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观察冠心病(CHD)患者血浆脂联素(APN)水平,踝臂指数(ABI)和脉搏波传导速度(PWV)并探讨它们与冠脉病变之间的关系。方法选取在本院心内科行冠脉造影的住院病人98例,53例诊断为急性冠脉综合征(ACS),22例诊断为稳定性心绞痛(SAP);23例冠脉造影正常者为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法检测APN水平,动脉硬化检测仪检测ABI,PWV。结果ACS组APN水平低于正常对照组(P<0.01)低与SAP组(P<0.05),经冠脉造影证实的冠心病组APN低于正常对照组(P<0.01),其中三支病变组血浆脂联素水平低于单支及双支病变组,均有统计学意义;APN越低,PWV值越大,ABI水平越低。结论CHD病人血浆APN水平明显降低,APN的降低与冠脉狭窄程度,冠脉斑块的稳定性有密切关系。APN可能是冠心病的一个新的独立危险因子,它与ABI、PWV联合在评估冠心病患者冠脉病变程度及危险性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目的检测冠心病(CHD)患者血小板内皮细胞黏附分子1(CD31)及血浆纤维蛋白原(FIB)水平,分析其与CHD严重程度的相关性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入选研究对象97例,分为稳定型心绞痛(SAP)组(21例),急性冠脉综合征(ACS)组(43例)和正常对照组(33例)。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血小板CD31,凝固法测定血浆FIB的表达水平。结果 ACS组血小板表面活性标志物CD31[(93.85±14.84)%],血浆FIB水平[(3.66±0.91)g/L]均明显高于对照组[(78.69±27.09)%,(3.06±0.62)g/L]和SAP组[(82.80±28.00)%,(3.14±0.56)g/L(均为P<0.05)];而对照组与SAP组CD31、FIB表达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相关分析显示CD31与FIB呈显著正相关(r=0.337,P<0.01)。结论检测CHD患者CD31、FIB水平,能较好地反映CHD严重程度,对临床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外周血浆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与冠脉病变的相关性。方法:选择ACS患者60例,其中急性心肌梗死(AMI)30例(AMI组),不稳定型心绞痛(UAP)30例(UAP组);另选同期住院的稳定型心绞痛(SAP)30例(SAP组)及非冠心病患者30例(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ELISA)法分别测定各组患者外周血浆MMP-9及hs-CRP水平,并与冠状动脉造影Gensini积分行相关性分析。结果:各组血浆MMP-9与hs-CRP水平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其中AMI组>UAP组>SAP组>对照组(均P<0.05);与对照组比较,AMI组、UAP组及SAP组Gensini评分均增大(均P<0.05);血浆MMP-9水平与hs-CRP水平呈显著正相关性(r=0.881,P<0.05),血浆MMP-9水平与Gensini评分之间无相关性(r=0.392,P>0.05)。结论:急性ACS患者血浆MMP-9和hs-CRP水平可以预测冠状动脉病变的稳定性,但不能预测病变程度。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内脂素及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在冠心病(CHD)中的相关性及临床意义。方法选择80例经冠脉造影确诊为冠心病并排除糖尿病的患者和30名健康体检者。冠心病诊断标准为冠状动脉至少一支血管狭窄程度≥50%。将80例CHD患者分为急性冠脉综合征(ACS)组(50例)与稳定型心绞痛(SAP)组(30例)。根据冠脉造影将患者分为单支病变组(26例)、双支病变组(27例)、三支病变组(27例)。以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法检测80例患者及30例健康对照者血浆内脂素和MMP-9水平。结果 ACS与稳定型心绞痛患者血浆内脂素和MMP-9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ACS患者血浆内脂素和MMP-9高于与稳定型心绞痛(P<0.05),三支病变组内脂素与MMP-9高于双支病变组(P<0.05),双支病变组高于单支病变组(P<0.05),单支病变组高于对照组(P<0.05)。内脂素水平与MMP-9水平显著正相关(r=-0.763,P<0.05)。结论内脂素、MMP-9与冠心病密切相关,且对冠心病的诊断及预测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究可溶性血栓调节蛋白(sTM)、高敏C反应蛋白(hs-CRP)血浆浓度与冠心病(CHD)的相关性。方法:根据冠状动脉(冠脉)造影结果,收集兰州大学第一医院心内科对照组(108例)、稳定型心绞痛组(SAP组,67例)和急性冠脉综合征组(ACS组,222例),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sTM和hs-CRP血浆浓度,分析sTM和hs-CRP血浆浓度与冠脉病变范围的相关性和对冠心病的诊断价值。结果:各组sTM血浆浓度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其中ACS组SAP组对照组[(97.31±4.19)pg/ml(72.16±6.70)pg/ml(52.29±2.28)pg/ml,均P0.05];hs-CRP血浆浓度ACS组对照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91±0.08)μg/ml(2.55±0.09)μg/ml,P=0.012],对照组和SAP组、SAP组和ACS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病例组hs-CRP和sTM血浆浓度与冠脉病变范围无相关性(均P0.05);sTM和hs-CRP血浆浓度无相关性(r=-0.070,P=0.116);sTM和hs-CRP血浆浓度用于ACS的判断均有显著意义(P0.001,P=0.048)。结论:sTM和hs-CRP血浆浓度均可预测冠心病患者的斑块稳定性,且对ACS有一定的诊断价值,但均与冠脉病变范围不相关。  相似文献   

6.
