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陆一丹  时开元  欧笛 《中国肿瘤》2020,29(12):962-969
摘 要:[目的] 通过较大样本回顾性研究生长分化因子15 (GDF-15)在结直肠癌中的诊断价值,并探索GDF15及多肿瘤标志物联合应用辅助诊断早期结直肠癌的临床意义。[方法] 应用GDF15定量检测试剂及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分别检测未接受治疗结直肠癌患者(441例)、治疗后四周结直肠癌患者(179例)和正常健康人群(617名)血清样本中GDF15、CA19-9和CEA水平,探索结直肠癌患者血清GDF15水平与临床分期等临床特征的相关关系,以及GDF15与CA19-9、CEA联用筛查早期结直肠癌的可能性。[结果]结直肠癌患者血清GDF15水平显著高于正常人群(P<0.001),且其血清水平随患者临床分期进展而显著上升(P<0.001),与肿瘤浸润程度(P=0.04)、淋巴结转移与否(P=0.017)、是否存在远端转移(P<0.001)及发病部位(直肠vs结肠,P=0.007)均显著相关。血清GDF15作为肿瘤标志物诊断结直肠癌的灵敏度显著高于CA19-9和CEA(52.4% vs 14.5%,36.3%),尤其在诊断早期结直肠癌患者时,其灵敏度差异更为显著(Ⅰ期43.4% vs 5.7%,7.5%;Ⅱ期55.0% vs 12.9%,35.0%);GDF15与CEA联合应用诊断结直肠癌的灵敏度可达68.3%,其中Ⅰ期结直肠癌灵敏度为49.1%,Ⅱ期结直肠癌灵敏度为70.0%。[结论] GDF15与结直肠癌的临床进展显著相关,是结直肠癌尤其是早期结直肠癌有价值的血清肿瘤标志物,GDF15和CEA联合检测用于结直肠癌早期筛查具有重要的辅助价值。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Vasohibin-1、程序性死亡受体1(PD-1)、基质细胞衍生因子-1(SDF-1)在结直肠癌患者中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特征的关系.方法 选取200例结直肠癌患者(结直肠癌组)和200例结直肠息肉患者(结直肠息肉组),比较两组患者Vasohibin-1、PD-1、SDF-1的表达情况及其与直肠癌患者临床特征的关系.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法分析影响结直肠癌患者Vasohibin-1、PD-1、SDF-1表达情况的因素.结果 结直肠癌组患者的Vaso-hibin-1、PD-1、SDF-1阳性表达率均明显高于结直肠息肉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有淋巴结转移、组织学分型为黏液腺癌、Ⅲ~Ⅳ期、肿瘤直径≥5 cm结直肠癌患者的Vasohibin-1、PD-1、SDF-1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无淋巴结转移、组织学分型为管状腺癌、Ⅰ~Ⅱ期、肿瘤直径﹤5 cm的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不同年龄、性别、肿瘤部位结直肠癌患者的Vasohibin-1、PD-1、SDF-1阳性表达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表明,淋巴结转移和TNM分期是影响结直肠癌患者Vasohibin-1、PD-1、SDF-1阳性表达的独立因素(P﹤0.05).结论 结直肠癌患者的Vasohibin-1、PD-1、SDF-1阳性表达率较高,且与淋巴结转移和TNM分期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泛素样小分子修饰因子-1(small ubiquitin-like modifier-1,SUMO-1)蛋白在结直肠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收集2010-01-01-2012-09-30在中山大学附属第五医院手术切除或结肠镜下切除的标本,其中63例结直肠癌组织,47例结直肠腺瘤组织,10例正常结直肠黏膜或炎症组织。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各组织中SUMO-1蛋白的表达情况。分析SUMO-1蛋白与结直肠癌患者不同临床病理因素之间的关系。应用SPSS 13.0进行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比较用χ2检验和χ2检验连续性校正法,等级资料比较用秩和检验。结果 SUMO-1蛋白在结直肠癌组织的阳性表达率为95.2%(60/63),结直肠腺瘤组织为21.3%(10/47),正常结直肠黏膜或炎症组织中为10.0%(1/10)。其在结直肠癌组织与结直肠腺瘤组织的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3.633,P<0.001;在结直肠癌组织与正常结直肠黏膜或炎症组织中的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9.653,P<0.001;在结直肠腺瘤组织与正常结直肠黏膜或炎症组织中的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144,P=0.704。SUMO-1蛋白的表达与患者的性别、远处转移、TNM分期、浸润深度和组织学分级明显相关,P值均<0.05。但与患者年龄、肿瘤大小、大体类型和淋巴结转移无关,P值均>0.05。结论 SUMO-1蛋白在结直肠癌组织中的表达明显增高。SUMO-1蛋白的表达与癌组织的浸润深度、TNM分期和远处转移相关。  相似文献   

4.
