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朱玉增 《新食品》2012,(10):100-100
近三年以来,中国进口葡萄酒市场的高速发展已是不争的事实。但是,笔者在给诸多的进口酒商做营销咨询的时候感受很深的是,进口酒商难以应对传统酒业经销商在市场支持方面不断升级的苛刻要求。  相似文献   

2.
陈禹名 《新食品》2013,(14):107-107
婚宴用酒是很多葡萄酒经销商争抢的蛋糕。在江西南昌,这块蛋糕的绝大部分被进口葡萄酒商收入囊中。用南昌乾泰源实业有限公司总经理曹端泉的话说,南昌婚宴葡萄酒市场,国产酒和进口酒的销量比已成三七开的状态。  相似文献   

3.
《新食品》2009,(2):22-22
毫无疑问,2008年进口葡萄酒进入中国市场的量创出了一个高峰,虽然我们目前还没有相应的统计数据。但一个值得关注的现象是,与渠道的热情相比,市场消费却显得有些滞后。成百上千个进口葡萄酒品牌进入了经销商手中,但检索酒类销售渠道,无论是餐饮、商超还是团购,我们都没有看到进口葡萄酒热销。进口葡萄酒会全面进入酒类销售主渠道吗?哪个渠道可能形成规模销量?这是经销商们不得不思考的问题。多年关注进口葡萄酒市场的浙江中田酒业有限公司董事长钱志发对此有独到见解。  相似文献   

4.
《新食品》2011,(3):I0007-I0007
当前很多传统酒水经销商正在积极寻找进口葡萄酒品牌。这是基于对中国将成为世界第七大葡萄酒市场的看涨心态,也是基于对国内市场混杂、企业不合格生产的“无奈”选择。2010年12月,央视曝光了昌黎酒企生产假酒的新闻,让国产葡萄酒再次遭遇寒潮。据行业数据统计,国产葡萄酒品牌的市场销量呈明显下滑,进口葡萄酒凸显上升优势,然而进口葡...  相似文献   

5.
赵晓娟 《新食品》2005,(10):48-49
进口葡萄酒真正进入中国市场不过是十多年的事,其间经历了许多的波折。能够在这个浪潮中挺过来并发展壮大的经销商屈指可数,李道之就是其中之一。他的经历,见证了进口葡萄酒和国产干红的市场变迁。  相似文献   

6.
《新食品》2012,(16):102-106
2012年第二季度结束,海关数据显示进口葡萄酒增幅为11.1%.相比去年动辄30%以上的增幅.进口葡萄酒增幅明显回落。行业宏观数据如此.那么市场的真实现状到底如何?从事进口葡萄酒行业的运营商、经销商他们是否面临经营困难?行业人士对此有何看法?记者在调查中发现.很多经销商都在反映同一个问题:进口葡萄酒渠道出现阻滞,导致库存增多。再加上去年底开始的资金成本高企.如何“动销”成为运营商、经销商亟需解决的难题。  相似文献   

7.
杨征建 《新食品》2010,(17):131-131
2010年,进口葡萄酒市场继续高歌猛进,经销商对进口葡萄酒的热情不减。“现在不仅是省一级大酒商开始拥抱进口葡萄酒,甚至连地市级的经销商都开始接触进口酒。”山东莱芜酒商司祥军告诉笔者,“地级经销商对于直接与国外酒庄打交道的兴趣很高,他们已经不再满足从国代、省代手上拿货了。”  相似文献   

8.
肖竞  姚志彬 《新食品》2008,(24):78-78
2008年下半年,在大德庄采购服务平台之上,很多国内经销商与国外庄园和酒商直接达成了合作,这种全新的合作模式得到了市场的真正认可。随后,一大批小型葡萄酒进口商纷纷跟风,打着采购平台的幌子,让国内很多想运作进口葡萄酒的经销商无所适从。  相似文献   

9.
肖竞  杨征建 《新食品》2009,(16):86-87
进口葡萄酒在中国市场发展多年,无数人为进口葡萄酒交出过高昂的学费,只为找寻一条能持续发展的道路。作为跨领域运作进口酒的经销商,德龙宝真对于目前经销商需要解决的问题有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10.
黄桥玲 《新食品》2009,(20):64-65
对小经销商来说有积极意义 对于一些小经销商来说,优传模式的存在有它积极的意义。一方面,进口葡萄酒市场日渐火热,经销商对此趋之若鹜,但不是每个经销商都有直接采购进口葡萄酒的渠道,尤其是部分小经销商,他们很少直接去法国、意大利等国家寻找上游资源,以节省进口成本,因此优传模式的出现,为这部分小型经销商解决了采购问题。  相似文献   