冠心病患者血浆白介素18检测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检测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简称冠心病,CHD)患者血浆白介素18(IL-18)水平,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53例冠状动脉造影(CAG)确诊冠心病患者,其中急性冠脉综合征(ACS)32例,稳定型心绞痛(SAP)21例。均在入院第二天清晨空腹取抗凝静脉血2ml,酶联免疫吸附分析(ELISA)法检测血浆IL-18浓度.结果IL-18ACS组:113.73±58.49pg/ml;SAP组:76.13±43.88pg/ml。两组比较,p<0.05。结论ACS患者血浆中IL-18水平较SAP组明显增加,提示IL-18可作为ACS的筛检指标。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急性冠脉综合征(Acute Cornary Syndrome,ACS)患者血浆白介素-37 (Interleukin-37,IL-37)水平, 与白介素-18(Interleukin-18,IL-18)、C反应蛋白(C Reactive Protein,CRP)水平及冠脉病变程度的关系。方法:2016年1月至2016年12月因胸闷、胸痛等症状就诊于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并行冠脉造影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为对照组、稳定型心绞痛及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以及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每组30例。收集血液标本常规检测患者的生化指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血浆IL-37、IL-18,行心脏超声明确左室舒张末径(LVEDD)、左室射血分数(LVEF),行冠脉造影术评估的冠脉Gensini评分。结果:心梗组的左室射血分数(LVEF)较对照组、稳定组、不稳定组降低(P<0.05);而心梗组左室舒张末径(LVEDD)、脑钠肽(BNP)、肌钙蛋白I(TNI)、Gensini评分、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较对照组、稳定组、不稳定组明显升高(P<0.05)。心梗组较不稳定组、对照组、稳定组的IL-37和 IL-18血浆水平明显升高(P<0.05),不稳定组较对照组与稳定组IL-37 和IL-18血浆水平均明显升高(P<0.05),稳定组较对照组IL-37和IL-18血浆水平升高(P<0.05)。心梗组的CRP水平较对照组、稳定组、不稳定组明显升高(P<0.05)。相关性分析显示,IL-37浓度与BNP,TNI,Cr,CK-MB,LVEDD,CHOL,TG,LDL,Gensini评分无明显相关,与CRP之间具有正相关性(r=0.532, P<0.01),与LVEF之间具有负相关性(r=-0.442, P<0.01),血浆IL-37与IL-18具有正相关性(r=0.808, P<0.01)。结论:ACS患者血浆IL-37明显升高,而且与血浆IL-18、CRP水平呈正相关性,与LVEF之间具有负相关性,提示IL-37可能成为ACS患者诊断和预后的一种新型炎症标志物。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单核细胞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及组织型基质金属蛋白酶抑制物-1(TIMP-1)mRNA表达与急性冠脉综合征(ACS)之间的关系.方法 分离8例ACS、8例稳定性心绞痛(SAP)及8例对照循环血单核细胞,采用异硫氰酸胍-酚-氯仿抽提法提取总RNA,扩增目的 基因MMP-9及TIMP-1 mRNA.根据冠脉造影进行冠脉狭窄程度计分并测定血清ox-LDL水平.结果 ①ACS患者外周血单核细胞MMP-9 mRNA表达与对照组比较增加(P<0.05),而TIMP-1 mRNA表达在各组间无差异;②ACS组血清ox-LDL浓度高于SAP组及对照组(P<0.05),且SAP组高于对照组(P<0.05),③单核细胞MMP-9 mRNA表达与血清ox-LDL浓度正相关(r=0.458,P=0.024);而与冠脉狭窄计分(CSS)无相关性.结论 ACS患者外周血单核细胞MMP-9、TIMP-1 mRNA表达比例失衡,可能直接参与了不稳定斑块的形成及破裂.  相似文献   

9.
目的通过检测不同冠心病组及对照组外周血妊娠相关性血浆蛋白-A(PAPP-A)水平,以明确其与冠脉综合征(AS)不稳定斑块的相关关系,探讨PAPP-A在急性冠脉综合征(ACS)中的可能机制。方法使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分别测定40例急性心肌梗死(AMI)、37例不稳定型心绞痛(UAP)、38例稳定型心绞痛(SAP)及33名非冠心病对照组血中PAPP-A、游离的及总的IGF-I水平。结果血PAPP-A水平在ACS患者明显高于SAP及对照组(P<0.01);与游离的IGF-I存在明显的正相关(P<0.01),而与CK-MB、cTnI无明显相关性(P>0.05)。结论血PAPP-A水平升高与AS斑块的不稳定性有关,提示可作为识别ACS的早期血清学标志物,且其水平的升高与心肌坏死无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通过测定不同类型冠心病患者血浆白三烯-B4(LT-B4)的水平,探讨其与冠心病(CHD)及冠状动脉病变的关系。方法入选400例患者,冠心病组310例,其中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组217例,稳定性心绞痛(SAP)组93例,对照组90例。检测患者外周血浆LT-B4浓度。同时经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检查,明确冠状动脉病变情况。CHD组中85例患者接受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检查,对冠状动脉内的主要斑块进行评价。结果冠心病组LT-B4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t=12.365,P<0.05),ACS组LT-B4水平又明显高于SAP组(t=7.664,P<0.05)。随冠状动脉病变类型和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的加重,LT-B4浓度逐渐升高;CHD患者的软斑块组、纤维斑块组较钙化斑块组血浆LT-B4浓度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逐步回归分析表明LT-B4浓度与冠状动脉病变Gensini评分有显著相关性。结论 ACS患者白三烯-B4水平增高,并与冠脉病变的严重性明显正相关,血浆白三烯-B4检测结合64层螺旋CT测定能否提高判断ACS患者冠状动脉斑块性质的准确性,对ACS的诊断及对冠脉病变的判断有一定的预测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