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单味免煎中药颗粒剂作为当前中药剂型改革中的一种新剂型已被广泛应用于临床.本文通过对单味中药颗粒剂的临床应用实践及其与传统中药饮片进行比较分析,阐明单味中药颗粒剂所具备的质量差异小、体积小、剂量准确、干净卫生等优点,对其不足给出改进.  相似文献   

2.
"中药配方颗粒"又名中药颗粒饮片、免煎饮片、单味中药浓缩颗粒.从概念上来说,中药配方颗粒是用符合炮制规范的传统中药饮片做原料,经过提取、浓缩、分离、干燥、制粒、包装等现代化制药技术制成的单味中药颗粒剂[1].其性味、归经、功效与原中药饮片基本一致,在保留传统用药特点基础上,又具有处方加减灵活、携带方便、质量可控、不需煎煮等优点,其调配更加方便、卫生、快捷,减少人力,节省了时间,方便患者服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中药饮片的处方用药不合理状况及其对策。方法随机抽取2011年9月-2012年9月本院门诊1200张中药饮片处方,按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药处方格式及书写规范》以及《中国药典》中内容,对上述中药饮片处方进行统计学分析,找出中药饮片的处方用药不合理情况,并提出具体的解决对策。结果1200张中药饮片处方用药中:临床诊断不规范102张,有毒中药饮片使用掌握不严格712张,单味药物超量应用322张及煎服方法有误115张。结论本院门诊中药饮片处方用药存在着一些不合理的情况,药师应肩负起仔细审查中药处方的职责,以降低中药饮片处方用药不合理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比较不同厂家丹参配方颗粒中有效成分的含量。方法:分别运用醇提提取丹参酮ⅡA和水提提取丹酚酸B,然后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有效成分的含量。结果:5个厂家的丹参配方颗粒中脂溶性成分丹参酮ⅡA的含量差别很大,其中有一家未检测到;同时5个厂家的水溶性成分丹酚酸B含量也有一定的差别。结论:建立由单味中药饮片制备成中药配方颗粒制剂的质量控制标准是十分必要的。  相似文献   

5.
目的 分析我院门诊中药饮片处方,针对中药饮片处方中出现的问题采取相应的措施,促进我院饮片处方的规范化。方法 查阅我院2014年7月的中药饮片868张处方,根据《中药处方格式及书写规范》等资料,对处方进行分析。结果 我院中药饮片处方存在单味饮片超剂量使用、未注脚注等常见问题。结论 提高中药饮片处方的质量迫在眉睫,要及时纠正存在的问题,促进中药饮片处方的规范化、合理化。  相似文献   

6.
单味中药加工成中药浓缩颗粒,经过煎煮、浓缩、干燥等一系列复杂过程,由于是工业化大生产,其清洁卫生、计量准确、免煎易服,便于临床中医师随症处方等优势显而易见,但是,单味中药饮片浓缩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酒精性中毒应用中药葛根的疗效,并对其药理学作用进行剖析。方法:择取我院从2014年5月开始,到次年2月,接收入院的酒精性中毒患者,共计7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70例患者等分成实验组与对照组。两组均接受基础治疗,实验组在此基础上,加用中药葛根汤。全面观察两组病情变化情况,给药后收集患者的血液样本,行乙醇含量检测操作,对比两组的检测结果。结果:实验组用药后第1、2以及3小时,血液中的乙醇浓度,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总有效率为97.14%,对照组为80.0%。实验组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酒精性中毒的基础治疗中,加用中药葛根汤,不仅能改善患者酒精中毒症状,还能帮助患者减轻经济负担,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医院门诊部中药饮片合理用药情况。方法从2013年下半年门诊中药饮片处方中随机抽取5000张,依据2010版《中国药典》、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药处方格式及书写规范》,采用列表分析的方法,对处方书写情况、用药味数情况、单味药物超量使用及毒性药物使用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医院中药饮片处方用药基本合理,但存在中药饮片处方临床诊断不规范、剂量偏大、有毒中药饮片使用剂量偏大等问题。结论医院门诊中药饮片处方仍然存在一定的不合理用药现象,应加强规范医师处方开具,药师应仔细审核处方,为促进中医临床合理用药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9.
3种方法制备中药汤剂的对比研究   总被引:14,自引:2,他引:12  
目的:比较GNG 中药抽出机与直火加热法、蒸气煎药法制备中药汤剂的质量。方法:以总固体含量的微生物限度为指标,比较3 种方法制备中药汤剂的质量。结果:GNG 中药抽出机制备中药汤剂的总固体含量是其余2 种方法的2 倍以上,保存时间较其余2 种方法长。结论:GNG 中药抽出机制备的汤剂质量优于直火加热法和蒸气煎药法,适宜于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湿法粉碎法制备将为中药汤剂的现代化与中药饮片的规范化提出一种新型的思路。方法:对中药汤剂制备与中药饮片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了解其中存在的不足,分析湿法粉碎法制备的效果。结果:中药汤剂制备中存在诸多的问题,应获得人们的高度重视,中药饮片的质量也参差不齐。结论:中药汤剂的现代化为中医界始终探讨的问题,湿法粉碎法制备中药汤剂与饮片剂具有良好的效果,它能使中药汤剂具有现代化的观念,中药饮片的制备过程更为规范化。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中药饮片调剂在中药合理用药中的作用。方法:对中药饮片调剂的每个环节(收方、调配、复核、包装、发药)进行探讨,分析其对中药剂量、煎煮方法、服药时间、毒性中药的使用、配伍禁忌的影响。结果:中药调剂每一步骤对中药合理使用均有影响。结论:只有提高中药饮片的调配质量和中药调剂人员的工作责任心和专业素质,才能保障临床用药的安全、有效、经济。  相似文献   

