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为了解大学生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防控知识、态度和行为现状,给高校校园疫情防控工作提供依据。本研究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1 847名陕西省高校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收集其对新冠肺炎的知识、态度和防控行为等信息。运用卡方检验和多元Logistic回归模型探讨大学生新冠肺炎知识、态度、行为的影响因素。研究结果显示,大学生认知得分较高者占48.3%;持畏惧态度的大学生占11.7%;39.6%的大学生采取良好的防护行为。Logistic回归结果发现女性和城市户籍大学生新冠肺炎的认知水平较高;焦虑状态大学生更容易产生畏惧态度;女性、城市户籍、焦虑状态、高认知和畏惧态度与更好防护行为的发生相关。提示大学生对新冠肺炎的总体认知还不够全面,对疾病的正确态度和防护行为仍需进一步提高,相关部门应遵循知识、态度、行为规律,针对性开展大学生新冠肺炎宣传和教育工作,提高其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能力。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本高职院校护理专业学生对结核病防治知识知晓情况及相关的态度和行为.方法:自行设计《大学生肺结核防治的知识、态度和行为调查》问卷,对不同年级护理专业大学生进行匿名调查.结果:本高职院校护理专业学生对结核病有较正确的认知态度,大部分学生都能认识到肺结核病是一种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传染病,但对结核病防治基本知识知晓率普遍较低.大部分人很愿意参加学校组织的宣传预防肺结核病的活动,学生可通过多种途径了解肺结核病的有关知识.结论:由于护理专业学生的专业特殊性,学校应尽早开展针对性宣教活动,加强大学生的对肺结核病防治知识的掌握,形成对结核病正确的认知态度和疾病预防行为,有利于全社会结核的防治.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大学生生命教育知识、态度、行为现状及其影响因素,并提出相应策略。方法:运用分层随机抽样法,采用自编问卷对温州市3所高校的600名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温州市大学生知识、态度与行为的平均得分(x±s)分别为11.58±4.75、8.83±2.00、5.09±1.07;性别、户籍所在地对大学生的生命观有影响(P<0.05);学生是否为医学生对大学生生命教育的知识、态度有影响(P<0.05);学校、年级对大学生生命教育的知识、态度、行为存在影响(P<0.05)。结论:温州市大学生对于生命教育KAP总体上处于一般水平,高校需引导大学生拥有健康积极的生命价值取向。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青岛市高等学校大学生对肺结核防治认知及行为的状况,为高等学校结核病防治健康教育提供客观依据。方法采用自行编制的肺结核知识、态度、行为问卷,对1 070名青岛市高等学校大学生进行调查。采用SPSS 17.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结果大学生肺结核知识平均得分为(4.09±1.59)分,全部知识知晓率为23.8%,单一知识知晓率为53.7%~85.5%;态度平均得分为(43.96±4.03)分;行为平均得分为(4.20±0.99)分。不同专业的大学生在肺结核知识和态度方面得分比较差异有显著性(F=57.56、8.08,P<0.05),而行为方面得分比较差异无显著性(F=1.89,P>0.05)。结论大学生对肺结核的认知还不全面,态度还需要改善,健康行为有待强化。高等学校应加强对大学生结核病防治的健康教育。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山西省某医科院校低年级大学生艾滋病相关知识、态度及行为现状,为医科院校更加有效地开展大学生艾滋病宣传教育工作提供依据。方法:采取分层整群抽样法,对山西省某医科大学600名1、2年级大学生的艾滋病知识、态度、行为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大学生对艾滋病相关知识掌握较好,除个别问题,知晓率均在85%以上,1年级学生掌握程度总体好于2年级学生,医学生好于非医学生,城市学生好于城镇和农村学生;大学生对艾滋病及艾滋病人多数持正向态度,59.3%的大学生对艾滋病人具有恐惧感,医学生与非医学生间存在显著差异(P<0.001);94.1%的大学生愿意获取更多的艾滋病知识,最主要的获取途径为书刊、报纸、宣传资料,占84.3%;89.6%的大学生表示愿意成为艾滋病志愿者。结论:医科院校低年级大学生艾滋病知识总体知晓情况较好,但缺乏系统性和全面性的认识,艾滋病相关态度有待提升,艾滋病忧患意识有待加强。今后应注重艾滋病知识教育的系统性、全面性和深刻性,发挥医科院校大学生的优势和积极性,为我国艾滋病防治事业培养生力军和后备力量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大学生对捐献造血干细胞(即捐献骨髓)的认知程度、态度与行为,探讨影响造血干细胞捐献行为的因素,为推广捐献造血干细胞的宣传教育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自编问卷,通过方便抽样的方法对广州市暨南大学、华南师范大学、广州医学院、中山大学的461名本科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大学生对捐献造血干细胞的认知平均得分为(3.25±1.074)分,其中医药类学生(3.42±1.053)、父亲有大学以上文化程度的学生(3.63±1.049)得分较高;78.2%的学生表示愿意捐献造血干细胞;Logistic回归结果显示,性别、认知得分、是否愿意参加捐献造血干细胞宣传活动、对无偿捐献造血干细胞行为的态度以及亲人对其捐献行为的态度等都是影响大学生捐献行为的主要因素;大学生认为捐献造血干细胞行为难以推广的原因主要是宣传力度不够、信息不透明和社会舆论误导等;46.8%的大学生认为加强宣传教育是鼓励造血干细胞捐献行为的最主要措施。结论应提高大学生对捐献造血干细胞的认知。加强捐献造血干细胞的宣传教育,是推广捐献造血干细胞行为的重要举措。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高等学校大学生于肺结核疾病防治方面表现出的认知情况以及行为情况,从而为疾病防治健康教育工作的顺利开展做出充分保证。方法选择某高等学校2017年01月至2017年07月300名大学生作为实验调查对象;就肺结核疾病防治方面表现出的认知情况以及行为情况加以调查,最终对调查结果统计学分析。结果对于100名文科生,态度得分为(43.59±5.76)分;知识得分为(3.63±1.64)分,行为得分为(4.19±1.05)分;对于90名理科生,态度得分为(43.36±5.92)分;知识得分为(3.79±1.60)分,行为得分为(4.18±1.01)分;对于110名医科生,态度得分为(44.97±6.23)分;知识得分为(4.77±1.31)分,行为得分为(4.26±0.97)分;在肺结核知识得分以及态度得分方面,专业不同大学生彼此之间呈现出显著性差异(P0.05);在行为得分方面,专业不同大学生彼此之间未呈现出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对于高等学校大学生而言,于肺结核疾病认知方面表现出不全面的特点,并且于健康行为以及态度等方面均需要加以有效强化,并且就结核病防治知识,积极展开健康教育工作,以对大学生的身体健康做出保障。  相似文献   

