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21 毫秒
1.
采用超声波辅助提取法和乙醇回流法筛选蒲公英叶中绿原酸最佳提取工艺,研究料液比、乙醇体积分数和超声波提取温度等对绿原酸提取率的影响。在单因素实验的基础上优选实验因素与水平,采用响应面分析法,运用Design-Expert 8.0.6软件优化得到蒲公英叶中绿原酸的最佳工艺参数,同时比较不同极性大孔树脂对蒲公英叶中绿原酸的纯化效果。结果表明:超声波辅助提取法的得率更高;最佳提取工艺条件:料液比1:16 (g/mL)、乙醇体积分数80%、超声提取温度60 ℃、超声波功率50 W、超声波频率60 kHz,在此条件下蒲公英叶中绿原酸得率可达28.56 mg/g。NKA-9为纯化蒲公英叶中绿原酸的最佳大孔树脂,绿原酸得率明显增加。  相似文献   

2.
响应面法优化苹果皮中总黄酮的提取工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苹果皮为原料提取黄酮类物质。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采用响应曲面法研究提取温度、乙醇体积分数、料液比和提取时间对苹果皮总黄酮得率的影响,并建立该工艺的二次多项式模型。结果表明,回归模型具有高度显著性,可以对苹果皮总黄酮得率进行很好地分析和预测;对苹果皮总黄酮得率的影响顺序依次为乙醇体积分数>提取温度>提取时间>料液比;有机溶剂回流提取苹果皮总黄酮的最佳工艺条件为乙醇体积分数65%、提取温度45℃、料液比1:45(g/mL)、提取时间210min,在此条件下总黄酮得率为3.52%。  相似文献   

3.
研究以乙醇为溶剂回流提取金丝小枣中黄酮类物质的工艺。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采用响应面法优化金丝小枣黄酮类物质的提取工艺,建立该工艺的二次多项数学模型,研究乙醇体积分数、回流温度、回流时间和料液比4个因素及其交互作用对提取工艺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回流加热提取金丝小枣黄酮类物质的最佳工艺条件为:乙醇体积分数为52.5%,回流温度为82.5℃,回流时间为90 min和料液比为1∶30,黄酮得率为6.097 8 mg/g。  相似文献   

4.
采用浸提法提取紫色马铃薯中的花色苷,考察了不同溶剂、乙醇体积分数、浸提温度、浸提时间、pH和液料比等因素对浸提效果的影响,确定了最佳单因素水平.通过正交试验,确定了紫色马铃薯中花色苷提取的最佳工艺条件为:乙醇体积分数70%,提取温度50℃,提取时间90 min,pH 1.00,液料比10:1(mL/g).在此条件下,紫色马铃薯中花色苷的一次提取得率为3.4%.液料比和乙醇体积分数是影响紫色马铃薯中花色苷提取率的主要因素,其中,液料比影响最大,达到极显著水平,其次是乙醇体积分数,也达显著水平,时间和温度有一定影响,均不显著.  相似文献   

5.
微波辅助回流提取葵花籽粕绿原酸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微波辅助回流提取的方法从葵花籽粕中提取绿原酸。研究了微波辅助提取绿原酸过程中料液比、微波辐射功率、乙醇体积分数以及提取时间对绿原酸得率影响的单因素试验,并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进行了正交试验,得出优化的微波辅助回流提取参数为:料液比1∶18、微波辐射功率390 W、乙醇体积分数35%和提取时间20 min,在此条件下绿原酸提取率达到94.6%、得率为2.11%。对提取的绿原酸产品进行抗氧化试验,结果表明葵花籽粕绿原酸对DPPH自由基有显著清除作用,其对DPPH自由基的EC50值为2.6 mg/L。  相似文献   

