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调查北京市幼儿园3~4岁幼儿龋的患病情况,了解该年龄组儿童患龋的特点;并通过龋齿活动性实验研究,揭示这部分儿童口腔中细菌的产酸能力与龋齿严重程度的关系。方法以北京市5所幼儿园3~4岁的207名儿童为研究对象,行龋齿检查并采集菌斑和软垢混合样本进行龋活动性(Cariostat,SankinCo,Tokyo)检查。结果该年龄组儿童患龋率为47.34%;龋均dmft(s)=1.96±2.92(2.96±5.10),dt(s)=1.84±2.77(2.82±4.92);患龋儿童的龋均为dmft(s)=4.14±3.00(6.24±5.88),dt(s)=3.90±2.86(5.94±5.70);其中重度低龄儿童龋(SECC)患儿53名,SECC发病率为25.60%;龋齿活动性比较,发现患龋组与无龋组在Cariostat值分布上有显著差异(P<0.01)。结论本年龄组儿童一旦患龋累及牙齿和牙面多,但是治疗率很低;患龋组比无龋组龋齿活动性高。使用Cariostat龋齿活动检测有助于筛选龋齿易感者。  相似文献   

2.
作者研究学龄前儿童口腔前庭的情况,检查1016名小儿,女孩506名,男孩510名。从3岁至7岁每年进行检查。结果表明,小儿3~4岁时,口腔前庭深度正常(5~10mm)占91.31±0.98%,前庭过浅占8.33±0.96%,前庭过深占0.36±0.21%。5岁时,前庭深度正常占93.38±0.87%,前庭过浅占3.80±0.66%,前庭过深  相似文献   

3.
钙在体液中(包括唾液)的存在有两种形式:离子钙(Ca~(2+))和非离子钙(和蛋白、磷酸盐、枸橼酸盐、碳酸盐络合以及其他阴离子结合)。为研究患多发性龋齿的小儿唾液的钙总含量、Ca~(2+)和非离子钙浓度,检查患龋病的小儿45例,年龄4~12岁,分两组。第1组11例,有1度龋齿,龋均1~3。第2组34例,多发性龋齿,龋均10~20(平均15),其中因慢性牙髓炎而去髓者有32例。早晨用生理盐水漱口后,不加刺激收集混合唾液,  相似文献   

4.
作者对8~10岁学龄儿童咬合力进行测定,同时采用光密度测定法,测定了下颌骨骨盐含量。男、女儿童各24名,下颌磨牙部均无龋齿和实质性缺损。结果表明,8,9和10岁咬合力(kg),男孩分别为23.63±3.74,29.25±4.63和32.63±5.19,女孩分别为24.75±4.68,26.38±5.19和32.38±6.22,男女间无明显差异,但高年龄组小儿咬合力明显高于低年龄组小儿。8,9和10岁下颌骨骨盐含量(mmA1),男孩分别为  相似文献   

5.
成都市学龄前儿童患龋状况分析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报道1993-1994年成都市区六所幼儿园3岁及5-6岁2019人的乳牙患龋状况,并对两年龄的组的患龋率,龋齿的牙位分布特点,龋齿数在人群中的分布状况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3岁儿童患龋率38.9,5-6岁组患龋率75.3%,龋齿牙位分布3岁组以上颌乳中切牙最高,占龋总数的30.4%,dmft为1.37±0.62;而5-6岁  相似文献   

6.
佝偻病是小儿时期一种常见疾病,不仅影响骨骼的正常生长发育,也造成乳牙牙体的损害。我们对473名儿童进行了佝偻病和乳牙龋齿的调查,现报告如下: 资料和方法一、调查对象:共调查了某幼儿园3~5岁儿童473名,其中男性248名,女性225名,查出佝偻病后遗症患儿164名,调查对象全部为乳牙牙列,共检乳牙9460个。  相似文献   

