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介绍了10 kV配电线路的现状和实施无功补偿的必要性,分析提出了10 kV配电线路无功补偿容量选取原则、安装地点选择计算方法,并结合电网发展的需要分析了自动控制的技术需求。采用本文介绍的办法,实地试装了两条线路,取得了理想的补偿效果。  相似文献   

2.
10kV配电线路无功补偿的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10 kV配电线路的现状和实施无功补偿的必要性,分析提出了10 kV配电线路无功补偿容量选取原则、安装地点选择计算方法,并结合电网发展的需要分析了自动控制的技术需求。采用本文介绍的办法,实地试装了两条线路,取得了理想的补偿效果。  相似文献   

3.
介绍了10kV配电线路的现状和实施无功补偿的必要性,分析提出了10kV配电线路无功补偿容量选取原则、安装地点选择计算方法,并结合电网发展的需要分析了自动控制的技术需求。采用本文介绍的办法,实地试装了两条线路,取得了理想的补偿效果。  相似文献   

4.
根据江西进贤10kV岚湖线的雷害情况和典型事例,仔细分析了10kV配电线路跳闸的原因。结合相关理论分析计算后得出:感应雷过电压是造成10kV配电线路跳闸的主要原因,对均高15m的架空配电线路,若雷击点距此线路65m,雷电流幅值为100kA,感应雷过电压可以达到576·9kV。结论认为:控制杆高、更换线路绝缘子、加装氧化锌避雷器、改造杆塔防雷接地和安装自动跟踪补偿消弧装置可以有效提高10kV配电线路防雷水平,降低线路雷击跳闸率。  相似文献   

5.
本文结合农村10kV配电网的实际运行情况,通过分析提出了合理利用馈线调压装置和线路无功补偿设备对10kV线路进行综合调节,使农村10kV配电线路获得合格的电能质量,提高线路功率因数,从而达到降损节能、经济运行的目的。  相似文献   

6.
针对富含小水电的10 kV配电网特点,提出了小水电配电线路"发耗比"和5种具有代表性的"典型配电线路"的概念。对某地区各种"典型配电线路"的电压质量问题进行了深入研究,考虑采取5种电压质量治理措施:调整小水电接线方式、更改配电线路调压方式、更换导线方式、装设无功补偿方式、采用调压器方式对配电线路改造进行实例仿真,并在仿真结果分析的基础上得出了富含小水电的10 kV配电线路电压质量治理策略,通过效益分析论证了此类方法的普遍适用性和经济性。  相似文献   

7.
李建海  张帅 《黑龙江电力》2011,33(3):206-207,210
针对河间市电力局10 kV线路应用传统无功补偿方式的局限性,从10 kV线路的无功补偿、10 kV配电变压器台区的无功补偿、用户无功补偿方面阐述了配电网无功动态补偿优化的实施方案.分析了10 kV及以下配电网无功动态补偿应用效果产生的经济效益,指出了无功动态补偿在农村配电网应用能够提高功率因数、平衡系统无功、降低线损.  相似文献   

8.
某农网10kV配电线路线损分析及降损措施   总被引:2,自引:3,他引:2  
魏文 《电力学报》2004,19(2):139-142
分析了阳高供电支公司农网 10kV配电线路的线损问题 ,重点从管理线损方面针对具体的10kV配电线路提出了详细的降损措施。以实例介绍了农网技术降损措施中的低压无功补偿可获得的巨大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9.
针对10kV配电线路无功分散补偿的不足之处,为了进一步降低网损和提高用户电压,提出了在10kV配电线路安装杆上无功补偿设备的优化算法。该算法以年运行费用最小为目标函数,运用遗传算法求出最佳的补偿地点和最优补偿容量。IEEE33节点算例计算验证了该算法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10.
配电网中最常用的无功补偿方式主要有杆上无功补偿以及配电变压器低压侧集中补偿。为对这两种方式进行量化对比分析,在对线路杆上补偿和配电变压器低压侧补偿的理论分析基础上,建立评价指标体系,通过对10 kV典型线路建模并进行仿真潮流计算和无功优化,量化对比分析不同负荷水平下杆上无功补偿和配电变压器低压侧补偿的效果.结果表明:配电变压器低压侧补偿更有利于无功功率的就地补偿,并且能够减少网络损耗,提高系统运行的经济性。  相似文献   

11.
无功补偿是节能降耗、改善电网电压质量、提高功率因数最方便、最经济有效的方法之一。随着农村用电负荷的迅速增长,部分供电半径大、负荷重的10 kV配电线路无法满足用户的需求,将线路无功补偿技术应用到10 kV农网线路中,是一种积极可行的手段。首先介绍了无功补偿的配置原则,然后介绍了10 kV线路无功补偿安装容量和安装位置的确定方法,最后介绍了10 kV线路无功补偿技术在德阳农网中的成功应用案例。  相似文献   

12.
10kV线路柱上式无功补偿装置故障分析与改进措施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10 kV线路户外柱上式无功补偿装置近年在供电系统得到大力推广及应用,并且效果显著。在10 kV输配电线路工程项目的补偿装置运行中,因其设计不当,产生运行故障,甚至造成电容器损坏。通过对电气原理进行分析,并进行系统仿真的方法,分析故障原因,解决工程应用中出现的问题,实现补偿装置的安全可靠运行。根据工程实践应用,对10 kV线路无功补偿装置的设计进行改进并得出结论,充分发挥该类补偿装置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3.
10kV柱上无功自动补偿装置的研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变电站集中补偿和配电变压器低压侧分散补偿存在的不足,提出在10kV配电网中采用柱上无功自动补偿装置.达到提高功率因数、降低线损、改善电压质量的目的。从工程实际出发,确定了总体设计方案和元器件选取原则,设计了专用控制器,研制出10kV柱上无功自动补偿装置。该装置将一次和二次元件集成于户外箱体内.结构简单、性能稳定、成本低廉、安装维护方便。采用电压无功综合控制策略,以电压无功平面内的七区图作为投切判据,避免了投切振荡现象。  相似文献   

14.
随着电网负荷的加重,广东许多500kV变电站都需要加装容性无功补偿装置。系统无功消耗增加的一个重要原因是重负荷下输电线路的无功损耗增加。在分析了线路无功损耗变化规律的基础上,利用线路的传输特性方程,得出了传输负荷与线路无功损耗之间的关系,提出了线路无功补偿容量的实用计算方法。利用该计算方法计算了500kV蓄北线在不同运行方式下两端变电站无功补偿的容量,以及50%负荷率下北郊站500kV侧各条线路的无功功率。  相似文献   

15.
750 kV长线路中间动态无功补偿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了长距离输电线路中无功补偿的效果。首先采用线路的分布参数两端口模型推导了线路电压分布公式,然后分析了输送功率与输送距离和线路电压分布的关系,指出长线路中间无功控制有利于减少无功潮流,降低网损以及增送有功功率,并使输电线路母线电压不超过允许值。最后分析了无功控制设备在长距离输电线路中的最优安装位置,当两端电气强度不等时,最优位置应偏离中点。  相似文献   

16.
沿10 kV线路T接的工业或农业电力用户,在低压0.4 kV侧,一般均已采用了无功补偿装置,应用该先决条件提出:通过测量10 kV侧的功率因数角来控制低压侧无功补偿容量,从而达到平衡10 kV侧无功功率。经2年多的运行,降损效果较为显著。  相似文献   

17.
在介绍高压柱上无功自动补偿装置特点的基础上,对优化安装布局进行了分析,并介绍了10kV配电线路一种分散补偿集中监控方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