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28 毫秒
1.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血浆大内皮素(ET)、N末端脑钠肽(NT-proBNP)水平和左室室壁瘤(LVA)形成之间的关系。方法:选择确诊的AMI患者136例,LVA组68例和对照组68例,用酶联免疫吸附分析(ELISA)法测定其血浆大ET、NT-proBNP,部分患者均行超声心动图检查测定左室舒张末内径、左室射血分数(LVEF)及室壁运动指数(WMSI),并行左室造影检查测定左室收缩末期容积和左室舒张末期容积,LVEF及左室室壁运动记分。结果:LVA组的血浆大ET、NT-proBNP水平(1.32±1.24)pmol/L、(1 871.08±1304.63)pmol/L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LVA的患者较对照组左室扩大及LVEF减低更为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血浆大ET、NT-proBNP水平增高与AMI后LVA形成可能相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血浆脑钠肽(BNP)水平变化,探讨其与左心室室壁瘤(LVA)形成、左心室重构的关系。方法选取2013年2月—2015年1月泗洪县人民医院收治的AMI患者78例,根据入院时左心室造影(LVG)结果分为LVA组41例和非LVA组37例。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6 h、3 d、7 d及6个月血浆BNP水平,治疗后即刻、治疗后6个月左心室重构指标〔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左心室收缩末期容积指数(LVESVI)、左心室舒张末期容积指数(LVEDVI)和左心室舒张末期压(LVEDP)〕。结果 LVA组患者治疗后6 h、3d、7 d及6个月血浆BNP水平高于非LVA组(P<0.05)。除治疗后即刻LVEDVI外,两组患者治疗后即刻、治疗后6个月LVEF、LVESVI、LVEDVI及LVEDP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6个月,两组患者LVEF高于治疗后即刻,LVESVI、LVEDVI及LVEDP小于治疗后即刻(P<0.05)。Pearson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LVA组患者血浆BNP水平与LVESVI、LVEDVI、LVEDP呈正相关(r值分别为0.621、0.592、0.763,P<0.05),而非LVA组患者血浆BNP水平与LVESVI、LVEDVI、LVEDP均无直线相关性(r值分别为0.019、0.101、0.152,P>0.05)。结论AMI并发LVA患者血浆BNP水平明显升高,血浆BNP水平可在一定程度上反映LVA形成,且与LVA病情变化、左心室重构密切相关,可作为诊断LVA形成、左心室重构的参考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不稳定性心绞痛(UAP)和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血清可溶性细胞间粘附分子-1(sICAM-1)和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的变化,探讨炎症标志物与急性冠脉综合征发病的关系及临床意义.方法选择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56例(包括AMI组26例、UAP组30例),以同期住院的冠状动脉造影检查正常的30例患者作为对照组,进行对比研究.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测定血清sICAM-1和hs-CRP水平,并记录每例患者狭窄程度>50%的冠状动脉病变数.结果血清sICAM-1浓度在AMI组明显高于UAP组及对照组,在UAP组明显高于对照组;血清hs-CRP浓度在AMI组明显高于UAP组及对照组,但UAP组与对照组比较无显著差异;直线相关分析显示,血清sICAM-1水平与受累冠状动脉血管病变数相关,而hs-CRP水平与受累冠状动脉血管病变数无相关关系.结论炎症参与了急性冠脉综合征的发病,炎症因子sICAM-1血清水平升高与急性冠脉综合征的发生密切相关,还与动脉粥样硬化的范围和程度相关,可以作为监测急性冠脉综合征病情的指标,而hs-CRP水平升高主要与其稳定性有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高血清肌酐对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临床疗效和预后的影响。方法选择2012年2月~2015年9月在陕西省人民医院心血管内科住院的AMI患者80例,根据血清肌酐水平分为两组,其中观察组34例(血清肌酐水平≥116μmol/L),对照组46例(血清肌酐水平116μmol/L),比较两组治疗后3个月和6个月的左室射血分数(LVEF),治疗后6个月的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白细胞(WBC)、中性粒细胞百分比、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高密度脂蛋白(HDL)、低密度脂蛋白(LDL)、肌酸激酶(CK)和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水平,并记录心源性休克、心力衰竭、心房颤动等心脏事件发生情况及死亡率。结果与对照组患者比较,治疗后3个月及6个月时观察组患者左室射血分数均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6个月后,观察组的hs-CRP、WBC、中性粒细胞百分比、TC、TG、CK和CK-MB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心源性休克、心力衰竭、心房颤动等心脏事件的发生率及3个月、6个月死亡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高血清肌酐是影响AMI患者临床疗效和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5.
