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33 毫秒
1.
目的研究分析辅助生殖技术受孕双胎与自然受孕双胎妊娠的围生期结局。方法回顾分析我院2013年12月至2015年11月收治的辅助生殖技术(ART)受孕双胎妊娠产妇35例,设置为ART组,另随机抽选本院同期收治自然受孕双胎妊娠产妇35例,设立为对照组,采取归纳统计分析两组产妇分娩情况、妊娠结局以及相关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ART组产妇剖宫产率、胎膜早破、妊高征、胎儿窘迫等并发症率均略高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ART组新生儿早产、低血糖、呼吸窘迫东并发症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辅助生殖受孕较自然受孕双胎孕妇在孕期并发症以及围生儿并发症等方面风险均较高,需加强产妇妊娠期间检查保健护理,提高围生儿护理服务,以此改善助孕双胎的妊娠结局。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双胎妊娠辅助生殖技术对出生新生儿结局的影响及临床应用。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2月至2011年12月间我院妇产科住院分娩的双胎妊娠孕妇67例,其中采用辅助生殖技术受孕的双胎孕妇15例(观察组),自然受孕的双胎孕妇52例(对照组)。观察比较两组孕产妇产前、孕期情况,以及新生儿胎龄、体质量、身长、Apgar评分、畸形发生率与并发症情况。结果观察组孕妇平均年龄较对照组大(P<0.05),初产妇比例较对照组小(P<0.05)。两组分娩孕周差异不显著(P>0.05);观察组孕妇并发症发生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产后出血发生率及剖宫产率均较对照组高,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新生儿Apgar评分、体质量、生长及窒息情况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无新生儿死亡。结论采用辅助生殖技术受孕双胎妊娠并发症明显高于自然受孕。加强对辅助生殖双胎孕妇妊娠期并发症的防治及产前、产时监护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双胎妊娠中胎儿生长不一致的妊娠结局及临床预测。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2010年12月分娩的双胎妊娠孕妇199例的临床资料。以双胎胎儿体重差>20%为诊断标准,分为发育不一致组(观察组)和发育一致组(对照组),比较两组分娩前B超提示两胎儿间腹围和脐动脉血流差值及比较两组在妊娠并发症、合并症、分娩情况和围产儿预后等方面的差异。结果①观察组妊娠期高血压、双胎输血综合征的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观察组小于孕龄儿和围产儿死亡的发生率较对照组高,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③观察组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新生儿进入NICU比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0.01);④两组中胎儿腹围差>20cm,或脐动脉血流S/D差>0.4的发生比例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①发育不一致性双胎妊娠并发症及围生儿患病率和死亡率明显高于发育一致性双胎。发育不一致双胎妊娠主要的并发症为妊娠期高血压、双胎输血综合征、分娩小于孕龄儿、围产儿死亡。双胎中体重轻者围产儿死亡率高。②分娩前B超胎儿腹围差及脐动脉血流S/D值在双胎妊娠中对胎儿协调发育和围产儿预后有较好的预测价值,及早发现和处理双胎发育不一致,是改善胎儿和新生儿预后的关键。  相似文献   

4.
