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压力控制通气(PCV)与压力支持通气(PSV)两种通气模式实施肺复张策略治疗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对氧代谢指标的影响.方法:选择ARDS行机械通气的患者30例,随机实施PCV模式肺复张或PSV模式肺复张,其中PCV组设定F=10次/分,PC为15cmH2O,PEEP为30cmH2O,I:E=1:l;PSV组设定PS为15cmH2O,PEEP为30cmH2O;两组持续时间均为30s.记录复张前,后1分钟、5分钟、10分钟、20分钟、30分钟的呼吸频率和氧代谢指标的变化.结果:两种复张模式均使氧合明显改善,以PCV模式尤为明显.结论:采用PCV模式进行ARDS肺复张治疗对氧合的改善优于PSV模式.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最佳氧合法导向的呼气末正压(PEEP)对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绵羊血流动力学和气体交换的影响. 方法 肺泡灌洗法复制绵羊ARDS模型(n=6),在充分肺复张的基础上,利用最佳氧合法滴定最佳PEEP,并维持通气2 h.观察基础状态(PEEP 5 cmH2O)、ARDS模型稳定(PEEP 5 cmH2O)和最佳PEEP维持通气2 h的血流动力学、气体交换和呼吸力学变化. 结果最佳氧合法滴定的最佳PEEP为(18±2)cmH2O.与ARDS模型比较,最佳PEEP维持通气期间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心脏指数(CI)、每搏指数(SVI)、中心静脉压(CVP)、平均肺动脉压(MPAP)、肺动脉嵌顿压(PAWP)和肺循环阻力指数(PVRI)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VP、MPAP、PAWP和PVRI较基础状态明显升高(P<0.05).与ARDS模型稳定时比较,最佳PEEP维持通气期间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明显降低(P<0.05),氧合指数(PaO2/FiO2)和氧输送(DO2)显著升高(P<0.05),肺内分流率(Qs/Qt)明显改善(P<0.05),且PaCO2、PaO2/FiO2、DO2和Qs/Qt均接近基础状态(P>0.05).与ARDS模型稳定时比较,最佳PEEP维持通气期间的平均气道压(Pm)明显升高(P<0.05)、平台压力(Pplat)无明显变化(P>0.05)、肺动态顺应性(Cdyn)明显增加(P<0.05). 结论 最佳氧合法导向的PEEP能有效地减少ARDS绵羊的肺内分流、改善氧合和肺顺应性,对血流动力学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3.
马旅明  何川  谭勇明 《吉林医学》2013,(25):5163-5164
目的:研究分析肺开放策略控制性肺膨胀法(SI),治疗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的临床价值及治疗体会。方法:回顾性分析16例ARDS患者采用SI(30~40 cm H2O,20~40 s)肺复张(RM),再恢复原呼吸机辅助呼吸模式,肺完全开放后调节呼吸末正压(PEEP)到最佳水平,继续进行肺保护性通气。动态观察肺开放策略实施前后动脉血气指标、中心静脉压(CVP)和平均动脉压(MAP)的变化。结果:16例ARDS患者采用肺开放策略治疗,肺的顺应性明显提高,氧合功能障碍明显改善,有效率为100%。结论:SI的应用能够显著提高减轻肺损伤,对血流动力学影响少,达到治疗ARDS的目的。  相似文献   

4.
小儿重症手足口病合并神经源性肺水肿的呼吸机管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小儿重症手足口病合并神经源性肺水肿(NPE)时的呼吸机管理方法和临床价值.方法 对16例小儿重症手足口病合并严重肺水肿给予机械通气为主的综合治疗,全部患儿均给予同步间歇指令通气(SIMV)加呼气末正压(PEEP)通气治疗,初调参数吸气峰压(PIP)为25~35 cmH2O,呼气末正压为5~15 cmH2O,吸气时间(Ti)0.60~1.0 s,通气频率(VR)20~30 次/min,吸入氧浓度(FiO2)80%~100%,氧流量(Flow)8~12 L/min,以后根据血气随时调整呼吸机参数.结果 经治疗16例肺水肿患儿存活12例(75%),死亡2例(12.5%),放弃治疗2例,3例遗留有神经系统后遗症.12例患儿缺氧症状迅速改善、经皮脉搏氧饱和度达90%的时间为10~45 min,平均(23±21)min,两肺湿啰音完全消失时间为30~80 min,平均(56±21)min,肺水肿后平均机械通气时间为(80.7±7.4) h,平均住院时间为(18.2±4.7) d,所有患儿未发生机械通气并发症.结论 早期机械通气,适当提高呼气末正压、吸气峰压和延长吸气时间是提高手足口病并NPE抢救成功率和降低病死率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5.