刘莉  唐世刚  陈亮 《肝脏》2016,(3):200-202
目的探讨肝硬化脓毒血症患者血浆中降钙素原(PCT)水平、hs-CRP、白细胞(WBC)计数及中性粒细胞百分比水平改变的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了2013年5月至2014年10月在湖南省人民医院感染科住院且入院后查PCT、hs-CRP、WBC计数及中性粒细胞百分比的102例肝硬化患者的临床资料,将其分为脓毒血症组(n=56)和非脓毒血症组(n=46),比较两组患者入院时的PCT、hs-CRP、WBC及中性粒细胞百分比水平,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评价PCT、hs-CRP、WBC计数及中性粒细胞百分比水平,进行双变量相关性分析。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脓毒血症组PCT浓度14.73±4.81(ug/L)、高敏C反应蛋白(hs-CRP)90.93±14.26(mg/L)、WBC计数11.17±1.26(×10~9个/L),均明显增高,较对照组PCT浓度0.25±0.05(ug/L)、hs-CRP23.53±4.66(mg/L)、WBC计数5.15±0.66(×10~9个/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两组的中性粒细胞百分比水平(80.02±2.80)%对(78.64±3.56)%(P=0.659),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ROC曲线分析显示,PCT的曲线下面积为0.96,高于hs-CRP(mg/L)、WBC计数(×10~9个/L)及中性粒细胞百分比水平,且PCT为0.97时,敏感度为87%,特异度为100%,优于其他传统炎性指标。双变量相关性分析显示,PCT与CRP有较强的相关性(均P=0.700),而与WBC计数和中性粒细胞百分比水平呈负相关。结论 PCT诊断脓毒血症的敏感度及特异度较高。感染越重,PCT值越高,其动态变化可作为判断脓毒血症抗感染治疗是否有效的指标。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冠心病患者外周血高敏C反应蛋白(hs-CRP)、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ox-LDL)和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及其意义。方法选取经冠状动脉造影检查证实冠心病组272例,分为急性心肌梗死(AMI)组105例,不稳定型心绞痛(UA)组126例,稳定型心绞痛(SAP)组41例;选取冠状动脉造影证实冠状动脉无狭窄病变56例为对照组。采集研究对象入院24小时内静脉血,ELISA法检测ox-LDL水平,日立7070型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hsCRP、Hcy、总胆固醇(TC)、甘油三脂(TG)、低密度脂蛋白(LDL)指标。结果冠心病组血清hs-CRP、ox-LDL、Hcy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AMI组血清hs-CRP、ox-LDL、Hcy水平显著高于SAP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MI组血清hs-CRP、ox-LDL水平显著高于U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联合检测hs-CRP、ox-LDL、Hcy有助于对冠心病的诊断。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冠心病患者血清中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2(Lp-PLA2)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探讨其与炎性因子的相关性。方法将146例经冠脉造影证实的患者纳入冠心病(CHD)组,其中稳定型心绞痛(SAP)38例,不稳定型心绞痛(UAP)56例,急性心肌梗死(AMI)52例,对照组为冠脉造影正常的30例非冠心病者。所有对象采集造影前血标本以检测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2(Lp-PLA2),同时检测外周血白细胞计数(WBC)、白介素18(IL-18)、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结果冠心病各亚组血清Lp-PLA2、IL-18和hs-CRP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UAP组与AMI组hs-CRP水平和外周血WBC水平均高于对照组与SAP组(P0.05);AMI组与UAP组血清Lp-PLA2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均高于SAP组(P0.05),在校正了心血管危险因素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经二变量相关性分析,所有研究对象中,血清Lp-PLA2水平与IL-18、WBC水平呈正相关(r=0.735、0.265,P0.001),与hs-CRP无相关性(r=0.032,P0.05)。结论 Lp-PLA2可能协同其他炎症因子共同参与了动脉粥样硬化的炎症反应,可能对冠心病的发生发展有一定的促进作用;是冠心病新的炎症标记物。  相似文献   

8.
