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李丽平 《职业与健康》2005,21(11):1838-1839
目的研究肝硬化非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临床特点及诊治效果.方法对住院经急诊内镜检查确诊的60例肝硬化非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出血量与肝功能Child-Pagh分级呈正相关,以中等量出血为多,占钙.3%;非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占肝硬化上消化道出血的31.2%;病因以消化性溃疡和门脉高压性胃病为主,占83.3%.结论非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占肝硬化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的近1/3,,急诊内镜检查诊断具有重要意义,内科治疗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2.
肝硬化非曲张静脉破裂出血45例病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肝硬化门静脉高压可导致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已被广大医师所认识和熟悉。然而,肝硬化患者的上消化道出血并非都是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引起的。内镜检查是目前确定上消化道出血原因的首选办法。我科自1994年4月至2002年10月间采用胃镜检查72例肝硬化上消化道出血患者,发现非食管胃底静脉破裂出血患者45例。现就其出血病因构成比及出血方式结合文献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3.
上消化道一般是指屈氏(treitz)韧带以上,包括食道、胃、十二指肠、空肠上段以及胆道胰管等部位。由于炎症或溃疡等原因导致器官粘膜破裂、血管损伤而产生出血症状,叫上消化道出血。该病是内科急诊中最常见的一种,约占急诊量的1/8~1/10。许多病因可引起上消化道出血。我国常见的是消化性溃疡、食管胃底曲张静脉破裂、急性胃粘膜损害(包括出血糜烂性胃炎、应激性溃疡等),以及其他如胃癌、肝、胆癌等。病因病因1.呕血与黑便:是上消化道出血最明显的特征表现。上消化道出血后一般均有黑便,但不一定有呕血。出血量大时呕血与…  相似文献   

4.
上消化道出血是指食管、胃、十二指肠和胆道的出血。常见于:胃及十二指肠溃疡、肝硬化引起的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急性胃粘膜损伤、胃癌、慢性胃炎及胆道疾患。  相似文献   

5.
在治疗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及重症急性胰腺炎中奥曲肽被广泛应用,并取得较好疗效。但对非静脉曲张上消化道出血的治疗报道较少,此类出血病因复杂,常规药物治疗效果不一。我院2002年11月~2006年9月应用奥曲肽治疗非食管胃底静脉曲张性出血51例,取得较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近2年来某医院收治的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的病因及临床特点。方法:对266例上消化道出血病人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调查分析。结果:大于60岁的老年患者多见;半数以上患者仅有黑便,而没有呕血;上消化道出血前四位原因:消化性溃疡、急性胃黏膜病变、食管胃底静脉曲张、胃癌。结论:上消化道出血病因以消化性溃疡及急性胃黏膜病变最为常见,老年患者是上消化道出血的高危人群。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急诊胃镜在不同年龄段上消化道出血患者中的诊治意义。方法选择2017年9月至2019年8月我院收治的100例上消化道出血患者,均行胃镜检查。记录胃镜诊断病因结果,分析不同年龄段患者的病因分布差异,并对比急诊胃镜治疗与非急诊胃镜治疗患者的恢复情况。结果经胃镜分析病因显示消化性溃疡52例,急性胃黏膜病变19例,肝硬化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14例,消化道肿瘤9例,其他6例,确诊率为100.00%。中青年组与老年组的消化性溃疡、消化道肿瘤病因分布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100例患者经胃镜下治疗,均治疗成功。急诊胃镜患者的止血时间、住院时间短于非急诊胃镜患者(P<0.05)。结论中青年与老年上消化道出血病因分布有一定差异,可通过胃镜明确病因并进行急诊胃镜下治疗,快速止血。  相似文献   

