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目的为建立固定机采成分献血队伍提供数据支持,进一步做好机采成分献血宣传、动员和招募工作。方法对本市2014名2次以上机采成分献血人群年龄、性别、分布区域、献血频次及每年机采成分献血情况进行调查、统计、分析。结果固定机采献血人群流失较多,中年男性为2次以上机采成分献血频次较多的人群,主要分布在市区,农村机采成分献血人群百分比也较高,可作为发展的潜在力量。结论机采血小板临床需求逐年快速上涨,仅能基本保证临床用血,从多方面着手建立一支充足、固定、自愿、安全的机采成分献血队伍成为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机采血小板献血反应的原因、程度、处置措施,并根据反应的程度有针对性的预防与观察,保证无偿捐献机采血小板者献血过程的安全.方法 2009年使用MCS+血细胞分离机采集血小板217人次,对发生献血反应进行统计分析、评价和随访,结果发生献血反应19例,献血反应率8.76%.轻度18例,占献血反应的94.74%,重度1例,占献血反应的5.26%.结论 成分献血中机采血小板的猷血反应主要是轻度,重度较为少见且危重,应引起特别注意.对于机采献血者应进行严格筛检,以预防和减少献血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3.
目的 预防和降低机采血小板献血者采集过程献血反应的发生,保证机采血小板质量,促进无偿机采血小板的宣传和发展工作.方法 对2008年1 801例机采血小板献血者中发生献血反应者的情况详细记录及分析,并与2009年在机采血小板过程中实施护理干预的2 039例进行比较.并就Trima和MCS+血细胞分离机进行血小板采集过程中一些献血反应的诱因进行分析,实施针对性的护理措施.结果 2008年机采血小板1 801例献血者中发生献血反应149例,占8.27%,2009年2 039例机采血小板献血过程中实施全过程护理干预,仅发生献血反应19例,占0.9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选择体质量>55 kg,血小板计数高的献血者,可减少机采血小板献血者献血反应的发生.实践证明全过程的沟通干预有助于献血者保留、招募及其再次献血, 减少献血反应的发生,保证机采血小板质量,并对进一步开展无偿机采血小板工作具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通过分析深圳市龙岗区中心血站2011—2013年机采血小板志愿无偿献血人群结构情况,制定适合本地区的招募策略,更好地保留献血者,保障供血安全。方法根据《无偿献血登记表献血者基本信息》登记的相关信息,对2011—2013年深圳市龙岗区中心血站志愿捐献机采血小板3 368人次进行人群结构分析。结果2011—2013年深圳市龙岗区中心血站志愿捐献机采血小板人群结构保持稳定。按性别统计,男性3 069人次(91.12%),女性299人次(8.87%),男女比例为10.2∶1,志愿捐献机采血小板以男性为主。按年龄统计,18~25周岁259人次(7.69%);26~45周岁2 513人次(74.61%);46~55周岁596人次(17.69%),捐献机采血小板的年龄主要分布在26~45周岁。按文化程度统计,高中1 134人次(33.66)最高,初中873人次(25.92%)次之。按职业统计,其他2 156人次(64.01%)最多,工人569人次(16.89%)次之,职员534人次(15.85%)。结论深圳市龙岗区中心血站机采血小板志愿无偿献血人群以男性为主;学历以高中和初中较多;年龄主要分布在26~45周岁;职业以其他为主,职员和工人为铺。对于女性献血者、高学历人员和国家公职人员较低的机采血小板献血情况,需要有针对性的加强宣传,根据不同的人群制定不同的招募策略和服务流程。  相似文献   

5.
分析近二年焦作市捐献机采血小板不良反应案例,探讨和总结临床表现及发生原因,在技术护理、心理护理及献血服务方面采取的措施与对策,有效减少了献血中不良反应的发生,为安全供血提供保障.  相似文献   

6.
机采血小板适宜人群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吕红艳  刘雪莲 《当代医学》2011,17(31):80-81
目的掌握成分献血招募技巧,正确识别目标人群,提高成分献血招募的成功率,选择最适合捐献成分血液的人群,建立一支优质、稳定的成分献血队伍。方法取2005~2010年来捐献机采血小板的资料2331份,通过对献血者的年龄、职业的比较和分析,对比献血者在成分献血过程中的身体状态,精神状态。结果分析出男性在献血前、中、后出现献血反应、献血不畅的情况均少于女性,其生理及心理素质也明显强于女性。献血者年龄以26~45岁居多,职业以时间较为灵活的个体经营者和工人比例较高。结论成分献血受捐献场地、献血者自身条件的限制,为建立一支召回率高、稳定强的献血队伍,成分献血的最佳适宜的人群应为26~45岁的青壮年男性。  相似文献   

