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研究目的:为提高综合交通枢纽的整体换乘效率和功能空间的安全舒适性,需研究各种交通工具的换乘关系,进而避免相互隔离的各种空间、复杂的指示系统和漫长的步行距离。其中如何结合整体规划,综合交通枢纽一体化设计、同步实施,合理布置地铁站位,达到快速疏散超大客流,是综合交通枢纽设计研究中的关键问题。研究结论:(1)西安北客站与地铁的综合设计从规划布局、站位选择、流线组织和结构适应性等方面进行分析,介绍了一体化组织实施遇到的问题及取得的经验;(2)西安北客站采用"建桥合一"的结构模式,融合地上建筑、桥涵和地铁结构三种结构形式,地铁和铁路枢纽的整体结合,可满足大型旅客集散场所大跨度、大空间的使用要求;(3)总结出多种设计布局模式,对各类综合交通枢纽设计具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2.
随着轨道交通设施在我国大城市大规模建设,以地铁站为中心的空间开发利用已成为城市规划、地铁建设以及经济发展的重要课题。从单一交通服务空间利用的城市轨道交通车站,发展成为集多种交通、商业于一体、多种功能综合空间开发利用的综合交通枢纽,大型交通枢纽结构的空间合理分布,对节约城市占地、改善城市环境、建成简洁、高效的轨道交通系统以及促进城市经济综合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对南昌西站综合交通枢纽进行模型仿真,从时域和频域的角度分析南昌地铁4号线对该站的振动影响。研究南昌地铁4号线在不同行驶速度、不同隧道埋深下的振动传播规律及频率分布特点。研究结果表明,在地铁列车荷载作用下,南昌西站的振动幅值随着振源距离增大而减小,在地面距离轨道中心线24~36 m、60~72 m的区域出现振动放大区。车站不同结构层的振动频率分布特性基本一致,主要集中在0~60 Hz范围内。车站结构横向环境振动水平比竖向环境振动小,竖向振动响应与横向、纵向的振动响应频域分布较为一致。车站结构关键点出现最大振级的频率随着结构高度的增大逐渐向低频移动。  相似文献   

4.
根据规划,上海虹桥综合交通枢纽将建成高速铁路、普通铁路、高速磁浮、城市轨道交通、公交出租、长途客运、航空港等多种交通方式紧密衔接、便捷换乘的现代化大型综合交通枢纽。在深入分析虹桥综合交通枢纽城市轨道交通的服务对象、服务功能、服务总量和区域开发服务需求的基础上,对虹桥综合交通枢纽的城市轨道交通局部网络调整方案和城市轨道交通线路总体方案进行了研究,提出了合理优化的推荐方案。  相似文献   

5.
1999年至今,广州市综合交通枢纽的建设历经三个发展阶段,建成了广州火车站、广州东站和广州南站等综合交通枢纽;上海、深圳等城市也先后建成了虹桥枢纽、福田枢纽等集机场、高铁、城市轨道交通、公共交通多种方式为一体的综合交通枢纽。与日本东京、法国巴黎、德国柏林等国外城市的大型综合交通枢纽相比,国内的综合交通枢纽在规划理念、运行效率、服务功能方面有较大差距。借鉴国外经验,国内各城市在综合交通枢纽的功能、标准、规划理念、信息服务、建设模式、地下空间利用方式等方面应进一步统一和突破。  相似文献   

6.
2008年4月2日下午,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上海市委书记俞正声,上海市委副书记、市长韩正等市领导前往虹桥综合交通枢纽工程规划区域,了解虹桥交通枢纽规划情况。虹桥综合交通枢纽将汇集京沪高速铁路站、城际轨道交通站、虹桥机场新航站楼等多种交通方式于一体,足城市综合性换乘中心。  相似文献   

7.
杜建军 《高速铁路技术》2022,13(1):39-42,59
随着我国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的快速发展,各类交通体系互为合力,共同构建综合交通枢纽迎来了新机遇.以航空枢纽为核心,构建融合多种交通方式的综合交通集疏运体系,充分发挥枢纽机场的辐射范围和服务能力是大型机场综合交通枢纽规划和建设的重难点.本文通过对昆明长水国际机场改扩建工程综合交通枢纽设计方案的分析,提出了将高速铁路、轨道交通...  相似文献   

8.
针对铁路、地铁及公交于一体的交通枢纽光谷火车站东广场,从项目概况、人流组织、商业开发等问题着手分析,给出了设计方案,解决了新型交通枢纽站前广场的功能需求问题,可对旅客、车辆集散功能为主,兼具景观环境、地下综合开发等多种功能于一体的交通枢纽站前广场设计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9.
为研究综合交通枢纽在列车荷载下的振动响应规律,以重庆沙坪坝综合交通枢纽为工程背景,通过有限元建模,采用频域加载分析方法,计算得到综合交通枢纽站台和站房的振动响应规律,主要结论如下所述。(1)列车以不同速度通过站台4、站台5时,站台站房振动加速度响应规律基本一致,速度仅影响站房站台振动响应的大小。(2)站台振动优势频率范围为20~63 Hz,站房振动优势频率为10~60 Hz。列车同时通过轨道4和轨道5时,站台区域,站台3的振动响应最大;站房区域,一楼办公室振动响应最大。(3)站台与站房振动的峰值频率均集中在40 Hz左右,这与轮轨力的峰值频率一致,采用减振措施时应重点关注40 Hz左右的振动效果。  相似文献   

