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阐述了大气PM2.5的概念、来源、组成成分及危害。概括了国内外关于PM2.5与肺癌关系的流行病学进展,重点介绍了国内外关于PM2.5导致肺癌的作用机制学说,为今后大气PM2.5与肺癌关系研究提供科学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
随着国内PM2.5污染问题不断加剧,关于PM2.5与各类疾病关系的报道也越来越多。因此,本文重点讨论PM2.5与肺癌、PM2.5与心血管疾病、PM2.5与支气管炎之间的内在联系,旨在为相关工作人员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大气颗粒物对心血管系统疾病的影响及其机制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国内外多项流行病学调查及实验研究表明,大气PM10、PM2.5暴露与心血管疾病的入院率和死亡率有关.目前认为大气颗粒物主要通过造成血管功能障碍、促进动脉粥样硬化形成、引起心律失常及氧化应激和炎性反应对心血管系统健康产生损害.其中对沙尘颗粒物与心血管系统疾病关系的研究尚不多且结论 并不一致.笔者对近年来国内外关于大气颗粒物与心血管系统疾病的关系及作用机制的研究进展做简要综述.  相似文献   

4.
大气细颗粒物污染与居民每日死亡关系的Meta分析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目的综合分析国内外大气细颗粒物(PM2.5)短期暴露与人群死亡关系的流行病学资料,以获取大气PM2.5-居民死亡的暴露-反应关系。方法在联机检索文献的基础上,对多篇文献的综合评价采用Meta分析的方法进行,定量确定PM2.5居民每日死亡的暴露-反应关系。结果建立了居民短期接触大气PM2.5污染的暴露-反应关系,即大气PM2.5浓度每升高100μg/m^3,居民死亡发生增加的百分比为12.07%(95%可信区间:8.31%-15.82%)。结论本研究建立的暴露-反应关系,可用于我国及各城市大气细颗粒物污染的健康危险度评价工作。  相似文献   

5.
大气PM2.5的健康影响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大量流行病学研究表明,大气PM2.5的暴露与人类健康危害之间存在持续的统计学相关性,大气PM2.5对健康的潜在危害已受到国内外学的普遍关注。本综述了大气PM2.5的来源和组成、对人体的危害及毒理学研究的初步进展。  相似文献   

6.
颗粒物浓度与气象因素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大气污染与气象因素密切相关。大气污染物中的颗粒物(PM10、PM2.5等)浓度与风速、风向、气压、温度、湿度、降水量、大气稳定度等气象因素的关系复杂。该文主要探讨大气污染物中颗粒物浓度与气象因素之间的关系以及介绍了国内外研究者所建立的在不同气象条件下大气污染物浓度的预测模型,为控制大气污染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2014-2019年成都市大气PM2.5长期暴露造成的疾病负担及变化趋势,并比较2种主流暴露反应函数的结果差异。[方法]从ChinaHighPMx数据集获取2014-2019年成都市的1km×1km高分辨率PM2.5浓度值,分别利用全球疾病负担-综合风险函数(GBD-IER)和全球暴露死亡率模型(GEMM)估计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缺血性心脏病(IHD)、肺癌和脑卒中4种疾病的死亡风险,进而评估PM2.5的归因死亡。[结果]2019年成都市因大气PM2.5污染导致COPD、IHD、肺癌和脑卒中4种疾病的过早死亡1.83万例,占4种疾病总死亡人数的28.13%;与2014年相比,因大气PM2.5暴露导致的死亡人数占总死亡人数的百分比下降了9.86%,年龄标化归因死亡率降低了21.56%;4种疾病的归因死亡均有所下降,下降百分比分别为15.72%(脑卒中)、16.03%(IHD)、30.99%(COPD)和31.66%(肺癌)。对比2种主流暴露反应函数结果,除脑卒中外,GEMM方法对COPD、IHD及肺癌3种疾病的死亡风险估计都远高于GBD-IER方法,平均为89%、109%和58%。[结论]2019年成都市归因于PM2.5长期暴露的疾病负担相比2014年有一定幅度的降低,但仍较严重,提示当地大气污染防控措施虽有一定成效,但还需进一步加强以降低大气PM2.5的归因死亡。相比GEMM方法,GBD-IER方法可能低估了PM2.5浓度降低导致的过早死亡降低程度。未来还需利用我国大气重污染区域队列建立更为准确的PM2.5与人群慢性健康危害的暴露-反应关系函数。  相似文献   

8.
目的 了解大气PM2.5污染状况及与孕妇血铅水平的关系.方法 于2011年1-12月用PM2.5颗粒物采样器测定哈尔滨市道外区(污染区)和道里区(对照区)大气PM2.5浓度,以石墨炉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该地区169名孕产妇血铅值,应用多元逐步回归方法评价大气PM2.5与孕妇血铅水平之间的关系.结果 调查地区的非采暖期大气PM2.5浓度为(64.66±5.8) μg/m3,采暖期为(88.01±10.1) μgm3,超标率为89.5%和100.0%.污染区大气PM2.5浓度[(85.5±7.3)μg/m2]高于对照区[(61.5±5.0) μg/m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孕妇血铅中位数为54.3 μg/L.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显示,用彩色餐具盛装食物、居住在大气PM2.5浓度较高的地区可能与孕妇血铅水平的升高有关(P<0.05).结论 本次调查的孕妇血铅水平升高可能与大气PM2.5污染有关.  相似文献   

9.
127 大气PM2.5的健康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大量流行病学研究表明,大气PM25的暴露与人类健康危害之间存在持续的统计学相关性,大气PM25对健康的潜在危害已受到国内外学者的普遍关注.本文综述了大气PM2.5的来源和组成、对人体的危害及毒理学研究的初步进展.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成都市大气颗粒物的急性暴露与居民每日心脑血管疾病死亡的关系。方法 收集2013-2015年成都市大气PM2.5、PM10、SO2和NO2的日平均浓度、气象因素(包括日平均气温和相对湿度)及心脑血管疾病日死亡数。采用广义相加模型(Generalized Additive Models,GAM)建立单污染物、多污染物模型,分析大气PM2.5、PM10浓度对居民心脑血管疾病日死亡数的影响。结果 大气污染物PM2.5、PM10浓度分别为75.9、119.7μg/m3,PM2.5高于GB3095-2012《环境空气质量标准》 二级标准。单污染物模型中,大气PM2.5(lag1)和PM10(lag01)浓度每增加10μg/m3,心脑血管疾病日死亡数分别增加0.29%(95%CI:0.01%~0.56%)和0.27%(95%CI:0.09%~0.45%)。PM2.5和PM10浓度与心脑血管疾病死亡的暴露反应关系基本呈线性。多污染物模型中,PM2.5和PM10单独或同时引入SO2、NO2时,对心脑血管疾病日死亡数的影响消失(P>0.05)。结论 成都市大气PM2.5和PM10浓度升高可能导致居民心脑血管疾病日死亡数增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