王文斌  郭小花  裴彦江  孙力 《癌症进展》2023,(23):2638-2641
目的 探讨血清糖类抗原242(CA242)、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sICAM-1)水平与结直肠癌患者临床特征和预后的关系。方法 选取67例结直肠癌患者和50例健康体检者,检测两组受试者血清CA242、sICAM-1水平,比较不同临床特征结直肠癌患者血清CA242、sICAM-1水平。以血清CA242、s ICAM-1中位数为分界,将结直肠癌患者分为低表达组和高表达组,比较两组患者的总生存期和5年生存率。结果 结直肠癌患者血清CA242、sICAM-1水平均明显高于健康者(P﹤0.01)。分化程度为低分化、浸润深度为T3~4、临床分期为Ⅲ期、有淋巴结转移、有远处转移、有神经和脉管侵犯结直肠癌患者血清CA242、sICAM-1水平分别高于分化程度为中高分化、浸润深度为T1~2、临床分期为Ⅰ~Ⅱ期、无淋巴结转移、无远处转移、无神经和脉管侵犯患者(P﹤0.05)。以血清CA242水平中位数为分界,将67例结直肠癌患者分为CA242低表达组(n=34)和CA242高表达组(n=33),CA242低表达组结直肠癌患者平均总生存期为(37.29±4.15)个月,明显长于CA242高表达组患者的(...  相似文献   

5.
曹宝山  朱翔  陈森  肖宇  梁莉 《中国肺癌杂志》2012,15(10):591-596
背景与目的 已有研究表明Kelch样环氧氯丙烷相关蛋白1(Kelch-like ECH-associated protein1,Keap1)与铂类耐药相关.本研究旨在探讨Keap1在进展期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中的表达及其与一线含铂化疗方案疗效的相关性.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检测50例进展期NSCLC患者组织标本中Keap1的表达.结果 进展期NSCLC患者中Keap1高表达率为26.0%; Keap1表达水平与化疗疗效、无进展生存期(progression free survival,PFS)有关(P<0.05),而与性别、年龄、吸烟、病理类型、分化程度、转移和总生存期无关(P>0.05).Keap1高表达组的中位PFS明显高于低表达组(P=0.002).多因素分析表明Keap1表达水平是一线化疗方案PFS的独立预测因素( P=0.007).结论 Keap1与进展期NSCLC一线化疗疗效和PFS有关,Keap1可能成为新的化疗疗效预测指标.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星形细胞上调基因1(AEG-1)和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在结直肠组织中的表达并分析其与结直肠癌的临床病理因素之间的相关性。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技术检测AEG-1和MMP-9在结直肠正常黏膜(45例)、低级别腺瘤(31例)、高级别腺瘤(15例)和结直肠癌(146例)中的表达,并分析其表达的意义。结果 AEG-1在结直肠正常黏膜、低级别腺瘤、高级别腺瘤和结直肠癌中有逐步升高的趋势。MMP-9表达与AEG-1有类似的趋势。AEG-1在结直肠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与临床分期、T分期、N分期、M分期及组织分化有统计学差异(P<0.05),而与年龄、性别、肿瘤位置和肿瘤大小无统计学差异(P>0.05)。在结直肠癌中,AEG-1和MMP-9表达呈显著正相关,AEG-1、MMP-9高表达的患者具有较短的生存期(P<0.05)。结论 AEG-1参与结直肠癌的发生,与结直肠癌的演进相关,并可能作为结直肠癌患者预后的一种新的生物标志物。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结直肠癌组织和血清中胸苷磷酸化酶(thymidine phosphorylase TP)表达与病理及生物特性之间的关系。方法:对50例结直肠癌标本、20例正常结直肠黏膜标本及18例结直肠良性病变组织进行免疫组化S-P法检测,测定TP表达情况;ELISA法测定结直肠癌患者术前、术后血清TP水平及20例健康志愿者血清TP水平。结果:结直肠癌组织中胸苷磷酸化酶表达的阳性率显著高于正常结直肠黏膜、结直肠良性病变(P<0.05);有淋巴结转移的结直肠癌组TP表达阳性率高于无淋巴结转移组(P<0.05);结直肠癌组血清TP水平较健康组为高,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DukesA-B期和DukesC-D期患者之间血清TP水平比较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和术后结直肠癌患者血清TP水平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结直肠癌Dukes分期较晚及有淋巴结转移者,其瘤组织中TP表达的阳性率高;血清胸苷磷酸化酶的水平与患者的肿瘤病理分期有关,分期越晚表达水平越高;胸苷磷酸化酶在组织中的表达与其血清的水平呈正相关性,血清胸苷磷酸化酶的水平可以反应其组织中的表达水平。