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新品     
<正>01AEG无霜保鲜冰箱炎炎夏日,AEG为用户带来了新款冰箱产品。这款冰箱结合了AEG的两个顶级技术:无霜和保鲜。顾名思义,无霜就是防止食物冷冻成冰,也没有所谓的解冻。而保鲜,是在冰箱内设置单独的空气流通系统,使冷藏食品的保鲜时间更长。这两个技术在如今的冰箱中很普通,为什么AEG要重点强调这两项技术  相似文献   

2.
面对成本上升、价格竞争、技术抗衡和经济全球化的挑战,冰箱行业微量的竞争将是品牌、核心技术的逼平,其技术核心为节能、保鲜。在世界范围大力倡导节能减排的背景下,节能已成为冰箱技术的重要发展方向;保鲜是实现冰箱基本功能和冰箱行业赖以生存的基石。围绕上述主题,其核心技术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微电子和计算机技术的  相似文献   

3.
肖建军 《家电科技》2007,30(8):47-49
本文根据影响食品品质的5个因素:微生物、酶、氧化、呼吸和机械损伤,论述了冰箱保鲜技术是冰箱的本质技术。通过分析作者得出结论:冰箱保鲜技术将是冰箱研发的一个最重要的方向,是冰箱技术回归冰箱本质技术的必然。  相似文献   

4.
<正>食物保鲜是电冰箱的一个最基本的功能,可以说冰箱产品就是围绕着如何能更好更长地贮存食物这个目的而开发设计的,冰箱的保鲜性能是基础性能,它与噪声、能耗等性能指标共同构成了衡量冰箱性能质量的基本要素。冰箱保鲜性能指标虽然关注度很高,但在过去,无论是国内还是国际上,均没有对该指标直接量化评价的试验方法,而是通过诸如储藏温度、降温速度、冷冻能力等一些制冷性能指标来间接地体现,随着各种冰箱保鲜技术的发展,传统的试验方法已不能太准确地甄别当前市场上不同冰箱保鲜  相似文献   

5.
今年以来,冰箱厂家纷纷推出各类智能化、多循环、多温区保鲜冰箱:海尔推出—7℃软冷保鲜技术,容声重点推介“百变通”分立多循环保鲜冰箱,西门子的0℃生物保鲜冰箱,伊莱克斯的“三温区”变温保鲜冰箱更是将这一既念推到了极致……冰箱巨头们不约而同地把目光盯在了食物保鲜上,并大力宣传多温区保鲜冰箱可保证每天摄入新鲜、富有营养的食物,市场反馈出奇的好。下面我们就具体谈谈家用电冰箱的保鲜技术及原理。  相似文献   

6.
蓝色快车     
GE Arctica冰箱 GE最新的Arctica冰箱应用了GIimateKeeper2技术,它具有两个独立的制冷系统,一个用于冷冻另一个用于新鲜食物的保鲜,两个蒸发器产生两个空气循环系统,专门用于新鲜食物的制冷系统可以提供更加充足的水汽使湿度保持在很高的水平,从而使食物长久保鲜。该冰箱目前的售价为US$2599。  相似文献   

7.
市场背景随着城市居民家庭生活品质的提升和生活方式的改变,冰箱作为家居生活必需品,消费者对其概念已经不再局限于过去“冷藏冷冻”的范畴。如何应对这种消费需求变化,成为冰箱行业当前面临的主要研究课题。开发理念过去,冰箱只是作为延长食物保质期的低温保存设备,随着人们生活水平提高,冰箱消费需求在经历了从“无氟”、“省电”到“杀菌”的过程后,“保鲜”的概念也应运而生,并成为当下冰箱市场的主旋律。如何在冰箱里保持蔬果的新鲜度呢?TCL利用原生态保鲜技术,将还原、仿真食物保鲜适宜的自然环境条件应用于冰箱内,实现了冰箱保鲜技术理念的一次大飞跃。  相似文献   

8.
冰箱作为家庭食品的主要贮藏场所,是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家电产品.随着冰箱行业的不断发展,为了达到更好的食品保鲜效果,目前已经出现了许多冰箱保鲜技术.通过文献收集与市场调研,归纳现存的冰箱保鲜技术,例如精准控温、分区贮藏、气体控制等传统保鲜技术,电场、磁场、光照、等离子体等新型保鲜技术,以及企业特有的冰箱保鲜技术,同时结合当代智能化保鲜技术发展趋势,旨在对现代家用冰箱保鲜技术的研发和消费者的购买选择提供方向与参考.  相似文献   

9.
GE Arctica冰箱     
《电器评介》2004,(12):2-2
GE最新的Arctica冰箱应用了Climatekeeper2技术,它具有两个独立的制冷系统,一个用于冷冻另一个用于新鲜食物的保鲜,两个蒸发器产生两个空气循环系统,专门用于新鲜食物的制冷系统可以提供更加充足的水汽使湿度保持在很高的水平,从而使食物长久保鲜,该冰箱目前的售价为USS2599。  相似文献   

10.
本文在抗菌冰箱标准实施之际,将市场上主要冰箱保鲜技术进行了分类总结,指出开发具有结构简单,多功能,低成本和高效安全的保鲜技术是冰箱行业可持续发展的根本方向。  相似文献   