8.
大学生锻炼行为与相关知识、态度、自我效能的研究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目的探讨大学生锻炼行为与体育知识、态度和自我效能的关系。方法整群随机抽取在昆六所高校的1243名大学生(男654、女589)进行体育认知及自我效能的自评调查。结果在锻炼的自我效能、态度和行为上存在着显著的性别差异。男生体育人口不仅高于女(51.22%>41.77%),其锻炼的自我效能13.87±2.95也显高于女12.35±3.41(P≤0.01),但无知识维度的性别差。运动习惯好的体育人口锻炼态度和自我效能的得分均显高于对照(P≤0.01)。大学生运动行为与态度、自我效能呈中度相关r=0.41和0.47,与知识呈低度相关(r=0.12)。结论大学生体育人口现状离全民健身和我国慢性病预防的公共卫生目标尚有较大差距。体育态度和自我效能是影响运动行为的重要中介变量,女生是锻炼行为的重点干预对象。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合肥市医学院校大学生口腔健康知识、态度、行为现状及其影响因素。方法自行设计调查问卷,随机整群抽取合肥市3所医学院校801名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口腔健康知识总知晓率为66.09%,口腔保健积极态度总持有率为70.37%,口腔卫生行为总形成率为44.25%。女生的知识、态度、行为得分高于男生、城镇学生高于农村学生(P < 0.01);知识、态度、行为得分并没有随年级增高而增加,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1);口腔医学专业学生高于其他专业学生(P < 0.05~P < 0.01);口腔健康知识、态度、行为之间均呈正相关(P < 0.01)。性别、家庭居住地、年级、专业、自评口腔健康状态是知识的影响因素(P < 0.05~P < 0.01);性别、家庭居住地、年级、自评口腔健康状态及是否接受过口腔健康教育是态度的影响因素(P < 0.05~P < 0.01);性别、家庭居住地、专业、自评口腔健康状态是行为的影响因素(P < 0.05~P < 0.01)。结论合肥市医学院校大学生口腔健康知识、态度尚可、口腔卫生行为较差,亟需加强口腔健康教育工作,提升医学院校大学生的口腔健康素养水平。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大学生锻炼行为与体育知识、态度和自我效能的关系。方法整群随机抽取在昆六所高校的1243名大学生(男654、女589) 进行体育认知及自我效能的自评调查。结果在锻炼的自我效能、态度和行为上存在着显著的性别差异。男生体育人口不仅高于女(51.22%>41.77%),其锻炼的自我效能13.87±2.95也显高于女12.35±3.41(P≤0.01),但无知识维度的性别差。运动习惯好的体育人口锻炼态度和自我效能的得分均显高于对照(P≤0.01)。大学生运动行为与态度、自我效能呈中度相关r=0.41和0.47,与知识呈低度相关(r=0.12)。结论大学生体育人口现状离全民健身和我国慢性病预防的公共卫生目标尚有较大差距。体育态度和自我效能是影响运动行为的重要中介变量,女生是锻炼行为的重点干预对象。  相似文献   

