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总结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栓塞的预防护理经验。方法对29例患者以动静脉内瘘穿刺行血液透析治疗,血液透析期间加强内瘘术后早期预防护理,规范内瘘穿刺技术,正确设置脱水量,正确处理回血和止血,观察动静脉内瘘狭窄情况并早期处理,指导患者加强内瘘日常维护。结果血液透析期间4例发生动静脉内瘘闭塞,其中3例经改用其他部位重新造瘘后应用良好,1例经溶栓处理后恢复正常;余25例内瘘正常。29例均按疗程透析,效果满意。结论预防护理可减少血液透析并发症的发生,是内瘘正常使用的保障。  相似文献   

2.
目的总结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的护理方法和效果。方法对35例行动静脉内瘘术的血液透析患者做好术前、术后护理、内瘘穿刺护理、透析过程中的观察、透析后的护理、并发症的防护及患者的自我监测护理。结果 2例内瘘闭塞行2次内瘘成形术,其余内瘘均通畅,使用良好。结论动静脉内瘘是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生命线,合理实施动静脉内瘘的各项精心护理措施,才能减少内瘘并发症的发生,减轻患者痛苦,延长内瘘使用寿命,保证透析效果和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循证护理在血液透析中低血压对内瘘失功的护理效果.方法 对6例在本院透析中低血压出现内瘘失功的患者应用循证护理程序,提出护理问题,检索相关文献,进行论证分析,选择合适的治疗护理方法,指导护理实践.结果 6例患者中5例给予相应的处理及尿激酶溶栓后内瘘再通,1例行长期留置导管.结论 循证护理能有效预防透析中低血压的发生,对内瘘保护有积极的作用,提高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4.
动静脉内瘘的穿刺技巧及护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掌握正确的内瘘穿刺技巧与护理要点,延长动静脉内瘘的使用寿命。方法通过对96例施行内瘘透析治疗患者的观察与护理,总结出内瘘穿刺的技巧及护理体会。结果96例慢性肾衰竭患者实施的内瘘透析治疗,血流量充足且无1例内瘘闭塞情况发生。结论掌握正确的穿刺技术与护理要点,教会患者及家属如何进行自我监测和正确的护理,可延长内瘘的使用寿命,减少内瘘闭塞现象的发生。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AVF)闭塞的原因及如何预防、治疗。方法:对91例建立永久性AVF并行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发生栓塞者分别行内瘘动脉端注入尿激酶或肝素及导管介入下溶栓。结果:发现21例AVF闭塞,其中原发病为糖尿病患者10例,穿刺不当及压迫时间过长者5例,低血压者4例,心动过缓1例,促红素未及时减量者1例。其中8例发现栓塞〈12 h,予溶栓治疗后5例再通。结论:AVF闭塞与糖尿病,瘘口压迫时间过长,内瘘穿刺不当,血液黏滞度增加,透析中低血压等因素有关,尽早发现内瘘闭塞及尽早行溶栓治疗是再通的关键。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置管溶栓联合球囊成形术治疗血液透析动静脉内瘘闭塞伴血管狭窄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超声及血管造影证实为动静脉内瘘血栓性闭塞伴血管狭窄患者46例,其中观察组23例,行置管溶栓联合球囊形术治疗,对照组23例,行经头静脉留置针溶栓治疗。观察组:术中对闭塞段行导管导丝穿通术、给予25万U尿激酶注溶栓,术后视血栓清除情况保留导管持续泵入尿激酶1~3天,每天50万U,对于血栓溶解后瘘道血管仍狭窄者联合囊成形术进行治疗;对照组:经头静脉留置针泵入尿激酶1~3天,每天50万U。观察治疗后动静脉内瘘闭塞的开通况。比较治疗前后的血管造影表现、透析时血流量等的变化。结果观察组23例动静脉内瘘闭塞患者中,2例于治疗即刻造影显示动静脉内瘘即恢复通畅,分别有10、3、2例于治疗后24、48及72h造影复查示血栓溶解,动静脉内瘘满足者血液透析的要求,1例狼疮肾患者于24h复查造影示术中开通的闭塞段再次闭塞,予再次球囊扩张治疗后透析道血恢复,对5例行再次造瘘。对照组23例患者中仅有5例于72h内内瘘开通,余18例均行再次造瘘。两组患者治疗后管开通情况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2χ=17.07,P0.001)。所有病例溶栓过程中均未出现肺栓塞及出血等严重并发症结论置管溶栓联合球囊成形术是治疗血液透析动静脉内瘘闭塞伴血管狭窄的微创、安全、有效的方法,尤其适用于血条件差,缺少再次造瘘血管的患者。  相似文献   

7.
糖尿病肾病血液透析患者的内瘘护理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包娅  唐玫  詹晓晴 《护理学杂志》2005,20(17):22-23
总结52例糖尿病肾病血液透析患者内瘘的护理。结果52例中,4例因不同原因内瘘闭塞行第2次内瘘吻合术,48例内瘘使用时间24~114个月。提出把握内瘘使用时机,合适的穿刺方法,透析结束的正确处理,内瘘感染及血栓形成的预防是保护内瘘的关键。  相似文献   