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p53蛋白、Ki67在结直肠管状腺瘤和结直肠癌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法分别对71例结直肠癌,16例结肠腺瘤,进行了p53蛋白和Ki67的检测。结果①结直肠癌组织中p53蛋白、Ki67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40.85%(29/71)、77.46%(55/71),均显著高于腺瘤组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9,P=0.000)。②在结直肠癌组织中p53蛋白的阳性表达与结直肠癌的临床分期、浸润深度、组织学分化程度和淋巴结转移有关(P<0.05);结直肠癌中Ki67的表达阳性率与结直肠癌的临床分期和浸润深度有关(P<0.05),与组织学分化程度和淋巴结转移无关(P>0.05)。③p53蛋白和Ki67共同阳性者26例,共同阴性者13例,相关性分析显示,两者之间呈正相关(γ=0.508,P=0.000)。结论 p53蛋白和Ki67在结直肠癌中的表达明显升高,可作为判断结直肠癌恶性程度及预后的重要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结直肠癌组织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C,VEGF-C)和Podoplanin的表达,探讨VEGF-C和Podoplanin与结直肠肿瘤淋巴管生成、发生、发展及预后的关系。方法:收集2011-03-15-2012-03-15兰州军区兰州总医院肛肠外科手术切除的结直肠癌组织新鲜标本40例,同时收集距相应肿瘤组织边缘5~10cm的正常结直肠组织(以下简称正常组织)标本40例作为正常对照;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40例结直肠癌组织及40正常结直肠组织VEGF-C和Podoplanin的表达,并采用t检验、单因素方差分析和χ2检验对两指标表达与临床病理因素之间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结直肠癌组织和正常组织VEGF-C阳性率分别为55%和15%,P=0.009。结直肠癌组织和正常组织VEGF-C Podoplanin阳性淋巴管密度(lymphatic vessel density,LVD)分别为6.03±3.72和3.33±2.76,P=0.001。结直肠癌组织中淋巴结转移组和无淋巴结转移组VEGF-C阳性率分别为94%和29%,P=0.034;且与pTNM分期和Dukes分期密切相关。结直肠癌组织淋巴结转移组和无淋巴结转移组中LVD值分别为8.11±3.46和4.82±3.31,P=0.004;且与pTNM分期和Dukes分期密切相关。结直肠癌组织VEGF-C阳性和阴性表达LVD值分别为7.73±3.34和3.78±3.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结直肠癌中VEGF-C阳性率和Podoplanin阳性LVD显著增高,且与淋巴结转移、肿瘤病理分期密切相关,提示VEGF-C可能通过诱导结直肠癌淋巴管生成,从而促进肿瘤细胞的淋巴转移;证实VEGF-C和Podoplanin在结直肠肿瘤淋巴管生成、发生、发展及肿瘤转移中起重要作用,并可能成为肿瘤预后判断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B7-H1及Bcl-2蛋白在人结直肠癌中的表达,并探讨其与结直肠癌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关系.方法: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57例手术切除的结直肠癌组织标本及癌旁正常组织标本中B7-H1及Bcl-2的表达,并结合临床病理特征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与癌旁正常组织相比,B7-H1及Bcl-2在结直肠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癌旁组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cl-2及B7-H1在结直肠癌组织中的表达均与分化程度呈负相关(P<0.01),而且B7-H1在有淋巴结转移组(Dukes分期C+D)与无淋巴结转移组(Dukes分期A+B)相比,阳性表达率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另外,在高-中分化的结直肠癌组织中,B7-H1阴性组Bcl-2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B7-H1阳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短期随访中,死亡的患者均B7-H1表达阳性.结论:B7-H1表达与结直肠癌的侵袭转移及生存期相关,且在高-中分化肿瘤组织中,提示与Bcl-2联合检测可能对结直肠癌的诊断、治疗及预后评价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1.
