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肠道是动物机体重要的消化和营养吸收器官。肠道菌群决定肠道健康,进而影响机体健康。近年来关于肠道菌群的研究越来越多,且肠道菌群酵解底物产生的短链脂肪酸也备受人们关注。短链脂肪酸主要包括乙酸、丙酸、丁酸等及其盐类。在对肠道功效方面,短链脂肪酸发挥着重要作用,如氧化供能、维持水电解质平衡、调节免疫、抗病原微生物及抗炎、调节肠道菌群平衡、改善肠道功能等。因此,本文根据近年来国内外相关研究报道,综述了鸡肠道不同种类、含量的菌群对短链脂肪酸来源和吸收的影响;不同种类、含量和制剂形态的短链脂肪酸对肠道菌群影响的研究进展,为更好地了解鸡肠道菌群和短链脂肪酸的相互关系和提高禽类养殖水平提供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2.
肠道菌群与人体互相依存,与机体的感染、营养、免疫及代谢密不可分,在某些疾病的预防和治疗中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肠道菌群具有易变性,它的种类和数量是由遗传和环境因素共同决定的,环境因素主要包括宿主健康状态和生活方式等。近来发现,生活方式与代谢性疾病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而这些代谢性疾病的发生发展都与肠道菌群的改变有关。本研究就机体不同代谢状态下肠道菌群的变化以及运动这种生活方式直接对肠道菌群的影响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3.
宿主微生物群落对机体局部以及系统免疫的影响已逐渐引起人们的关注,目前发现局部的微生物群落能够对机体远端部位的免疫能力造成影响。肠道和呼吸道菌群稳态对机体免疫系统发育以及抗病原微生物感染至关重要,肠道和呼吸道菌群失衡与炎症性疾病、代谢性疾病以及过敏性疾病密切相关。肠道和呼吸道菌群失衡会通过"肠—肺轴"的相互作用,引起免疫系统改变与急性、慢性肺部疾病的发生。在这篇综述中,我们对肠道微生物和呼吸道微生物在肠-肺轴中发挥作用的研究进展作一总结,并对从微生物角度进行疾病治疗干预的可能性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4.
何毅 《生命世界》2007,(12):18-23
微生物在自然界中分布极为广泛,人体也是它安栖地之一。它们一部分是人类的朋友,有助人体正常新陈代谢,提高机体免疫能力,被称为"正常菌群";一部分却很不友好,能导致多种感染性疾病的发生,人们称它为病原微生物或病原菌,主要有细菌、真菌、病毒等。  相似文献   

5.
含有抗菌的日用品自 90年代的 10几种已增加到今天70 0多种。抗菌物质的发现与应用成功地预防和治疗了微生物引起的疾病的传播。现正在以惊人的速度被添加到家庭的日用品当中 ,但却没有看到给我们的健康是否真正地带来了好处。抗菌物质的应用作为一个选择压力很值得关注 ,如果通过这些抗菌物质的选择改变了我们的环境与机体正常菌群 ,很可能导致由正常菌群建立的免疫系统平衡的改变。这种改变甚至可导致儿童过敏机会的增加。在我们的日常用品中要谨慎添加抗菌物质。抗生素作为治疗细菌性感染的药物是非常重要的。然而它的滥用所带来的阴影—…  相似文献   

6.
正正常人肠道内寄居着种类繁多的微生物,称为正常菌群。正常菌群间互相制约或依存,形成种类和数量相对平衡的状态。然而,在一定条件下如机体抵抗力下降或长期应用广谱抗生素,可因某些细菌大量繁殖,导致肠道菌群失调。测序、蛋白质组和转录组分析等组学研究技术的发展,进一步推动了肠道菌群的研究,人们开始关注和重视肠道菌群对宿主健康及疾病的影响。近年来还发现,肠道细菌可参与塑造大脑结构,影响人们的情绪、行为、感知,为揭示大脑功能与疾病的关系开辟了新思路,但也  相似文献   

7.
双歧杆菌、乳杆菌制剂在食品工业中的研究现状与展望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正常人体肠道中存在着大量微生物 ,这些菌群的平衡对人体健康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肠道内正常菌群作为一个整体存在 ,相互依赖又相互制约。机体肠道内菌群失调则出现一系列的生理功能紊乱 ,临床表现为腹泻和感染等。而近年来 ,益生菌 (剂 ) (probiotics)作为一类对人体有益的细菌的总称 ,它对腹泻和感染等疾病的治疗和预防有特殊的功效 ,已成为微生物学的研究热点 ,并在保健食工业上得到广泛应用。双歧杆菌、乳杆菌是目前开发应用最热门的两种益生菌。双歧杆菌、乳杆菌是机体有益的与人类健康又密不可分的重要生理菌群 ,二者对人健康和营养有…  相似文献   

