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探讨生姜提取物对苯并芘染毒大鼠抗氧化酶及II相解毒酶的影响。用不同剂量的生姜提取物(100、200和400 mg/kg(bw)对Wistar大鼠连续灌胃14 d后,一次性腹腔注射20 mg/kg·bw的苯并芘染毒,检测肝脏和肾脏中的抗氧化酶和II相解毒酶的活性。结果表明,三个剂量的生姜提取物灌胃处理对大鼠体重无显著影响(p0.05),同时对肝、肺和肾的脏体比也无显著影响(p0.05)。与苯并芘处理组相比,200和400 mg/kg·bw的生姜提取物能明显提高肝脏中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Px)和过氧化氢酶(CAT)的活力,以及肝和肾中醌还原酶(NQO1)和谷胱甘肽硫转移酶(GST)的活力(p0.05)。以上结果表明,生姜提取物能显著提高大鼠肝脏中抗氧化酶及II相解毒酶的活性。  相似文献   

2.
林霖  杨国栋  汪纪仓 《食品科学》2015,36(23):275-278
目的:探讨虎杖苷对镉致小鼠睾丸氧化应激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40 只小鼠随机分成5 组:正常对照组,镉组,25、50、100 mg/(kg•d)虎杖苷保护组,于实验第1天,镉组及虎杖苷保护组小鼠一次性腹腔注射2 mg/kg氯化镉(氯化镉质量浓度为0.2 mg/mL),制造小鼠睾丸氧化应激损伤,虎杖苷保护组小鼠同时经口灌胃给予25、50、100 mg/(kg•d)虎杖苷,连续灌胃1 周后处死小鼠,统计小鼠睾丸脏器系数;苏木精-伊红(hematoxylin-eosin,HE)染色,观察小鼠睾丸组织病理学变化;检测虎杖苷对小鼠睾丸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lutathione peroxidase,GSH-Px)活性,以及丙二醛(malonaldehyde,MDA)和8-羟基脱氧鸟苷(8-hydroxy-2-deoxyguanosine,8-OHdG)含量的影响。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镉组小鼠睾丸脏器系数显著降低,睾丸组织细胞变性、坏死,生精细胞明显减少,而虎杖苷保护组小鼠睾丸组织细胞损伤均明显减轻;与正常对照组比较,镉组小鼠睾丸组织SOD及GSH-Px活性均极显著降低,MDA及8-OHdG含量均极显著升高(P<0.01)。与镉组比较,50、100 mg/(kg•d)虎杖苷保护组小鼠的睾丸脏器系数显著或极显著升高(P<0.05或P<0.01),睾丸组织的SOD活性明显升高,差异达到显著或极显著水平(P<0.05或P<0.01);25、50、100 mg/(kg•d)虎杖苷保护组小鼠睾丸组织的GSH-Px活性明显升高,差异达到显著或极显著水平(P<0.05或P<0.01),而MDA及8-OHdG含量均明显降低,差异同样达到显著或极显著水平(P<0.05或P<0.01)。结论:虎杖苷能减轻镉致小鼠睾丸组织细胞脂质过氧化损伤,抑制氧化应激对睾丸细胞DNA的损伤。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究葡萄籽原花青素(grape seed proanthocyanidin extracts,GSPE)对顺铂(cis -diamminedichloroplatinum,CDDP)诱发大鼠睾丸氧化损伤和细胞凋亡的防护作用。方法:将40 只大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CDDP模型组、GSPE低剂量组(200 mg/(kg•d))、GSPE高剂量组(400 mg/(kg•d))。分别以蒸馏水和相应剂量的GSPE对大鼠连续灌胃15 d,灌胃10 d后一次性腹腔注射CDDP,剂量为7 mg/kg,空白对照组注射相同剂量的生理盐水。注射CDDP后第5天处死大鼠,检测精子指标、大鼠睾丸组织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与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lutathione peroxidase,GSH-Px)活力、还原型谷胱甘肽(glutathione,GSH)与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DA)含量,流式细胞仪检测大鼠睾丸细胞凋亡率,并观察睾丸组织在光镜下形态的变化。结果:CDDP模型组大鼠睾丸和附睾的质量、附睾精子的浓度和活动度、GSH-Px、SOD活力以及GSH含量均显著降低,而MDA水平和睾丸细胞凋亡率显著升高。预防性口服GSPE显著改善了CDDP引起的大鼠睾丸质量减小、功能减弱以及氧化应激、脂质过氧化和细胞凋亡这些不利影响。结论:GSPE对CDDP诱发的大鼠睾丸毒性有剂量依赖性防护作用,其机制很可能与抑制体内氧化应激及细胞凋亡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4.