7.
牙周炎和龋病发病关系的初步分析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目的深化牙周炎和龋病的病因认识。方法短时间(1a)内在口内初诊成人(18~50岁)中,选择重度慢性牙周炎(CP)患者70例和龋敏感(CS)患者50例,检查CP组患者的牙体龋坏情况及CS组患者的牙周状况,探讨牙周炎和龋病两者发病的关系。结果CP患者口腔中确实少有龋齿,CP和CS组的龋齿指数(DFS)分别为1.46±2.60和17.32±7.55(P<0.001);CS患者的牙周情况较好,CS和CP组的牙周治疗需要指数(CPTNI)分别为0.98±0.63和3.24±0.62(P<0.001),CS和CD组的失牙数无显著差别,分别为1.90±3.34和1.10±1.85。仅发现3例患者(2.4%)既符合CS又符合CP组条件。结论:牙周炎和龋病的发病可能有对抗倾向,两者生态联系和相互影响值得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8.
本文对寒冷地区422名婴幼儿进行了乳牙萌出与佝偻病关系的调查,现报告如下.`` 一、材料和方法`` 1998年3~5月,对黑龙江省黑河地区(北纬51.03度,最低气温-47.3℃)422名0~3岁婴幼儿进行了乳牙萌出与佝偻病关系调查,其中男234例,占55.5%,女188例,占44.5%.最大年龄3岁,最小年龄2个月,平均年龄1.83岁.``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乳牙龋齿与饮食、儿童卫生习惯及父母口腔卫生知识的相关性。方法:选择温州市某幼儿园3~6岁儿童150名,同一检查者对其进行口腔龋齿检查并记录龋齿指数。对其150位父母进行问卷调查,内容包括儿童基本资料、甜食摄入习惯、口腔卫生保健习惯、父母口腔卫生知识等。分析150名儿童龋齿指数与上述调查内容的相关性。结果:150名儿童龋齿指数均数(dmft)为5.16±0.25,经常喝汽水、甜饮料的儿童龋齿比不喝者严重(P=0.009)。经常吃冰淇淋的儿童龋齿指数高于不吃者(P=0.0109)。每日摄入甜食频率越高龋齿指数越高(P=0.0301);儿童坚持每天两次刷牙的为42.7%;57.3%的家长不知道第一个恒牙何时萌出等等。结论:饮食中甜食摄入量、频率、儿童口腔卫生习惯及父母的口腔卫生知识均与3~6岁儿童乳牙龋齿发生有一定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0.
从牙弓后段间隙分析推磨牙向后的潜力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目的通过对上颌牙弓后段拥挤度的测量分析、研究,分析推磨牙向后的潜力.方法随机抽取临床正畸成人病例120例,儿童病例120例.年龄最小7岁,最大38岁,每位患者拍摄头颅侧位片,在头颅侧位片上测量牙弓后段的拥挤度.统计有第三恒磨牙组和无第三恒磨牙组牙弓后段的拥挤情况.结果成人有第三恒磨牙的比例比儿童高;有第三恒磨牙组无拥挤者,其剩余间隙为1.447±1.078mm有第三恒磨牙有拥挤者,其拥挤度为3.763±1.948mm;无第三恒磨牙者都无拥挤,其剩余间隙为6.128±2.840mm.成人组第三恒磨牙先天缺失者占14.33%.结论牙弓后段拥挤发生率很高,推磨牙向后的潜力很小(如不拔除上颌第二或第三恒磨牙).  相似文献   

11.
作者研究不同种类的药物治疗对风湿病患儿牙齿情况的影响。研究材料和方法:检查628名风湿病患儿,年龄6~15岁,风湿瘸活动期185人,非活动期443人,都是患风湿病3年以上的小儿。对照组是614名健康小儿。患儿根据抗风湿治疗种类分4组:第1组230人,得到乙酰水杨酸和抗菌素治疗。第2组240人,得到氨基比林和类似制剂(安乃近、布塔金)治疗。第3组15人,风湿活动Ⅱ~Ⅲ级,激素治疗。第4组143人,非活动期,只是给以强壮剂和脱敏治疗。研究各组患龋情况的差别。研究结果和讨论:风湿病患儿88.1±1.4%的病人有龋病,患龋牙数4.4;对照组76.2±1.7%的人有龋病,患龋牙数3.8,差  相似文献   