12.
[摘要]查阅、综述及分析近年来中药微丸在辅料筛选、处方优化、制备工艺等方面的研究文献。结果显示,中药浸膏粉体的性质是影响微丸成型的主要因素,通过添加赋形剂和表面改性技术,优化工艺可制备良好的中药微丸。添加成丸促进剂及浸膏粉体改性技术在中药微丸的制备过程中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3.
我院中药饮片的使用现状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我院中药饮片的使用特点,为指导临床用药提供依据。方法:采用随机抽样法。结果:被调查24723张处方药味数以16~20种居多;10,15及12g为单味药常用剂量;单张处方药物总剂量偏大;活血化瘀类药最常用;不规范处方仍然存在。结论:需要认真学习《中国药典》,规范中药饮片使用。  相似文献   

14.
汤剂是中医临床应用最广泛的一种剂型 ,它适应辨证施治、随证加减的需要 ,能迅速发挥药效、缓和药性 ,充分发挥药物的作用。历代医药学家均以汤剂作为治疗疾病的主要剂型。八十年代 ,国内部分中药饮片厂 ,如邯郸市中药饮片厂、铜川市中药颗粒饮片厂等 ,根据古代大量使用“煎散”的经验 ,将单味中药饮片粉碎成粗颗粒或粗粉 ,称之为“颗粒饮片” ,并进行了工艺与质量方面的研究。1 993年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在广东等地开展单味中药浓缩颗粒剂的研究与开发试点。广东一方制药厂被确定为全国单味中药浓缩颗粒开发试点单位和中药饮片剂型改革生产…  相似文献   

15.
单味中药配方颗粒亦称为免煎中药饮片,它的最大优点为药师根据医师处方调配,患者不需要煎煮直接冲服,与传统中药饮片相比较,使用免煎中药配方颗粒,避免了煎煮中药时所带来的不便和难闻的气味、煎煮过程的繁琐、火候及加水量多少等各种难以把握的技巧,以及从而引发的疗效上的不稳定等不足。单味中药配方颗粒是采用传统中药饮片作为原料,经现代中药技术提取、浓缩、分离、干燥、制粒、包装、检验而制成的,  相似文献   

16.
吴玉霞 《中国药业》2012,21(18):17-19
中药制剂的原料大部分是中药提取物,其理化性质不明确。对于这些物料所表现出的共性和特殊性,鲜有系统、深入的评价和研究,也缺少改善其不良物理性质的方法及改性技术的研究。该文以中药颗粒设计为基础,综述了中药颗粒成型原理、中药浸膏粉体特性和制备工艺参数与产物颗粒特性的关联规律及中药浸膏粉体改性规律,并提出中药浸膏粉制备中药颗粒剂的研究思路。这有助于解决中药制剂研究和生产中存在的问题,并加速其向现代制剂及现代剂型转变的步伐。  相似文献   

17.
单味中药浓缩颗粒的特点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评价单味中药浓缩颗粒的特点。方法:从单味中药浓缩颗粒的理化性质出发,评价其是否符合治疗、制剂生产、运输包装等方面的要求。结果:单味中药浓缩颗粒符合各项要求。结论:单味中药浓缩颗粒是一种较好的新剂型。  相似文献   

18.
饶君凤 《中国药房》2007,18(18):1438-1439
目的:探索中药配方颗粒标示量与所等同的中药饮片量之比值的科学性。方法:对14味根与根茎类、全草类、叶类、果实与种子类、花类中药饮片,按一般医院药剂室煎药的操作过程提取水溶性浸出物,计算其得率,与同品种中药配方颗粒的标示量所表示的得率进行比较,并参照该中药饮片在《中国药典》中的水溶性浸出物“含量测定”项下规定的得率进行分析。结果:中药饮片与其对应配方颗粒浸出物含量有显著性差异。结论:应参照《中国药典》规定的同品种药物浸出物含量限度,统一中药配方颗粒标示量与所等同的中药饮片量之比值。  相似文献   

19.
流化床制粒法制备中药纯浸膏包衣微丸的工艺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制备半夏泻心汤中药纯浸膏包衣微丸.方法:采用流化床制粒法,考察纯浸膏粉的起母模丸条件、母模丸增大及包衣处理中的处方因素对微丸的形成和收率的影响.结果:在微丸起母模丸阶段,以纯浸膏粉及含醇量30%以上的中药浸膏起模,在母模丸增大阶段采用中药浸膏作为微丸增大剂是可行的,微丸增大后用德固萨作包衣剂,其防潮性能良好.结论:按所选的处方及工艺条件,用流化床制粒法可制得表面光滑、圆整度较高且防潮性能好的半夏泻心汤中药纯浸膏包衣微丸.  相似文献   

20.
安宫牛黄散中配伍药物对雄黄可溶性砷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以安宫牛黄散为实例,研究中药复方中的配伍药物对雄黄中砷的溶解性的影响。方法安宫牛黄散中几种单味药与雄黄混合用人工胃液处理,用原子荧光法测定可溶性砷的含量。结果安宫牛黄散中几种单味药分别与雄黄混合用人工胃液处理后,测得的可溶性砷含量均比雄黄在人工胃液中的可溶性砷的溶出量低,使可溶性砷含量溶出减少的单味药次序依次为黄芩、黄连、珍珠、栀子、郁金和牛黄,溶出的可溶性砷含量依次减少55.1%,49.3%,29.4%,25.2%,25.0%和11.4%(P<0.01)。安宫牛黄散中的可溶性砷含量比雄黄的可溶性砷含量减少35.3%(P<0.01)。结论安宫牛黄散中的几种单味药均有抑制雄黄中可溶性砷溶出的作用,推测是降低砷的毒性作用的可能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