覃祚柱  黄自桥  韦干  黄晖 《华夏医学》2007,20(4):702-703
目的观察肺保护和肺复张通气策略(RM)治疗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效果.方法28例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采用肺保护和肺复张通气策略治疗,应用小潮气量和高呼气末正压(PEEP),先设置小潮气量(5~8ml/kg)以保护肺,后用持续气道正压通气(CPAP),压力达35cmH2O以保持肺复张,持续45s后,PEEP调为20cmH2O,然后PEEP每20min下降2cmH2O,直到"最佳PEEP",为(14.3±3.5)cmH2O.合理镇静止痛,随着病情改善,逐步下调呼吸机的辅助水平,直至撤机.结果18例顺利撤机,10例死亡.撤机者临床症状明显好转,呼吸从(50±8)次/min降至(26±4)次/min(P<0.01),PaO2从治疗前(45.6±4.8)mmHg提高到(127.8±12.3)mmHg(P<0.01),静态肺顺应性(Cs)从(28±10)ml/cmH2O提高到(108±12)ml/cmH2O(P<0.01),氧合指数(PaO2/FiO2)从低于200mmHg提高到大于300mmHg以上,吸氧浓度(FiO2)从高浓度(大于60%)降到低浓度(低于33%).结论肺保护和肺复张通气策略治疗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临床效果显著,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技术.  相似文献   

6.
目的比较反正通气模式(IRV)与常规通气模式(IPPV)对急性肺损伤犬的心肺功能的影响.方法应用油酸复制犬的急性肺损伤模型,各组动物分别以相应的呼吸模式进行机械通气30min后,测定呼吸系统及循环系统各参数.结果当PEEP=0 cmH2O时,两组IRV通气的气道峰压值低于IPPV通气时;两组IRV通气的动物在各种PEEP水平时的平均气道压均显著高于IPPV组.若不施加外源性PEEP,高比例反比通气的P2O2升高,但若施加一定水平的PEEP则P2O2下降.反比通气与传统通气模式IPPV相比,各种循环系统的指标无明显的差异;当PEEP水平为15 cmH2O时,IPPV组与IRV(15:1)组的CI值较PEEP为0 cmH2O时有明显下降,IRV(3:1)组的CI值下降更显著.LVSWI均随PEEP水平的增加而下降.结论应用IRV通气模式治疗ARDS可以起到良好的呼吸支持作用,维持较高的平均气道压(Pmean),保证良好的氧合状态,减少肺损伤的发生机率.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低潮气量加呼气末正压通气对重症胸外伤致急性肺损伤患者血液动力学和氧代谢的影响.方法:对12例胸外伤致急性肺损伤(分值≥2.0)采用低潮气量加呼气末正压(PEEP)通气,并依次增加PEEP(0、5、10、15、20 cmH2O).通过Swan-Gaze导管获得血液动力学和氧代谢参数.结果:与呼吸支持前相比较,PEEP在5~10 cmH2O范围内,心输出量(CO)、心脏射血指数(CI)和平均动脉压(MBP)明显增加,心率(HR)和外周循环阻力(SVR)下降(P<0.01),但当PEEP增加到15~20 cmH2O时,CO和CI下降,HR、肺动脉压(PAP)、SVR和肺循环阻力(PVR)增加(P<0.01).在PEEP 5~10 cmH2O范围内,肺静态顺应性(Cst)增加(P<0.01).在PEEP增加到≥15 cmH2O时,Cst下降.结论:对重症胸外伤致急性肺损伤患者给予低潮气量加适当呼气末正压通气(5~10 cmH2O)可减少对呼吸、血液动力学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呼气末正压对低潮气量单肺通气氧合及气道压力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30例开胸手术病人行低潮气量单肺通气期间呼气末正压(PEEP)对动脉氧分压、脉搏血氧饱和度及气道压力的影响。方法所有病人开胸后行容量控制低潮气量单肺通气,单肺通气20min后加4cmH2OPEEP,20min后再恢复0cmH2OPEEP状态。