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8 毫秒
1.
干扰素治疗吏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患者的预后得到明显改善,但由于单用干扰素能得到完全缓解的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患者所占比例小,为进一步提高疗效,延长患者的生存期,研究者们把目光投向干扰素与其它细胞毒药物联合应用,本文就此近的睐这一方面的研究进展做了综述。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干扰素治疗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的疗效,副作用。方法采用瑞士罗氏公司生产的罗扰素(α-2α干扰素)皮下注射,同时联合小剂量阿糖胞苷静脉注射。结果完全缓解6例,部分缓解2例,持续完全缓解2年4例,均无严重副作用。结论使用干扰素联合小剂量阿糖胞苷治疗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能获得较好疗效,且副作用轻,患者易接受。是一种能使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人延缓进入加速期,延长生存期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干扰素联合化疗与伊马替尼治疗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2-01—2013-12收治的40例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患者,按照自愿原则将患者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对照组应用干扰素联合化疗方法进行治疗,研究组则应用伊马替尼进行治疗,分析比较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结果两组患者总有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是研究组完全血液学缓解率、完全细胞遗传学缓解率、完全分子学效应率、总生存率较对照组均显著增加(P0.05)。结论干扰素联合化疗与伊马替尼治疗慢性粒细胞白血病均具有明显效果,可根据患者情况进行选用,但是伊马替尼具有更为明显优势。  相似文献   

4.
干扰素及同种异基因骨髓移植代表了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治疗近10余年来的主要进展。异基因骨髓移植被公认是一种可治愈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的有效方法。干扰素可使20%慢性性细胞白血病病人产生完全细胞遗传学缓解,少数病人 ABL/BCR 基因重组消失。本文综述两种疗法的具体方法、疗效及目前治疗中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慢性中性粒细胞白血病的临床表现、发病机制及治疗.方法 报告2例慢性中性粒细胞白血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并结合文献进行复习.结果 2例患者均有外周血中性粒细胞显著增多,骨髓增生明显活跃,原始及幼稚粒细胞不高,以成熟中性粒细胞为主,Ph染色体阴性,bcr/abl融合基因阴性.例1服用羟基脲联合干扰素治疗1个月好转出院,失访.例2诊断后因患者经济原因自动出院,失访.结论 慢性中性粒细胞白血病罕见,须结合临床表现、骨髓形态学、遗传学、分子生物学分析进行诊断,并加强与其他疾病的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6.
慢性粒细胞白血病具有典型的两或三阶段临床病程,传统药物(如马利兰、羟基脲)既不能阻止急变,也不能明显延长病人生存期。干扰素-α对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的疗效得到了肯定,但是对其用药方案、与病人预后因素的关系以及对异基因骨髓移植结果的影响等问题,仍存在争议。  相似文献   

7.
干扰素—α治疗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的现状及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慢性粒细胞白血病具有典型的两或三阶段临床病程,传统药物(如马利兰,羟基脲)既乐能阻止急变,也不能明显延长病人生存期。干扰素-α对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的疗效得到了肯定,但是对其用药方案、与病人预后因素的关系以及对异基因骨髓移植结果的影响等问题,仍存在争议。  相似文献   

8.
目的通过Real Time PCR实时监测慢性粒细胞白血病bcr/abl融合基因的表达,探讨其在诊断及预后评价价值。方法采用荧光定量Real Time PCR反应技术检测39例慢性粒细胞白血病及其它血液系统疾病20例的bcr/abl融合基因表达水平。结果骨髓原始、外周血原始与bcr/abl融合基因拷贝数有显著相关性,初诊慢性粒细胞的bcr/abl融合基因表达水平普遍明显增高,经羟基脲±干扰素治疗后表达明显下降,复发或加速期患者可提前2-4个月左右早期发现,格列卫或移植治疗后,多数bcr/abl融合基因可转阴性。结论 bcr/abl融合基因检测对诊断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有重要价值,同样是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治疗和预后观察的决定性指标。  相似文献   