6.
目的:优化微波提取菝葜中绿原酸的条件,提高绿原酸得率。方法:选取工艺参数液料比、乙醇浓度、微波功率、微波温度、微波时间5个因素,分析其对绿原酸得率的影响。按试验设计做上述工艺参数的优化试验。采用Design-Expert软件对试验数据进行二次响应面分析。结果:最佳工艺条件:乙醇体积分数50%,微波功率300 W,液料比30∶1(m L/g),微波时间87 s,微波温度48℃。实际绿原酸平均得率为9.3972 mg/g。  相似文献   

7.
响应面法优化花生壳黄酮提取工艺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为确定花生壳中黄酮类成分乙醇回流提取的最佳工艺条件,以黄酮得率为指标,采用响应面法对主要工艺参数进行优化并得到回归模型.方差分析结果表明:回归模型较好地反映了花生壳黄酮得率与提取时间、提取温度、乙醇体积分数和液固比的关系;最优工艺条件为提取时间2.2 h、提取温度67℃、乙醇体积分数85%、液固比13 mL/g.此工艺条件下提取花生壳黄酮得率为3.98 g/100 g,回归模型的预测值与实测值的相对误差为1.2%,该回归方程与实际情况拟合较好.  相似文献   

8.
以乙醇为提取溶剂,对稻壳绿原酸进行超声协同微波提取研究。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以微波时间、乙醇体积分数和料液比为自变量,绿原酸提取量为响应值,研究各自变量交互作用及其对绿原酸提取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稻壳绿原酸提取的最佳工艺条件:微波时间34 s,乙醇体积分数52%,料液比1︰22(g/m L),超声功率160 W,超声温度80℃,超声时间20 min,在此条件下稻壳绿原酸提取量为3.94 mg/g。  相似文献   

9.
以陕西茵陈为原料,采用超声波预处理-乙醇回流法提取菌陈黄酮,以乙醇体积分数、回流时间、回流温度和料液比为因素,茵陈黄酮得率为考察指标,确定茵陈黄酮的最佳提取工艺。研究了茵陈黄酮抗脂质过氧化能力和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及温度、光照、p H、金属离子对茵陈黄酮抗氧化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茵陈黄酮最佳提取条件为乙醇体积分数50%、回流时间50 min、回流温度90℃、料液比1∶25,在此条件下茵陈黄酮得率为2.35%。温度和Na~+、K~+、Ca~(2+)、Cu~(2+)对茵陈黄酮抗氧化能力影响不大;Cd~(3+)、Cr~(3+)、Al~(3+)以及pH、光照对茵陈黄酮抗氧化能力影响显著。此外,茵陈黄酮对菜籽油具有一定的抗氧化能力,分别与V_C和柠檬酸协同作用时其抗氧化能力增强。  相似文献   

10.
孙燕  杨峰  李成忠 《中国酿造》2019,38(12):163
采用乙醇提取法研究白背三七类黄酮化合物的提取工艺条件。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考察了乙醇体积分数、料液比、提取温度、提取时间等四个因素对类黄酮得率的影响;优化了白背三七类黄酮的提取工艺条件。结果表明,各因素对类黄酮得率的影响大小依次为乙醇体积分数>提取温度>料液比>提取时间,白背三七类黄酮提取的最优工艺条件为:乙醇体积分数85%,料液比1∶25(g∶mL),提取时间120 min,提取温度60 ℃。在此最佳提取工艺条件下,类黄酮平均得率为3.81%。  相似文献   

11.
甘薯叶中绿原酸最佳提取工艺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李文芳  晏丽  田春莲  古鑫  肖玉梅 《食品科学》2007,28(11):245-248
目的:优选甘薯叶中绿原酸提取的工艺条件。方法:用正交设计对传统水煎法、乙醇回流法、超声波法等提取工艺进行比较,以提取物中绿原酸的含量与提取率为评判指标,考察浓度、时间、料液比等因素对有效成分绿原酸提取率的影响。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该成分的含量。结果:最佳提取工艺为乙醇回流法,最佳提取条件为:60%乙醇,料液比1:20,回流提取1.5h。此条件下绿原酸含量与提取率最高。影响提取的主次因素为:乙醇浓度>回流时间>料液比。  相似文献   