双肺通气20min后、单肺通气20min后、单肺通气加用4cmH2OPEEP20min后以及恢复单肺通气0cmH2OPEEP20min后分别采动脉血进行血气分析,同时记录血流动力学参数、脉搏血氧饱和度及气道压力,将组内单肺通气应用PEEP前后动脉血氧分压值、脉搏氧饱和度及气道压力进行比较。结果低潮气量单肺通气与常规潮气量单肺通气相比气道压力大大减小;4cmH2OPEEP对血流动力学无影响,且可显著改善动脉氧合、提升脉搏血氧饱和度。结论低潮气量容量控制单肺通气时加用4cmH2OPEEP可作为改善单肺通气动脉氧合的一种方法,对开胸手术也是一种保护性通气策略。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低潮气量加呼气末正压 (PEEP)通气对重症胸外伤致急性肺损伤患者血流动力学和氧代谢的影响。方法 对 12例胸外伤致急性肺损伤患者采用低潮气量加PEEP通气 ,并依次增加PEEP( 0、5、10、15及 2 0cmH2 O)。通过Swan Gaze导管监测血流动力学和氧代谢参数。结果 与机械通气前比较 ,PEEP在 5~ 10cmH2 O范围内 ,心输出量 (CO)、心脏指数 (CI)和平均血压 (MBP)明显增加 ,心率 (HR)下降 (P <0 0 1) ;当PEEP增加到 15~ 2 0cmH2 O时 ,CO和CI下降 ,HR、肺动脉压(PAP)、体循环阻力 (SVR)和肺循环阻力 (PVR)增加 (P <0 0 1) ;PEEP在 5~ 10cmH2 O范围内 ,肺静态顺应性 (Cst)增加 (P <0 0 1) ;PEEP增加到≥ 15cmH2 O时 ,Cst下降。结论 对重症胸外伤致急性肺损伤患者给予低潮气量加适当PEEP( 5~ 10cmH2 O)通气可减少对呼吸和血流动力学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低潮气量机械通气复合呼气末正压(PEEP)对脓毒症患者术中肺氧合及呼吸力学的影响.方法:32例有脓毒症体征的急诊手术患者 ,随机分为2组:低潮气量复合呼气末正压组[L组,潮气量(VT)6~7 ml/kg PEEP 5 cmH2O,n=16];传统潮气量组(T组,VT 10 ml/kg,n=16).全麻后行间歇正压通气(IPPV),分别于麻醉前、通气30 min、通气60 min、手术结束时、术后30 min各时间点记录血流动力学、气道压力及动脉血气分析值.结果:与L组比较,T组在机械通气后期,气道压力有明显增高(P<0.05),肺氧合指数(PaO2/FiO2)明显降低(P<0.05),肺泡-动脉血氧分压差(A-aDO2)明显增加(P<0.05);术后30 min两组间A-aDO2和PaO2/FiO2差异更为显著(P<0.01).结论:脓毒症患者术中给予低潮气量机械通气复合呼气末正压有助于改善肺氧合,可避免肺损伤加重.  相似文献   

11.
足月新生儿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机械通气治疗效果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足月新生儿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的机械通气治疗效果。方法对34例ARDS足月儿实施通气(IPPV PEEP),观察患儿临床表现、呼吸参数调节、动脉血气变化、并发症发生率、治愈率及病死率。结果ARDS患儿存在进行性呼吸困难和青紫,胸部X线揭示肺弥漫性肺浸润影、透亮度降低或支气管充气征,严重者双肺野密度一致性增高等;机械通气时通气参数初调为:吸气峰压(PIP)(23.6±0.03)kPa,呼吸未正压(PEEP) (0.40±0.09)kPa,平均气道压(MAP)(1.04±0.24)kPa,吸入氧气浓度(FiO2)0.63±0.18,吸气时间(Ti)(0.60±0.21)s,通气频率(VR)(40±5.8)次/min。6 h内动脉血氧分压(PaO2)由(5.33±1.10)kPa升高至(7.35±0.06)kPa。通气过程中,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脑室内出血(IVH)、气漏、肺出血和动脉导管开放发生率分别为35%、15.0%、9%、9%和9%。治愈率为85.0%,病死率为9%。结论以机械通气为主的治疗方案对ARDS具有良好疗效,值得临床推广,但应注意并发症的防治。  相似文献   

12.
