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乙肝病毒DNA与乙肝病毒血清标志物的相关性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徐立文  王福经 《临床荟萃》2004,19(23):1363-1364
我国乙型病毒性肝炎(乙肝)患者众多,据估计约有9.5%乙肝表面抗原(HBsAg)阳性者,严重危害人民健康,如何尽早地发现乙肝病毒(HBV)感染或携带者,是广大临床检验工作者关心的问题。多聚酶链反应(PCR)法是目前检测HBV的最敏感手段之一,能够直接检测血清中的HBV-DNA,是乙肝病毒复制的最直接标志,且与传染性密切相关。因此笔者就用荧光PCR法测定308例乙肝患者HBV-DNA与用ELISA法测定其HBV标志物进行相关性及敏感性的探讨。  相似文献   

2.
正每年的高考体检同征兵体检一样,是检验科重要的体检工作之一,而乙型肝炎病毒(下称乙肝)表面抗原(HBsAg)和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检查一直以来都是高考体检必查项目,为了解本地区即将参加高考的学生HBsAg携带及肝功能情况,并对其动态变化、分布特点、影响因素进行了解,分析2006~2009年8 351名准备参加高考学生的HBsAg及ALT检测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3.
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是一个世界性的公共卫生问题。目前乙型肝炎(乙肝)治疗可分为两大类:一类为抗病毒治疗,另一类为免疫治疗。抗病毒治疗主要是α干扰素(IFNα)和核苷类药物,但疗效不甚满意。乙肝患大多存在免疫紊乱,免疫治疗可以打破免疫耐受状态,诱导有效的机体免疫,抑制并清除病毒,为乙肝治疗提供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4.
深圳特区四组人群14621人的乙型肝炎两对半调查报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乙型肝炎病毒(以下简称为乙肝),是一种严重危害人类身体健康、常见、多发的传染性疾病。目前国际上尚无特异性的有效治疗方法,故应加强预防。我国是乙肝高流行区,深圳特区是一个人口流动性大、外来人口多的移民城市,为防治乙肝,确保人民身体健康,近三年来,我们对深圳四个人群共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既往有偿献血员中艾滋病病毒(HIV)感染者和非感染者的丙型肝炎病毒(HCV)、乙型肝炎病毒(HBV)及梅毒螺旋体感染的特点。方法 92份HIV阳性献血者及63例HIV阴性献血者的血清,经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HCV抗体、HBV血清学标志物及快速血浆反应素试验测梅毒螺旋体抗体,比较两组人群的HCV、HBV及梅毒螺旋体的感染情况。结果 155名有偿献血者的梅毒螺旋体抗体均阴性;92例HIV阳性献血者的HCV阳性率为96.74%,乙肝表面抗原、乙肝表面抗体、乙肝e抗原、乙肝e抗体、乙肝核心抗体和HBV的阳性率分别为2.17%、51.09%、2.17%、3.26%、16.30%和16.30%;63例HIV阴性献血者的HCV阳性率为66.67%,乙肝表面抗原、乙肝表面抗体、乙肝e抗原、乙肝e抗体、乙肝核心抗体和HBV的阳性率分别为4.76%、33.33%、3.23%、7.94%、12.70%和17.46%;经统计学分析,两组人群的HCV感染率的差异有极显著的统计学意义,HBV血清学标志物除乙肝表面抗体的阳性率有较显著的差异外其余均无显著性差异。结论 有偿献血者中HCV感染率较高,HIV/HCV混合感染率更高,存在地区差异。  相似文献   

6.
乙型肝炎是由乙型肝炎病毒引起的,在靶细胞肝细胞内复制增殖导致以肝脏病变为主的传染病。它具有传染性强(多途径感染),流行面广(全球范围内传播),危害性大的特点。估计全世界有乙肝患者及无症状HBV携带者达2亿人之多,其中有1亿以上在我国,所以我国是乙肝的高发区,乙肝的流行和发病不仅严重影响人们的身体健康,也给社会和患者家庭带来沉重的经济负担和精神压力,[第一段]  相似文献   