8.
正自体动静脉内瘘是血液透析患者最常用的血管通路,内瘘的畅通是血液透析患者能够顺利透析的必备条件。内瘘血栓形成是内瘘堵塞、失功的主要原因,使血液透析无法顺利进行~[1]。及时有效地恢复动静脉内瘘通畅,对血液透析患者意义重大。2010年国家卫生部制定血流净化操作流程(SOP):内瘘血栓24 h内,首先可采用局部血管内注射尿激酶溶栓治疗。我院既往采用传统局部注入尿激酶溶栓的方法治疗内瘘血栓,  相似文献   

9.
糖尿病肾病血液透析患者的内瘘护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总结52例糖尿病肾病血液透析患者内瘘的护理。结果52例中,4例因不同原因内瘘闭塞行第2次内瘘吻合术,48例内瘘使用时间24~114个月。提出把握内瘘使用时机,合适的穿刺方法,透析结束的正确处理,内瘘感染及血栓形成的预防是保护内瘘的关键。  相似文献   

10.
建立并维持良好的血管通路,对于需长期行血液透析治疗的患者至关重要。自体动-静脉内瘘是血管通路的主要方式,可以说是血液透析患者的生命线。随着透析相关理论及技术的进步,患者生存周期延长,透析时间也随之延长,内瘘闭塞问题日益突出,影响了患者透析治疗的进行,严重威胁着这一特殊群体的生命。因此,笔者对血液透析患者采用自体血管动-静脉内瘘闭塞进行分析,并探讨其原因和诱因,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改善血液透析患者的饮食营养状况,降低透析并发症.方法 应用护理程序对126例血液透析患者(观察组)实施整体护理干预,与105例实施常规护理的血液透析患者(对照组)比较,观察患者饮食营养状况、透析并发症发生率及患者满意率.结果 观察组饮食控制依从性及血浆白蛋白、血红蛋白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P<0.01),水负荷过高、血压异常及内瘘闭塞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P<0.01),患者满意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 应用护理程序实施整体护理干预对提高血液透析患者的饮食营养状况、减少并发症、提高其生活质量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人工动静脉内瘘术的护理措施及注意事项.方法:通过对80例内瘘吻合术患者加强术前及术后护理,护理措施包括术前评估选择理想的血管、术后制动并抬高患肢、避免内瘘受压、加强健康教育等.结果:本组80例患者,形成动静脉内瘘血栓12例,溶栓后应用良好.闭塞者18例,溶栓成功6例,重新手术10例,改用半永久深静脉通路2例.结论:精心有效健康的护理,能够减少动静脉内瘘并发症的发生,延长内瘘使用寿命,减轻患者的痛苦和经济负担.  相似文献   

13.
血液透析是终末期肾病患者进行肾脏替代治疗应用最多的方式.建立和维护理想的血管通路是保证透析顺利完成的重要条件之一.而动静脉内瘘(arteriovenous fistula,AVF)是血液透析患者主要的长期血管通路,其功能状况将直接影响血液透析患者的透析状况[1].因此,AVF是血液透析患者的“生命线”.如何保护AVF,提高其使用年限,减少内瘘并发症,从而提高患者的透析质量,是血液净化中心护理工作的重点.优质护理是以患者为中心,以促进患者康复为目的的护理.由于AVF关系透析患者生命,因此,对动静脉内瘘患者实行优质护理可以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2].  相似文献   