刘羽  陈磊  姚丽 《安徽医药》2015,36(9):1086-1089
目的 探讨试管婴儿双胎与自然妊娠双胎的妊娠、分娩的风险及新生儿结局。方法 比较分析61例试管婴儿双胎与77例自然妊娠双胎母亲的一般情况、妊娠并发症、剖宫产情况及围产儿结局。结果 试管婴儿组产妇平均年龄为(30.72±4.10)岁,与自然受孕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管婴儿组高龄初产产妇比例高于自然受孕组,试管婴儿组的产次显著低于自然受孕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产检完成率、孕次及瘢痕子宫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管婴儿组单绒毛膜性双胎发生率显著低于自然受孕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他产科并发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管婴儿组孕妇的剖宫产率高于自然受孕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产后出血量、产后出血、输血率及子宫切除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管婴儿组婴儿平均孕龄、活胎比例、低体质量儿与极低体质量比例、新生儿窒息率及胎儿性别方面与自然受孕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与自然妊娠双胎相比,试管婴儿双胎妊娠并不增加孕妇的孕期及分娩的风险,且新生儿的出生结局亦无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应用促排卵技术致中重度卵巢过度刺激综合征继发妊娠与自然受孕妊结局的差异。方法 选择应用促排卵技术致中重度卵巢过度刺激综合征并继发妊娠72例(OHSS组)和同期自然受孕在本院住院分娩的总体(自然受孕组)作比较,比较两组孕妇一般情况、妊娠合并症、分娩情况和新生预后等方面的差异。结果(1)OHSS组孕妇平均年龄(31.2±3.7)岁,自然受孕组孕妇为(27.1±3.7)岁,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2)OHSS组早期先兆流产17例(23.6%),自然受孕组325例(6.9%),两组比较差异有极显著性(P<0.01);OHSS组患妊娠期糖尿病或糖耐量异常13例(18.1%),自然受孕组120例(2.6%),两者比较差异有极显著性(P<0.01)。(3)OHSS组剖宫产率62.5%(45/72),明显高于自然受孕组48.7%(2286/4695)。(4)OHSS组双胎妊娠8例(11.1%),自然受孕双胎妊娠29例,发生率0.62%,两者比较差异有极显著性(P〈0.01〉。结论 OHSS组的孕妇年龄较大,早期先兆流产、双胎妊娠、妊娠期糖尿病及糖耐量异常的发生率高;分娩方式以剖宫产为主;OHSS孕妇的围产儿结局与自然受孕的相似。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与自然受孕双胎妊娠分娩方式及新生儿结局。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2019年12月在某院分娩的122例双胎妊娠产妇临床资料,根据受孕方式的不同分为IVF-ET组(IVF-ET,60例)和自然组(自然受孕,62例),对比两组分娩方式及新生儿结局。结果:IVF-ET组的剖宫产发生率高于自然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IVF-ET组新生儿低血糖、新生儿感染及低出生体重的发生率高于自然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IVF-ET组产妇并发症发生率高于自然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IVF-ET助孕的双胎妊娠产妇的剖宫产发生率较高,且新生儿结局较差,建议临床上应加强对IVF-ET术后双胎妊娠产妇的产前检查及监护。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试管婴儿双胎与自然受孕双胎的母婴结局。方法选取122例双胎产妇作为研究对象,其中试管婴儿双胎产妇72例,自然受孕双胎产妇50例,分别设置为试管组和对照组。分析两组产妇的一般资料,对其妊娠期并发症、新生儿出生缺陷、围生期疾病发生情况进行比较。结果①两组产妇孕次、分娩方式、贫血以及胎膜早破发生率相当,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 0.05);试管组分娩孕周低于对照组(P <0.05),且年龄、妊娠期高血压、糖尿病发生率均高于对照组(P <0.05)。②试管组新生儿体质量明显低于对照组(P <0.05),但两组新生儿头围、身长、先天性心脏病、消化道畸形、多指畸形发生率及颅内出血、窒息、高胆红素血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试管婴儿双胎妊娠产妇具有年龄较大、分娩时孕周较小的特点,且未增加新生儿围生期疾病及出生缺陷的发生风险,但较自然受孕双胎妊娠产妇妊娠期高血压、妊娠期糖尿病、体质量儿发生率高,需要予以重视。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试管婴儿双胎与自然妊娠双胎的产科及围产期结局。方法回顾性对照分析223例试管婴儿双胎与281例自然妊娠双胎的母亲并发症、分娩方式及围产儿结局。结果试管婴儿组母亲平均年龄大于自然妊娠组(30.7±4vs26.5±5)岁,剖腹产率高于后者(88.7%vs72.9%),差异有显著性。