9.
徐静  贾晓璐  叶春梅  仇惠英 《临床荟萃》2005,20(18):1069-1070
患者,男,28岁,因“慢性粒细胞白血病2年余,骨髓移植术后50天”人院。该患者2002年被确诊为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伴染色体t(6;9;22),BCR/ABL融合基因(+),予羟基脲、亚砷酸、干扰素治疗2年。2004年4月复查骨髓示慢性粒细胞白血病加速期(急单变趋势),原始+幼单为0.19,予柔红霉素+阿糖胞苷(DA)1个疗程达部分缓解(PR),继格列卫(STI-571)治疗重回慢性期(CP2),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小剂量高三尖杉酯碱联合干扰素治疗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的疗效。方法:13例初治费城染色体阳性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慢性期患者,应用羟基脲治疗,白细胞降至20×109/L时停用,给予高三尖杉酯碱0.7~1.2 mg/(m2.d),缓慢静脉滴注,5~14d/月,联合干扰素300万u,皮下注射,1次/2 d,3~6个月后维持量2次/周或1次/周,维持外周血中性粒细胞绝对值>1.5×109/L,血小板>60×109/L调整用药。每3个月复查染色体,6个月后以干扰素或羟基脲维持治疗。结果:13例患者中完全血液学缓解10例(76.92%),12个月完全遗传学缓解1例(7.69%),部分遗传学缓解2例(15.38%),微遗传学缓解2例(15.38%)。结论:小剂量高三尖杉酯碱联合干扰素治疗慢性粒细胞白血病可获得较高的血液学完全缓解和细胞遗传学缓解率,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嗜碱性粒细胞在诊断慢性粒细胞白血病中的价值。方法取已经确诊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患者的外周血涂片、骨髓涂片,计算嗜碱性粒细胞比例。结果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患者中可见嗜碱性粒细胞比例明显增高。结论嗜碱性粒细胞比例绝对性增高在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的诊断中有一定的价值。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慢性中性粒细胞白血病的诊断、临床特点、鉴别诊断、治疗前景以及预后判断.方法:报道临床发现慢性中性粒细胞白血病1例,充分分析相关临床及实验室检查资料并全面复习国内外相关文献.结果:慢性中性粒细胞白血病是一种极为少见的骨髓增殖性疾病,多发于中老年人,平均生存期约21个月,以持续性的成熟中性粒细胞升高、脾脏肿大、高NAP积分、BCR/ABL表达阴性等为特点.结论:慢性中性粒细胞白血病发病率极低,临床罕见,诊断该病必须排除其他骨髓增殖性疾病以及继发性和反应性粒细胞增高,目前治疗方法有限,主要包括羟基脲、干扰素等,对于年轻患者,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提供了治愈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13.
背景:研究认为间充质干细胞可能是骨髓造血微环境的免疫保护位点。由于慢性粒细胞白血病存在造血微环境异常和免疫异常,所以推测间充质干细胞可能在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的病理过程中扮演了一个重要角色。目的:观察慢性粒细胞白血病骨髓来源的肿瘤干细胞的免疫学特征,比较其与正常人来源的间充质干细胞是否存在免疫功能的异常。方法:分离正常人和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患者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分别检测它们对T细胞周期、活化、抑制和增殖的作用。结果与结论:慢性粒细胞白血病和正常志愿者骨髓来源的间充质干细胞形态和表型没有差异,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患者来源的间充质干细胞抑制T细胞增殖的作用减弱,抑制T细胞周期及活化的能力减弱,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患者抑制T细胞凋亡的作用增强。提示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患者骨髓来源的间充质干细胞存在明显的免疫调节功能缺陷,如果使用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患者自体的间充质干细胞移植治疗可能不是一种很好的选择,对于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患者最好是选用异基因的间充质干细胞移植。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观察白细胞清除术联合羟基脲、α-干扰素治疗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的疗效。方法 :应用白细胞清除术联合羟基脲、基因重组α-干扰素 (IFN-α) 30 0万 U,皮下注射 ,每周 3次 ,治疗 2 0例成人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 (CML ) ,并对疗效进行分析。结果 :该治疗达血液学完全缓解的时间 2 8~ 40天 ,中位缓解时间 35天。完全血液学缓解 13例 ,部分血液学缓解 6例 ,无效 1例 ;完全血液学缓解中 6例为部分细胞遗传学缓解 ,6例为轻微细胞遗传学缓解 ,1例为完全细胞遗传学缓解 ,6例部分血液学缓解患者细胞遗传学上均无效 ,IFN- α用药时间 6~ 12个月者与 3~ 6个月者 ,其部分细胞遗传学缓解率分别为 6 0 %和 37.5 %。结论 :白细胞清除术联合羟基脲、α-干扰素治疗慢性粒细胞白血病能迅速缓解临床症状 ,减轻肿瘤负荷 ,完全血液学缓解率与单用干扰素治疗相当 ,干扰素治疗用药时间长者缓解的质量高。  相似文献   