14.
动静脉内瘘是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赖以生存的“生命线”,糖尿病患者由于血管多有粥样硬化、弹性差、血管内膜钙化、内外膜分离、血管管径小等特点,极易引起动静脉内瘘吻合口狭窄、血栓形成,进而造成血液透析血流量不足,直接影响到血液透析患者的生存时间和生活质量。因此获得足够的血流量,保证有效的透析效果,是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关键。本文对疏血通注射液改善糖尿病肾病透析患者内瘘血管血流量的护理体会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5.
目的 通过对终末期肾衰竭患者在建立血液透析通路时浅表静脉细小的分期成形及显微外科技术的应用,解决细小血管的自体标准内瘘成形的困难以及提高成功率.方法 动静脉内瘘术中对静脉与动脉Ⅰ期运用显微外科技术行端侧吻合法后,通过4周血管锻炼,监测内瘘血流量,Ⅱ期再次手术扩大吻合口内瘘成形术28例.结果 Ⅰ期内瘘血管吻合均通畅,术后1周内瘘闭塞1例;术后4周彩超测定血流量小于200 ml/min 25例,Ⅱ期再次手术后内瘘均可正常透析使用.透析期间内瘘闭塞4例.结论 动静脉内瘘术应用显微血管缝合技术,通过对细小静脉分期成形可建立患者自体血管,经济、安全,是终末期肾功能衰竭患者建立血管通路透析的可行方法.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观察即刻肝素盐水灌注法对血液透析过程中动-静脉内瘘血栓形成的治疗作用.方法 对25例在血液透析过程中发生内瘘闭塞的患者,在发现内瘘闭塞时保留穿刺针,立即采用普通肝素50 mg+生理盐水20 ml稀释,从内瘘的静脉端缓慢注入并观察内瘘的恢复情况,同时监测凝血酶原时间、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水平的变化.结果 25例闭塞的动-静脉内瘘患者有18例抢救成功,内瘘处可重新触及震颤、闻及血管杂音.内瘘再通率达到72%,无出血现象.结论 即刻肝素盐水灌注对透析过程中形成的内瘘血栓具有确切的溶栓作用,其操作方法简单,溶栓成功率较高,具有一定的安全性.
Abstract:
Objective To observe the therapeutical effect of instantly heparin normal sodium irrigation method on thromb which was formed in internal arteriovenous during dialysis process. Meathods 25 patients whose internal arteriovenous fistula were obstructived during hemodialysis, when the arteriovenous fistula obstruction was discovered, retained the puncture needle, used ordinary heparin 50 mg diluted with physiological saline 20ml immediately, poured into slowly from the fistula's vein end, observed the fistula restoration situation, and monitored PT, APTT changes. Results Among 25 examples obstructived fistula there were 18 examples were successfully rescued, in the fistula place may touch chatter, heared vascular murmur, the recanalization rate achieved 72%, non-hemorrhage phenomenon. Conclusion Instantly the heparin normal sodium irrigation in fistula thrombus which formed during the dialysis process that had accurately thrombolysis function, its operating procedure was simple, dissolved the thromb success ratio to be high, had certain security.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栓塞的影响因素。方法选取72例建立自体动静脉内瘘患者,应用超声稀释技术在入组2周内及3、6个月后对自体动静脉内瘘栓塞相关指标进行3次监测,然后随访观察6个月(共观察1年)。观察期间记录动静脉内瘘栓塞发生情况以及流量和再循环率的变化趋势,同时收集患者性别、年龄、内瘘使用时间、透析龄、平均动脉压、糖尿病病史、钙磷乘积、心输出量等资料。结果随访结束时18例发生栓塞,栓塞发生率为25.0%;18例3次监测的平均内瘘流量为(709.6±337.8)mL/min,其中13例第1次监测时内瘘流量500mL/min;第1次监测内瘘存在再循环的5例患者均发生栓塞。未发生栓塞的54例患者3次监测的内瘘流量为(1 171.7±692.9)mL/min,仅9例第1次监测时内瘘流量500mL/min。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再循环率、内瘘流量、钙磷乘积、糖尿病病史、心输出量是动静脉内瘘栓塞的影响因素(P0.05,P0.01)。结论定期监测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栓塞相关指标,对内瘘栓塞的影响因素进行早期干预可防范内瘘栓塞的发生,延长内瘘使用寿命。  相似文献   

18.
陈江霞 《中国美容医学》2012,21(12):322-323
目的:分析血液透析时内瘘手臂疼痛的相关原因及护理干预。方法:对我院2010年3月~2011年3月46例血液透析时内瘘手臂疼痛患者的疼痛原因进行分析,根据疼痛原因采取针对性的护理干预,观察护理干预前后患者疼痛评分及疼痛再次发生率。结果:造成疼痛的相关原因主要是患者体质增长超过5%、干体质评估误差较大、超滤速度过快、一次穿刺不成功、透析时血压下降、紧张、焦虑,其原因具有代表性,针对疼痛发生的相关因素给予针对性护理干预后,患者疼痛发生率明显降低,干预后与干预前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液透析时内瘘手臂疼痛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针对内瘘手臂疼痛的相关因素给予针对性的干预措施,包括控制透析间期的体质量增长,正确的内瘘穿刺方法,合理的设定超滤量等,可保证透析充分性,避免疼痛发生,以减轻患者的疼痛,提高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19.
血液透析是治疗尿毒症的重要手段,但不断改进透析方或,减少透析过程中可能发生的急性并发症仍是当务之急。我院从1984年12月~1989年12月通过对遗析液浓度的选择与单纯超滤的组合,构成了几种血液透析方式。现将几种血液透析方式对24例尿毒症患者进行的1482次透析效果和急性并发症的发生率比较分析如下。一、资料与方法患者24例,男,女各12例。其中急性肾衰5例,慢性肾衰19例。血液通路采用外瘘10例,内瘘8例,单针股静  相似文献   

20.
血液透析是慢性肾衰竭患者重要的替代疗法之一。要想达到最佳的透析效果 ,就必须有个成功的内瘘。而影响内瘘成功的因素主要是 :(1)临时血管通路的建立 (直接穿刺桡动脉 ) ,造成桡动脉的损伤 ;(2 )静脉给药使头静脉的破坏。我们观察了近 2 0 0例血液透析患者 ,而长期规律性行血液透析的患者其内瘘的护理直接关系病人的生活质量及透析的充分性。现将我们的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1)尽早做动静脉内瘘 ,在诱导期 (一个月之内 )最好建立动脉临时血路 ,以延长内瘘寿命。(2 )穿刺时严格执行无菌操作技术 ,交替选择穿刺部位。(3)穿刺时尽量不扎止血带 …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