两组孕期总的并发症比较无显著差异,但是试管婴儿组母亲胆汁淤积综合症(19.1%vs4.0%)及先兆早产发生率(12.3%vs4.7%)高于自然妊娠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两组新生儿围产期情况比较,孕周及胎儿畸形发生率无明显差异,出生体重(2.4±0.5vs2.3±0.6)kg、阿氏评分(8.9±0.7vs8.4±1.6)min试管组优于自然妊娠组。结论试管婴儿双胎与自然妊娠双胎出生结局及新生儿预后无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妊娠期糖尿病(GDM)对孕产妇妊娠结局及围产儿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6月~2014年7月在我院住院分娩的妊娠期糖尿病孕妇100例(观察组)和同期分娩的正常孕妇100例(对照组),观察两组孕妇的一般临床资料,产时、产后并发症及围产儿结局。结果 1年间我院妊娠期糖尿病的患病率为8.3%,妊娠期糖尿病组妊娠期高血压、胎膜早破、产后出血、剖宫产率、巨大儿、新生儿窒息、新生儿低血糖的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妊娠期糖尿病患者早筛查、早发现、早诊断以及有效地监测、控制血糖会降低妊娠期糖尿病并发症的发生率,改善新生儿的预后等不良妊娠结局,但妊娠期糖尿病并发症的发生率仍然比正常孕妇偏高。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妊娠期糖尿病(GDM)对围产儿结局的影响.方法 以孕24~ 28周或首诊>28周经产科门诊确诊为GDM单胎孕妇125例及其所娩出的新生儿为研究对象(GDM组),以同期分娩的确诊除外糖尿病的正常单胎孕妇95例及其新生儿为对照组.对妊娠年龄、妊娠胎次及新生儿宫内营养状况、娩出方式、新生儿窒息、低血糖及黄疸等并发症发生情况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两组妊娠平均年龄、平均妊娠次数及新生儿宫内营养状况(GDM组PI值2.717,对照组为2.469)及新生儿窒息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 >0.05);GDM组剖宫产71例、自然分娩54例,对照组分别31例、64例,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2.678,P<0.01);GDM组新生儿低血糖、新生儿黄疸发生率分别为18.4%、24.0%,与对照组的7.4%、12.6%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500、5.577,均P<0.05).结论 妊娠期糖尿病是造成不良围产儿结局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双胎妊娠与单胎妊娠孕产妇并发症和妊娠结局的差异。方法选择待产双胎妊娠孕产妇(双胎妊娠组)和单胎妊娠孕产妇(单胎妊娠组)各100例,比较2组孕产妇的并发症、产后出血量、低体质量儿发生率、新生儿窒息率、围生儿病死率,评价单胎妊娠与双胎妊娠并发症、妊娠结局差异。结果双胎妊娠组的并发症发生率高于单胎妊娠组(P<0.05),产后出血量、低体质量儿发生率、新生儿窒息率、围生儿病死率明显高于单胎妊娠组(P<0.05)。结论双胎妊娠使孕产妇并发症增多,增加了新生儿预后不良的出现,加强对双胎妊娠的产前指导和监护,对双胎妊娠结局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多胎妊娠减胎术(MPR)对妊娠结局、妊娠期并发症和新生儿出生结局的影响。方法 收集2005年1月至2016年1月在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生殖中心行MPR的孕妇479例为减胎组,选取243例同期怀孕女性为对照组,比较两组孕妇妊娠结局、妊娠期并发症和新生儿出生结局。根据减胎后保留胚胎数,将减胎组分为保留双胎组(n=245)与保留单胎组(n=234)。根据妊娠胚胎数,将对照组分为普通双胎组(n=133)与普通单胎组(n=110),比较4组孕妇妊娠结局、妊娠期并发症和新生儿出生结局。结果 减胎组(保留双胎组与保留单胎组)的自然流产率(10.61%和9.83%)均高于普通双胎组(0.75%),保留双胎组的自然流产率高于普通单胎组(3.6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保留双胎组与普通双胎组的妊娠期高血压、胎膜早破、早产及新生儿低出生体质量(保留双胎组分别为8.98%、13.47%、41.10%和42.30%,普通双胎组分别为9.02%、11.28%、39.39%和42.80%)的发生率均高于保留单胎组、普通单胎组,新生儿平均出生体质量低于保留单胎组、普通单胎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 MPR可能会导致自然流产、自然减胎的风险增加。MPR后保留胎儿数以及正常妊娠胎儿数是影响妊娠期并发症和新生儿出生结局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VEGFR)3在自然妊娠和辅助生殖技术(ART)来源胎盘的定位。方法收集ART来源(ART组,10例)和自然妊娠来源(对照组,11例)的单胎足月妊娠分娩的胎盘组织,分析两组流行病学资料并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研究VEGFR3在两组胎盘组织中的定位。结果 VEGFR3在两组胎盘组织中均定位于胎盘绒毛合体滋养层细胞细胞浆。结论 VEGFR3是胎盘组织中重要的血管生成调节因子,在胎盘组织中定位于胎盘绒毛合体滋养层细胞细胞浆,在ART组胎盘组织中的定位未见明显变化。  相似文献   

14.