7.
目的:调查血液透析患者乙肝重叠感染丙肝的情况,探讨乙肝和丙肝感染之间的相互关系。方法:对436例血液透析患者乙肝阳性血清进行了HCV标志物的检测。结果:发现436例乙肝感染的病例中有25例患者受到过丙肝病,毒感染,感染率为5.7%,说明乙肝与丙肝重叠感染在血液透析乙肝患者中分布面较广,这与透析时间、输血有关。结论:乙肝病毒对丙肝病毒复制有抑制作用,临床对血液透析乙肝患者的治疗过程中,考虑对丙肝病毒感染的控制是有必要的。  相似文献   

8.
乙型肝炎病毒生物标志物检测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乙型肝炎病毒(HBV)慢性感染对人类健康构成了巨大威胁,是全球公共卫生主要问题之一。应用HBV生物标志物检测,对于HBV的诊断、防治至关重要。我国人口流动性加大、疫苗防治与药物治疗增加、高效免疫球蛋白的大量应用等均可能导致HBV的突变与变异加剧,因此了解HBV生物标志物检测的最新进展就显得更为重要。本文将逐一介绍乙肝表面抗原、乙肝表面抗体、乙肝e抗原、乙肝e抗体和乙肝核心抗体、抗HBc-IgM、乙肝核心抗原、乙肝核心相关性抗原、前S1抗原、前S2抗原、前前S、HBV-DNA、共价闭合环状DNA,以供同道参考。  相似文献   

9.
乙型肝炎作为一种难以根治的顽疾一直危害着人类的健康。目前我国普通人群的感染率约有10%以上,因此正确诊断是否患有乙型肝炎(下称乙肝)及指导用药或是否该注射乙肝疫苗成了预防和治疗乙肝病毒(HBV)感染的首要问题。笔者对本院2007年8月至2008年6月期间710例乙肝两对半结果进行了调查,并对其中30例进行了HBV-DNA定量检测,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0.
125例乙型肝炎病毒携带产妇血清及乳汁HBV DNA含量的检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杨美云  应晟  斯志萍 《检验医学》2005,20(2):181-182
乙型肝炎(简称乙肝)是危害我国人民身体健康的主要传染病之一。传播途径除血源性传播外也可经口、母子垂直传播等。因此乙肝病毒(HBV)携带产妇能否母乳喂养日益受重视。我们用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FQ—PCR)对125例HBV携带产妇的血清和乳汁进行了HBV DNA定量测定,不仅可以避免常规PCR扩增物易污染而导致的假阳性,也可避免酶免法对患者血清中的特异性抗原抗体系统进行检测时,  相似文献   

11.
对HBsAg,HBeAg阳性患者术后污染物的管理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我国乙肝发病率在逐年增多,外科手术病人乙肝阳性率也有上升趋势。如果对乙肝阳性患者术后污染物不严格管理,很容易引起手术室交叉感染。随意弃之还会产生社会公害。本文介绍采用四种消毒剂(环氧乙烷、过氧乙酸、含氯消毒剂、碘伏),对八种污染物(污染器械、可回收污染敷料、不耐热可回收物品、污染吸引器瓶、污染手术间、污染垃圾、污染拖把、工作人员的手及污染手术鞋)进行处理,可杜绝医源性污染。  相似文献   

12.
母婴乙型肝炎病毒传播机率的观察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黄雅蓉  黄晓军 《新医学》1997,28(2):67-68
通过用分子生物撑技术检测对乙型肝炎病毒母婴传播机率的研究,为临床提供防治的依据。聚酶链反应检测332例乙肝表面抗原阳性和/或乙肝e抗原阳性母亲外周血,及其分娩332例出生0时新生儿。和经乙肝疫苗和高效价乙肝免疫球蛋白联合免疫后7月龄161例婴幼儿血清中的乙肝病毒脱氧核糖核酸。  相似文献   