目的:寻找治疗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最佳通气策略,对肺复张手法的安全性进行监测。方法:入选的ARDS病人均行气管插管,有创机械通气(呼吸机型号为PB840)。20例ARDS病人随机分为小潮气量组(对照组)和小潮气量+肺复张通气组(实验组)。每组10例。对照组在综合治疗基础上采取基础通气模式即:小潮气量(6mL/Kg)+个体化PEEP的通气模式。实验组联合肺泡复张治疗,其余同对照组。肺泡复张手法具体操作如下:镇静状态下将FiO2调至100%,持续5min,在非肌肉松弛状态下将呼吸机模式调整为持续气道正压(CPAP),给予30cmH2O的压力,持续30s后,恢复原通气模式及条件。比较两种通气策略下,病人的临床疗效、呼吸力学指标、血流动力学变化及安全性等方面的影响。结果:(1)治疗组氧分压、氧合指数、肺顺应性与对照组比较从开始30Min就有明显改善(P<0.01),24、48h也均维持在较高数值。(2)气道峰压、平台压与对照组相比明显下降(P<0.01)。(3)实施肺复张策略无明显血流动力学影响(P>0.05)。结论:以个体化PEEP为基础,适时采用肺复张通气策略治疗ARDS,与小潮气量通气策略相比更适合病人呼吸力学特征,改善顺应性、改善氧合、减少肺外器官损害,是肺保护性通气策略的重要补充。肺复张策略是ARDS病人机械通气时安全有效的通气方法,具有良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3.
孙师元  党晓燕  万林  屈莉 《陕西医学杂志》2007,36(10):1370-1372
目的:探讨不同呼吸末正压(PEEP)值在急诊抢救重症哮喘患者中的应用。方法:选择26例急诊重症哮喘患者,行低潮气量、低频率、采用不同呼吸末正压(PEEP)值机械通气模式,监测上机前和上机后PEEP值为0 cmH2O、5 cmH2O、8cmH2O时的pH、PaO2、PaCO2、SaO2、气道峰值压(PIP)、内源性呼吸末正压(PEEPi)以及氧利用率(O2UC)。结果:应用不同PEEP值进行机械通气后,酸中毒、缺氧、二氧化碳潴留明显改善(P<0.01),气道峰值压和PEEP i明显降低(P<0.01),氧利用率(O2UC)明显增加(P<0.01)。但PEEP值在5 cmH2O时疗效最好。结论:PEEP通气模式在急诊重症哮喘患者早期使用是安全、有效的,PEEP值在5 cmH2O左右疗效最好。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观察适应性支持通气加肺复张在颅脑损伤合并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ARDS) 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颅脑损伤合并ARDS 患者30 例, 男18 例, 女12 例; 年龄15 ~76 岁, 先运用同步间歇指令通气( SIMV) 模式, 设置潮气量( VT) 为8 mL/kg, 呼吸末正压( PEEP) 为0, 吸入氧浓度为60% 。以上模式维持8 h 后随机在SIMV + 压力支持通气( PSV) 及辅助自主呼吸( ASV) + 肺复张策略( LRM) 中选择一种模式继续通气, ASV 的分钟通气量设置应与SIMV 的相同。通气时每一模式按0、5 及10 cm H2O 依次增加PEEP 水平, 每一PEEP水平的通气时间为60 min。4 h 后换为另一种通气模式, 仍按0、5 及10 cmH2O 设置PEEP, 每一PEEP水平的通气时间仍为60 min。其中使用ASV模式时加用LRM, 即每一PEEP 水平通气开始时短时间使用高水平压力控制通气( PCV) , 压力设为40 cmH2O, 屏气时间持续30 s, 然后转为ASV 模式, 每个PEEP 水平通气50 min 时, 记录两组的血气、呼吸力学、血流动力学、颅内压等指标。结果 与SIMV 模式相比, 在同一PEEP 下ASV 模式时呼吸频率、气道峰值压( PIP, 不包括在短时间使用LRM) 、平台压( Pplat) 和肺内分流( Qs/Qt) 、中心静脉压、颅内压均显著下降( P 〈0. 05) , 氧合指数( PaO2 /FiO2 ) 和氧分压( PaO2 ) 增加( P 〈 0. 05) 。两种通气模式的血流动力学数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 0. 05) 。结论 与传统的SIMV 模式相比,ASV + LRM模式更有利颅脑损伤合并ARDS 患者的通气治疗。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不同方法滴定呼气末正压(PEEP)对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患者循环动力学的影响.