8.
本文给普通BALB/C小鼠口服不同剂量的链霉素、新霉素干扰动物肠道菌群平衡状态,初步研究了肠道菌群平衡紊乱对动物迟发型超敏反应、脾脏抗体形成细胞数、外周血白细胞化功能、腹腔巨噬细胞吞噬活性的影响,以初步探讨普通动物中正常菌群与免疫机制间的微生态关系。结果表明,口服两种抗生素破坏动物正常菌群平衡均可导致机体免疫机能水平降低;免疫机能降低程度与抗生素抗菌谱、药物剂量及用药时间有密切关系。提示,口服抗生素引起机体肠道正常菌群平衡紊乱是导致机体免疫机能下降的重要原因;正常菌群与机体保持稳定的平衡状态对机体免疫机能的正常发挥是必不可少的。  相似文献   

9.
Mackowiakf指出研究动物正常菌群主要有三个方面的意义。1、无菌动物与正常动物相比较;2、用抗菌剂抑制了正常菌群的动物与未干扰其正常菌群的动物相比较;3、特种疾病(例如结肠癌患者)的正常菌群中的特殊细菌种属的优势状况与无该病对照者的流行病学的比较。通过这些对比性研究以了解正常菌群在其栖居的机体生活中的作用及影响。通过对比性研究,正常菌群对栖居动物的影响至少有下列几个方面。 1、正常菌群在动物机体的内外表面上栖居,由  相似文献   

10.
女性阴道是自然开放的腔道,其内寄居着大量的微生物,其中乳杆菌占优势。正常阴道内的微生物对于维持女性生殖系统健康具有重要作用,而多种因素能够影响妇女正常的阴道微生态环境,包括妊娠。女性阴道微生态状况不仅会影响自身健康,同时能够影响子代的健康。正常的肠道菌群参与机体的营养、免疫、代谢、神经内分泌等多种生理功能,而婴儿期是人肠道菌群建立的关键时期,其中分娩方式对婴儿菌群的定植和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阴道菌群失衡不但可导致妇女感染性疾病的发生,还与妊娠结局及婴儿菌群的建立密切相关,改善女性阴道微生态状况对提高母婴健康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双歧杆菌在抗感染中的作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双歧杆菌在抗感染中的作用河南省医学科学研究所郑州450052罗予,蔡访勤双歧杆菌是人和很多动物肠道中正常菌群之一,1899年Tissier[1]首次从母乳营养儿大便中发现该菌,在婴儿粪便中该菌占细菌总数的98%,并指出它对乳儿营养和预防肠道感染具有重...  相似文献   

12.
肠道菌群作为动物体内重要的组成部分,能够直接参与机体的免疫调控作用,促进机体免疫系统发育,维持正常免疫功能。同时,免疫系统对肠道菌群又有调控和制约作用。本文主要综述了肠道菌群的组成以及影响肠道菌群变化的因素,系统阐述了肠道菌群与疾病相互作用的机制,总结了肠道菌群在宿主感染与免疫应答中的作用,为开展肠道菌群参与机体免疫应答的机制方面的研究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3.
喂养不耐受是指无法实现肠内营养的目标摄入量的同时出现了胃肠道功能障碍的症状,如大量胃潴留、腹胀、腹泻及呕吐等。菌群与宿主之间的动态平衡是维持机体健康的重要保证,对消化道营养吸收、内脏感知及运动、黏膜免疫以及量代谢调节等起关键作用。随着新一代测序技术的发展,关于早产儿喂养不耐受与肠道菌群的关系有了更深刻的认识,最新研究发现喂养不耐受早产儿的肠道菌群具有致病菌的相对丰度增加而有益菌的相对丰度减少的特点,本文就喂养不耐受与肠道菌群的关系相关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4.
双歧杆菌是健康人体肠道内占优势的正常菌群,在维持人体健康中具有重要作用,现在国内外对本菌的研究方兴未艾,将它制成活菌制剂作为饮料、奶粉的添加菌及药品倍受人们青睐。重庆医科大学临床微生物学教研室近年来从健康人体的肠道分离、驯化,鉴定出多株双歧杆  相似文献   