10.
综合交通枢纽建设和运营管理模式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以天津站交通枢纽工程为依托,提出了城市综合交通枢纽运营管理模式研究应该解决的几个问题及解决策略。提出了多投资主体项目的建设管理及费用筹措策略;阐述了涉及多种交通方式运营管理的初步思路;提出了交通枢纽维修制度及运营维护费用筹措策略。以期抛砖引玉,带动业界人士对综合交通枢纽运营管理模式进行深入的研究,并推动新兴的城市综合交通枢纽项目运营管理体制的不断完善。  相似文献   

11.
高速铁路环境振动控制限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现行标准GB10070—1988《城市区域环境振动标准》中,对铁路干线两侧的限值规定是在20世纪80年代根据当时既有普速铁路制订的,没有考虑高速铁路的特点,不适合评价高速铁路。根据国外的有关标准和我国研究成果,笔者认为高速铁路环境振动评价宜采用86 dB作为控制限值。  相似文献   

12.
高沪高速铁路环境振动建议限值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高速铁路引起的环境振动是国外铁路发展中十分重要的问题。根据对国外有关振动标准的研究分析,结合京沪高速铁路的特点,提出了京沪高速铁路环境振动的建议限值为90dB和86dB,可供今后京沪高速铁路的设计和环境保护参考。  相似文献   

13.
城市轨道交通轨道减振技术的现状和发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安全”“正点”、“快捷”、“舒适”的城市轨道交通.受到广大市民的青睐.成为出行者首选地交通工具。但城市轨道交通不可避免的给城市带来诸多如振动.噪声等污染.超标的振动及噪声。影响了人们的正常工作和生活。在生活质量不断提高的今天。如何减少城市轨道交通带来的振动和噪声。逐渐受到广大科研设计者的重视。  相似文献   

14.
城市轨道交通环境振动预测与评价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随着城市轨道交通的大量新建以及客运专线、城际铁路的快速发展,由此引起的线路环境振动与噪声问题日益突出,已成为城市建设与发展中人们关注的焦点之一.在国内外学者研究的基础上,作为应用实例,对某机场城市轨道交通连接线引起的环境振动进行了预测和评价,提出了适合我国城市轨道交通的环境振动预测和评价方法.  相似文献   

15.
铁路危险货物运输的环境保护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铁路危险货物运输中存在的环境污染风险,分析了我国铁路危险货物运输中存在的不足和事故环境污染的特点,提出了依法行政整章建制、合理规划办理站布局、改善运输设备及条件、加强人员培训等相应的防范措施和建议。  相似文献   

16.
列车对周围地面及建筑物振动影响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29,自引:0,他引:29  
夏禾  张楠  曹艳梅 《铁道学报》2004,26(4):93-98
通过铁路桥梁和铁路线路附近的两次现场试验,研究列车对周围地面和邻近建筑物的振动影响。实验结果表明,无论是作为桥墩的点振源,还是作为线路的线振源,铁路附近地面环境和建筑物地板的振动均随列车速度的提高而增大,随距线路的距离增加而减小,但在距线路一定的距离存在着一个振动放大区。对于多层建筑物,较高楼层的振动大,轴重大的列车引起的振动较大;实测铁路附近的楼房地板振动很大,已经超过了我国环境振动控制标准的规定。  相似文献   

17.
高速铁路环境振动特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对我国高速铁路环境振动实测的基础上,分析了我国高速铁路环境振动特性。实测分析结果表明:对于350km/h客运专线,高速动车组运行时铁路环境振动主频出现在40Hz左右;对于250km/h客运专线,高速动车组运行时铁路环境振动主频出现在25Hz左右;货物列车运行所产生的铁路环境振动,其主频大多出现在12.5Hz左右。地面环境振动传播规律为近场范围内距线路距离加倍,环境振动衰减2~3dB。列车引起的地面振动随车速的提高而增大,与日本新干线的桥梁及其周围地面的振动进行的测试结果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18.
城市群城际铁路网规划中环境影响分析及环保措施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在国家发布城市群综合交通规划之际,以关中城市群城际铁路网规划为研究背景,对城市群城际铁路网规划线路涉及区域的生态、噪声、振动、水、大气、电磁辐射、固废、社会环境等进行环境影响分析,提出城市群城际铁路网规划方案的优化调整建议与明确环保措施要求,指导城市群城际铁路网规划在符合国家环境政策下的优化和规划建设,最大限度减少因路网规划不当和建设失序对所在区域的不利环境影响。  相似文献   

19.
李德林 《铁道货运》2012,30(6):32-35
采用SWOT分析法,分析铁路"门到门"运输的优势、劣势、机会和威胁,提出加快发展铁路"门到门"运输的对策,即运输企业应明确"门到门"运输的服务内容和服务标准,扩展铁路运输"一口价"产品范围,完善铁路内部分配机制,及时公布运力信息,建立区域性物流企业或与地方物流企业合作,为货主或企业提供更加完善的服务产品。  相似文献   

20.
分析我国综合交通发展现状,基于各交通行业信息系统建设和发展的现实情况,提出交通信息"一张图"的系统信息联通架构,以及多式联运"一张票"的内涵。根据大型枢纽节点、空铁联运和铁公水联运的发展情况,分别提出大型枢纽节点城市接驳、空铁联运、铁公水联运的旅客智能出行技术方案,这些方案可为提高旅客出行的便利性和提升各交通行业的资源利用率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