目的 初步研究4种多环芳烃(苯并[a]芘、苯并[a]蒽、艹屈和苯并[b]荧蒽)低剂量联合暴露的毒性作用。方法 购入50只8周龄SD雄性大鼠,随机分为5组,每组10只,分别按0、10、50、250、1000 μg/kg·BW剂量连续灌胃染毒,基于人体4种多环芳烃的实际暴露量,灌胃剂量的比例设定为苯并[a]芘∶苯并[a]蒽∶艹屈∶苯并[b]荧蒽=0.99∶2.92∶2.68∶1.68。大鼠于染毒30 d后处死,取血清、脏器等生物样本,计算脏器系数,进行大鼠肝脏病理切片观察病理学改变,并检测肝功能相关指标、氧化应激相关指标及脂代谢相关指标。结果 相较于对照组,染毒组大鼠肝脏结构有明显异常,肝窦扩大,肝细胞出现气球样变;1 000 μg/kg·BW组肝脏脏器比显著升高。染毒30 d后1 000 μg/kg·BW组大鼠血清谷草转氨酶均显著上升(P<0.05);染毒组大鼠血清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在30 d时显著升高(P<0.05);染毒30 d后,1 000 μg/kg·BW组大鼠血清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显著下降并且肝脏胆固醇显著上升(P<0.05),250 μg/kg·BW组大鼠血清甘油三酯显著上升(P<0.05),50 μg/kg·BW及以上染毒剂量的染毒组肝脏中TG显著上升(P<0.05)。结论 PAH4低剂量联合暴露对SD雄性大鼠产生了一定程度的肝损伤、氧化应激及脂代谢紊乱等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5.
比较不同产地蜂胶对糖尿病大鼠氧化应激的改善效果。方法 雄性Wistar大鼠,以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STZ)建立糖尿病模型,按照血糖水平,分为模型对照组、国产蜂胶1组、国产蜂胶2组、国产蜂胶3组以及巴西绿蜂胶组,10只/组,同一批次的10只正常雄性Wistar大鼠为正常对照组。蜂胶组每天灌胃相应的蜂胶混悬液,模型对照组和正常对照组每天灌胃相同体积的溶剂,灌胃时间持续30d。干预结束后,测定空腹血糖,取血液、肝脏、肌肉,测定总抗氧化力、还原型谷胱甘肽(GSH)、丙二醛(MDA)水平,以及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结果 4种蜂胶均能降低糖尿病大鼠的空腹血糖。国产蜂胶2能够较好地提高糖尿病大鼠肌肉的总抗氧化力,国产蜂胶3在提高肝脏的总抗氧化力、GSH含量以及肌肉的GSH含量、GSH-Px活性,降低肌肉MDA含量方面效果较好,巴西绿蜂胶在降低血浆MDA含量,提高血浆GSH含量、肝脏SOD活性方面效果较突出。结论 4种蜂胶均能降低糖尿病大鼠血糖水平;4种蜂胶均能有效地改善糖尿病大鼠的氧化应激,但是由于成分的差异,改善的程度有所不同。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究8种多环芳烃(PAH8)联合暴露的大鼠肝脏毒性,利用基准剂量法(BMD)获得PAH8致肝脏毒性的基准剂量95%置信区间下限值(BMDL)。方法 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5组,每组10只,分别按照0、10、50、250和1 000μg/kg·BW剂量的PAH8连续染毒30 d后处死大鼠,计算脏器系数,进行肝脏病理学检测和油红O染色,检测血清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丙二醛、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的水平及肝脏TG、TC含量。选择具有统计学意义、毒理学意义和剂量效应趋势的肝脏毒性数据,利用BMDS 3.2软件进行BMD分析,选择最佳拟合模型得到BMDL值。结果 1 000μg/kg·BW剂量组大鼠肝脏系数较对照组显著升高(P<0.05)。PAH8染毒后部分大鼠肝脏出现细胞水肿、炎性浸润、脂肪变性等病理改变。10~250μg/kg·BW剂量组血清GSH-Px较对照组显著升高(P<0.01),但1 000μg/kg·BW剂量组GSH-Px显著降低(P<0.001)。肝脏中TC含量呈现剂量效应趋势,1 000μg/kg·BW剂量...  相似文献   