目的:检测结肠腺癌组织中Kelch样环氧氯丙胺相关蛋白1(Keap1)的表达,分析其与Ki67增殖指数(Ki67)的相关性。方法:本实验以93例结肠腺癌术后的肿瘤组织作为观察组,选择距肿物边缘>3 cm经病理证实的正常结肠黏膜组织作为对照组。应用免疫组化法和荧光PCR法检测两组中Keap1蛋白和mRNA的表达。应用相关分析法分析Keap1与Ki67增殖指数的相关性。结果:免疫组化方法显示两组中Keap1蛋白的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中Keap1的阳性率与肿物最大径、淋巴结转移、脉管癌栓、浸润深度和TNM分期相关,而与性别、年龄、分化程度、是否有癌结节无关。观察组中Keap1的表达与预后相关。观察组中Keap1的表达与Ki67增殖指数呈负相关。荧光PCR法显示两组中Keap1 mRNA的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Keap1在结肠腺癌组织中低表达,可能与更大的肿瘤直径、更多的淋巴结转移、脉管癌栓的出现、更深的肿瘤浸润及更晚的TNM分期相关。Keap1可能通过抑制细胞增殖起作用,术后检测Keap1的表达对判断预后有一定价值。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上皮性卵巢癌组织中X染色体连锁的凋亡抑制蛋白(XIAP)、缺氧诱导因子-1a(HIF-1a)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 收集上皮性卵巢癌组织标本92例作为研究对象,同时选取良性卵巢肿瘤60例、正常卵巢44例作为对照,采用免疫组化染色法检测XIAP、HIF-1a表达,对比3组在XIAP、HIF-1a表达上的差异.结果...  相似文献   

13.
14.
背景与目的:结直肠癌是消化系统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近年来中国结直肠癌发病率显著升高.各项临床与病理学指标对于结直肠癌的诊断、临床分期及预后的判断提供了帮助.探讨错配修复蛋白表达联合血清肿瘤标志物与Ki-67增殖指数在结直肠癌中的相关性及对预后判断的临床价值.方法:收集复旦大学附属华东医院2014年7月—2018年6月收...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黏蛋白1(MUCs1)在结直肠癌患者中的表达情况及其与临床特征的关系。方法:选取2015年6月至2016年5月间在我院就诊的结直肠癌患者82例作为研究对象,以所有患者手术后的癌组织、正常结直肠组织为研究材料,提取组织中的总RNA,反转录后使用荧光定量PCR检测MUCs1 mRNA的表达情况,并分析结直肠癌患者TNM分期、术后6个月、12个月复发、转移、死亡情况与患者癌组织及正常结直肠组织中MUCs1 mRNA表达水平的关系。结果:随着患者T分期、N分期的逐渐提高,癌组织中MUCs1 mRNA的表达水平也逐渐升高,T1-T4、N0-N3分期患者癌组织中MUCs1 mRNA的表达水平与正常组织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及术后12个月的复发、转移、死亡患者癌组织中MUCs1 mRNA的表达水平与正常组织相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及术后12个月复发、转移、死亡患者癌组织中MUCs1 mRNA的表达水平与未复发、未转移、未死亡的患者相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MUCs1在结直肠癌患者中的表达情况与预后呈明显的正相关性。  相似文献   

16.
