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通过对鼻咽癌2008分期和第7版UICC分期的比较,探讨其合理性,为2008分期的修订完善提供参考.方法:收集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放疗科收治的经病理证实、无远处转移的初诊鼻咽癌患者100例,按各个分期标准中提及的所有解剖结构进行MRI阅片,结合患者就诊时的临床体检资料(如脑神经麻痹、淋巴结大小等),按鼻咽癌两种临床分期标准进行分期.结果:解剖结构定义不同的鼻腔受侵16例(第7版UICC 27例)、口咽受侵犯3例(第7版UICC 11例),两种分期中T1、T2例数完全相同.T3、T4例数有一定差别,这与第7版UICC分期中将鼻窦受侵归为T3有关.N0例数完全相同,N1例数相差最大,未出现淋巴结最大径>6cm的病例,临床总分期基本一致.Ⅲ+Ⅳ期病例分别为97例和95例,晚期病例占绝大多数.结论:两种分期鼻咽和口咽、鼻腔的分界不同,口咽和鼻腔受侵的T分期归属不同,但第7版UICC分期中鼻腔和口咽受侵均全部合并更高期别的T因素,所以未造成两种分期T1、T2例数的差别.2008分期中,翼内肌受侵(37%),100%合并同期别和更高期别T因素,故翼内肌的合理性有待研究.2008分期中副鼻窦受侵归为T4、咽后淋巴结归转移为N1a、N分期采用3cm的标准是合理的.可对RTOG(2006年版)颈部淋巴结影像学分区做适当调整,制定出锁骨上区的影像学边界,以便与UICC分期接轨.两种分期的脑神经受累的MRI诊断标准需要完善.  相似文献   

2.
鼻咽癌2008分期应用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林志雄  杨智宁  詹益州  谢文佳  李国文  冯会亭 《癌症》2009,28(10):1029-1032
背景与目的:鼻咽癌2008分期自推出应用于临床至今已有半年,其分期标准以及对某些解剖结构的定义有别于鼻咽癌’92分期和UICC2002分期。本文旨在从MRI影像学的角度,探讨鼻咽癌2008分期标准的合理性,提出2008分期中没有涉及或明确定义的分期因素,分析2008分期是否使病例期别分布产生变化。方法:收集177例初治鼻咽癌患者的MRI资料,按各个分期标准中提及的所有解剖部位,分别标记受侵犯与否,按2008分期标准,鼻腔和鼻咽的分界为双侧上颌窦后壁的连线。结果:口咽、鼻腔、软腭、椎前肌、茎突后间隙、颅内、眼眶和第1、2颈椎100%,翼内肌、翼外肌及以外的咀嚼肌间隙95%以上合并同期别或更高期别T因素。本组76.3%有颈部淋巴结转移,其中Ⅱb区占91.9%;64.4%病例有咽后淋巴结转移,其中90.4%合并颈部淋巴结转移,咽后淋巴结〉3cm的有3例,按2008分期分别为T4N3M0、T2N1aM0、T4N1bM0。全组淋巴结包膜外侵犯63例,双侧颈淋巴结转移77例,这两项在相同最大横径和最长纵径中的比例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11例腮腺淋巴结转移中(6.2%)1例为N0,1例为N1a,其余9例合并N1b以上的淋巴结转移。2008分期、UICC和’92分期的晚期病例分别为81.4%、78.5%和75.7%。结论:2008分期对鼻咽和鼻腔的分界定义偏前,以及将翼内肌列为T3,有其合理性;翼内肌和翼外肌之间的间隙受侵,应该给予明确定义;咽后淋巴结〉3cm,不论大小、侧数一律归为N1a.是合理可行的:淋巴结最大横径或最长纵径可能跟预后无关:淋巴结转移跨区时应该明确定义;腮腺淋巴结转移和耳前(咬肌前)淋巴结转移需要明确N分期归属;使用2008分期,对病例的分期分布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鼻咽癌咽后淋巴结的发生率及特征,探讨其与受累部位、颈部淋巴结转移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333例经病理证实、无远处转移的初诊鼻咽癌患者MRI资料。根据2008临床分期标准进行分期。采用率的比较分析咽后淋巴结转移与临床分期、肿瘤侵犯部位及颈部淋巴结转移的关系。结果(1)咽后淋巴结阳性率为66.3%,其中单侧41.4%,双侧24.9%;不同T、N分期(T1、T2、T3、T4;N1b、N2、N3)的咽后淋巴结转移率均不同,其中T1期均低于T2、T3以及T4期(P<0.05),N1b期均较N2、N3期低(P<0.05);(2)茎突前间隙、颈动脉鞘区、口咽、椎前肌、翼内肌等结构侵犯者的咽后淋巴结转移发生率均明显高于其未侵犯者(P<0.05);(3)全组病例颈淋巴结转移率为82.0%,其中咽后淋巴结阳性者高于阴性者(87.8% vs.70.5%,P<0.05);双侧咽后淋巴结转移者高于单侧转移者(94.0% vs. 84.1%,P<0.05);(4)咽后淋巴结最大直径≤20 mm与最大直径>20 mm患者的颈淋巴结各区转移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鼻咽癌咽后淋巴结转移率高与茎突前间隙、颈动脉鞘区、椎前肌、翼内肌及口咽侵犯相关;(2)鼻咽癌咽后淋巴结转移影响颈淋巴结的转移;(3)咽后淋巴结的直径大小与颈淋巴结各区转移无相关性。  相似文献   