15.
瞿涤 《微生物与感染》2017,12(5):263-263
正常人肠道内寄居着种类繁多的微生物,称为正常菌群。正常菌群间互相制约或依存,形成种类和数量相对平衡的状态。然而,在一定条件下如机体抵抗力下降或长期应用广谱抗生素,可因某些细菌大量繁殖,导致肠道菌群失调。测序、蛋白质组和转录组分析等组学研究技术的发展,进一步推动了肠道菌群的研究,人们开始关注和重视肠道菌群对宿主健康及疾病的影响。近年来还发现,肠道细菌可参与塑造大脑结构,影响人们的情绪、行为、感知,为揭示大脑功能与疾病的关系开辟了新思路,但也有不少学者对其持质疑态度。鉴于不同研究团队对肠道菌群与疾病的关系持不同态度,曹蕾/吴健总结了肠道菌群与相关疾病的研究现状,并评估以纠正肠道菌群为主导治疗的可行性及疗效,认为肠道菌群研究将揭示许多不明原因疾病的发病机制,加强对现有肝、肠及代谢性疾病的认识并为制订精准治疗提供依据。本期有3篇文章针对肺炎克雷伯菌的致病性及耐药性等展开讨论......  相似文献   

16.
早期肠道菌群的建立与机体长远的健康状况密切相关,儿童肠道菌群具有动态、脆弱的特点,孕期菌群暴露、出生途径、喂养方式、出生环境、抗生素使用以及添加益生菌等多种因素均可影响其形成和功能;本文就相关影响因素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7.
机体肠道对营养素的消化吸收以及抗病保健能力部分依赖于寄居其中的菌群结构。消化道正常菌群种类多、数量大,能产生多种酶类(消化酶和非消化酶类),协助机体对营养素的消化吸收。此过程中可产生许多不同的化学成分(有益和有害成分)。本文主要综述机体肠道菌群结构与其内容物化学成分的相互关系。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有关肠道菌群的研究不胜枚举,肠道菌群从人类出生开始一直到生命结束都一直伴随着宿主,并在宿主的身体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肠道菌群不仅直接参与宿主肠道内大分子物质的消化、小分子物质的吸收、肠道机体正常代谢和肠道内的免疫系统的调节,还能抵抗某些病原体的侵袭,甚至被称为"另一人类机体系统"。寄生虫学作为一个古老而又重要的科目,人类对于它的探索亦从未停止。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关于肠道菌群与寄生虫之间关系的研究逐渐增多,寄生虫对肠道菌群的正向反馈作用正成为研究热点。本文就近年来国内外学者有关寄生虫与肠道菌群相互关系和作用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9.
双歧杆菌抗肿瘤信号机制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双歧杆菌是人类和某些哺乳动物肠道中最重要的生理菌,也是构成肠道黏膜菌群的主要成分。它是一类革兰阳性、无运动性、无芽胞的专性厌氧的杆菌。无毒无害,可与宿主和谐相处。双歧杆菌在机体内发挥着生物屏障、防辐射、抗感染、缓解便秘、控制内毒索血症、降低高胆固醇血症、抗衰老、改善乳糖消化不良和营养免疫等多种作用.同时它还具有抗肿瘤的作用,对维持人体的健康具有重要的作用。其中双歧杆菌抗肿瘤的研究是近年来肠道微生态学的研究热点。已知双歧杆菌不仅能拮抗多种肿瘤的生长,还能预防多种肿瘤的发生和发展。目前研究发现双歧杆菌的抗肿瘤机制主要有:(1)影响肠道菌群的生化代谢,减少致癌物的产生;(2)调整和激活机体的免疫系统;(3)诱导一氧化氮的产生;(4)抗诱变;(5)诱导细胞凋亡。本文主要就双歧杆菌抗肿瘤的信号机制的研究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20.
糖尿病已经成为困扰国民的健康问题之一。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肠道菌群与2型糖尿病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近年来,治疗糖尿病的药物与肠道菌群的关系也引起人们的关注,2型糖尿病药物可以通过调节肠道菌群产生有益的代谢产物与宿主进行“分子对话”,调节机体的糖脂代谢等而达到降血糖的作用。本综述将近年来发表于国内外期刊的与抗糖药物“肠道机制”相关的论文进行归纳、分析与总结,旨在为研究抗糖尿病药物的作用机制提供新的思路,也为完善以肠道菌群为靶点的药物干预方案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