8.
齐杰 《工企医刊》2015,(1):1231
上消化道出血主要病因为十二指肠球部溃疡、胃溃疡、急性黏膜病变、门脉高压性胃病、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复合性溃疡、胃癌,其中十二指肠球部溃疡最多见。中年人多见,男性多于女性。应大力推广急诊内镜诊治,对内科保守治疗无效的患者应及时转外科行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9.
目的肝硬化患者上消化道出血除门脉高压所致外,还可能因Dieulafoy病所致,研究探讨其诊断要点及治疗。方法收集该院自1998.1~2006.12发现的肝硬化合并Dieulafoy病患者16例,分析其诊治特点。结果此16例患者最初均诊断为肝硬化所致的食道或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门脉高压性胃粘膜病变出血、溃疡病出血,但由于治疗效果不好,反复经内镜、血管造影检查,最终确诊为Dieulafoy病,后经内镜下止血或血管介入下栓塞治疗好转。结论由于Dieulafoy病的诊断困难,当合并肝硬化时更易误诊或漏诊,故提高对此病的认识可提高其生存率。  相似文献   

10.
冉勇  刘真  董莉 《中国保健营养》2008,17(9):144-145
上消化道出血是指食管、胃、十二指肠或胰、胆等病变引起的出血以及胃空肠吻合术后的空肠病变出血。上消化道出血是临床常见的致命性急症,死亡率这10%左右。临床最常见的病因是消化性溃疡、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急性糜烂出血性胃炎和胃癌。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320排CT头颈部血管成像的扫描方法及其对头颈部血管病变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152例疑似头颈部血管病变患者行320排CT血管成像,扫描数据调入Vitrea fx后处理工作站进行后处理,其中21例同时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术(DSA).结果:该组152例320排CTA检查均能清楚显示头颈部动脉,其中,阴性35例,动脉闭塞15例,动脉变细或狭窄28例,动静脉畸形8例,动脉瘤23例,动脉钙化或斑块76例.21例同时行DSA检查,其中,320 CTA检出的5例动脉狭窄仅1例得到DSA证实,余4例中3例为阴性,1例为颅底小动脉瘤;320 CTA检出的9例动脉瘤经DSA检查证实均有动脉瘤存在;320 CTA检查中3例阴性病例DSA检查也为阴性.2种检查结果基本相符.结论:320排CT头颈部血管成像可清楚显示头颈部血管病变,避免了分段成像的遗漏或不必要的重复及追加扫描,为头颈部血管疾病的诊断提供了无创性“一站式”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12.
目的:就40例脑血管病患者颈部血管超声及脑血管造影比较进行探讨。方法:选取笔者所在医院2011年1月-2012年6月收治的40例脑血管病患者分别进行脑血管造影(DSA)检查、颈动脉超声检查。结果:DSA检查为颈内动脉病变血管20条、颈动脉分叉处斑块26处、颈总动脉病变血管6条。而颈部血管超声检查提示颈内动脉病变血管23条、颈动脉分叉处斑块28处、颈总动脉病变血管8条,二者吻合率分别为86.96%、92.86%、75%。结论:颈动脉斑块诊断的首选影像学检查应该是超声检查,尤其是B超。但如果脑血管病患者的血管病变严重,或者有条件的医院在对脑血管病患者进行了超声检查,还可以再进一步行DSA检查,以确保颈动脉斑块诊断的精度。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64排螺旋CT头颈部血管成像(CTA)对脑血管疾病诊断的价值.方法 对临床诊为脑梗死(33例)、短暂性脑缺血发作(46例)、蛛网膜下腔出血(9例)、脑出血(5例)及脑血管畸形(3例)等共计96例脑血管疾病患者行头颈部CTA:应用容积再现、最大密度投影、多平面重组及高级血管分析进行分析、诊断.结果 73例头颈...  相似文献   