7.
本试验旨在研究发酵麦麸多糖(fermented wheat bran polysaccharides,FWBPs)的体外抗氧化能力,并探究其对敌草快诱导的大鼠脾脏氧化应激是否有缓解作用。体外试验测定还原力、DPPH自由基及羟基自由基清除率。体内试验选取断奶雄性大鼠48只,按照随机分组原则,分为正常对照组(生理盐水)、氧化应激模型组(生理盐水)、FWBPs低剂量组(100 mg/kg BW)、FWBPs中剂量组(200 mg/kg BW)、FWBPs高剂量组(400 mg/kg BW)和阳性对照组(100 mg/kg BW VC),每组8只,持续灌胃14 d。最后一次灌胃2 h后,除正常对照组外,其它五组腹腔注射敌草快(0.1 mmol/kg BW)建立氧化应激模型。24 h后屠宰,采集脾脏组织,测定脾脏组织抗氧化相关指标,利用RT-PCR技术分析抗氧化相关基因的mRNA表达量。结果表明:4 mg/mL FWBPs对DPPH自由基及羟基自由基的饱和清除率分别为92.35%和33.30%;敌草快攻毒会显著降低大鼠脾脏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lutathione peroxidase,GSH-Px)活力(P<0.05),显著增加总抗氧化能力(Total antioxitant capacity,T-AOC)、谷氨酸-半胱氨酸连接酶调节亚基(Glutamate cysteine ligase modifiersubunit,GCLM)的mRNA表达水平及8-羟基脱氧鸟苷(8-hydroxy deoxyguanosine,8-OHdG)的含量(P<0.05)。与氧化应激模型组相比,低、中剂量组大鼠脾脏中GSH-Px活性显著增加(P<0.05);低剂量组大鼠脾脏中谷胱甘肽(Glutathione,GSH)含量显著增加(P<0.05);中剂量组大鼠脾脏中醌氧化还原酶1(NAD(P)-Hquinoneoxidoreductase 1,NQO1)和核因子E2相关因子2(Nuclear factor E2-related factor 2,Nrf2)的mRNA表达量显著增加(P<0.05);而中、高剂量组和阳性对照组中8-OHdG含量显著降低(P<0.05)。FWBPs有较强的抗氧化能力,并可缓解大鼠脾脏组织氧化应激。  相似文献   

8.
药桑多糖对四氯化碳所致大鼠肝损伤的保护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药桑多糖对四氯化碳(CCl4)所致大鼠肝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取健康Sprague-Dawley(SD)大鼠40 只,根据体质量随机分为5 组:对照组、CCl4损伤组、药桑多糖低(50 mg/(kg•d))、中(100 mg/(kg•d))、高(200 mg/(kg•d))剂量组,每组8 只,连续灌胃7 d后,除对照组外,其余各组大鼠腹腔注射CCl4橄榄油溶液制造肝损伤模型。24 h后,取血清测定谷丙转氨酶(alanine aminotransferase,ALT)、谷草转氨酶(aspartate aminotransferase,AST)活力以及胆红素含量,取各器官计算脏器指数并测定肝脏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过氧化氢酶(catalase,CAT)、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lutathionperoxidase,GSH-Px)活力,以及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DA)、干扰素-γ(interferon-γ,IFN-γ)、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白细胞介素-10(interleukin-10,IL-10)含量,并对肝脏进行组织切片观察。结果:100、200 mg/(kg•d)剂量的药桑多糖能显著增加大鼠体质量(P<0.05),降低肝脏指数(P<0.05)、肾脏指数(P<0.05)和脾脏指数(P<0.01),能显著抑制CCl4所致肝损伤大鼠血清ALT、AST活力和胆红素含量的升高(P<0.05);肝脏MDA、IFN-γ、TNF-α含量显著降低(P<0.05),SOD、CAT、GSH-Px活力以及IL-10含量显著升高(P<0.05)。50 mg/(kg•d)剂量的药桑多糖能显著降低肝损伤大鼠的肝脏指数、肾脏指数和脾脏指数(P<0.05),显著增加肝脏GSH-Px活力和IL-10含量(P<0.05),降低肝脏TNF-α含量(P<0.05)。结论:药桑多糖对CCl4诱导的大鼠肝损伤具有明显的保护作用,其肝脏保护作用与提高肝脏抗氧化能力及抑制肝脏炎症有关。  相似文献   