15.
背景:研究认为间充质干细胞可能是骨髓造血微环境的免疫保护位点。由于慢性粒细胞白血病存在造血微环境异常和免疫异常,所以推测间充质干细胞可能在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的病理过程中扮演了一个重要角色。目的:观察慢性粒细胞白血病骨髓来源的肿瘤干细胞的免疫学特征,比较其与正常人来源的间充质干细胞是否存在免疫功能的异常。方法:分离正常人和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患者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分别检测它们对T细胞周期、活化、抑制和增殖的作用。结果与结论:慢性粒细胞白血病和正常志愿者骨髓来源的间充质干细胞形态和表型没有差异,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患者来源的间充质干细胞抑制T细胞增殖的作用减弱,抑制T细胞周期及活化的能力减弱,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患者抑制T细胞凋亡的作用增强。提示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患者骨髓来源的间充质干细胞存在明显的免疫调节功能缺陷,如果使用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患者自体的间充质干细胞移植治疗可能不是一种很好的选择,对于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患者最好是选用异基因的间充质干细胞移植。  相似文献   

16.
干扰素与羟基脲联合治疗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科1997-02~2003—07采用干扰素α-2b(IFNα-2b)与羟基脲(Hu)联合治疗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ML)慢性期患者30例,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7.
荧光原位杂交法检测慢性粒细胞白血病bcr基因重排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检测慢性粒细胞白血病bcr基因重排。方法:应用荧光原位杂交技术,以自行筛选和制备的酵母人工染色体为探针进行荧光原位杂交,检测慢性粒细胞白血病bcr基因的重排。结果:用22号染色体bcr基因附近的YAC765E3,在9例慢性粒细胞白血病中,发现5例慢性期患者,2例急变期患者和1例经α干扰素治疗后的患者存在bcr基因重排,1例自体骨髓移植后患者的核型呈嵌合状态,即同时存在正常的和具有bcr基因重排的核型。结论:YAC765E3是一个有用的检测bcr基因重排的探针,荧光原位杂交技术可能成为白血病治疗效果的监测和微量残留病检出的一种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18.
本研究旨在明确α-干扰素治疗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ML)后,细胞遗传学缓解是否单独与改善生存有关。 通过回顾性分析274例自1982年至1990年诊断并用α-干扰素治疗的Ph染色体阳性慢性早期的CML病人,探讨血液学和细胞遗传学缓解与生存期延长的关系。治疗方法为患者每天皮下注射α-干扰素5×10~6u/m~2或略低于这种标准剂量的最大耐受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患者家庭支持与生活质量的关系。方法 2016年1月~2017年6月应用家庭支持量表及生活质量量表对90例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患者进行调查,应用Pearson单因素分析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患者家庭支持与生活质量的关系。结果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患者家庭支持度评分为(8.69±1.02)分;家庭支持低水平组生理领域、心理领域、社会关系领域、环境领域及总体生活质量评分明显低于家庭支持高水平组(P0.05);经Pearson单因素分析可知,家庭支持与生理领域、心理领域、社会关系领域、环境领域及总体生活质量评分呈正相关(P0.05)。结论家庭支持与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患者生活质量有密切的关系,给予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患者足够的家庭支持将有助于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20.
林郁清  冯鸣 《护士进修杂志》2011,26(10):955-956
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Chronicmyelomonocyticleukemia,CMI。)是一种常见的血液系统恶性肿瘤。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并发顽固性足部皮肤溃疡较少见,有学者认为是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累及皮肤的一种表现,与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所致血液高粘滞度综合征、小血管血流阻滞、易形成血栓等因素有关。国内该病例报道较少,我科2007年以来治疗和护理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并发顽固性足部溃疡患者5例,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