14.
目的:评价64层螺旋CT(MSCT)检测肝血管疾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29例临床初诊疑为肝血管疾病的患者,行64层MSCT后,对原始数据采用容积再现(VR)、最大密度投影(MIP)、多平面重建(MPR)、曲面重建(CPR)等后处理方法,根据结果来判断MSCT对肝血管疾病的预测价值。结果:29例都能清楚显影肝动脉、肝静脉及门静脉三维图像及病变结论64层螺旋CT肝血管造影,对肝血管疾病的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5.
64排CT脑动脉成像重建技术的评价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评价64排CT脑血管成像几种重建技术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采用GE LightSpeed 64排CT机对怀疑脑血管病变的90例患者行CTA检查,将原始数据导入ADW 4.2工作站利用MPR、MIP、CPR、VR和CTVE进行脑动脉成像,并对图像进行分析。[结果]64排CTA能够清晰显示1~5级脑动脉结构,几种重建技术各有优势。CT脑血管成像发现动脉瘤16例,动静脉畸形13例,脑血管狭窄12例,脑膜瘤10例,正常者39例,病变患者均得到DSA或手术证实。VR对观测脑动脉瘤的部位、大小及其与毗邻结构的关系最为直观准确,在对动静脉畸形的大小、形态以及供血动脉、引流静脉的数量判断上以MIP和VR准确,而CPR和MIP更适于对脑血管狭窄程度的观测。[结论]各种重建技术均可用于诊断脑血管病变,它们的联合应用可提供更多的诊断信息,有助于临床治疗方案的选择。  相似文献   

16.
目的 研究多普勒彩色超声心电图检测在急性心肌梗死(AMI)诊断中的应用。方法 选择2017年3月—2019年3月在本院就诊的疑似为AMI患者92例,所有患者均行多普勒彩色超声心动图、多普勒彩色超声心电图及冠状动脉造影检查。以冠状动脉造影结果为“金标准”,评估多普勒彩色超声心动图及多普勒彩色超声心电图检测的敏感性、特异性、准确率和符合率。结果 92例疑似为AMI患者,经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确诊AMI患者71例,非AMI患者21例;以冠状动脉造影为“金标准”,多普勒彩色超声心动图诊断AMI敏感性为84.51%,特异性为71.43%,准确度为81.52%,ROC曲线下面积(AUC)为0.803;多普勒彩色超声心电图诊断AMI敏感性为95.77%,特异性为85.71%,准确度为93.48%,AUC为0.907。多普勒彩色超声心电图敏感性、准确度、AUC均高于多普勒彩色超声心动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普勒彩色超声心电图病灶符合率(92.96%)明显高于多普勒彩色超声心动图(77.4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762,P=0.009)。结论 多普勒彩色超声心电图检测在AMI诊断中敏感性、准确度和符合率均较高,具有良好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产前超声检查诊断胎儿畸形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某医院收治的孕期内诊断为先天性畸形胎儿的孕妇138例作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超声检查,分析超声检查诊断胎儿畸形的临床效果。结果:经过超声检查后,138例先天性畸形胎儿中,主要是神经系统、心血管系统、颜面部畸形,所占比例分别为29.71%、21.74%、16.67%。结论:通过对产妇进行产前超声检查,可以有效区别畸形状况,及时采取必要措施提前干预,大大减少畸形胎儿的出生率。  相似文献   

18.
A case of congenital renal arteriovenous malformation (AVM), presenting with profuse haematuria in the second trimester of pregnancy is reported. Selective embolisation with polyvinyl alcohol particles and absolute alcohol successfully ablated the lesion and a healthy infant was delivered at term five months later. Renal angiography at three years showed no evidence of the lesion.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三维数字减影血管造影(3DDSA)在脑血管疾病中的诊断和治疗的价值。方法60例疑有脑血管病的患者均在3DDSA系统的操作床上行普通DSA,然后行三维重建成像处理,作出正确的诊断后,再根据3DDSA图片数据处理,拟定治疗方案。结果60例疑有脑血管病的患者行普通DSA检查,阳性率为90.0%,3DDSA处理后阳性率为95.0%。共确诊57例,其中脑动脉瘤29例,脑动静脉畸形16例,CCF 6例,烟雾病4例,血管狭窄2例。结论3DDSA能够提高脑血管病的检出率,明显优于普通DSA,对评价脑血管病的综合治疗有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