9.
采用高尿酸血症大鼠与痛风性关节炎大鼠模型,考察橄榄果汁冻干粉(Hidrox?12%)的降尿酸与抗痛风作用及机制。通过腹腔注射氧嗪酸钾(Potassium oxazinate,PO)建立高尿酸血症大鼠动物模型,灌胃相应药物,检测血清尿酸(Uric Acid,UA)、肌酐(Creatinine,CR)、尿素氮(Blood Urea Nitrogen,BUN)含量和血清与肝脏黄嘌呤氧化酶(Xanthine Oxidase,XOD)活性水平,检测肾皮质尿酸转运蛋白1(Recombinant Urate Transporter 1,URAT1)表达水平。通过给大鼠踝关节腔注射尿酸钠晶体(Monosodium Urate,MSU)建立痛风性关节炎大鼠模型,评价橄榄果汁冻干粉对痛风性关节炎大鼠关节肿胀、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与白细胞介素1β(Interleukin-1β,IL-1β)水平的影响。通过UPLC-ESI-MS/MS法分离与鉴定降尿酸的有效成分。结果显示,与模型组相比,橄榄果汁冻干粉(80 mg/kg)能极显著降低大鼠血清尿酸水平(P<0.01),极显著改善高尿酸导致的血清CR与BUN升高(P<0.01)。橄榄果汁冻干粉降尿酸的机制可能与其降低血清和肝脏XOD活性、下调URAT1表达等有关。在痛风性关节炎模型中,橄榄果汁冻干粉(80 mg/kg)能高度显著改善MSU导致的关节肿胀(P<0.001),显著降低血清TNF-α与IL-1β水平(P<0.05)。进一步研究发现,橄榄果汁冻干粉成分中胡椒碱与木犀草素能有效抑制HEK-293T细胞URAT1的尿酸转运,可能是其降尿酸的活性成分。综上,橄榄果汁冻干粉能有效降低腹腔注射PO导致的高尿酸血症大鼠的尿酸水平,改善大鼠踝关节注射MSU晶体引起的痛风关节炎症状,其机制可能是降低肝脏XOD活性、下调URAT1表达以及改善炎症水平。  相似文献   

10.
为探究蝙蝠蛾拟青霉菌丝体对1型糖尿病大鼠降血糖活性及机理,采用腹腔注射链脲佐霉素(STZ)方法建立1型糖尿病大鼠模型,系统考察蝙蝠蛾拟青霉菌丝体对糖尿病大鼠的降血糖、抗氧化及调节糖代谢方面的作用。通过检测大鼠血糖、体重发现,蝙蝠蛾拟青霉菌丝体灌胃4周后,显著提高大鼠体重,降低空腹血糖,具有极显著的降血糖作用。大鼠血清生化指标检测结果显示,蝙蝠蛾拟青霉菌丝体显著提高大鼠血浆胰岛素水平,促进葡萄糖吸收,加速糖代谢,抑制糖化血红蛋白合成;增加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luta-thione,GSH-Px)含量,提高机体抗氧化活性。蝙蝠蛾拟青霉菌丝体显著提高大鼠肝脏、肌肉糖原合成,抑制糖原降解。大鼠肾脏及胰岛组织病理切片显示,蝙蝠蛾拟青霉菌丝体能够有效改善糖尿病大鼠肾脏和胰岛组织病变,对糖尿病肾病具有很好的预防和治疗作用,同时能够减轻氧化应激对糖尿病大鼠胰岛形态结构的损伤。因此推断,蝙蝠蛾拟青霉菌丝体具有显著的降血糖活性,其活性可能是通过增加机体糖代谢及抗氧化活性实现的。  相似文献   