方法 采用单中心前瞻性自身对照观察性方法,选择早期中重度ARDS患者,先予以患者充分肺复张,然后在PEEP递减过程中分别使用最佳氧合法、最佳顺应性法和最小死腔分数法为患者滴定最佳PEEP,分别观察不同的PEEP对患者呼吸力学、血气分析结果和循环动力学的影响.结果 共纳入符合标准的患者19例,其中男13例,女6例,年龄(49±11)岁.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系统Ⅱ评分为(20.8±6.41)分,中度ARDS 12例、重度ARDS 7例.最佳氧合法所滴定的PEEP水平为(16.7±3.7)cmH2O,显著高于患者的基线水平(5.0±0.0)cmH2O、最佳顺应性法(10.9±2.9)cmH2O和最小死腔分数法(11.5±3.8)cmH2O的水平(P<0.05).在各方法滴定的PEEP水平下,最佳氧合法得到的氧合指数即动脉血氧分压/吸氧浓度为(313.7±88.5)mmHg,显著高于基线水平(151.7±49.2)mmHg,最佳顺应性法(268.6±92.6)mmHg和最小死腔分数法的(261.7±71.4)mmHg(P<0.05);但对肺静态顺应性[(49.7±12.25)mL/cmH2O]和死腔分数即死腔潮气量/呼出潮气量[(58.9±15.87)%]的改善不如最佳顺应性法[(63.3±9.88)mL/cmH2O和(53.3±11.63)%]和最小死腔分数法[(62.5±14.73)mL/cmH2O和(50.1±9.41)%](P<0.05);与最佳顺应性法和最小死腔分数法相比,最佳氧合法会导致明显升高的中心静脉压[(18.6±5.9)cmH2O vs (14.8±3.8)cmH2O vs (15.1±3.7)cmH2O,P<0.05],明显下降的心输出量(CO)[(3.81±1.32)L/min vs (4.28±0.99)L/min vs (4.32±1.44)L/min,P<0.05]和氧输送(DO2)[(472.1±133.78)mL/min vs (501.8±99.89)mL/min vs (509.4±103.47)mL/min,P<0.05],但心率[(95.3±9.5)次/min vs (91.9±8.6)次/min vs (90.7±12.7)次/min],平均动脉压[(64.9±14.4)mmHg vs (73.4±12.6)mmHg vs (73.3±7.8)mmHg]和中心静脉血氧饱和度[(67.74±10.26)% vs (70.53±11.54)% vs (68.87±15.64)%]在3种方法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最佳氧合法所滴定的PEEP水平最高,但显著降低CO和DO2,而最佳肺顺应性法和最小死腔通气法滴定的PEEP水平较低,但对患者CO和DO2无显著性影响,临床医师对ARDS患者进行PEEP滴定时需充分考虑其对循环动力学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目前,机械通气是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的关键治疗措施。近10年来,对ARDS病理改变和呼吸力学的研究有了很大进展,尤其对机械通气所致肺损伤(VILI)的认识不断深入,使ARDS通气目标和策略发生重大改变。多数学者主张实施肺保护策略,并认为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来实行[1] :①弃用传统的超生理大潮气量( 10~15ml/kg) ,应用小潮气量( 5~8ml/kg) ,严格限制跨肺压,推荐平台压<35cmH2 O ( 1cmH2 O =0 0 98kPa)———允许性高碳酸血症(PHC) ;②加用适当的呼气末正压(PEEP) ,以保持肺泡的开放。我们在潮气量(VT)的设置和最佳呼气末正压…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肺复张手法在成人心脏体外循环术后应用的可行性.方法对心脏术后42例不同程度呼吸功能不全进行机械通气病人行间歇肺复张手法治疗,采用双相气道正压通气(BIPAP),镇静情况下,每60s增加吸气压(25~40cmH2O)与呼气末压(PEEP)(10~25cmH2O)各5cmH2O,之后还原到原基础通气,监测整个过程中的呼吸、血液动力学变化.结果肺复张后全部病例的氧合指数、肺静态顺应性等呼吸指标明显提高,有统计学意义(P〈0.05),无明显血液动力学改变(P〉0.05).