13.
乙型病毒性肝炎是由乙型肝炎病毒(HBV)引起的传染病。其通过血液与体液传播,具有慢性携带状态。本病在我国广泛流行,人群感染率高,多见于儿童及青壮年。近年来,我国乙肝表面抗原(HBsAg)的携带率呈上升趋势,乙型肝炎成为目前我国重点防治的传染病之一。为了做好我市中小学乙肝防治工作,我中心于2001年起,连续多年对阜康市6所中小学校学生进行了乙肝HBsAg调查和监测,并在中小学生乙肝防治工作中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相似文献   

14.
乙型肝炎病毒血清五项标志物的临床意义和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周平 《临床荟萃》1994,9(20):938-940
HBsAg、抗-HBs、HBeAg、抗-HBe和抗-HBc五项指标,即通常俗称的“乙肝五项”或称“乙肝两对半”.如何正确分析这些指标的临床意义,是临床医生经常遇到而又比较复杂的问题,本文就“乙肝五项”的临床意义和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5.
张渭桃  江晓梅  方萍 《疾病监测》2009,24(8):592-593
目的了解浙江省开化县中、小学学生病毒性乙型肝炎(乙肝)病毒(HBV)感染状况,评价乙肝疫苗的接种效果。方法对新入校6477名学生进行HBV血清学检测。结果学生HBV表面抗原(HBsAg)阳性率为4.54%,男生高于女生,农村高于城镇,中学生高于小学生;HBV表面抗体(抗-HBs)阳性率为37.30%,女生高于男生,城镇高于农村,小学生高于中学生;易感人群占学生人数的60.80%。结论学校对入校新生应进行体检,检测肝功能和乙肝标志物,对已感染并具有一定传染性的学生,学校要做好管理工作,对乙肝标志物阴性的易感者应加强乙肝疫苗接种。  相似文献   

16.
为了了解秀山县乙型肝炎(下称乙肝)接种效果,本中心2003~2005年对秀山县中、小学生进行乙肝疫苗普种和接种效果的检测.对本县城区内中、小学生经HBsAg和抗-HBs检测后,HBsAg和抗-HBs阴性者进行乙肝疫苗接种,并对接种后的学生检测抗-HBs,以观察免疫效应.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7.
抗乙型肝炎病毒(HBV)药物目前存在远期应答率不够理想、耐药现象突出等问题。因此,探索新的抗HBV治疗药物显得十分重要。本文对近年来抗HBV治疗新药物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展望未来,对乙肝的治疗策略可能是多种药物的联合应用。  相似文献   

18.
乙型病毒性肝炎(简称乙肝)是由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Bvirus,HBV)感染所致。HBV为嗜肝病毒,通过受感染者的血液或其他体液传播,引起肝细胞炎症、坏死、纤维化。乙肝分急性和慢性2种。急性乙肝在成人中90%可自愈,慢性乙肝可发展成肝硬化,甚至肝癌。乙肝在世界各国均有流行,我国属于高流行区。据统计,全球现有20多亿人感染过HBV,其中(3.5~4)亿人为慢性HBV携带者,我国有1.2亿人,  相似文献   

19.
乙型肝炎(下称乙肝)5项由乙肝病毒表面抗原(HBsAg)、乙肝病毒表面抗体(抗-HBs)、乙肝病毒e抗原(HBeAg)、乙肝病毒e抗体(抗-HBe)、乙肝病毒核心抗体(抗-HBc)组成,以下将按如上顺序直接给出结果,阴性(-),阳性(+)。  相似文献   

20.
乙型肝炎(下称乙肝)是一种严重危害人身健康的传染性疾病,乙肝病毒携带者尚无有效的治疗手段,而且我国是该病的高发地区。本院为妇幼医院,而妇产科是医院这一特定环境中为特殊人群服务的群体,妇产科医护人员每天不可避免地接触各种有害的生物、理化因素,而血液传播疾病日益严重,尤以乙肝更为突出。所以医护人员的自我防护越来越受到关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