12.
赵月  李荣  姜子涛 《食品科学》2016,37(16):36-42
通过响应面法确定超声-微波协同萃取栽培菊苣籽总黄酮的最佳条件为:液料比40∶1(mL/g)、乙醇体积分数71%、提取温度65 ℃、微波功率400 W、超声功率50 W、提取时间6 min。在此条件下,测得栽培菊苣籽中黄酮的含量为93.23 mg/g。通过动态纯化的方式确定AB-8大孔树脂纯化菊苣籽总黄酮的条件为:上样液pH 4、上样液和洗脱液流速2 BV/h、洗脱液乙醇体积分数70%。高效液相色谱(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HPLC)分析结果显示,栽培菊苣籽总黄酮主要是由绿原酸和洋蓟素两种化合物构成。离线1,1-二苯基-2-三硝基苯肼(1,1-diphenyl-2-picrylhydrazyl,DPPH)-HPLC法显示,洋蓟素比绿原酸对DPPH自由基具有更强的抗氧化活性,二者对游离基的清除率分别为64.11%和61.65%。  相似文献   

13.
响应面优化超声波提取猕猴桃根熊果酸工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优化猕猴桃根熊果酸的超声波提取最佳工艺,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选择乙醇体积分数、液料比、提取时间、提取温度为自变量,熊果酸得率为响应值,利用中心组合试验法和响应面分析法,研究各自变量交互作用及其对熊果酸得率的影响,模拟得到二次多项式回归方程的预测模型。结果表明:当超声功率225 W、超声频率40 kHz时,超声波提取熊果酸工艺最佳条件为乙醇体积分数73.8%、液料比7.80∶1(mL/g)、提取时间23.2 min、提取温度79.1 ℃。此提取条件下,熊果酸得率达到2.014%,与模型预测值之间具有较好的拟合性,且提取液中熊果酸的纯度为49.7%。  相似文献   

14.
为提高金银花叶中黄酮类化合物的提取率,在乙醇体积分数、提取温度、液料比和超声功率4 个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通过二次通用旋转组合设计试验优化金银花叶黄酮的超声辅助提取工艺条件,并对其体外抗氧化活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在乙醇体积分数60%、液料比65∶1(mL/g)、提取温度46 ℃、超声功率250 W的条件下金银花叶黄酮提取率最高,可达15.67%,与模型预测值相符。抗氧化实验结果表明,金银花叶黄酮具有较强的抗氧化能力,其清除超氧阴离子自由基的能力与作用时间呈反比,与提取液质量浓度呈正比;清除羟自由基的IC50值为0.11 mg/mL,是对照品的34 倍。  相似文献   

15.
研究牡丹籽毛油的溶剂萃取脱酸工艺,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得到牡丹籽毛油的最佳萃取脱酸工艺条件为:以95%乙醇溶液为萃取溶剂,萃取次数3 次、料液比1∶2.5(g/mL)、萃取温度40 ℃、萃取时间20 min。在该最佳条件下,游离脂肪酸脱除率为93.12%,脱酸得油率为83.23%;牡丹籽油的酸值由10.18 mg KOH/g降到0.70 mg KOH/g,仍然保持牡丹籽油特有的清香味,达到后续深加工和开发利用的品质要求。  相似文献   

16.
田野  岳喜庆  杨梅 《食品科学》2014,35(16):85-90
研究柞蚕雄蛾黄酮提取工艺及其体外抗氧化作用,采用超声波乙醇提取柞蚕雄蛾黄酮,利用紫外-可见吸收光谱对其进行鉴定,采用正交试验设计优选柞蚕雄蛾黄酮提取的最佳工艺条件。从还原能力以及清除1,1-二苯基苦基苯肼(1,1-diphenyl-2-picrylhydrazyl,DPPH)自由基、羟自由基(·OH)、超氧阴离子自由基(O2-·)效果来考察柞蚕雄蛾黄酮的体外抗氧化能力。得到最佳工艺条件为:乙醇体积分数60%、料液比1∶40(g/mL)、提取时间45 min、提取温度70 ℃,在此条件下进行验证实验,柞蚕雄蛾黄酮的一次提取量可达3.72 mg/g。柞蚕雄蛾黄酮对自由基的清除能力较强,均呈现出量效关系,其清除DPPH自由基、·OH、O2-·的IC50值分别为752.4、617.8、813.4 μg/mL,其中清除·OH能力要强于VC和2,6-二叔丁基-4-甲基苯酚,清除O2-·能力大于2,6-二叔丁基-4-甲基苯
酚。表明柞蚕雄蛾黄酮具有较强的体外抗氧化活性。  相似文献   