4.
鼻咽癌的CT与MRI对比研究   总被引:29,自引:1,他引:29  
目的:比较CT与MRI对鼻咽癌侵犯部位检出率的差别;评价MRI相对于CT对92分期产生的影响.方法:收集2003年1月至2004年6月收治、经病理证实的初诊鼻咽癌250例,所有病例同时具有治疗前鼻咽和颈部的CT及MRI资料.在CT和MRI上分别评价各个解剖部位的受侵犯情况.结合临床资料分别采用CT和MRI进行92分期.结果:MRI对于鼻咽超腔、茎突前间隙、口咽、咽后淋巴结、颅底骨质、海绵窦、鼻窦、颈椎和颞下窝等侵犯的检出率明显高于CT,有统计学意义.CT与MRI对于鼻腔、茎突后间隙侵犯及颈部淋巴结的检出差别无统计学意义.MRI使32.0%的T分期发生改变;11.6%的N分期发生改变;30.0%的临床分期发生改变.结论:MRI对于诊断鼻咽癌的超腔侵犯、颅底骨质、鼻窦、海绵窦受侵,以及咽后淋巴结转移要明显优于CT;而在颈部淋巴结转移的检出方面与CT结果一致.MRI主要影响鼻咽癌92分期的T分期;对N分期影响不大,临床分期的改变将有利于指引治疗方案的调整.  相似文献   

5.
目的 建立一个基于MRI并与IMRT相适应的鼻咽癌新T分期系统。方法 回顾分析2008—2010年我院基于MRI并接受IMRT的608例初治无转移鼻咽癌患者资料,按鼻咽癌第7版UICC/AJCC分期系统进行分期。Kaplan-Meier法计算相关生存率及Logrank检验,Cox法多因素分析。现行UICC/AJCC分期系统存在不足,在此基础上建立新鼻咽癌T分期系统,并对新T分期系统合理性进行评价。结果 5年随访率为94.5%,5年OS、DFS、LRFS、DMFS分别为81.5%、80.1%、86.0%、81.1%。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鼻咽、咽旁间隙、颅底解剖结构均为影响患者OS率因素(P=0.000—0.045)。根据风险差异性及生存曲线分布提出新T分期标准:T1期:侵袭鼻咽、咽旁间隙、口咽、鼻腔、颅底、翼内肌;T2期:侵袭翼外肌、鼻窦、眼眶、颅内、颞下窝、颅神经。推荐新T分期系统LRFS曲线及OS曲线均能很好地拉开。结论 推荐新T分期系统能较客观地预测鼻咽癌患者预后,可作为鼻咽癌临床新分期探索性的尝试。  相似文献   