11.
目的了解延安大学在校学生对结核病防治知识知晓情况及相关的行为和态度,为大学生结核病防治教育提供科学依据。方法自行设计有关结核病的知识、态度和行为问卷,对不同年级在校大学生进行无记名调查。结果延安大学在校学生对结核病有较正确的认知态度,大部分学生都能认识到肺结核病是一种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传染病,但对结核病防治基本知识知晓率普遍较低。大部分人认为只要肺结核病人坚持正规治疗大部分都是可以治好的,并表示很愿意参加学校组织的宣传预防肺结核病的活动,学生可通过多种途径了解肺结核病的有关知识。结论学校应开展针对性宣教活动,加强大学生的对结核病防治知识的掌握,形成对结核病正确的认知态度,有利于全社会结核病的防治,加强健康教育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在校大学生的营养知识、态度及饮食行为(营养KAP),评价营养教育的效果,为开展大学生营养教育提供依据.方法:采用自编调查问卷,对河南某高校525名在校大学生进行营养KAP调查,并选取其中一个专业的79名学生进行营养教育.结果:在校大学生掌握的营养知识情况为一般;对营养的认知程度良好;但存在不良的饮食行为,大学...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大学生对无偿献血的认知、态度及行为,探索无偿献血知识宣传的模式及健康教育方法,为高校开展无偿献血宣传教育和血站招募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问卷调查方法,分层抽取右江民族医学院护理学专业大一、大二和大三及以上的本科学生共420名。结果调查显示大三及以上献血率比大一、大二高,献血者与非献血者对无偿献血相关知识了解程度有差异性,获取无偿献血知识的主要途径是网络和报刊杂志,献血者参加无偿献血的主要动机是无私奉献,回报社会,非献血者未参加献血主要原因是害怕传染疾病和担心身体健康受到影响;家人对无偿献血的支持态度极大地影响大学生参与献血的行为,对无偿献血的建议主要为加强宣传力度及血液用途公开化。结论大学生对献血认知水平较高,但仍缺乏深层次的认识;深化无偿献血的知识宣传和健康教育方法,可促使更多的大学生加入到无偿献血的行列中。  相似文献   

14.
目的:调查新疆医科大学维吾尔族大学生营养知识的掌握情况及对合理营养的态度和行为情况,以便指导学生正确的饮食行为,改正不良饮食习惯,提高学生营养知识水平。方法:采用自行设计的问卷调查表,随机抽取254名在校维吾尔族大学生进行营养知识、态度、膳食行为调查。结果:男女大学生对营养知识的态度积极,其中女生营养知识得分高于男生;大部分学生将食物的营养价值做为选择食物的依据;绝大多数学生想了解营养知识,并愿意改正不良饮食习惯。结论:新疆医科大学维吾尔族大学生常识性营养知识得分较高,饮食行为较合理,但相关的营养知识缺乏,应加强饮食行为的正确引导,提高学生营养知识水平,并端正营养态度。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调查在校大学生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ronavirus disease 2019,COVID-19)的认知、态度和行为(简称知信行,KAP)情况,并分析其影响因素,为高校常态化疫情防控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随机抽样法,自编调查问卷,通过微信+问卷星形式对山东省3所高校1268名在校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内容包括人口学信息和对COVID-19的知信行情况.结果 知信行现状方面,认知均分为(12.25±1.19)分,态度(行为技巧)得分为(38.10±4.57)分,行为(有效行为)得分为(55.66±5.35)分.性别、年级、专业不同的大学生对COVID-19的认知存在差异(P<0.05).户口类型、是否有医疗保险、目前健康状况不同的大学生对COVID-19的态度存在差异(P<0.05).户口类型、是否有医疗保险、年级、专业、目前健康状况不同的大学生对COVID-19的行为存在差异(P<0.05).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大学生的认知和行为无相关性(r=0.022,P=0.431),态度和行为呈正相关(r=0.450,P<0.001).大学生采取有效行为的因素为态度(行为技巧)、年级、目前健康状况.结论 大学生对COVID-19总体认知水平较高,态度较积极,多数大学生能采取有效措施积极防控,建议学校根据不同专业、不同年级、不同健康状况的学生继续加强对COVID-19知识的宣教,做好常态化疫情防控措施.  相似文献   

