甲型H1N1流感患者22例,其中重症8例(36.4%),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2.
2009年11月同一起甲型H1N1流感暴发疫情中未经实验室确诊的流感样症状病例,在排除其他致流感样症状疾病时而并发肺炎者,在我院隔离病房的临床诊断病例54例,分析总结这一新型肺炎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效果,告诫民众在甲型H1N1流感大流行阶段,重视感冒初期即“48小时之内,应用药物磷酸奥司他韦”是防止因甲型H1N1流感并发为肺炎最有效的措施之一。  相似文献   

13.
甲型H1N1流感34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甲型H1N1流感防控形势严峻,故提高早期诊断率,有助于控制疫情的蔓延,有助于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我院发热门诊在2009年5~10月诊断甲型H1N1流感34例。现分析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4.
甲型H1N1流感是由变异后的新型甲型H1N1流感病毒所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通过飞沫、气溶胶、直接接触或间接接触传播,临床主要表现为流感样症状,少数病例病情重,进展迅速,可出现病毒性肺炎,合并呼吸衰竭、多脏器功能损伤,严重者可导致死亡。由于这种甲型H1N1流感是新发疾病,其合并肺炎患者的临床表现、影像学特点及治疗措施有待进一步观察总结。现将我院收治的甲型H1N1流感合并肺炎患者的临床表现及胸部影像学特点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5.
甲型H1N1流感与其他类型流感的临床对比初步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甲型H1N1流感的临床特点。方法2009年8月~11月流感样病例中甲型H1N1流感106例与其他类型流感63例进行对比分析,比较两组病例是否存在差异。结果甲型H1N1流感组平均年龄低于其他类型流感组、平均病程短于其他类型流感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两组病例均以高热(39℃)、咽痛、咳嗽、全身酸痛为常见症状,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两组病例外周血象中白细胞总数均不升高,差异无显著性(P0.05);两组患者在病程前后1周内均有较高的传染情况,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甲型H1N1流感以青壮年为多见,可以人传染人,常见症状为高热(39℃)、咽痛、咳嗽、全身酸痛,很难从症状、外周血象上与其他季节性流感区分,预后良好,短期内自愈。  相似文献   

16.
甲型H1N1流行性感冒33例确诊病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目的 总结甲型H1N1流行性感冒(流感)确诊患者的临床特征,以期为今后的甲型H1N1流感防治工作积累经验.方法 将2009年5月15日-6月22日在北京地坛医院隔离治疗并达到出院标准的33例甲型H1N1流感确诊患者纳入研究,采用SPSS11.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33例患者中有25例在发病前1周曾前往美国、加拿大、日本等甲型H1N1流感流行国家旅行.12例有明确密切接触史患者的潜伏期为1-6 d.患者的主要临床症状有发热(66.7%)、咳嗽(60.6%)、咳痰(42.4%)、咽痛(36.4%).24例(72.7%)患者实验室检查结果均正常,仅少数患者出现轻度异常.33例患者均达到出院标准,病毒核酸检测连续2次阴性距出现首发症状的时间为2~16 d,住院时间为3~16 d.结论 新型甲型H1N1流感具有症状轻微、病程较短、预后良好等临床特征,如无严重基础疾病,患者均能治愈.  相似文献   

17.
目的 了解上海地区新型甲型H1N1流行性感冒(流感)的流行病学和临床特征,提高临床医师对本病的认识.方法 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上海市公共卫生临床中心2009年5月23日至6月30日收治确诊的100例甲型H1N1流感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本组患者男58例,女42例,年龄4~75岁.96例为输入性病例,主要来自澳大利亚、美国、加拿大.临床主要表现为流感样症状,包括发热、咳嗽、咽痛,其他症状有咳痰、流涕、咽痒、鼻塞、头痛和全身酸痛等,体征有咽部充血、扁桃体肿大等.外周血WBC总数正常或偏低.部分患者CD4+T淋巴细胞低于正常下限水平.胸部CT检查主要表现为肺纹理增粗、肺炎、胸膜增厚、胸膜炎.治疗首选奥司他韦,不良反应少见,多数患者可以耐受.本病预后良好,所有患者治愈出院.结论 新型甲型H1N1流感传染性强,并可影响机体细胞免疫功能,但症状轻微,早期采用奥司他韦抗病毒治疗,疗效满意.疾病防控部门应加强监测,积极应对本次甲型H1N1流感大流行.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甲型H1N1流感患者外周血细胞计数与病情严重程度之间的关系。方法将本院300例甲型H1N1流感患者根据病情的严重程度分为普通病例组和重症及危重病例组,比较两组外周血细胞计数对甲型H1N1流感患者重症及危重病例与外周血细胞计数的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外周血白细胞数,淋巴细胞数与预后相关(P<0.05);用Logistic回归方程对300例甲型H1N1流感患者进行回顾性验证,结合外周血白细胞数、淋巴细胞数对甲型H1N1流感患者中重症及危重病例判断的总正确率为85.1%。该方程的敏感性为70.4%,特异性为98.8%。结论外周血白细胞数、淋巴细胞数联合分析能提高对甲型H1N1流感患者中重症及危重病例判断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19.
目的 了解2009年广东省首例输入性甲型H1N1流行性感冒(流感)病例的流行病学、临床、病原学特点及预后转归.方法 对该例成年男性患者流行病学及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采用实时荧光PCR法检测甲型H1N1流感病毒核酸.结果 该患者赴加拿大、美国自助旅游3周,2009年5月14日发病,次日回国入境检疫时有发热,即转送广州市第八人民医院隔离治疗.其临床表现以咽痛、干咳、鼻塞起病,后出现发热、全身肌肉酸痛、乏力、纳差等流感症状,无肺炎等并发症.WBC总数在发病初期升高,后期降低.咽拭子检测甲型H1N1流感病毒核酸阳性,病毒分离后测序结果显示与美国分离株高度相似.患者经抗病毒及对症支持治疗后痊愈出院.结论 该患者临床表现典型,确诊为广东省首例输入性甲型H1N1流感.  相似文献   

20.
中国内地首例甲型H1N1流感病例的临床特点与预后分析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目的 通过分析我国内地首例甲型H1N1流感病例的临床表现与预后,总结防治措施,积累临床救治经验.方法 对2009年5月10日四川省成都市传染病医院收治的我国内地首例甲型HlNl流感病例进行回颐性分析.结果 患者男,30岁.5月8日自美国返回,返程前4 d与美国"普通感冒"患者有接触史,并出现发热等流感样症状.人院后进行咽拭子实时PCR(RT-PCR)检测,结果 显示甲型H1N1病毒核酸阳性.给予奥司他韦、中药和抗生素治疗.奥司他韦治疗3 d后核酸检测转阴,住院7 d后痊愈出院.结论 本例甲型H1N1流感患者的临床过程与国外有关病例报道相似,但症状较轻.奥司他韦治疗有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