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的了解新疆农牧民对村卫生室服务利用及满意度情况,从而提出改善思路和措施意见。方法采取随机抽样的方法,对3个县(市)9个乡镇的270名农牧民对村卫生室医疗卫生服务利用状况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64.1%的被调查者首次就诊选择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和村医的现况缓解了广大农牧民基本的医疗需求,但仍不能很好的满足小病不出村的医疗服务。结论村卫生室提供的医疗卫生服务,得到了当地居民一定的认可,但应进一步加强农村医疗卫生机构和卫生服务人员的投入和建设等工作。  相似文献   

2.
2020年2月10日,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发布的基层医疗卫生体系发展情况表明,我国基层医疗卫生服务网络基本建成。目前,我国有县级医院1.5万个,乡镇卫生院3.6万个,村卫生室62.2万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9352个,社区卫生服务站2.6万个,基本实现每个县都有综合医院和中医院,每个乡镇有一所乡镇卫生院,每个行政村有一所卫生室,90%居民15分钟内可以到达最近的医疗点。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现有医务人员397.8万人,其中乡镇卫生院139.1万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58.3万人,村卫生室从业人员达144.1万人(含卫生院在村卫生室工作人员)。2018年全国新增全科医生4.3万人,全科医生总数达到30.9万,壮大了基层医师队伍。  相似文献   

3.
农村基本医疗服务提供能力现状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分析农村基层卫生机构的基本医疗服务开展现状及制约因素,提出政策建议.方法 利用第四次卫生服务调查数据,采取定量调查和定性访谈方法,对全国31个省市共348所乡镇卫生院及251所村卫生室进行调查访谈.结果 乡镇卫生院基本医疗服务项目开展比例平均为49.1%(28.0/57),村卫生室平均为60.6%(5.4/9).结论 提高基本检查设备配置水平、提升基层卫生人员诊疗能力、建立基本医疗连续性服务制度,是健全农村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的关键.  相似文献   

4.
《社区医学杂志》2007,5(1X):79-79
为改善农村医疗卫生条件,提高乡村卫生机构的管理能力和服务水平,全面落实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服务功能,为广大农村居民提供价廉、方便、安全、优质的医疗卫生服务,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提供健康保障。安徽省毫州市卫生局在全市范围内开展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室规范化建设活动,出台了《毫州市乡镇卫生院规范化建设实施方案(试行)》、《毫州市规范化乡镇卫生院考核标准(试行)》及《关于加强村卫生室规范化建设(试行)》。  相似文献   

5.
目的明确乡村两级医疗卫生机构应承担的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职责及经费分解比例。方法采用文献检索、专家研讨和专家咨询的方法,对主要调查内容开展研究。结果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中,除建立居民健康档案、健康教育、传染病报告、慢性病管理等项目由乡村两级医疗卫生机构分别开展外,大部分项目由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室共同开展。按照人均15元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标准,分配至乡镇卫生院的服务经费应在8.11~8.90元,约占53.7%~58.9%,分配至村卫生室的服务经费应在6.20~6.99元,约占41.1%~46.3%。结论分解任务,明确乡村两级医疗卫生机构的职责,有助于促进各项工作任务得到有效落实,同时,明确补助标准,有助于提高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的使用效率和效果。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汕头市农村居民就诊单位选择现状,探讨就诊单位选择的主要影响因素,为医疗资源的优化配置和政策制订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2011年1—11月采用分层随机抽样方法,抽取汕头市潮阳区参加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新农合)的农村居民1 579名进行问卷调查,并采用多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法分析其就诊单位选择的影响因素。结果村卫生室和乡镇卫生院是农村居民就诊的首选和主要场所,74.41%的首选村卫生室就诊,14.38%的首选乡镇卫生院就诊;多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影响汕头市农村居民就诊单位选择的主要因素是月收入、文化程度、职业和年龄。结论应加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建设,提高其服务水平,为农村居民提供更好的医疗卫生服务。  相似文献   

