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陆涛 《癌症进展》2022,20(1):18-20,33
肿瘤的发病机制及治疗方法一直备受关注,研究肿瘤的本质及发病逻辑具有重要意义.肿瘤进化假说认为,肿瘤的发生从本质上是种群为应对环境变化而产生的适应性进化行为,肿瘤是种群、个体、系统、器官受到内外因素的影响,从而显现在进化过程中的结果差异.肿瘤的预防应从减弱进化因子的影响入手,治疗应在消灭肿瘤细胞的同时打断个体进化指令,避...  相似文献   

2.
乔媛媛 《现代肿瘤医学》2011,19(9):1877-1880
肿瘤细胞血液播散至远处器官和后来形成的转移灶是上皮来源恶性肿瘤最主要的死亡原因。对恶性肿瘤发生远处转移和复发等研究认为是由外周血中存在的循环肿瘤细胞所致(circulating tumor cell,CTC)。CTCs存在于外周循环中,激发机体的免疫反应,大部分肿瘤细胞被机体免疫系统所识别难以生存,只有小部分细胞继续在循环中,穿透基底膜,侵出血管在远端形成肿瘤转移灶。CTCs是肿瘤发生远处转移的必要条件,深入研究循环肿瘤细胞有助于对肿瘤的转移机制有更多的了解。本文对CTCs的分离与鉴定技术方法和CTCs与肿瘤复发转移的机制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3.
肿瘤细胞血液播散至远处器官和后来形成的转移灶是上皮来源恶性肿瘤最主要的死亡原因。对恶性肿瘤发生远处转移和复发等研究认为是由外周血中存在的循环肿瘤细胞所致(circulating tumor cell,CTC)。CTCs存在于外周循环中,激发机体的免疫反应,大部分肿瘤细胞被机体免疫系统所识别难以生存,只有小部分细胞继续在循环中,穿透基底膜,侵出血管在远端形成肿瘤转移灶。CTCs是肿瘤发生远处转移的必要条件,深入研究循环肿瘤细胞有助于对肿瘤的转移机制有更多的了解。本文对CTCs的分离与鉴定技术方法和CTCs与肿瘤复发转移的机制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4.
肿瘤细胞血行转移相关基因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肿瘤血液转移相关基因的研究是肿瘤侵袭转移研究领域的热点。肿瘤细胞从原发部位侵和淋巴管或血管,播期至其它器官或组织内,形成肿瘤转移性病灶,肿瘤转移的发生,发展与机体的免疫状况,肿瘤细胞的特征以及肿瘤细胞滞留环境等因素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5.
肿瘤作为体内产生的新生物可在有限的时空内发生微进化.肿瘤细胞克隆在遗传变异和表观遗传学机制改变的调控下呈线性或分枝进化,多数临床患者的肿瘤呈嵌合式分枝进化,导致肿瘤的异质性,影响其发展,是临床难治和易于复发的生物学基础,已引起研究者的关注.文章以急性髓系白血病(AML)和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等为例介绍肿瘤微进化的历程和线性/分枝进化的概念,并对肿瘤微进化研究的一些问题和方向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6.
虽然手术切除目前仍是肝细胞癌 (HCC ,以下简称肝癌 )治疗的首选方法 ,但肝癌根治性切除后复发率高是影响其长期生存率的主要因素。因此 ,开展肝癌术后复发与转移的研究是当前肝癌治疗的重要内容。本文就近年来国内外有关肝癌复发转移机理、肝癌根治术后复发与转移的防治作以下综述。1 肝癌复发转移机理的研究1 1 癌基因、抑癌基因与肝癌转移肝癌切除术后复发转移机制涉及多个方面 ,研究证明[1] ,某些癌基因的突变和抑癌基因的失活不仅参与肿瘤的发生和发展 ,而且影响着肿瘤的转移。目前已经明确与肝癌侵袭和转移有关的基因有mdm 2…  相似文献   