11.
朱小兵  张晶晶  刘星 《电器》2012,(Z1):48-52
为了进一步降低冰箱能耗,增大储藏空间,保温材料性能的改善是当今家电企业研究的主要方向。本文综合分析了3种保温新技术在节能冰箱上的应用,即C-P体系添加FA-188助剂技术,Pascal真空发泡技术以及离心式真空隔热板技术,对其原理和应用效果进行详细地阐述。应用结果显示,通过改善聚氨酯泡沫性能可使冰箱能耗降低7%~10%,通过改善VIP真空绝热板的性能可使冰箱能耗降低10%~20%。  相似文献   

12.
张奎  潘光亮  朱小兵 《电器》2012,(Z1):53-57
为了降低冰箱噪声,进一步减少冰箱、尤其是压缩机在工作中的噪声辐射能量,本文介绍了常用的几种减振降噪技术:声源分析、防止共振、隔离技术、阻尼技术和材料、有源降噪和吸声材料。试验证实,采用阻尼技术和吸声材料,冰箱整机噪声可降低3~5dB(A),这表明,上述降噪技术在冰箱的降噪过程中是行之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3.
白连社  魏邦福  李猛  胡海梅 《电器》2012,(Z1):108-111
本论文介绍了纳米二氧化钛的光催化技术,研究了此技术应用于冰箱除异味除菌保鲜的装置及效果。本次试验检测中,直冷冰箱中除异味装置对异味去除率均达到99%,风冷冰箱中除异味装置对异味去除率在94%以上。另外,此装置对冰箱内大肠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的去除率在82%以上。  相似文献   

14.
节能门封     
费斌  纪璇 《电器》2012,(Z1):58-61
本文总结了冰箱门封结构及材料优化可节省能量消耗,着重从对流、热传导和辐射3个方向来优化门封设计,经过大量的研究和试验分析得出,通过对冰箱门封结构的优化设计可以实现降低冰箱能耗2%~4%,并就未来门封的发展趋势和发展方向作出了展望。  相似文献   

15.
徐建文  王艳芳 《电器》2012,(Z1):210-213
本文针对冰箱系统匹配变频压缩机过程中存在的2000~3000rpm转速段箱体振动高问题进行了系统的分析与研究。采用模态分析法与振动响应相结合的技术手段,定位了箱体匹配的6个主要模态频率,并结合系统随转速变化的振动曲线加以分析,得出发生振动高的根本原因。同时结合声学理论知识,通过更换胶脚的方式使问题彻底解决。该研究成果为冰箱与压缩机在匹配过程中解决并优化其系统振动、提高整机的声品质提供了重要的科学依据和实践经验。  相似文献   

16.
白连社  王瑶  关鹏  洪小军  罗健 《电器》2012,(Z1):122-126
在现代家庭生活中,冰箱扮演着重要角色,已成为现代家庭必不可少的家用电器之一。冰箱冷藏室内的流场分布及温度分布对储存在其内的食品有着重要影响,而流场分布及温度分布取决于冷藏室风口位置及内部结构。本文通过对冰箱冷藏室进行CFD建模仿真,并根据仿真结果对冰箱冷藏室风道系统进行针对性的改进,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冰箱冷藏室内部温度分布均匀性,改善了其流场分布,这样对冰箱冷藏室食物储存及降低冰箱能耗大有裨益。  相似文献   

17.
周伟洪  胡哲  廖强 《电器》2012,(Z1):148-150
本文通过对3种缓释型保鲜材料在冰箱中进行不制冷、冰箱稳定运行情况下的气味评价测试,以及小白菜的储藏效果评价测试,初步研究了3种材料的应用效果。结果表明,缓释型材料有一定的消除冰箱塑料味的效果,对于新鲜蔬菜在储藏过程中的感官、重量损失率变化没有很明显的保鲜效果。  相似文献   

18.
黄会群  董秀莲  李聃  张俊英 《电器》2012,(Z1):644-648
随着生活中电子设备及线缆数量变得越来越多,研究无线供电技术具有非常深远的意义。海尔作为家电企业,通过技术研发,逐步将无线输电技术应用到家用电器中,并主导建立了无线产业联盟,推动此项技术的推广应用。本文介绍了无线输电技术的发展、特点和原理,分析了无线输电技术在家用电器上的应用及发展现状,阐述了其发展趋势及技术对环境的影响,并探讨了无线输电技术在家用电器中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9.
刘绪伟  程志明 《电器》2012,(Z1):237-240
本文介绍了太阳能在空调领域应用背景,从技术层面对太阳能空调的光热和光电利用现状进行了回顾和分析,并从人类可持续发展和市场需求角度对太阳能空调的应用前景做出分析。结合太阳能和空调行业的技术发展方向研究,分析了太阳能空调的未来发展趋势,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太阳能空调推广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20.
刘小莉  储呈国  武守飞 《电器》2012,(Z1):459-462
在设计冰箱压缩机零部件的过程中,往往需要考虑几何参数、材料性能和边界条件等在适当范围内变化时对其性能(应力、变形等)的影响。"虚拟实验",又称试验设计,正是研究此类灵敏度问题的一种系统方法。它使用有限元工具,产生设计矩阵,对各参数组合下的零件性能进行仿真,从而获得各参数的影响情况,确定主要参数,将其作为优化变量。本文以压缩机中的内排管为例,对几何参数的灵敏度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