郝昌军  胡婷婷 《癌症进展》2020,(5):509-511,532
目的探讨前列腺癌组织中丝氨酸/精氨酸富有剪接因子1(SRSF1)、核因子κB(NF-κB)的表达情况及与患者临床特征的关系。方法选取前列腺癌患者和前列腺良性增生患者,各70例,取前列腺癌组织和前列腺良性增生组织。免疫组化法检测前列腺癌组织和前列腺良性增生组织SRSF1、NF-κB蛋白的阳性表达率,并分析不同临床特征前列腺癌患者前列腺癌组织中SRSF1、NF-κB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前列腺癌组织中SRSF1、NF-κB蛋白的阳性表达率均高于前列腺良性增生组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水平前列腺癌患者前列腺癌组织中SRSF1蛋白的阳性表达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TNM分期、淋巴结转移情况、Gleason评分前列腺癌患者前列腺癌组织中SRSF1蛋白的阳性表达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PSA水平、Gleason评分前列腺癌患者前列腺癌组织中NF-κB蛋白的阳性表达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TNM分期、淋巴结转移情况前列腺癌患者前列腺癌组织中NF-κB蛋白的阳性表达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前列腺癌组织中的SRSF1、NF-κB蛋白表达水平和阳性表达率均较高,SRSF1蛋白的表达可能与TNM分期、淋巴结转移情况和Gleason评分,NF-κB蛋白的表达可能与TNM分期和淋巴结转移情况有关。  相似文献   

17.
目的:检测大肠癌组织中DLL4和VEGF的表达,探讨其与临床病理参数的关系、临床意义及两者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免疫组化Envision法检测60例结直肠癌及21例癌旁正常组织中DLL4、VEGF的表达情况。结果:DLL4和VEGF在大肠癌组织中表达的阳性率分别为75.0%、61.67%,明显高于癌旁正常组织(P<0.05)。DLL4及VEGF蛋白在大肠癌中的表达与肿瘤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远处转移及TNM分期密切相关(P<0.05);二者在大肠癌组织中的表达与患者性别、年龄、肿瘤部位、肿瘤大小及组织学分化程度无关(P>0.05)。DLL4阳性表达病例中的VEGF表达率明显高于DLL4阴性表达的病例,DLL4和VEGF蛋白表达水平呈明显正相关(r=0.257,P<0.05)。结论:DLL4和VEGF在大肠癌和正常大肠组织中的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DLL4在大肠癌组织中的表达上调与VEGF有关,它们可能共同调控肿瘤新生血管发生,参与大肠癌的侵袭和转移,从而影响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血清多种肿瘤标志物联合检测对结直肠癌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82例结直肠癌患者作为结直肠癌组,70例结直肠良性病变患者作为良性病变组,以及70例同期于我院进行健康体检的患者作为对照组。采用电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对3组血清样本进行CEA、CA199、CA125、CA242及CA50等肿瘤标志物检测。结果结直肠癌组各项肿瘤标志物表达水平显著高于良性病变组及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结直肠癌分期的进展及淋巴结转移,各项肿瘤标志物表达水平也逐渐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此外,采用5种肿瘤标志物联合检测与肿瘤标志物单项检测比较,具有更高的敏感度及准确性( P<0.05)。结论血清多种肿瘤标志物联合检测对于结直肠疾病的鉴别诊断以及结直肠癌TNM分期判断都具有积极的意义,可作为结直肠癌早期诊断的重要辅助手段。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不同分期肺癌患者血清中程序化细胞死亡分子5(programmed cell death5,PDCD5)蛋白、癌胚抗原(carcino-embryonic antigen,CEA)和细胞白蛋白19(Cytokeratin-19,CYFRA21-1)表达水平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肺癌患者184例作为肺癌组,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