17.
张镜  何洪洛 《食品科学》2015,36(2):41-45
经过溶剂种类及体积分数、提取时间、料液比、pH值、提取温度等与大叶榕果实原花青素提取效果相关的单因素试验,再经正交试验优化得大叶榕果实原花青素的最佳提取条件。提取液以正丁醇-盐酸法显色,检测546 nm波长处吸光度。研究表明大叶榕原花青素提取的优化条件是80%乙醇溶液为提取溶剂、溶液pH 3、料液比1∶15、提取时间1 h、提取温度40 ℃,各因素对原花青素提取效果的影响大小依次为:料液比>提取温度>乙醇体积分数>提取时间。以正交优化参数经5 次重复提取得到大叶榕果实原花青素含量为13.05%,提取2 次原花青素提取率为91.46%。  相似文献   

18.
蒲公英绿原酸提取分离工艺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本文主要采用了正交分析的方法研究了从蒲公英中提取绿原酸,及采用大孔树脂NKA-9进一步分离绿原酸的最适条件,并采用制备性液相色谱的方法将其纯化。确定从蒲公英中提取绿原酸的最佳工艺参数为:物料比1:16,乙醇浓度80%,温度60℃,反应时间2h,绿原酸提取率可达60%以上。选用NKA-9树脂来分离绿原酸,确定其最适的分离条件是:上样浓度为0.26mg/ml,pH2.0,进样液体积/大孔树脂质量比值为12,流速为2ml/min,洗脱剂30%乙醇,绿原酸提取物纯度可达25.3%。最后采用半制备性液相色谱分离得绿原酸提取物,其纯度达到87.6%。  相似文献   

19.
响应面优化超声波提取桑叶槲皮素工艺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为优化超声波辅助提取桑叶槲皮素工艺,以桑叶槲皮素提取量为指标,通过单因素试验,探讨液料比、乙醇体积分数、超声时间、超声功率及超声温度等对槲皮素提取量的影响,利用响应面法对影响槲皮素提取量的4个主要因素进行优化,分别为乙醇体积分数、液料比、超声功率、超声温度。结果表明,最佳提取工艺条件为乙醇体积分数51%、液料比26∶1(m L/g)、超声功率200 W、超声温度70℃,在此条件下,做3次平行实验进行验证,桑叶槲皮素提取量为11.13 mg/g,与模型预测值11.31 mg/g基本相符。模型可较好地预测桑叶槲皮素的提取量,响应面法对桑叶槲皮素提取条件参数优化具有可行性。  相似文献   

20.
响应面法优化半枝莲黄酮提取工艺及体外抗氧化性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陈红梅  谢翎 《食品科学》2016,37(2):45-50
研究半枝莲黄酮的提取工艺及其抗氧化活性。以黄酮得率为指标,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利用Box-Behnken设计四因素三水平进行响应面试验,建立各因素与响应值之间的数学模型,确定最佳提取工艺。结果表明,最佳提取工艺条件为乙醇体积分数75%、液料比40∶1(mL/g)、超声时间80 min、超声功率220 W,在此工艺条件下,半枝莲黄酮得率为11.53%。通过对1,1-二苯基-2-三硝基苯肼自由基、羟自由基清除率及还原力测定,表明半枝莲黄酮提取物具有一定的抗氧化活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