12.
目前我国5岁组儿童乳牙患龋率城市为75.69%,农村为78.28%[1],其中窝沟龋占86%。所以及时做窝沟封闭,对预防青少年龋齿的发生是很重要的。本文主要报告窝沟封闭预防乳磨牙龋齿的效果。1临床资料和方法1.1临床资料治疗病例均选自1999-05~2005-05在我科门诊体检者,共200人,4~5岁  相似文献   

13.
作者对423名11至18岁的病理性性早熟的少女进行了观察研究(其中过早月经者221人,原发性闭经者96人,继发性闭经者106人)。研究结果:在病理性性早熟的少女中,牙周病患者占77.7±2.0%;在原发性和继发性闭经者中各占91.6±2.8%和86.7±3.2%;在过早月经者中占67.4±3.1%。牙  相似文献   

14.
上海市某卫校学生口腔卫生习惯与患龋状况的调查分析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目的 建立17~19岁学生龋齿发病基线资料,探讨龋病与口腔卫生习惯等相关性。方法 采用WHO标准检查1027名女学生牙齿,以DMFT评价龋状况,同时对学生进行口腔卫生习惯问卷调查。结果 学生患龋率为54%,DMFT为1.3;龋病与每日刷牙次数、每次刷牙所用时间及牙齿软垢指数没有显著相关性,而与经常使用含氟牙膏有显著相关性(P<0.05);有睡前吃零食习惯和经常喝碳酸饮料者在患龋人群中的比例明显高于非龋人群(P<0.01);刷牙时出血者在有龋人群中的比例低于无龋人群(P<0.01);认为定期检查无所谓及治疗时疼痛者在有龋人群中的比例高于无龋人群;认为无必要定期检查及牙病能够忍受者在无龋人群中的比例高于有龋人群(P<0.01);评价自身牙齿健康者在无龋人群中的比例高于有龋者;对自身牙齿不满意者在有龋人群中的比例高于无龋者(P<0.01)。结论 加强学生口腔卫生观念、改变不良生活习惯和口腔卫生习惯,有益于降低龋齿发病率。  相似文献   

15.
为研究3岁以下小儿的牙颌异常,检查塔尔西、林巴日、萨尔杜斯、里加和多贝莱等地区的3岁以下小儿共1226例。结果表明,占首位的牙颌异常是颌骨形态和上下颌相互关系异常,其发生率在塔尔西为61.43±6.82%,林巴日为57.63±6.43%,萨尔杜斯为53.79±4.34%,里加为50.77±1.88%,多贝莱为25.68±5.08%。6个月龄的小儿即可发现颌骨形态异常的初期症状,牙齿萌出期可见同名牙不是成对地萌出,牙齿萌出不成对,使颌骨形态和上下颌相互关系异常进一步加重。2.5~3岁时可以评定牙齿咬合异常,以前后向咬  相似文献   

16.
不同人群唾液中变形链球菌的定量检测及其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建立定量检测唾液样本中变形链球菌和细菌总数的方法 ,比较变形链球菌和细胞总数的存在与不同人群中龋齿患病率的关系.方法 针对染色体DNA印迹法检测变形链球菌中出现的14 kb的HaeⅢ酶切片段,合成特异性引物(Sm~*),运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PCR)技术定量检测变形链球菌;对单纯随机抽样方法 抽取的99份唾液标本按照龋齿牙数是否为0分为龋齿组和无龋组,龋齿组72人,无龋组27人(包括从未患过龋齿者和曾患龋齿但已经过治疗和填充的无新鲜龋齿者),分别进行变形链球菌和细菌总量的检测及统计学分析.结果引物Sm~*仅对变形链球菌有特异性,定量PCR可检测的下限为0.1 μg/L;细菌总数在龋齿组和无龋组分别为51.4×10~8个/L和221.6×10~8个/L,变形链球菌占细菌总数比值分别为0.0193和0.0059,细菌总数和变形链球菌所占比值在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2).结论 引物Sm~*可用于变形链球菌的定量检测;唾液中变形链球菌与总细菌数的比值与龋齿患病率相关.  相似文献   