11.
以5种油茶籽油为实验对象,对其脂肪酸组成、微量营养成分(生育酚、多酚、角鲨烯、植物甾醇)进行检测,并采用LPS诱导的第四代小鼠单核巨噬细胞系(RAW264.7)建立细胞炎症模型,研究不同油茶籽油甲醇提取物对细胞炎症因子一氧化氮表达水平的影响。结果显示:相较于模型组,1 mg/m L的油茶籽油甲醇提取物能够显著抑制一氧化氮的生成(P0.01),具有良好的抗炎作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油茶籽油中的多酚和角鲨烯对抗炎活性有显著影响,多酚的影响尤为显著(P0.01)。  相似文献   

12.
不同品质油茶籽压榨制油工艺的对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采用双螺旋压榨、单螺旋压榨和液压压榨3种压榨工艺对不同品质油茶籽进行压榨制油,并对压榨油的常规指标及微营养成分进行分析对比。结果表明:优质油茶籽经液压压榨制得的压榨油品质明显优于其他两种压榨工艺;普通品质油茶籽经液压压榨制得的压榨油质量稍优;品质较差油茶籽分别采用3种压榨工艺制得的压榨油品质相当;3种压榨工艺中,压榨饼残油最低的是双螺旋压榨,其次是单螺旋压榨,最高的是液压压榨。  相似文献   

13.
论述了油茶籽物理压榨工艺流程,主要设备的调试过程和毛油的处理。经30 t/d油茶籽预榨生产线实践检验,油茶籽物理压榨工艺达到了预期的设计效果。各项指标达到了设计要求:油茶籽处理量≥30 t/d,壳中含仁≤1.0%,饼残油6.0%,毛油酸值(KOH)3.26 mg/g,毛油色泽Y35、R3.6(25.4 mm罗维朋比色槽)。  相似文献   

14.
为探究不同工艺对油茶籽油风味的影响,采用气相色谱-离子迁移谱(GC-IMS)技术对湿提和热榨油茶籽油风味物质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湿提和热榨油茶籽油中均鉴定出32种风味物质;醛类是湿提和热榨油茶籽油主要的风味成分,其在湿提和热榨油茶籽油含量分别为62.62%和70.52%;湿提和热榨油茶籽油风味成分差异主要在于醛类和醇类物质含量,湿提油茶籽油的醇类和酯类物质含量高于热榨油茶籽油,糠醛含量(1.96%)远低于热榨茶籽油(11.18%);通过主成分分析和样品间相似度分析比较,两种工艺油茶籽油整体风味差异明显。湿提油茶籽油可能具有比热榨油茶籽油更柔和的风味和更安全的食用价值。  相似文献   

15.
油茶饼提取物中含有大量具有功能性的物质,如单宁、茶皂素、黄酮类物质。本研究分别以水和95%乙醇作为溶剂对油茶饼进行萃取分离,得到油茶饼提取物。然后研究提取物对常见微生物的抑菌作用和对圣女果的保鲜作用。结果表明,提取液对圣女果保鲜有促进作用。采用浓度为50mg/mL的乙醇提取物配制涂膜液,对圣女果进行涂膜处理,能有效保证圣女果15d不腐烂。在抑菌实验中发现,提取液明显抑制大肠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的生长,而对霉菌抑制作用较弱。  相似文献   

16.
在532 nm激光光源的扩展拉曼光谱及一阶导数光谱中,油茶籽油与低价植物油及精炼地沟油光谱形态的差异显著,谱峰得到有效分离。基于全波段光谱信息和形态建立的多步聚类分析模型既可准确鉴定油茶籽油,还可准确鉴定各种类型的掺伪油茶籽油。对26份不同油茶籽油、105份不同低价植物油、75份5%及以上的掺杂油茶籽油和38份不同精炼地沟油的判别正确率均为100%,对5%及以上的180份掺假油茶籽油和72份掺杂植物油的判别正确率达92%以上。样品测量时无需制备样品及消耗化学试剂,测量和分析1份样品仅耗时5 min左右,可实现对掺伪油茶籽油的快速、无损和准确鉴别。  相似文献   

