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 毫秒
1.
一、引言群钻问世以来,对我国钻削加工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但在钻削大直径孔时,群钻还存在卷屑困难、排屑不畅、散热不良的问题。经多年的探索,我们在群钻的基础上开发出五尖九刃麻花钻,基本上解决了上述问题。二、五尖九刃麻花钻的几何尺寸该钻头的几何参数如图1所示。图1五尖九刃麻花钻几何参数示意图(1)5个尖:B、B'、C、C'和横刃尖O;(2)9个刃:左外刃AB、右外刃A'B'、左第一弧刃BC、右第一派刃B'C'、左第二弧刃CD、右第二弧刃C'D'、左内刃DE、右内刃D'E'和窄横刃EE';(3)双尖高:h1=h2=1.5mm;(4)3锋角:2…  相似文献   

2.
王世清  朱林 《机械制造》1993,31(2):23-25
本文所介绍的对称排屑槽麻花钻(图1)和不对称排屑槽麻花钻(图2)是西安石油学院孔加工课题组的两项专利。两种钻头都是用来钻削深孔的,前者可以有横刃,也可以无横刃,后者没有横刃。钻削轴向力小;容屑空间大;一般可以钻削(5~20)d_0(d_0为钻头直径)的深孔,一次钻通,中途不需退钻排屑,有四条棱带,导向良好,排屑顺畅,冷却液可通过冷却液输送槽进入切削刃部,冷却效果好,钻头经久耐用;钻孔质量良好。现将这两种钻头的结构特点及刃形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3.
新型三刃钻     
秦占江 《工具技术》1991,25(7):21-24
本文介绍了一种新型的三刃钻,计算了钻尖的几何形状,分析了加工中的切削力、加工精度和振动等因素。经过一系列实验证实了该钻头能解决普通二刃钻加工中常出现的“回转振动”问题,且无需铰孔就可获得高的圆度、直线度和表面祖糙度,这就满足了生产中(如单件小批生产和维修试制产品等)要求钻头直接钻精孔的需要。  相似文献   

4.
刃尖钻头在钻削中解决了钻尖抗力问题,在生产中已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它的内刃前角比我国著名的“群钻”的内刃前角又增加了20°,刃磨简单,应用范围广。刀具特点1.去掉横刃,形成两条内刃,使钻头中心又形成了个小钻头(图1,图2,照片)。2.内刃前和中刃前打凹,使该处成为正前角,切削轻快,提高了钻头寿命。  相似文献   

5.
任光治 《工具技术》2001,35(5):25-27
1 麻花钻结构特点麻花钻是最常用的孔加工刀具 ,此类钻头的直线型主切削刃较长 ,两主切削刃由横刃连接 ,容屑槽为螺旋形 (便于排屑 ) ,螺旋槽的一部分构成前刀面 ,前刀面及顶角 ( 2)决定了前角γ的大小 ,因此钻尖前角不仅与螺旋角密切相关 ,而且受到刃倾角的影响。麻花钻的结构及几何参数见图 1。D———直径 ψ———横刃斜角 α———后角 β———螺旋角———顶角 d———钻芯直径 L———工作部分长度图 1 麻花钻结构及切削部分示意图横刃斜角Ψ是在端面投影中横刃与主切削刃之间的夹角 ,Ψ的大小及横刃的长短取决于靠钻…  相似文献   

6.
群钻在钻削加工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但在钻削大直径孔时发现 ,群钻还存在卷屑困难、排屑不畅、散热不良等问题。为解决这一问题 ,笔者经过6年多探讨试验 ,在群钻的基础上改进为五尖九刃麻花钻头 ,基本解决了上述问题。  一、五尖九刃麻花钻头几何参数  图 1为五尖九刃麻花钻切削部分 ,以70mm钻头为例 ,双尖高 :h1=h2 =1.5mm ;三锋角 :2 φ =12 5° ,2 φ1=130° ,2 φ2 =135° ;圆弧半径R1=R2 =4mm ;外刃长度 12mm ;横刃斜角 ψ =65° ;内刃斜角τ =2 5°;横刃宽度bψ=1.4mm ;各刃后角α =12°~16° ;后隙角 β =2 5°…  相似文献   

7.
樊铁镔 《工具技术》1990,24(9):29-36
本文比较系统地介绍了日本细井钻头刃形与其它常用钻头的比较试验,指出在切削力、刀具寿命、磨损特性等方面,细井钻头均优于其它钻头。作者对新刃形的切入性能和切屑形成机理、对加厚钻芯和进行涂层的优越性等作了比较深入的分析,为钻头的刃形设计提供了有益的参考。  相似文献   

8.
分屑和修磨横刃是提高钻孔效率的有效方法。在总结了国内外几种先进钻型的基础上,提出了新型高效的钻头刃形。通过试验,证明了这种新钻型优越的钻削性能,并可以在生产中广泛推广。  相似文献   

9.
新品     
《机械工程师》2006,(12):17-18
XPS-16数控钻头刃磨机产品特点:自动程序控制。通过持久的光纤维传感器探测钻头相关数据,保证自动刃磨的一次完成。刃磨性:可以刃磨2槽麻花钻,钻头材质为高速钢、镀锡钻、镀钴钻、锥柄钻、硬质合金钻(需选用金剐石砂轮)。钻尖类型:标准型、圆锥型、X形横刃、R形横刃。刃磨精度:符合并超过ISO10889标准。砂轮:砂轮为超耐磨、持久电镀砂轮。砂轮上方装有“砂轮移动控制”监视器,可以通过调整进给和速度保持钻头冷却。  相似文献   

