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观察牵拉整复法治疗寰枢关节错位所致颈性眩晕患者的临床疗效及颈椎张口位片椎体间的位移变化。方法:70例寰枢关节错位颈椎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5例。两组患者均先行颈部软组织理筋松解后,治疗组以牵拉整复法治疗,对照组则予颈椎牵引治疗,治疗周期为2周,治疗结束后随访1个月,观察手法疗效以及治疗前后患者颈椎张口位片枢椎齿状突位移变化。结果:治疗组治疗后及随访1个月时患者颈性眩晕、颈肩疼痛及生活质量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患者治疗后、随访时枢椎齿状突偏移程度较治疗前降低(P<0.01),且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与对照组相比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牵拉整复法治疗寰枢关节错位所致颈性眩晕具有良好疗效,可以纠正寰枢关节骨错缝,且疗效优于颈椎牵引治疗。  相似文献   

2.
<正>成人自发性寰枢关节紊乱是指成人非外伤原因导致以寰枢关节为中心的周围组织的损伤、劳损、退变等刺激神经、血管所产生的以眩晕、头痛、恶心为主症的特发性疾病。在临床上成人自发性寰枢关节紊乱是导致颈性眩晕的常见原因。我院2005年6月—2008年6月运用手法为主治疗成人自发性寰枢关节紊乱所致颈性眩晕患者51例,疗效较好,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疏筋整复手法治疗寰枢关节错缝所致颈性眩晕的疗效。方法 80例寰枢关节错缝所致颈性眩晕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40例,治疗组予疏筋整复手法治疗,对照组予牵引治疗。观察患者治疗前后眩晕程度及枕颈部疼痛改善情况并随访。结果治疗后及治疗3个月随访时患者眩晕及枕颈部疼痛改善情况,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疏筋整复手法治疗寰枢关节错缝所致颈性眩晕方法安全、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4.
寰枢关节错位引起眩晕的治疗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眩晕在临床发病率越来越高,据相关研究发现50岁以上头晕患者中,约50%为颈性眩晕[1],70%以上的原因不明头晕与寰枢关节紊乱有关[2],不少临床工作者往往会忽略这一点。本文将对寰枢关节错位导致眩晕的36例的临床诊治作一浅表分析。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共36例,均为本院门诊及  相似文献   

5.
<正>颈性眩晕中以寰枢关节紊乱所引起的较多见,占颈性眩晕的30%左右。该病是以寰枢关节为中心,以寰枢关节及寰枕关节的微小错位及其周围组织的损伤、劳损、退行性改变等病变所产生以头痛、眩晕、恶心  相似文献   

6.
由于颈椎寰枢关节的方向接近水平位,同时也是椎体间活动度最大的关节,故寰枢关节错位在临床上也较为常见,我们以改良卧位旋转整复手法治疗寰枢关节错位43例,获得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符合诊断标准入选的病例43例,其中男24例,女19例;年龄18~45岁,平均年龄2  相似文献   

7.
寰枢关节半脱位是上颈段的常见病损,常伴发眩晕。为了观察手法治疗寰枢关节半脱位对眩晕的影响,2006年3月-2007年12月,笔者对80例寰枢关节半脱位并眩晕患者进行了分组对照治疗,治疗组45例采用手法治疗,对照组35例采用牵引治疗,现将治疗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银质针配合手法治疗寰枢关节紊乱引起的颈性眩晕的疗效。方法:将7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采用银质针配合手法治疗,对照组采用单纯手法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效果优于对照组。结论:银质针配合手法治疗寰枢关节紊乱从根本上解决了软组织的问题,从而解决寰枢关节紊乱的根本,达到治疗眩晕、头痛的目的。  相似文献   

9.
杨庆贤 《江西中医药》2010,41(11):61-62
目的:观察龙氏手法治疗环枢关节错位所致眩晕的疗效。方法:对38位因环枢关节错位引起眩晕的患者进行定点手法复位。结果:治愈35例,总有效率97.4%。结论:龙氏正骨手法是一种能快速安全地解决环枢关节错位所致眩晕的有效手法。  相似文献   