7.
目的:为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切实落实“保基本、强基层、建机制”医改目标,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统筹谋划农村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建设与管理,提升医疗卫生服务能力;方法 采用分层随机整群抽样,对124家乡镇卫生院和153个村卫生室现场调查;结果:分析乡村两级机构的基本建设、科室设置、设备和人员配备、服务能力、经济状况以及信息化建设等方面;结论 制定四川省农村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标准化建设核心指标和指标值,提出四川省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室建设标准化建设的重点.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北京市郊区村巡诊和村卫生室建设现状,为完善农村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提供参考。方法对北京市郊7个区中119个行政村进行实地观察,并对652名相关研究对象进行半结构化访谈,包括对巡诊和卫生室的满意度、基层医疗机构的服务质量等。结果村巡诊服务效率不高,不能满足居民实际医疗服务需求;村卫生室医疗人员短缺,基本药物配备不全,报销途径不畅通,村民就医行为更倾向于选择乡镇卫生院和县医院。结论为更好落实卫生领域重要民生项目,切实提升农村居民就医体验,应进一步落实和丰富村巡诊内容,加强基层全科医生培养力度,提升卫生费用投资的针对性和有效性,把村卫生健康服务情况纳入村干部工作考核指标,优化基本药物目录,扩大新农合定点报销覆盖范围等。  相似文献   

9.
<正>大数据显示,我国目前有100万家医疗卫生机构,其中医院的数量为2.5万家~3万家。在不到3万家医院之中,包括城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诊所、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室在内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共有约90万家。要解决人民群众的基本医疗卫生服务和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解决这些服务提供的公平性和可行性,它的提供主体一定是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在全部的诊疗量之中,大医院提供了其中的40%左右,基层医疗卫生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2011~2015年吉林省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卫生资源配置现状,发现当前存在的问题、不足,为建立系统完善、高效灵活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资源配置体系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普查的方法,对吉林省基层医疗卫生机构2011~2015年卫生资源配置现状展开调查,利用Excel2010进行数据二次处理,通过SPSS18.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物力资源配置方面,各类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数、平均床位数趋于平稳。平均万元以上设备数量中,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和乡镇(街道)卫生院逐年增长;人力资源配置方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乡镇(街道)卫生院及各类人员配置较多,增长明显;卫生经费配置方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和乡镇(街道)卫生院财政补助和上级补助中最多且逐年增长,村卫生室上级补助增长明显。结论卫生资源配置情况2012年明显增长,2013年至2015年平稳增长。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和乡镇(街道)卫生院在物力资源配置、人力资源配置、卫生经费配置方面明显优于其他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村卫生室卫生服务工作量大,卫生资源配置尚不能满足卫生服务需求。  相似文献   

11.
基层卫生机构功能决定着基本卫生服务的供给。本文利用国家第四次卫生服务总调查以及专题调查资料,对城乡基层卫生机构服务开展情况进行了分析。根据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基层卫生机构服务能力和城乡居民需要解决的主要健康问题,本研究将基本卫生服务项目按照优先程度分为三个等级。约三分之一的城乡基层卫生机构尚不能提供最应优先开展的基本卫生服务;农村基层卫生机构服务能力与城市基层卫生机构相比更为薄弱,特别是村级卫生机构基本卫生服务能力需要加强;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开展最优先项目的比例均不足70%;村卫生室和社区服务站开展最优先项目比例分别为62%和77%。影响基层卫生机构功能的主要因素为人员数量不足、人员能力不够、缺乏运转资金等。需要以基层卫生机构功能建设为核心,创新我国基本医疗卫生保健体系。  相似文献   