7.
类器官是由正常组织或肿瘤的特异性干细胞,在体外三维培养条件下,形成的三维体外细胞结构,具有自我组织形成类似于原始组织的“微型器官”的能力,能够较好地概括来源组织的特征和细胞异质性。类器官作为肿瘤研究的临床前模型,可用于药物筛选,预测患者对治疗的反应,为患者选择最合适的治疗方案。此外,还可对其进行基因修饰,用于肿瘤的发生发展和转移机制的研究。类器官这一新颖的构建技术,能够为个性化医疗提供指导,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本文就类器官在肿瘤发生发展的机制研究、药物筛选和临床治疗中的作用以及其在肿瘤微环境中的应用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8.
干细胞具有自我更新及多向分化能力,可以分化成机体组织器官的各种成熟细胞。人们发现许多肿瘤的发生都与成体干细胞有着密切的关系,肿瘤细胞可来源于成体干细胞积累的突变,因为干细胞具有无限增殖能力,在体内可长期存在,这使突变更容易在成体干细胞中发生和积累;肿瘤细胞也可来源于成体干细胞下游祖细胞积累的突变。随着研究深入还发现,肿瘤细胞与成体干细胞之间有着惊人的相似性——相似的生长调控机制和等级现象,由此提出了肿瘤干细胞的概念,并归纳了随机制论和等级理论解释为什么并非每个肿瘤细胞都具有再生肿瘤和转移的能力,许多文献更倾向于等级理论在起作用。目前已经在白血病和一些实体瘤中分离鉴定出肿瘤干细胞,在一些长期培养的肿瘤细胞系中也发现了类似的肿瘤干细胞。这些肿瘤干细胞具有自我更新能力和正常成体干细胞的一些耐药机制,对现有的抗肿瘤治疗不敏感,常导致肿瘤的复发和转移。因此,肿瘤干细胞的根除和检测对于肿瘤的治疗和预后评估都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0 引言 肺癌是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疾病,其发病率和病死率居恶性肿瘤之首,肺癌复发或转移是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多数患者在病程中出现脑、骨、肝、肾上腺等远隔器官转移,血液循环系统是肿瘤远处转移的必要途径之一.有研究指出肿瘤的复发和远处转移可能与肿瘤切除前循环肿瘤细胞(circulating tumor cells,CTCs)的人血有关[1].临床研究[2-4]显示CTCs在肺癌临床分期、疗效监测和预后评估及个体化治疗中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本文就CTCs的特点、检测、转移及临床应用等方面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10.
肿瘤休眠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肿瘤休眠是一个临床概念,已有近50年的研究历史,经历了对肿瘤休眠的现象描述、肿瘤休眠动物模型的建立、肿瘤休眠机制研究、实验性肿瘤休眠诱导与肿瘤休眠疗法等阶段.休眠肿瘤细胞的长期存在是恶性肿瘤难以彻底根治的主要原因,也是导致肿瘤复发和远处转移的根源.彻底阐明肿瘤休眠机制,将有助于实现对肿瘤复发与转移的有效控制.  相似文献   

11.
干细胞与肿瘤发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干细胞具有自我更新及多向分化能力,可以分化成机体组织器官的各种成熟细胞。人们发现许多肿瘤的发生都与成体干细胞有着密切的关系,肿瘤细胞可来源于成体干细胞积累的突变,因为干细胞具有无限增殖能力,在体内可长期存在,这使突变更容易在成体干细胞中发生和积累;肿瘤细胞也可来源于成体干细胞下游祖细胞积累的突变。随着研究深入还发现,肿瘤细胞与成体干细胞之间有着惊人的相似性——相似的生长调控机制和等级现象,由此提出了肿瘤干细胞的概念,并归纳了随机制论和等级理论解释为什么并非每个肿瘤细胞都具有再生肿瘤和转移的能力,许多文献更倾向于等级理论在起作用。目前已经在白血病和一些实体瘤中分离鉴定出肿瘤干细胞,在一些长期培养的肿瘤细胞系中也发现了类似的肿瘤干细胞。这些肿瘤干细胞具有自我更新能力和正常成体干细胞的一些耐药机制,对现有的抗肿瘤治疗不敏感,常导致肿瘤的复发和转移。因此,肿瘤干细胞的根除和检测对于肿瘤的治疗和预后评估都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2.
肿瘤休眠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肿瘤休眠是一个临床概念,已有近50年的研究历史,经历了对肿瘤休眠的现象描述、肿瘤休眠动物模型的建立、肿瘤休眠机制研究、实验性肿瘤休眠诱导与肿瘤休眠疗法等阶段。休眠肿瘤细胞的长期存在是恶性肿瘤难以彻底根治的主要原因,也是导致肿瘤复发和远处转移的根源。彻底阐明肿瘤休眠机制,将有助于实现对肿瘤复发与转移的有效控制。  相似文献   

13.
很早以前人们就认识到,肿瘤转移是一个非随机过程,某些类型的肿瘤具有器官转移特异性.比如,乳腺癌通常转移到骨、肝、脑和肺;前列腺癌通常扩散到骨;而直肠癌则在初期就可能形成肝内转移灶.尽管在临床上转移一直是一个直接影响肿瘤疗效和预后的重要问题,但由于转移是一个发生在活体内难以被观察到的隐匿过程,临床医师对转移过程的关注往往远不如对转移结果的重视,对于肿瘤器官特异性转移的生物学更是缺乏了解.而认识肿瘤转移的器官特异性及其生长调节的分子机制无疑有助于在临床上有效防治肿瘤转移.  相似文献   