7.
<正>机采血小板,以纯度高、白细胞污染率低、输血不良反应和经血传播疾病少、治疗效果好,受到临床广泛应用。由于机采血小板采集时间长,循环血量大,并需输入大量抗凝剂,容易发生献血反应,因此在机采血小板过程中实施护理干预,对降低和预防献血反应的发生、保护献血者的身心健康、调动献血积极性、建立一支相对固定的机采血小板献血队伍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2007年8月~2008年8月  相似文献   

8.
王利华 《中外医疗》2012,31(12):1+3-1,3
目的 扩大机采血小板献血者的队伍,保证临床机采血小板的供应.方法 回顾性分析历年来机采血小板献血者的献血趋势,调整宣传和服务方向,成立无偿献血志愿者协会、献血信息编辑部、爱心之家等机构,加强与献血者的沟通,使更多的自愿者参加机采血小板.结果 4年来,机采血小板献血者由原来的1610人次增长到2452人次,机采血小板由原来的1619个治疗量增长到3354个治疗量.结论 通过形式不同宣传和招募,机采血小板献血者基数不断增长,更重要的是许多自愿者已成为机采血小板队伍中低危的、固定的无偿献血者.  相似文献   

9.
萧少春 《河北医学》2007,13(2):222-224
目的:探讨对无偿机采血小板献血者的最佳护理方法,以保证献血者的安全和血小板产品质量,促进无偿献血者的招募和保留,满足临床需要,保证我市机采血小板100%来自无偿捐献者.方法:对无偿机采血小板捐献者在全献血过程适时实施护理干预.结果:无偿献血者对机采血小板捐献过程满意,成为固定的、志愿的无偿机采血小板献血者.结论:做好无偿机采血小板献血者的全程护理,可大大减少献血不良反应的发生,保证血小板产品质量和捐献者的安全,促进无偿机采血小板献血者队伍的稳定、壮大.  相似文献   

10.
李新建  武丽娟 《当代医学》2011,17(17):75-76
目的了解《全国无偿献血表彰奖励方法》的变更对招募机采献血者的影响,探索影响捐献机采血小板意愿的因素及提高捐献机采血小板积极性的方法。方法于2010年12月采用自制问卷的访谈形式收集资料,实际访谈对象780人,获取有效问卷706份,有效应答率90.5%。结果《全国无偿献血表彰办法》的变更对被调查对象的影响与献血次数显著相关,没有献过血的人群认为影响较大,随献血次数的增加,认为完全不会有影响的比例逐步增加,献血3次以上人群有77.5%认为完全不会有影响。全国无偿献血表彰办法变更对不同类别献血者影响也显著不同,机采献血者有101人(74.3%)认为完全不会有影响。结论固定献血者是机采献血者的主力军,调整宣传策略,对不同类别的献血者有针对性的提高其捐献机采血小板的积极性,能更好地保证无偿献血工作的可持续性发展。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分析无偿捐献机采血小板人员的献血不良反应及护理干预措施在初次无偿捐献机采血小板人员中的作用。方法对150名捐献者按机采血小板采集操作程序采血,在献血开始到采血结束的30分钟内,严密观察捐献者的生命体征及献血不良反应等,并在献血过程中适时给予护理干预。结果在所观察的150名无偿捐献机采血小极人员中,发生献血不良反应的有26例,护理干预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O.8%。结论必要的护理干预措施能明显改善初次捐献机采血小板人员的心理状态,并能有效减少献血不良反应发生率,帮助捐献者顺利完成血小板采集,使其建立信心,提高重复献血率。  相似文献   

12.
李庆凤 《北京医学》2011,33(4):351-352
目前临床应用机采血小板越来越广泛,但由于捐献机采血小板所需时间长,过程复杂,加之宣传力度不够,人们普遍对机采血小板的认知度不如全血,因此加强成分献血知识宣传,提高人们对捐献机采血小板的意识,  相似文献   