王晶  南延荣△  马晓娟 《天津医药》2018,46(11):1197-1200
摘要: 目的 探讨我院5年来263例非复杂性双胎妊娠患者的临床特征和新生儿结局情况。方法 收集延安大学附属医院产科2013年1月—2017年12月间诊治的非复杂性双胎妊娠患者263例, 分为双绒毛膜双羊膜囊 (DCDA)组 (n=206) 和单绒毛膜双羊膜囊 (MCDA) 组 (n=57), 比较2组患者一般资料、 孕产期主要并发症和新生儿结局情况。结果 DCDA组自然受孕率为69.9%、 辅助生殖受孕率为30.1%, 与MCDA组 (自然受孕率93.0%, 辅助生殖率7.0%)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DCDA组早产者占59.7% (123/206), MCDA组早产者占73.7% (42/57)。DCDA组新生儿不良结局发生率低于MCDA组 [36.5% (148/405)vs. 49.1% (55/112), P<0.05]; 具体比较, DCDA组新生儿窒息发生率 [10.1% (41/405)vs. 17.0% (19/112)] 和转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 (NICU) 率 [42.0% (170/405)vs. 53.6% (60/112)]低于MCDA组 (均P<0.05), 而2组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 (NRDS)、 病理性黄疸和感染的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对于非复杂性双胎妊娠患者, 应将DCDA和MCDA产妇区别实施规范的孕产期管理, 并个体化选择分娩时机。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双胎妊娠妊娠期并发症对妊娠结局的影响及防预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82例双胎妊娠(双胎组)的主要并发症、妊娠结局及同期800例单胎妊娠(单胎组)的病例资料,比较2组孕妇妊娠期并发症、分娩方式、产后出血及新生儿情况。结果双胎组妊娠期高血压疾病、贫血、胎膜早破(PROM)、早产、胎儿生长受限(FGR)发生率均明显高于单胎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双胎组剖宫产、产后出血、低出生体质量儿、新生儿窒息发生率及围生儿病死率均明显高于单胎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加强双胎妊娠的产前监护和指导,积极预防和治疗并发症,对改善双胎妊娠预后和降低围生儿病死率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术后多胎妊娠的自然减胎率和妊娠结局。方法对2002年6月至2008年9月在我院生殖中心实施IVF-ET术后97例多胎妊娠者进行全妊娠期的追踪随访。结果 97例多胎妊娠者实施选择性减胎术17例,81例(含减胎术前自然减胎1例)多胎妊娠中发生自然减胎24例,自然减胎率为29.6%(24/81),其中三胎为55.6%(5/9),双胎为25.4%(18/71),四胎妊娠1例减胎术前发生自然减胎;自然减胎发生在妊娠前9周为58.3%;自然减胎后单胎分娩孕周和新生儿体重与同期单胎妊娠无显著性差异(P〉0.05),但显著高于同期双胎妊娠(P〈0.05)。结论多胎妊娠自然减胎后可延长妊娠时间,增加保留胎儿的体重;孕9周后行选择性减胎术可减少选择性减胎术的实施。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并分析双胎妊娠生长发育不一致及孕产妇的预后情况。方法收集2005年9月~2010年9月住院分娩的90例双胎妊娠生长不一致孕产妇(研究组)的临床资料,并与90例双胎妊娠生长发育一致孕产妇(对照组)的新生儿结局以及孕产妇的围生期情况进行比较。结果研究组新生儿体重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围生儿死亡率为21.1%(19/9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3.3%(3/9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孕产妇分娩孕周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围生期双胎输血综合征、晚期流产、羊水过多、胎盘早剥、胎儿畸形、早产的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双胎妊娠生长不一致性的并发症发生率、新生儿患病率和死亡率均明显高于妊娠生长发育一致性双胎。早发现、早诊断、及时干预是降低新生儿不良结局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18.
Maternal serum alpha-fetoprotein (AFP) levels were higher in 10 twin pregnancies and one triplet pregnancy than in 22 control singleton pregnancies matched for maternal age, parity, and the time of gestation at which the serum sample was taken. In twin pregnancies the average AFP levels were double those found in singleton pregnancies and the level in the triplet pregnancy was even higher. Raised maternal serum AFP values due to multiple pregnancy should not cause unnecessary amniocentesis in the diagnosis of anencephaly or spina bifida if an ultrasound investigation is routinely performed first.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