16.
目的 了解武汉地区非医学专业大学生对艾滋病(AIDS)、性传播性疾病(STD)相关知识的认知程度、性态度、性行为的现况,为在大学生中开展预防AIDS/STD健康教育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在武汉地区某综合性高校中分层随机整群抽取1 143名大学生,采用匿名自填方式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非医学专业大学生对AIDS/STD相关知识正确认知程度偏低,男生高于女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大学生对婚前性行为持赞同、理解、反对态度的构成比依次降低,但对商业性行为、多性伴、婚外性行为、一夜情的态度上,持赞同、理解、反对态度的构成比均为依次升高,男生性态度开放程度高于女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大学生中存在一定比例的拥抱、接吻、性爱抚、性交行为等性相关行为(与异性),发生性爱抚、性交行为的比例男女生无明显差异.结论 高校在加强普及AIDS/STD相关知识的同时,还应加强性安全教育和行为干预.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医学院校大学生的营养知识、态度及饮食行为现状,为普及大学生营养知识,提高大学生健康水平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问卷调查方式对吉林医药学院430名在校大学生进行营养知识、态度和行为调查。结果大学生营养态度不是十分理想,女生要好于男生。结论医学院校大学生营养知识掌握较好,态度还不够理想,饮食行为还不够科学,需要改进。应加强大学生营养知识储备和推广营养教育,提高大学生营养知识水平和营养知识应用能力。  相似文献   

18.
目的调查蚌埠市女大学生关于乳腺癌知识、态度、行为现状,增强女大学生对乳腺癌的防范意识,降低乳腺癌对女大学生的威胁。方法随机选取蚌埠市4所高校721名在校女生作为研究对象,通过自制问卷调查女大学生乳腺癌知识、态度、行为状况。结果反映乳腺癌知识掌握程度的22个问题有11个问题的知晓率在60%以下,乳腺癌防治知识和乳腺癌危险因素知识掌握的也比较差,最低为25.7%;在防治态度上,96.3%的学生认为早期发现对挽救乳腺癌病人生命非常重要;在行为方面,15.8%的女生有过乳房自检行为;在乳腺癌防治资源获取方面,只有25.8%的女生接受过乳腺癌知识健康教育。结论蚌埠市高校女生了解乳腺癌知识不够充分,虽然防治态度总体比较积极,但行为执行程度较低,知信行处在较低水平。  相似文献   

19.
目的调查广州市医学与非医学院校大学生登革热知识、态度及行为,分析比较两者之间的差异,为高校开展登革热预防工作提供参考资料。方法广州市医学与非医学院校259名大学生进行登革热知识、态度及行为的问卷调查。结果大学生对登革热一般知识掌握情况较好,但对专业性知识了解有限。较多大学生对登革热感到害怕,并支持登革热的防治工作。在防治登革热的行为上,较多大学生的积极性较低。大学生倾向于通过互联网/户外媒体/手机媒体这些新的传播方式来获取登革热相关知识。结论广州市大学生对登革热的专业知识认识不足,对登革热感到害怕,但支持登革热防治工作,希望通过新的传播方式来获取相关知识,因此在高校开展登革热防治工作十分必要。  相似文献   

20.
目的了解某医校学员艾滋病(AIDS)知识、态度、高危行为认知的现况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对某医校1117名学员进行AIDS知识、态度和高危行为认知水平的现况调查分析。结果①AIDS相关知识的正确回答率最高为98.93%,最低为21.22%;态度期望回答率最高为94.99%,最低为7.43%;高危行为认知正确回答率最高为96.42%,最低为38.59%。对AIDS预防措施的认知水平正确回答率最高为94.18%,最低为16.20%。②对AIDS知识态度行为认知得分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总分与年级、入学前是否学过医有关联(t=5.49,P0.01;t=2.60,P0.01),进一步分析发现高年级学员其知识、行为认知分值及总分明显高于低年级学员(P0.01),医学本科和医学大专学员的知识、态度、行为认知分值及总分明显高于护理大专和药学、检验、放射大专(P0.01)。入学前学过医的学员的行为认知分值和总分高于未学过医的学员(P0.05)。③相关分析发现,AIDS行为认知与态度、态度与知识、行为认知与知识分值呈正相关(P0.01)。结论某医校学员对AIDS知识的掌握尚不理想,其态度和行为认知尚不乐观,应加强对学员AIDS相关知识的教育,端正态度,引导其行为,以确保其掌握更准确的知识,将来更好地完成医疗工作任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