13.
现代输血的主题是成分输血.成分输血之所以能迅速发展在于其较全血输注具有很多的优越性.成分输血具有制品纯度高,临床治疗效果好,能显著减少输血反应发生等优点,因此在临床上得到了广泛的应用[1].随着成分输血的不断开展,血小板的临床需求量也不断增加.鹤壁市中心血站自2002 年9 月开展机采血小板以来临床机采用血量逐年递增,因此,机采血小板无偿捐献者的招募工作就显得尤为重要.鹤壁市中心血站采取一系列措施在2010 年上半年内招募机采成分血无偿捐献者216 人,建立了一支稳定的献血志愿者队伍,实现了机采成分献血完全来源于无偿捐献者的工作目标.  相似文献   

14.
目的 通过对无偿机采血小板捐献过程中的心理护理研究,有效避免机采血小板采集过程中献血反应的发生.方法 通过对易引发机采血小板献血者心理变化因素的研究,分析其心理特点.有针对性地进行心理护理.结果 无偿机采血小板捐献过程中的心理护理有效地避免了机采血小板捐献过程中的献血反应发生,对固定成分献血者队伍的建立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结论 让每一位献血者从生理、心理上得到积极的护理,不仅有助于避免献血反应的发生、确保献血者的安全,而且有利于固定献血者的保留,保证机采血小板的采集质量.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对比分析机采血小板献血前是否开展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筛查的血液检测结果,为实际工作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收集统计广州2012-2015年机采血小板献血后检测不合格数据,分析机采血小板采血前是否开展ALT初筛后血液检测结果对比.结果 机采血小板献血前是否开展ALT快速筛查的ALT不合格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798.335 6,P<0.05).结论 机采血小板献血前ALT的筛查工作对于避免血液浪费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6.
目的:文章重在探讨机采血小板发生献血反应原因和预防对策.方法:择取2016年5月-2017年5月期间达到机采血小板标准的献血者180例作为研究对象,对当中出现献血反应的因素和处理手段实施相应分析,归纳出防范机采血小板出现献血反应的措施.结果:出现献血反应的献血者有40例,占总数的22.21%,献血反应的出现和献血者的年龄、血型没有关系,和献血者的体重、性别、献血次数和献血量以及采血环境的温湿度有关.结论:应对献血者的指标进行严格管控,挑选的机采血小板献血者需具备:体重合格、身体素质强、具备相应献血经历等条件,在开始献血前应做好相应的健康教育,将相应的护理工作落实到位,可降低献血反应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对无偿机采血小板献血者献血反应的预防及处理方法,以保证献血者的安全和血小板产品质量,促进无偿献血者的招募和保留,满足临床需要。方法:对无偿机采血小板捐献者在全献血过程适时实施干预。结果:无偿献血者对机采血小板捐献过程满意,成为固定的、志愿的无偿机采血小板献血者。结论:做好无偿机采血小板献血者的预防及处理工作,可大大减少献血不良反应的发生,保证血小板产品质量和捐献者的安全,促进无偿机采血小板献血者队伍的稳定、壮大。  相似文献   

18.
<正>近年来,精神文明建设逐步深入,无偿献血事业发展迅猛,献血模式有较大转变,无偿机采血小板属血站工作中的重要内容,具疗效好、纯度高、作用快的优点,临床对机采血小板的需求日渐增长,但公众对献血的理解,多仍停留在全血捐献的层面,认识机采血小板模式不足,特别是首次参与机采血小板的献血者,顾虑和疑虑心理严重,影响自愿机采血小板献血发展进程,故加强心理护理干预非常必要,是使初次献血者向固定献血者转换,保障献血事业健康发展的关键[1]。本研究选  相似文献   

19.
王红梅  陈琳  王芳 《求医问药》2011,(9):199-200
目的:探讨无偿机采血小板献血者的最佳护理方法,以保证献血者的安全和血小板产品质量,促进无偿献血者的招募和保留,满足临床需要,保证我市机采血小板均来自无偿献血者。方法:对无偿机采血小板捐献者的整个献血过程适时实施护理干预。结果:无偿献血者对机采血小板献血过程满意,成为固定的、自愿的无偿机采血小板献血者。结论:做好无偿机采血小板献血者的全程护理,可大大减少献血不良反应的发生,保证血小板产品质量和献血者的安全,促进无偿机采血小板献血者队伍的稳定、壮大。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机采血小板因输注效果好,输血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临床应用日益普遍,国内许多血站也相继引进了国外较先进的血细胞分离机用于采集血小板,由于机采血小板所需要时间较长,循环血量大,有时可出现献血反应。为保证献血身心健康,提高产品质量,笔对机采血小板所致的献血反应进行了调查分析,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