结论肺复张手法能改善患者呼吸功能,预防心血管不良事件,在心脏体外循环术后应用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腹腔镜手术气腹头低位时,肺开放策略[肺复张(RM)联合呼气末正压(PEEP)]对呼吸力学的影响.方法 选择34例腹腔镜下行直肠癌根治术患者,气腹后RM随后机械通气联合5cmH2O PEEP直至手术结束.测定气腹前、气腹后15min头低足高位25°无PEEP、RM后5cmH2O PEEP和气腹结束时的呼吸力学指标、血流动力学参数和动脉血气.结果 气腹和头低足高位显著增加ECW和EL,分别为8.5±0.8和11.89±1.75cmH2O/L,与T0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P<0.01);与T0比较,OLS能明显降低ECW和EL,分别为5.3±1.4和8.65±1.03cmH2O/L(P <0.05).T1吸气末跨肺压(PplatL)和呼气末跨肺压(PEEPtotalL)分别为9.22±2.03和2.8±1.7cmH2O较T0明显降低(P<0.05,P<0.01),而在T2显著上升,分别为11.65±1.25和6.55±1.30cmH2O.T2时点PaO2/FiO2均低于其他时点(P<0.05).RM引起每搏输出量短暂下降.结论 OLS可增加跨肺压进而开放塌陷肺泡,降低胸壁弹性阻力,改善肺气体交换.  相似文献   

19.
[摘要]目的: 观察压力控制容量保证通气模式(pressure controlled ventilation volume guaranteed, PCV VG)联合呼气末正压(positive end expiratory pressure, PEEP) 对胸腔镜下行肺癌根治术患者血流动力学、呼吸力学及氧合的影响。方法: 选择40例择期行胸腔镜下肺癌根治术患者,随机均分为2组:常规组双肺通气及单肺通气期间采用容量控制通气(VCV)模式,VT 8 mL/kg,PEEP 0 cmH2O;联合组双肺通气及单肺通气期间采用(PCV VG+PEEP)模式,VT 8 mL/kg,PEEP 5 cmH2O。记录两组麻醉诱导前(T0)、单肺通气前即刻(T1)、单肺通气30 min (T2)、单肺通气60 min (T3)、单肺通气120 min (T4)、恢复双肺通气 30 min (T5)各时间点动脉收缩压(A SBP)、动脉舒张压(A DBP)、心率值以及气道峰压(airway peak pressure, PPeak)、气道平台压(airway plateau pressure, PPlat)、肺动态顺应性(dynamic compliance, Cdyn)、PaO2 、PaCO2、氧合指数。结果: 两组患者T1 ~T5时间点A SBP、A DBP、心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与常规组相比较,联合组患者T2~T5时间点PPeak、PPlat显著降低(P<0.05),T1~T5时间点Cdyn,PaO2,氧合指数均显著增高(P<0.05)。结论: PCV VG联合PEEP用于胸腔镜下肺癌根治术中不仅能够维持患者稳定的血流动力学,改善呼吸力学,而且可进一步提高氧合。  相似文献   

20.
目的 评价适应性支持通气(ASV)模式加肺复张策略(LRM)在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患者中的效果。方法 收集创伤后合并ARDS的患者28例,先采用间歇正压通气(IPPV)模式维持8 h后,随机选择ASV或继续IPPV机械通气。选择ASV通气模式时,其分钟通气量设置应与IPPV时相同。通气时,两种模式下的呼气末正压(PEEP)均按0、5、10 cmH2O依次增加,每一PEEP的通气时间为60 min。ASV通气模式时,在每一PEEP水平加用LRM(ASV+LRM模式)。前一通气模式使用3 h后,将通气模式调为IPPV,PEEP调到0;1 h后换另一种模式。每个PEEP水平通气50 min时,用Swan-Ganz导管、心电监测仪、呼吸机监测记录患者的血流动力学、呼吸力学和氧代谢指标。结果 在同一PEEP水平下,ASV+LRM模式与IPPV模式相比较,血流动力学参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在ASV+LRM模式时,同一PEEP水平下气道峰值压(PIP)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当PEEP为5 cmH2O时,肺动态顺应性、动脉氧分压和氧供均增加,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ASV+LRM模式比IPPV模式更有利于ARDS患者的通气治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