17.
为了解决风味(原香和烤香)油茶籽油掺伪浸出油茶籽油的定性判别问题,设计高、低两个掺伪梯度,基于挥发性成分构建并对比分析了定性判别风味油茶籽油掺伪浸出油茶籽油的主成分分析(PCA)模型和逻辑回归模型。结果表明:逻辑回归模型定性判别风味油茶籽油掺伪浸出油茶籽油的能力较强,优于PCA模型;高掺伪梯度下定性判别原香和烤香油茶籽油掺伪浸出油茶籽油,PCA模型的最低检出限分别为20%和60%,而逻辑回归模型的最低检出限均为10%;低掺伪梯度下定性判别原香和烤香油茶籽油掺伪浸出油茶籽油,PCA模型的判别不准确,而逻辑回归模型的最低检出限均为4%。逻辑回归模型能很好地定性判别风味油茶籽油掺伪浸出油茶籽油。  相似文献   

18.
为了探索基于近红外光谱技术快速无损鉴别掺假油茶籽油的可行性,以赣南茶油为研究对象,通过掺入不同植物油如玉米油、花生油、菜籽油、葵花籽油和大豆油等制备掺假油茶籽油,应用近红外光谱技术采集其光谱特征信息,对比不同预处理方法和主成分数,并结合线性和非线性建模方法建立油茶籽油掺假鉴别模型,以识别准确率(纯油茶籽油样品和掺假油茶籽油样品被正确判别的比例)、灵敏度(纯油茶籽油样品被正确判别为纯油茶籽油的比例)、特异性(掺假油茶籽油样品被正确判别为掺假油茶籽油的比例)作为模型的评价指标,优选出最佳模型。结果表明:二阶微分联合线性判别分析(SD-LDA)模型为最优线性模型,标准正态变量变换联合人工神经网络(SNV-ANN)模型为最优非线性模型,两个模型的识别准确率、灵敏度、特异性分别为97.58%、100%、97.33%和98.99%、100%、98.88%。SNV-ANN模型鉴别效果优于SD-LDA模型,说明非线性模型更适于油茶籽油掺假判别,该模型能更准确地鉴别油茶籽油是否掺假。  相似文献   

19.
为明确油茶籽采后鲜储过程中水分迁移及质构变化情况,本实验以黔产油茶籽为实验原料,运用低场核磁共振(low field nuclear magnetic resonance,LF-NMR)、核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技术探究鲜储过程中水分状态和分布规律,采用质地剖面分析(texture profile analysis,TPA)监测油茶籽鲜储过程中的质构特性变化,并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油茶籽在储藏期间水分含量不断下降,黔玉1号油茶籽水分含量由33.86%±3.03%(0 d)降至8.64%±0.24%(56 d),湘林210号油茶籽水分含量由53.03%±3.36%(0 d)降至10.73%±0.25%(56 d);种仁水分含量下降速率高于油茶籽;不易流动水在油茶籽中占比最高,储藏56 d时黔玉1号降至62.89%,湘林210号降至60.64%。新鲜油茶籽氢质子密度成像图光亮,随时间延长,局部水分流失较快,图像逐渐接近背景色。储藏期间,油茶籽破裂力、硬度不断下降,种仁破裂力、硬度曲折变化;种仁弹性逐渐丧失;黔玉1号种仁内聚性变化较小...  相似文献   

20.
为解决油茶籽油掺伪其他植物油的定性鉴别问题,在油茶籽油中分别掺入大豆油、花生油、葵花籽油、棉籽油、葡萄籽油、菜籽油、棕榈油和米糠油,设置高和低两种不同掺伪梯度,基于14个特征性脂肪酸和甘油三酯指标,运用Python语言构建并对比分析了二分类决策树模型、多分类决策树模型和多层感知机人工神经网络(MLP-ANN)模型用于油茶籽油掺伪定性鉴别的效果。结果表明:高和低掺伪梯度下,二分类决策树模型对油茶籽油掺伪其他植物油的定性鉴别的准确率均达到0.95以上;多分类决策树模型的精确率和准确率在高掺伪梯度下均达到了0.95,但在低掺伪梯度下仅为0.90;在高和低掺伪梯度下,MLP-ANN模型对油茶籽油掺伪定性鉴别的平均精确率均达到0.98,准确率分别达到0.97和0.98。相比于决策树模型,MLP-ANN模型能很好地实现油茶籽油掺伪定性鉴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