6.
对鼻咽癌2008分期的评价与建议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孙颖  马骏 《癌症》2009,28(10)
鼻咽癌2008分期的优点:①采用MRI为主要分期手段;②舍弃了主观性的因素,纳入了新的独立预后因素如咽后淋巴结、RTOG颈部分区概念;③对T分期进行了简化;④N分期和总临床分期可以很好地预测远处转移风险及总生存率.这些改变适应了现代诊疗模式,具有很高的实用性.而对现行标准进行前瞻性、多中心的临床验证,进而修正完善,则符合分期的发展性和科学性原则.不足的是:①鼻腔、口咽等解剖结构的定义过于局限,咀嚼肌间隙的表达不够直观;②淋巴结大小等指标的循证医学证据不足;③T分期之间的风险差异性不显著:④与国际UICC/AJCC第六版分期标准基本概念如口咽、颈部分区上的差异,将有碍于国内外资料的交流.  相似文献   

7.
MRI对78例鼻咽癌患者临床分期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背景与目的:目前国内鼻咽癌按92’福州分期进行临床分期,其主要依据是临床检查和CT检查。随着MRI在临床上普及应用,其对显示鼻咽癌侵犯范围更加敏感、精细,势将影响鼻咽癌的临床分期。本文通过对78例鼻咽癌患者的CT与MRI图像的比较,探讨MRI相对于以CT为基础,对鼻咽癌92’福州分期造成的影响。方法:回顾分析我院2005年8月至2006年8月收治的78例鼻咽癌患者放射治疗前的CT和MRI图像,所有病例均经病理证实。采用χ2检验分别以CT和MRI图像为依据的鼻咽癌92’福州分期的差异。结果:MRI和CT对鼻咽癌病变检出率分别为:茎突前间隙82.0%,65.4%;口咽34.6%,20.5%;咽后淋巴结74.4%,55.1%;颅底骨质51.3%,30.8%;海绵窦/颅内19.2%,5.1%;副鼻窦33.3%,19.2%;翼腭窝16.7%,6.4%等,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鼻腔28.2%,21.8%;茎突后间隙侵犯65.4%,67.9%;喉咽2.6%,1.3%;以及对颈部淋巴结各区检出率等,差异无显著性。对T、N分期的影响:按照92’福州分期标准,MRI使42.3%的T分期发生改变;25.6%(20/78)的N分期发生改变。对临床分期的影响:按照92’福州分期标准,MRI使28.2%的临床分期发生改变。结论:以MRI作为鼻咽癌的检测手段,诊断更准确,尤其对颅底颅内病变和咽后淋巴结;临床分期改变幅度大,将影响对临床预后的评估;应考虑将MRI图像作为鼻咽癌的临床分期标准。  相似文献   