黎鹏  何立  张光宇  张卫  雷红 《心脏杂志》2015,27(1):23-026
目的:监测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NLR)、平均血小板体积(MPV)及超敏C反应蛋白(hs-CRP)3项指标在冠心病类型及冠脉狭窄程度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取我院心内科行冠脉造影明确为冠心病的220例患者,其中不稳定型心绞痛(UAP)64例,急性心肌梗死(AMI)76例,对照组为稳定型心绞痛(SAP)患者80例。分别监测两组患者的白细胞计数(WBC),中性粒细胞计数(NC),淋巴细胞计数(LC),hs-CRP,血小板计数(PLC),MPV,计算NLR,分析冠心病类型及冠脉狭窄程度与3项指标的关联性。并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WBC、NLR、MPV、hs-CRP在3组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程度的冠脉狭窄中三者亦有统计学差异,冠脉狭窄愈严重,NLR、hs-CRP及MPV愈大(P<0.05或P<0.01)。多因素回归分析提示hs-CRP是UAP及AMI的危险因素,NLR和MPV是AMI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NLR、MPV、hs-CRP与冠心病临床类型及冠脉狭窄程度有关联。  相似文献   

9.
目的 观察特发性扩张型心肌病(idiopathic dilated cardiomyopathy,IDCM)合并左心室室壁瘤(left ventricular aneurysm,LVA)形成的发生率及其血液动力学和心脏电生理的特点.方法 回顾我院2003年至今诊断为IDCM的患者的病历资料,经冠状动脉造影排除缺血性心肌病同时经左心室造影证实合并LVA形成者入选为研究组.随机入选12例性别、年龄及左心室内径大小匹配的IDCM患者作为对照组.两组的临床资料和检查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998例IDCM患者中有6例患者证实同时合并LVA形成,发生率为0.60%.研究组的左心室收缩期最大压力显著高于对照组[(130±10)mm Hg(1 mm Hg=0.133 kPa)比(117±9)mm Hg,P<0.05].研究组左心室舒张末期容积显著高于对照组[(272±57)ml比(207±60)ml,P<0.05].研究组左心室射血分数略低于对照组[(27±9)%比(35±6)%,P=0.09].室性心律失常在研究组的发生率更高.结论 IDCM合并LVA在临床上较为少见.合并LVA的IDCM患者左心室舒张末期容积增大,左心室收缩期压力升高,而左心室收缩功能下降,更容易发生室性心律失常.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血清中B-型尿钠肽(BNP)、同型半胱氨酸(Hcy)、超敏C反应蛋白(hs-CRP)与甲状腺激素水平的变化。方法选取AMI患者80例为AMI组,其中ST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37例,非ST抬高型心肌梗死(NSTEMI)43例;选取同期心功能正常的健康志愿者80例为对照组。对比甲状腺激素水平及血清BNP、Hcy、hs-CRP水平。结果AMI组三碘甲腺原氨酸(T3)和促甲状腺激素(TSH)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 05);STEMI组T3水平明显低于NSTEMI组(P0. 05)。AMI组BNP、Hcy、hs-CRP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 05);再发梗死患者BNP值明显高于初次梗死患者(P0. 05)。结论AMI患者血清中BNP、Hcy、hs-CRP及T3、TSH水平变化可以作为判断病情严重程度的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