12.
韦艳  李美琪  徐赟 《现代预防医学》2020,(14):2497-2500
目的 分析贫困地区农村居民卫生服务利用情况及影响因素。方法 利用2018 - 2019年“精准健康扶贫与人口发展”专项调查数据,基于Andersen卫生服务利用行为模型和层次线性模型,对贫困地区农村居民卫生服务利用情况和影响因素进行研究。结果 有79%的农村居民四周内患病会就诊,35%的居民在村卫生室就医,58%的居民进行疾病预防和健康保健。层次线性模型显示个人和村级层面因素对卫生服务利用均有显著影响。村人均收入(β = 0.130)、就诊单程花费时间(β = - 0.104)、年龄(β = - 0.005)、建档立卡(β = 0.108)对四周患病就诊情况较为显著(P<0.05);村卫生室数量(β = 0.151)、报销比例满意度(β = 0.142)、就诊距离(β = - 0.240)、就诊单程花费时间(β = - 0.133)、医生医疗水平满意度(β = - 0.117)对就诊机构的选择较为显著(P<0.01);职业(β = - 0.091)、自评健康(β = 0.239)和医生医疗水平满意度(β = 0.162)影响农村居民是否进行疾病预防和健康保健(P<0.01)。结论 贫困地区农村居民卫生服务需求高但利用不足。建议增加卫生投入并制定当地特色医疗保障制度;加强健康教育和健康干预;强化基层卫生机构建设和医疗服务能力,推动健康扶贫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我国贫困农村地区妇女主任对当地不同卫生机构孕产妇保健服务(医疗设备、医务人员技术水平和态度)的满意度评价及影响其评价的相关因素。方法:自行设计问卷,采取整群分层随机调查方法,选取四川、甘肃和云南3省,14县(区),120个乡镇,993个农村的妇女主任作为调查对象,就其对当地不同卫生机构(村卫生室、乡镇卫生院、县妇幼保健站、县医院)孕产妇保健服务评价进行调查,并基于Ordered Logit模型分析影响村妇女主任评价的因素。结果:在医疗设备和医务人员技术水平方面,卫生机构的级别越高,村妇女主任对其评价越好。在医务人员态度方面,卫生机构越基层,村妇女主任对其评价越好。影响村妇女主任对不同卫生机构医疗设备、医务人员技术水平和态度评价的相关因素包括本村孕产妇保健基本情况、村妇女主任个人特征、村级社会经济情况。结论:农村妇女主任对当地不同卫生机构提供的妇幼保健服务总体较为满意,影响村妇女主任对卫生机构医疗设备、医务人员技术水平和态度评价的相关因素因卫生机构的层级而异。通过提高农村基层卫生机构孕产妇保健服务的医疗设备和技术水平、改善县级卫生机构医疗人员的服务态度、加大农村孕产妇保健服务的供给力度、重点扶持农村妇女主任开展孕产妇保健工作、强化农村妇女主任孕产妇保健知识的宣传和培训以提高农村妇女主任对不同卫生机构的满意程度。  相似文献   

14.
国家的农村医疗卫生政策在村级存在难落实的现象。从县级卫生行政主管部门和乡镇卫生院的角度来看,是由于村医群体普遍缺乏对接国家各项农村医疗卫生政策的基本条件和基础能力所致。但从村医的角度来看,则是因为乡镇卫生院在人财物匮乏的尴尬处境下,向没有体制身份的村卫生室和村医转嫁危机和风险所致。实际上,医疗卫生政策难以在村级落地,主要原因在于乡村两级医疗卫生机构之间的关系没有被理顺,具体表现为村卫生室相对于乡镇卫生院的弱势地位。理顺乡村两级医疗卫生机构关系的关键在于加强村卫生室的能力建设。要从加强村医人才建设方面破题,同时要破除针对村医的某些思维和政策方面的认识误区,加强对基层主管部门的问责,打通乡村两级医疗卫生机构之间的关联。  相似文献   