10.
熊良山  师汉民  陈永洁 《中国机械工程》2007,18(10):1165-1167,1192
根据刃形曲线的设计原理,提出了曲线刃钻头柱面后刀面的刃磨要求和刃磨过程。按照给定的直母线方位角,应用平面表像法,推导了计算万向夹调整角度的公式,分析了刃形曲线点坐标与成形砂轮径向截形点坐标,以及万向夹的转角误差和砂轮的径向截形误差与刃形刃磨误差之间的相互关系,给出了检查刃形刃磨质量的方法。检测结果表明,曲线刃钻头柱面后刀面的刃磨工艺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1.
钻孔是金属切削加工中最重要的工序之一。普通麻花钻由于原始结构的缺陷 ,极大地限制了钻孔效率的提高。我国的群钻是世界公认的性能优良的钻型之一 ,但群钻结构复杂、刃磨困难 ,在生产中没有得到广泛使用。近年来 ,国内外开发研制了一系列先进钻头刃磨机和群钻刃磨机 ,可以刃磨一些先进钻型和群钻 ,但这些刃磨机结构复杂、价格昂贵 ,大部分厂家难以接受。90年代初 ,日本细井公司开发了一种新钻型 ,并研制出相应的刃磨机 ,很快得到了市场认同。细井钻头在性能上不如我国的群钻 ,但因为它的刃磨机结构简单 ,价格低廉 ,使得细井钻头很快在生…  相似文献   

12.
铣钻头     
<正> 伴随着现代工业飞速发展,尤其是采用柔性加工单元、柔性加工系统、自动加工和无人操作等,使用传统高速钢二刃麻花钻,甚至较为先进的三刃钻,在加工中暴露出许多问题与弱点:以前曾指出的由于存在所谓“回转振动”加工孔的精度与粗糙度甚低;加工孔壁留有明显的螺状刃痕;孔截面呈奇数多边形;由于速度低,孔扩张量大等。除此之外,在上述加工中,尚有下列问题:由于存在钻头横刃和几何形状的关系,钻削时轴  相似文献   

13.
根据钻头前刀面的数学模型,应用平面表像法理论建立了计算曲线刃钻头主刃各点在不同参考系下的工作切削角度(包括工作前角、工作刃倾角、工作主偏角等)的像图。以此为基础,提出一种通过测量主刃投影曲线间接测量主刃各点切削角度的新方法,较好地解决了任意刃形钻头切削角度的测量问题。试验证明,该方法正确而有效。  相似文献   

14.
无横刃钻头     
这种无横刃钻头是利用麻花钻在砂轮上手工刃磨成形的(见图)。它是磨去阻碍钻削的横刃,使之变成两个可以进行切削的切削刃,此外,又磨出  相似文献   

15.
在钻削加工中,钻头主切削刃的跳动量直接影响加工孔的精度与要求.就钻头主切削刃的跳动、刃口修磨与测量作了分析并介绍了解决的方法.  相似文献   

16.
圆弧刃钻头     
圆弧刃钻头的结构(见图)将横刃修短,这样可加大钻心附近的前角;将外缘转角处磨成圆弧R,同时形成副后角α_1。几何形状及主要参数直线部分的长度e_1随着圆弧部分R的大小而变化,一般约为整个切削  相似文献   

17.
77.钻铸铁精孔群钻的主要几何参数是多少?答:外刃锋角2ψ≈110°;修光刃锋角2ψ_1≈20°;横刃斜角ψ≈80°;修光刃后角α_1=4°~8°;尖高h≈0.2D(图33)。78.钻铸铁精孔群钻钻出的孔,精度和光洁度为什么高?答:横刃斜角较大和钴尖像一小钻头突出出来,钻孔时定心好、平稳。采用双重锋  相似文献   

18.
张运泰  王利 《工具技术》2000,34(9):27-28
1 钻削的特点钻头通常有两个主切削刃 ,加工时 ,钻头在回转的同时进行切削。钻头的前角由中心轴线至外缘越来越大 ,越靠近外缘处切削速度也越大。钻头的横刃位于回转中心轴线附近 ,横刃的副前角较大 ,无容屑空间 ,切削速度低 ,因而会产生较大的轴向抗力。如果将横刃刃口修磨成R形 ,中心轴线附近的切削刃为正前角 ,则可减小切削抗力 ,显著提高切削性能。  2 断屑与排屑钻头的切削是在空间狭窄的孔中进行 ,切屑必须经钻头刃沟排出 ,因此切屑形状对钻头的切削性能影响很大。常见的切屑形状有片状屑、管状屑、针状屑、锥形螺旋屑、带状屑、…  相似文献   

19.
本文在直线主刃圆锥面刃磨原理的基础上,分析了固定圆锥角实现各种结构参数钻头刃磨的可行性,分析了碟型砂轮内锥面刃磨的干涉条件,给出了碟型砂轮刃磨机的设计方法,同时给出了一个设计实例。通过实例明确了碟型砂轮刃磨机的局限性。  相似文献   

20.
针对碳纤维复合材料(CFRP)与钛合金夹层结构制孔过程中加工质量、制孔效率与钻头寿命低等问题,以钻头的横刃结构为主要研究对象设计试验方案,对钻头横刃结构进行优化,以提高加工质量、制孔效率与钻头寿命。结果表明:优化后的横刃结构加工性能优于普通"X"形钻头横刃结构,不论是碳纤维复合材料部位还是钛合金部位轴向切削力明显减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