17.
目的调查云南花腰傣妇女染齿行为与患龋情况的关系。方法按第三次全国口腔健康流行病学调查要求,对303名云南花腰傣妇女的患龋状况进行调查,其中染齿组212名,未染齿组91名。用格式化问卷调查龋齿与生活方式等因素的关系。结果染齿组和未染齿组的龋均分别为4.74±3.77、5.97±5.10,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33,P=0.01);染齿组和未染齿组患龋率分别为90.57%、91.21%,危险度比值比为0.93,95%可信区间为0.34~2.30,两组患龋率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χ2=0.03,P=0.86);受调查者的生活方式与患龋情况的相关性无统计学意义(P&gt;0.05)。结论没有证据显示花腰傣妇女染齿具有降低患龋率的作用,但染齿者龋齿程度较轻。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应用牙科全麻技术(DGA)治疗的30例儿童牙病患者的年龄、性别等分布特征以及处置项目情况与随访结果.方法:中国医科大学口腔医学院儿童牙科2006-2007年应用DGA治疗的病例30例,一次性治疗口内所有患牙,处置项目包括龋齿充填术、间接盖髓术、活髓切断术、根管治疗术、拔牙术以及对所有牙的龈上洁治术、光滑面涂布氟保护漆、余留健康前磨牙和乳、恒磨牙窝沟封闭.对患者的自然情况、处置项目以及随访结果进行整理分析,应用SPSS10.0软件包进行χ2检验,比较不同年龄组DGA治疗病例的男女性别比例分布以及各种处置项目所占的比例在乳、恒牙之间的差别.结果:患者年龄19个月~14岁,均为不合作儿童,其中智力发育障碍者占10%,智力健康者占90%;在各年龄组中,男性患者均多于女性;在各处置项目中,龋齿充填术占18.67%,间接盖髓术占23.26%,活髓切断术占0.77%,根管治疗术占29.16%,拔牙术占2.05%,窝沟封闭术占26.09%;乳牙根管治疗术的比例高于窝沟封闭术,而恒牙则相反,统计学上有高度显著性差异(χ2=11.630,P=0.001).复查时,除2例智力发育障碍儿童外,均可配合检查治疗:经过6~12个月的复查,无一例有新龋发生,3例患儿出现充填物脱落,其中前牙3颗,根管治疗后的后牙2颗.结论:龋齿充填术和根管治疗术是儿童DGA治疗的主要项目,采取龋病的综合防治策略,能有效降低儿童的新发龋坏;DGA是对不合作儿童进行治疗的安全有效的行为管理技术.  相似文献   

19.
小儿牙周病常不能及时诊治,因为在早期没有自觉症状,为早期诊断小儿牙周病,研究小儿牙周组织的微循环情况是很有意义的。作者检查6岁~14岁小儿1179例,并对其中400例小儿的牙周组织的微循环情况进行研究。研究结果,6岁~14岁小儿牙周病发病率36.5±2.5%,随着年龄的增加,发病率增高,病情也加重。女孩从10岁、男孩从12岁开始,发病率明显增高,主要是龈炎,多半和牙齿拥挤与口腔前庭粘膜附丽异常有关。认真刷牙者只6.5%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大连市某幼儿园儿童龋齿活跃性与患龋状态之间的关系。方法选择3~6岁大连市某幼儿园儿童151名,进行口腔检查及龋齿活跃性试验(cariosat test,CAT),根据口腔检查及CAT值,分析调查对象的患龋状态。结果该幼儿园儿童患龋率为64.9%,龋均为2.77。CAT值低度组的患龋率是32.5%(49/151),中度组是54.3%(82/151),高度组是13.2%(20/151)。CAT值低度组与中度组的患龋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539,P=0.025),CAT值低度组与高度组的患龋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3.452,P<0.001),CAT值中度组与高度组的患龋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910,P=0.016)。比较龋均在不同CAT值分度组的差异,CAT值高度组与中度组(t=2.264,P=0.037)、低度组(t=12.476,P<0.001)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大连某幼儿园儿童患龋率较高,龋齿活跃性高的儿童占大多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