15.
目的:通过分析西部农村基层医疗机构门诊处方数据,揭示中成药在农村地区使用中呈现的规律和问题。方法:选取2011年西部七个省(自治区)农村地区132家医疗机构的14 336张中成药处方数据,描述中成药使用的整体情况,比较不同级别和不同地域医疗机构对中成药使用的差异。结果:中成药处方占农村基层医疗机构处方总数的62.47%,县、乡、村级医疗机构这一比例分别为49.76%、56.96%和71.51%。县、乡、村级医疗机构单张处方使用中成药的品种数分别为1.38、1.91和2.54种,处方平均药费金额分别为52.20元、21.89元和19.37元,中成药基药使用率分别为37.25%、32.14%和25.79%。所有中成药处方中,86.84%由西医师开具,仅13.16%出自中医师,且中医师处方诊断存在西医化现象。结论:我国西部农村各级医疗机构中成药使用情况存在差异,随着医疗机构级别降低,使用中成药的品种数逐渐增多;县级医疗机构平均每张处方药费金额高于乡、村两级医疗机构。基层医疗机构中成药基药使用率低。中成药处方存在西医化现象。相关部门应根据农村各级医疗机构的具体需求和特点,完善中成药处方管理和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16.
赵静  刘岚  温小军 《现代预防医学》2016,(24):4477-4480
目的 调查分析贵州省北部某区农村基层医疗机构门诊抗菌药物的使用情况,为相关部门的监管、基层医疗机构抗菌药物的规范化使用提供依据。方法 随机抽取该区7所乡镇卫生院和14所村卫生室2014年1月- 2015年12月的西药门诊处方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1)共抽取门诊处方15 709张,含抗菌药物处方10 730张,抗菌药物平均使用率为68.30%,乡镇卫生院为51.13%,村卫生室为77.8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 = 1183.52,P<0.001)。(2)乡镇卫生院抗菌药物联用处方占含有抗菌药物处方的11.26%,村卫生室为29.3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 = 371.83,P<0.001)。(3)抗菌药物费用占比在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室分别为14.83%、20.93%。(4)在给药方式的选择上,口服、肌肉注射、静脉滴注的比例,乡镇卫生院为81.11%、3.46%、13.40%;村卫生室为44.16%、16.72%、32.17%。结论 贵州省北部某区农村基层医疗机构抗菌药物使用率较高,给药方式的选择存在不合理现象,村卫生室抗菌药物不合理使用情况较乡镇卫生院严重。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模式下农村基层医务人员的工作内容和职责分工现状,为进一步完善职责分工和签约服务模式提供依据。方法:2019年7月采用典型抽样、分层抽样和方便抽样相结合的方法,选取江苏省3个县(区)18个乡镇参与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的乡镇卫生院医生、护士、公卫医生、村卫生室医生进行问卷调查;采用描述性分析、卡方检验进行分析。结果: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模式下,乡镇卫生院医生主要参与疾病诊疗护理(91.8%)、健康教育(67.6%)、转诊服务(50.5%)、慢性病患者健康管理(50.5%)等工作;护士主要参与疾病诊疗护理(85.0%)、健康教育(61.5%)工作;公卫医生主要参与预防接种(65.9%)、老年人健康管理(51.2%)、慢性病患者健康管理(51.2%)工作;村卫生室医生主要参与医疗服务和绝大部分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结论: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模式下农村基层医务人员的工作任务范围广,既参与医疗服务又参与公共卫生服务,促进了医防融合,但存在护士公共卫生服务职能未充分发挥、公卫医生对自身工作职责不清、村卫生室医生工作负担较重等问题。  相似文献   

18.
安徽省三县农村居民卫生服务需求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安徽省三个世行贷款卫Ⅷ项目县 1 80 0户 71 75名农村居民卫生服务需求进行了调查分析。结果显示 :两周就诊率为 2 1 .76 % ,平均就诊次数 2 .2 3 ,未就诊率 1 2 .50 % ;两周患病首次就诊单位分布村级卫生机构占 77.80 % ,乡镇卫生院占 1 4 .90 % ;年住院率为 3 .2 8% ,因经费困难延迟入院或提前出院者占全部住院者的 60 .60 % ,应住院未住院率为 53 .91 % ;居民对卫生服务利用的主要障碍是住院服务得不到经济保障。建议贫困地区卫生机构的布局与调整应以保障居民获得就近、低廉、方便的卫生服务为目标 ;改善卫生服务质量应以加强村级卫生机构管理为重点 ;实施合作医疗保险及医疗救助应以住院补偿为主。  相似文献   

19.
目的:通过分析基层和公共卫生服务机构卫生人员的实际收入和期望收入情况,为完善卫生人员经济激励制度提供政策建议。方法:采用定量问卷调查的方法调查了县CDC、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村卫生室的卫生服务人员,共1020人。分别计算平均月收入,期望月收入和期望收入指数。结果:基层和公共卫生人员的实际收入与期望收入之间存在较大差距。县CDC卫生人员实际月收入最高,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医生收入水平仅略高于护士和公共卫生人员。村医平均月收入仅为1204元,期望收入指数最高,达3.22。乡镇卫生院和县CDC内不同学历的卫生人员收入没有统计学差异。结论与建议:提高基层和公共卫生人员的工资水平,建立合理的绩效考核制度。同时,应特别注意村医报酬补偿和保障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