14.
临床局限型前列腺癌患者在接受根治术后有一部分会发生生化复发,生化复发是肿瘤继续进展并发生临床复发或转移的前兆。术后随访中检出生化复发患者,进行恰当的评估,可以筛选出高危患者接受进一步治疗。挽救性放疗和内分泌治疗对前列腺癌根治术后复发或转移的患者有一定的疗效。本文综述了前列腺癌根治术后复发和转移的诊断方法和治疗选择的进展。  相似文献   

15.
干细胞是一类具有自我更新、多向分化潜能的细胞群体,一个干细胞便可发育为完整的生物机体或组织器官。研究表明,体外可长期培养的肿瘤细胞系(包括MCF-7)中也存在着类似的肿瘤干细胞。因此,提出了肿瘤干细胞假说,国内外对乳腺癌干细胞分离鉴定做了很多尝试,从而探讨对于肿瘤的发生发展、复发转移、耐药及疗效的内在联系。综述从乳腺癌干细胞的起源,与雌激素受体的关系,及乳腺癌干细胞相关的生物信号途径,阐述了对乳腺癌干细胞的认识,并通过其临床放化疗过程中的抵抗表现,研究乳腺癌治疗的抵抗机制,同时,进一步展望乳腺癌干细胞的靶向治疗前景。  相似文献   

16.
胆囊癌是胆道系统常见的恶性肿瘤 ,其早期诊断率、手术切除率及 5年生存率均较低 ,预后极差。转移是影响胆囊癌预后的重要因素 ,大量临床资料证明 ,仅靠经典的临床分期 ,病理组织分级判断预后和转移已显不足 ,因而从肿瘤生物学角度认识并寻找更合理、更准确预测转移的检测方法和指标是一研究热点。 p1 6是近年来发现的一种新型抑癌基因 ,其突变或缺失存在于多种人类恶性肿瘤中 ,与肿瘤的发生发展及转移潜能密切相关 ,因而有可能成为一项独立的预后指标。本文运用免疫组化方法对 38例胆囊组织中 p1 6基因的表达进行检测 ,为探索胆囊癌的转移…  相似文献   

17.
王耀焓  张培彤 《中国肿瘤》2016,25(9):699-705
目前研究认为肿瘤的复发转移与肿瘤干细胞有密切关系.对肿瘤干细胞与肿瘤侵袭转移相互关系的深入研究有助于提高肿瘤治疗疗效.然而,影响肿瘤干细胞发生侵袭转移的具体机制并不十分明确,其相关机制的研究主要集中在EMT的发生、肿瘤微环境的影响等.另外,中医药对肿瘤干细胞的治疗因其“多靶点、多途径”存在独特优势.  相似文献   

18.
临床与动物实验发现许多肿瘤的继发部位并非随意选择,而是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瘤细胞的内在属性与器官微环境的反应状态相适宜。研究发现,瘤细胞对不同器官的趋化物质表现出的运动性不同,对各器官的血管内皮细胞、基底膜和实质细胞的粘附性以及对不同器官的生长与抑制因子的反应性也存在着差异,这些差异在器官特异性转移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本文就瘤细胞的趋化性、运动性、异质性粘附及各种因子的调节等几个方面对肿瘤器官特异性转移的机制进行了较为系统的综述。  相似文献   

19.
Hedgehog信号通路是来自内胚层的信号分子之一,在个体胚胎发育诱导、模式的形成和细胞命运的决定中起着关键的作用,信号紊乱会导致各种组织器官畸形.在个体发育成熟后,Hedgehog信号通路只在特定的部位表达,与器官正常功能的维持、机体内环境的稳定有着密切的关系.然而,越来越多的研究显示Hedgehog信号通路与肿瘤的发生发展有着密切的关联.已有研究报道胃癌中也明显存在Hedgehog信号通路的异常活化.本文从Hedgehog信号通路过度表达的机制、成员突变、非经典Hedgehog信号通路、胃癌干细胞、上皮间质转化等方面出发,将近几年来Hedgehog信号通路与胃癌发生发展关联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报道.  相似文献   

20.
多原发性结直肠癌(multiple primary colorectal carcinoma, MPCC)是同一宿主或个体的结直肠上同时或先后发生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互相独立的原发性恶性肿瘤。临床上MPCC往往病期早、转移少、预后较好,其病因和发病机制仍不明确。本研究采用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法检测肿瘤转移抑制基因KAI1/CD82 mRNA在MPCC患者肿瘤组织中的表达,探讨其与MPCC侵袭转移的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