11.
郭晓霜 《新食品》2005,(8):32-34
本刊于3月16日第6期B册刊登《葡酒贴牌指南》一文后,引起了很多经销商的关注。有些经销商表示,想进一步了解进口葡萄酒的贴牌事宜。贴牌进口葡萄酒有什么特点?应该注意什么问题?本文将一一分析。  相似文献   

12.
孙永才 《新食品》2014,(11):76-76
这几年葡萄酒行业出现了很多问题。国产葡萄酒主要是品质、美誉度问题,而进口葡萄酒则是价格混乱、品牌缺乏的问题。 根据笔者走访市场了解到,由于进口葡萄酒太多乱象,很多消费者不敢购买,为稳爰起见,有些人要么就买国产品牌葡萄酒或知名的白酒。进口葡萄酒要品牌化,品牌辨识很重要。  相似文献   

13.
作为北方重要金融商贸中心及王朝葡萄酒的大本营——天津一直有着深厚的葡萄酒消费氛围。近年来随着进口葡萄酒的崛起,天津市场消费格局也在发生变化,王朝一统江湖的格局已经成为历史,进口葡萄酒也已经从最初的疯狂状态逐步回归理性。近日,《新食品·葡萄酒评论家》采访了天津市场几位进口葡萄酒经销商,与大家共同来探讨天津进口葡萄酒市场的现状。  相似文献   

14.
肖竞  朱云 《新食品》2007,(24):92-93
进口葡萄酒专卖店盈利周期太长,一直是困扰很多经销商的难题。但是2007年以来,在浙江、吉林、云南、重庆等省市,一家名叫“名庄传奇”的进口葡萄酒专卖店,90%以上的单店在当年就能产生盈利。是夸大还是事实?记者带着疑问,采访了名庄传奇葡萄酒有限公司专卖店负责人朱毅,而在他看来,洋葡萄酒专卖店盈利并非难事,关键是细节制胜。  相似文献   

15.
陈有进 《新食品》2013,(14):101-101
目前我国内地专门从事进口葡萄酒经销与流通业务的企业达到2.5万家左右,进口品牌达1400余个。但由于急速发展,如同饿汉子吃饭来不及嚼就吞了下去,肯定引起消化不良。一些葡萄酒进口商为了迎合市场,不分优劣,大批量地从不同的葡萄酒产区引进产品,造成进口葡萄酒品牌非常多,再加上国外的葡萄酒生产商对中国葡萄酒市场趋之若鹜,在不了解中国市场的情况下,寻找有国外生活背景的大陆葡萄酒进口商来做总经销商,裸价销售后,也不制定合理的价格体系,引起市场混乱。  相似文献   

16.
《新食品》2010,(21):141-141
在进口葡萄酒逐步走俏市场之际。很多经销商寻求代理适合自己的产品。一些劣质、打擦边球的进口酒乔装后进入市场,经销商上当受骗之事时有发生。在如此混杂的市场中选择一支适合市场操作的品质好酒至关重要。在这个充满商机和竞争的糖酒市场,能与信誉、实力兼备的运营商合作操作品质好酒是上上之选。  相似文献   

17.
晓晋 《新食品》2013,(3):114-114
2013年初,本刊记者回访一些成熟市场的主流经销商时发现,不少经销商已经成为威龙有机葡萄酒的客户:一些暂时没与威龙合作的经销商,他们对威龙有机葡萄酒也给予了肯定:“因为消费者对健康和标准的关注,威龙有机葡萄酒是一款顺应消费潮流和市场需求的潜力型产品。”  相似文献   

18.
杨征建 《新食品》2011,(9):I0023-I0023
套牌进口葡萄酒指用一套报关、报检手续为若干批仿冒进口葡萄酒披上“合法”外衣的经营行为,在进口葡萄酒市场环境还不是很规范的现在,经销商无疑会面临进到套牌进口葡萄酒的风险。如何鉴别国外进口的每批次葡萄酒是否是正规的产品呢?  相似文献   

19.
封雷 《中国酒》2006,(8):52-53
进口葡萄酒大举进入中国市场.大家都在关注.除了关注这些令人眼花缭乱的洋品牌.还有人在关注帮助消费者选择.推荐好的产品的进口葡萄酒经销商。大家关注的主要有这些企业:ASC、富隆、美夏、名特,当然也包括今天给大家介绍的骏德。跟其他几家进口葡萄酒商不同的是,骏德酒  相似文献   

20.
童会文 《新食品》2013,(12):123-123
本刊在上一期中就当前市场格局的调整、政策的变化对于进口葡萄酒行业的影响,采访了建发酒业江苏省的经销商,倾听了他们的一些切身体会和看法。当然,从实际情况来看,他们对于中国未来进口葡萄酒发展以及谋求与建发酒业的长期合作还是表现出较为乐观的态度。本期继续就相关的话题采访建发酒业另一位经销商,广东省珑盛铭丰公司总经理林楚卫。他的一些想法和建议也值得思考和学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