10.
寰枢椎微调手法治疗颈性眩晕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寰枢椎微调手法对颈性眩晕的临床疗效,并与常规推拿手法作疗效比较。方法将颈性眩晕患者83例随机分为2组,其中对照组41例采用常规推拿手法治疗,治疗组42例在常规推拿手法治疗基础上,加用寰枢椎微调手法,采用颈性眩晕症状与功能评估量表来评定疗效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治疗后2组临床症状和各项指标与治疗前比较均有改善,但2组间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1)。结论寰枢椎微调手法结合常规推拿治疗较单纯常规推拿治疗更能有效地提高颈性眩晕的疗效。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三联疗法治疗寰枢关节紊乱所致颈性眩晕的疗效。方法:对40例寰枢关节紊乱所致颈性眩晕患者进行颈椎牵引、刮痧和手法复位。结果:临床治愈23例,显效10例,好转5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95.0%。结论:三联疗法能纠正寰枢关节紊乱,加快局部血液循环,降低软组织内压,舒张椎动脉,改善脑部血供,治疗颈性眩晕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观察疏筋整复手法治疗寰枢关节错缝所致颈性眩晕的临床疗效。方法 130例寰枢关节错缝所致颈性眩晕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65例。治疗组给予疏筋整复手法治疗,每次10~15 min,每周2次,间隔3天。对照组给予常规牵引治疗,每次20 min,每日1次。两组患者均治疗2周,治疗结束后3个月对患者进行随访。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颈椎开口位X线片枢椎齿突偏移程度和颈椎屈伸功能位寰枢关节活动度的变化情况,并在治疗后及随访时统计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 治疗组治疗后、随访时的愈显率为87.69%、90.48%,分别高于对照组的69.23%、66.67%(P=0.01,P=0.001)。治疗后两组患者枢椎齿突偏移程度均较治疗前降低(治疗组t=13.643,P<0.001;对照组t=2.776,P=0.007),且治疗组低于对照组(t=-7.31,P<0.001),治疗组治疗前后差值大于对照组(t=10.010,P<0.001)。治疗后两组患者寰枢关节活动度均较治疗前明显增加(治疗组t=-9.135,P<0.001;对照组t=-11.653,P=0.007),且治疗组高...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手法整复治疗寰枢关节紊乱所致颈性眩晕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2010年7月-2014年7月广东潮州市潮州医院门诊患者86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2组各43例,对照组静脉滴注倍他司汀氯化钠,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手法整复治疗。治疗1周后观察2组患者眩晕症状及体征的变化,以及左侧椎动脉(LVA)、右侧椎动脉(RVA)、基底动脉(BA)的平均血流速度(Vm),并比较寰齿前间隙(ADI)、双侧齿突侧块间距差(VBLADI)、齿突生长性偏移值(DO),判定眩晕患者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治疗组眩晕症状及体征的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t=12.655,P<0.01),ADI、VBLADI关节间隙缩小情况优于对照组(t值分别为2.888、5.334,P<0.05),RVA、LVA、BA的Vm 值升高情况优于对照组(t值分别为4.710、3.534、5.335,P<0.01)。结论手法整复联合静脉滴注盐酸倍他司汀氯化钠注射液可有效改善患者眩晕症状,降低ADI、VBLADI、DO的CT值,缩小ADI、VBLADI,纠正寰枢关节紊乱。  相似文献   

14.
目的:通过针刀松解斜方肌以及整复错位的寰枢关节治疗颈上节段引起的眩晕,方法:将120例颈性眩晕患者随机分为三组各40例,治疗组患者采用针刀结合手法整复治疗,对照组分为针刀对照1组和整复术对照2组,分别治疗2周,观察比较三组患者治疗前后X线变化及治疗前后临床症状总体疗效评分。结果:临床症状总体疗效评分:第1次治疗后治疗组疗效比对照1组、对照2组疗效显著(P0.01),但对照1组与对照2组疗效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疗程结束后治疗组疗效明显高于对照1组、对照2组(P0.01),且对照2组比对照1组疗效好(P0.01);6个月后治疗组疗效明显高于对照1组、对照2组(P0.01)。治疗前三组患者X线表现:寰齿关节间隙不等、寰枢关节间隙不等、两侧块间距不等、寰椎后弓抬头、寰椎后弓点头,组间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后三组患者X线表现症状均有改善(P0.05),且治疗组改善程度优于对组1组、对照2组(P均0.05)。治疗后治疗组、对组1组、对照2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7.5%、72.5%、80.0%,治疗组综合疗效优于对组1组、对照2组(P均0.05);对照2组疗效高于对照1组,但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针刀松解斜方肌后,再运用手法整复治疗颈上节段引起的晕眩疗效显著;有针对性的筋骨并治是治疗该病的正确途径。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整脊调曲手法治疗寰枢关节错位疗效,并与寰枢关节错位单纯寰枢端转手法复位,不进行调曲对照组进行对比。方法:将75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45例整脊调曲手法复位,对照组30例单纯单纯寰枢端转手法复位复位。结果:整脊调曲手法复位组和单纯寰枢端转手法复位组疗效差异有显著性意义(Ridit检验,u=3.4945,p〈0.01).结论:整脊调曲手法复位组较单纯手法复位组疗效好,治愈率高。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推拿治疗寰枢椎关节错位的疗效。方法:所有入选病例均采用颈椎牵引、推拿治疗,手法复位治疗。结果:痊愈48例,显效16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97%。结论:推拿治疗寰枢椎关节错位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7.
孔士琛  陶琦 《天津中医药》2021,38(4):483-488
颈性眩晕是临床常见病,近年来发病率日益增高,病情日趋复杂,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陶琦主任结合多年临床经验发现,大多数颈性眩晕与寰枢关节结构、功能紊乱密切相关,故纠正寰枢关节失稳、失衡是治疗颈性眩晕的关键。从临证思路和治疗特色两大方面介绍陶琦主任治疗寰枢关节紊乱型颈性眩晕的经验,并附典型医案两则予以佐证。  相似文献   

18.
寰枢关节是连接头颅和颈部的重要结构,由寰枢关节错位所致的头颅、五官、心律失常、血压不稳等由内科、五官等科难以解释的病症,通过针灸及推拿手法治疗取得了良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19.
1导致颈性眩晕的相关因素分析1.1寰枢段因素和颈性眩晕的相关性寰枢段关节是旋转运动的中枢,和椎动脉供血关系密切,椎动脉在上颈区有3个弯曲,寰枢段的椎动脉常因头部旋转运动发生闭塞造成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另外基底动脉周围交感神经丛受到刺激可导致反应性血管痉挛产生眩晕。  相似文献   

20.
2000年以来,笔者应用牵引、手法整脊综合治疗寰枢关节错位234例,疗效显著,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