8.
Mao YP  Hong MH  Sun Y  Liang SB  Li L  Liu LZ  Tang LL  Cao SM  Lin AH  Lu TX  Liu MZ  Ma J 《癌症》2007,26(10):1099-1106
背景与目的:'92分期系统临床应用15年来,鼻咽癌的诊断和治疗水平发生了明显的改变.本研究旨在通过对基于现代诊断和治疗模式下大宗病例的鼻咽癌进行分期因素的探讨,为'92分期的改进提供参考.方法:收集2003年1月至2004年12月间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放疗科收治、经病理证实、无远处转移的初诊鼻咽癌924例,所有病例治疗前均行鼻咽和颈部MRI检查.采用归纳法分析'92分期中T因素之间的相互关系.N分期因素的筛选采用Cox风险比例模型进行多因素分析.根据临床分期的原则,采用风险一致性、风险差异性、预后预测及分布均衡性等指标对分期进行评价.结果:'92-T分期因素中,颈椎前软组织、软腭、翼腭窝及眼眶受侵时,均100%合并其它同一期别或更高期别的T因素受侵,91.3%(282/309)颈动脉鞘区肿物占据合并其它,T3因素受侵,85.3%(64/75)单组颅神经受侵合并其他T4因素受侵.T3颈动脉鞘区肿物占据组(HR=1.635,95% CI:0.987~2.764.)与T2组(HR=1.524,95% CI:0.910~2.368)的局部复发风险比较接近:T3单一颅底骨质受侵组(HR=3.567,95% CI:1.398~11.278)、广泛颅底骨质受侵组(HR=3.891,95% CI:1.449~10.449)及T4单纯蝶窦受侵组(HR=3.613,95% CI:1.437~11.854)局部复发风险比较接近;T3单组颅神经受侵组(HR=5.849,95% CI:2.069~14.500)和T4除蝶窦外受侵组(HR=6.618,95% CI:2.499~17.525)局部复发风险比较接近.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淋巴结转移的水平、侧数是影响鼻咽癌远处转移的独立预后因素.由此,依据分期标准简洁的要求,删除软腭、颈椎前软组织、翼腭窝及眼眶等因素.依据风险一致性原则,将咽旁间隙包括茎突前间隙及颈动脉鞘区侵犯定义为T2,颅底骨质包括翼突区侵犯定义为T3,蝶窦受侵定义为T3,颅神经侵犯定义为T4.依据多因素分析结果,N分期考虑淋巴结侧数及水平.结论:本研究推荐的、基于磁共振成像的T、N及总临床分期标准符合风险一致性、风险差异性、分布均衡性及预测价值等临床分期原则,建议临床使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 临床验证中国鼻咽癌2008分期对口咽侵犯划分标准的合理性.方法 连续收集经病理证实的初治及无远处转移的鼻咽癌患者共333例,所有病例均行鼻咽部和颈部磁共振成像(MRI)扫描,评价鼻咽癌口咽侵犯情况.结果 333例鼻咽癌患者MRI显示,口咽侵犯26例(7.8%).口咽侵犯的患者合并鼻腔、咽旁间隙、颅底骨质、翼内肌、鼻旁窦、颅内、翼外肌及其以外的咀嚼肌间隙侵犯的发生率明显增加(P<0.050).口咽侵犯患者较未发生口咽侵犯患者的5年总生存(OS)率及5年无远处转移生存(DFFS)率降低(38.1%比72.6%,P< 0.001;49.1%比84.5%,P<0.001).多因素分析显示:口咽侵犯是影响鼻咽癌OS率及DFFS率的独立预后因子(均P<0.001).口咽侵犯患者较T2期患者5年OS率及DFFS率降低(38.1%比80.9%,P< 0.001;49.1%比89.3%,P<0.001).结论 口咽侵犯是影响鼻咽癌患者OS及DFFS的重要因素.鼻咽癌口咽侵犯患者较T2期患者5年OS及DFFS明显下降.口咽侵犯在鼻咽癌2008分期中的划分标准有待于进一步修正.  相似文献   

10.
鼻咽癌的CT与MRI对比分析   总被引:5,自引:5,他引:5  
[目的]探讨CT和MRI对鼻咽癌的诊断价值。[方法]收集2003年10月到2005年1月,经病理证实的107例鼻咽癌患者,均行MRI和CT扫描,并根据临床资料和CT或MRI进行’92分期。[结果]MRI对于腔内病变的诊断以及翼腭窝、颞下窝、颈长肌、海绵窦、颅底、颈椎、咽后淋巴结、颈淋巴结等侵犯的检出要高于CT,而对鼻腔、口咽、咽旁间隙等检出与CT差别不大。根据’92分期原则,MRI相对于CT使33.6%(36/107)的病例发生了T分期改变。[结论]MRI对鼻咽癌的诊断、分期相对CT有优势。联合应用更有益。  相似文献   

11.
我院1975年6月~1990年7月共收治食管平滑肌瘤10例,占同期食管肿瘤总数的0.192%(10/1092)。位于食管上段2例,中段5例,下段3例。X线食管钡餐造影是诊断本病的主要方法。行食管粘膜外肿瘤摘除9例,食管部分切除1例,效果良好。本文就其诊断与手术治疗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2.
13.
背景与目的: 研究仙人掌原液的毒性。 材料与方法: 小鼠急性毒性试验、Ames试验、小鼠骨髓嗜多染红细胞微核试验、小鼠精子畸形试验、大鼠30 d喂养试验。 结果: 仙人掌原液雌、雄小鼠LD50均大于20.0 g/kg,属无毒物质;Ames试验、微核试验和精子畸形试验结果均为阴性;大鼠30 d喂养试验结果显示该样品30 d喂养对大鼠各项观察指标未见毒性作用。结论: 在本次实验条件下,仙人掌原液为无毒物质,未显示有遗传毒性和亚急性毒性作用。  相似文献   

14.
15.
目的通过总结胰头癌病人的临床表现和影象学检查结果来评价手术切除的可能性。方法总结32例胰头癌病人的临床表现和CT、磁共振(MRI)检查结果,判断肿瘤是否已发生邻近浸润或远处转移,以此来评价其手术切除的可能性。结果在22例作CT检查的病例中,判断正确的为17例,准确率为77.3%。作MR检查9例,全部判断正确,准确率为100%。结论某些特殊的临床表现和CT、MR检查对判断肿瘤是否发生邻近浸润或转移有较大价值,为术前评价手术切除的可能性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6.
Chronic experiments on CBA and C57B1 mice and acute experiments on CBA mice established: (a) carcinogenic effect of sodium nitrite given continuously with drinking water (0.1; 1.0 and 10.0 maximum allowable concentration) in combination with morpholine fed with bread, and (b) endogenous synthesis of nitrosomorpholine as a result of simultaneous intragastric administration of same doses of sodium nitrite and morpholine. Also, nitrosomorpholine and N-nitrosodimethylamine synthesis was observed in vitro following addition of low-dose sodium nitrite, morpholine and amidopyrine to human gastric juice. Carcinogenic hazard associated with low-dose nitrite consumption in humans is discussed.  相似文献   

17.
背景与目的:研究仙人掌原液的毒性。材料与方法:小鼠急性毒性试验、Ames试验、小鼠骨髓嗜多染红细胞微核试验、小鼠精子畸形试验、大鼠30 d喂养试验。结果:仙人掌原液雌、雄小鼠LD50均大于20.0 g/kg,属无毒物质;Ames试验、微核试验和精子畸形试验结果均为阴性;大鼠30 d喂养试验结果显示该样品30 d喂养对大鼠各项观察指标未见毒性作用。结论:在本次实验条件下,仙人掌原液为无毒物质,未显示有遗传毒性和亚急性毒性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索胆囊癌的防治方法。方法分析29例胆囊癌病人临床资料、治疗方法及结果。结果术前诊断明确者21例,剖腹探查发现已属晚期,9例为Ⅳ期行根治术,12例为Ⅴ期未行根治术,均于术后1年内死亡。术前怀疑胆囊癌者5例,剖腹探查冰冻切片证实为Ⅴ期及Ⅳ期者各1例,Ⅴ期未行根治术,Ⅳ期行根治术,均于术后1年内死亡;Ⅲ期者3例,行胆囊癌根治术分别于术后10月、13月、17月死亡。2例术中冰冻切片发现的Ⅱ期胆囊癌,行胆囊癌根治术,分别于术后23月、26月死亡。1例意外胆囊癌属Ⅰ期胆囊癌,术后5年半死亡。结论要减少胆囊癌危害,重在及时治疗胆囊结石。  相似文献   

19.
20.
中晚期贲门癌148例的外科治疗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总结贲门癌手术治疗影响生存率的因素 ,提供今后工作参考。方法 对 14 8例经手术治疗的贲门癌患者进行术后并发症、绝对生存率的X2 检验。结果 本组切除率为 94.5 9% ,近半胃切除占 72 .14 % ,1、3、5年生存率分别为 67.9%、45 %和 2 4.3 %。病期、外侵程度和淋巴结转移等因素对 5年生存率有显著影响 (P <0 .0 1)。术后并发症以吻合口瘘及肺癌并发症为多见 ,其发生率为 3 .6% ,手术死亡率 1.4%。结论 提高生存率的关键在于早期诊断 ,根治手术和术后积极综合治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