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目的:观察益气聪明汤合用灯盏生脉胶囊治疗气虚血淤型偏头痛临床疗效。方法:将4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25例和对照组15例,对照组给予西比灵口服,治疗组用益气聪明汤合用灯盏生脉胶囊口服,两组疗程均为1个月,治疗前、后分别观测头痛发作次数、持续时间并做疗效评定。结果: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症状有显著改善。结论:益气聪明汤合用灯盏生脉胶囊能明显改善气虚血淤型偏头痛症状,是治疗的有效药物。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益气化瘀盆炎汤治疗慢性盆腔炎气虚血瘀证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63例气虚血瘀证慢性盆腔炎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30例患者给予左氧氟沙星口服,观察组33例患者给予益气化瘀盆炎汤口服,观察2个疗程,然后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临床疗效进行统计及比较。结果:观察组患者综合疗效总有效率为81.82%,症状疗效总有效率为93.94%。与对照组相比,P<0.05。结论:益气化瘀盆炎汤治疗慢性盆腔炎气虚血瘀证有较好的临床疗效,值得在临床广泛推广。  相似文献   

3.
目的:通过临床试验研究,观察益气化瘀通络汤对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气虚血瘀证)的疗效,并探讨其作用机理。方法:将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患者72例随机分为益气化瘀通络汤治疗组和尼莫地平片对照组。结果:两组对眩晕疾病疗效,治疗组总有效率86.11%,对照组总有效率80.56%,两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说明两组对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气虚血瘀型)疗效相近。两组对症候的疗效,治疗组总有效率91.67%,对照组总有效率77.78%,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说明益气化瘀通络汤对气虚血瘀型眩晕的中医证候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益气化瘀通络汤具有明显改善临床症状的作用,值得进一步研究和开发。  相似文献   

4.
目的 :观察益气升阳法治疗气虚型眩晕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90例辨证为气虚型眩晕的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5例。治疗组以益气升阳法为则,采用益气聪明汤及补中益气汤加减治疗;对照组予以静脉滴注银杏叶提取物注射液治疗。两组均以7 d为1疗程,连续治疗2疗程。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中医证候积分及病情改善、复发情况。结果:治疗后两组在临床疗效、中医证候积分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椎-基底动脉血流速、血黏度测定方面较治疗前均有改善(P<0.05);在复发率方面,治疗组表现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益气升阳法治疗气虚型眩晕临床疗效确切,在改善实验室检查指标、防止复发方面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益气聪明汤治疗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的疗效。方法将63例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时照组,两组均采用敏使朗治疗,治疗组加用益气聪明汤治疗,对照组加用手法复位治疗。结果治疗组对照组总有效率、总显效率无显著性差异。结论益气聪明汤治疗位置性眩晕有明显疗效。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益气化瘀盆炎汤治疗慢性盆腔炎气虚血瘀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患者随机分为益气化瘀盆炎汤组(试验组)30例和奥硝唑胶囊组(对照组)30例。两组临床观察时间均为4周,均以患者的体征、中医证候、舌象、脉象作为观察指标,于治疗前和治疗后分别对两组患者进行临床疗效观察和对比。结果:据综合疗效判定:试验组总有效率为93.3%;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6.7%,差异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临床证候学表明:慢性盆腔炎(气虚血瘀型)的临床症状经益气化瘀盆炎汤治疗后能够得到有效改善,且在体征积分、中医证候积分、总积分比较上治疗组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益气化瘀盆炎汤治疗气虚血瘀型慢性盆腔炎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补中益气汤加减治疗气虚型功能性便秘的临床疗效。方法:76例病例根据就诊顺序分为两组,每组38例。对照组给予西沙必利治疗,治疗组给予补中益气汤加减治疗,30 d为1个疗程。2个疗程后统计疗效。结果:对照组治疗后总有效率为68.42%,治疗组治疗后总有效率为92.11%,两组病例治疗后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病例治疗后排便困难、缺乏便意及排便不尽感症状积分较本组治疗前明显降低,差异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排便困难、缺乏便意及排便不尽感症状积分较对照组治疗后明显改善,差异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补中益气汤加减治疗气虚型功能性便秘疗效显著,值得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益气活血补肠汤合化疗治疗直肠癌术后患者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益气活血补肠汤联合化疗对直肠癌术后气虚血瘀证患者的疗效.方法:采用随机对照研究方法将68例患者平均分为两组,治疗组(34例)用益气活血补肠汤加化疗治疗,对照组(34例)单用化疗治疗,两组治疗均为每3周1次,共4个疗程.观察两组患者的疗效、气虚血瘀症状的改善以及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的肿瘤缓解率分别为41.1%和35.3%;中医气虚血瘀证候疗效:控显率治疗组(73.5%)与对照组(20.5%)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治疗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益气活血补肠汤联合化疗对改善直肠癌术后患者气虚血症状,减轻化疗部分不良反应有一定的效果.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针灸配合补阳还五汤治疗中风及后遗症(中经络,气虚血瘀型)的疗效.方法 将确诊为中风(中经络,气虚血瘀型)62例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32针灸配合补阳还五汤治疗,对照组30例应用纯针灸治疗,2周为一疗程,连续治疗4疗程.结果 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6.87%,对照组为86.87%,2组疗效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 针灸配合补阳还五汤治疗中风及后遗症(中经络,气虚血瘀型)比纯针灸治疗效果更好,治愈率高,且无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0.
补阳还五汤对缺血性中风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观察补阳还五汤对气虚血瘀型缺血性中风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急性缺血性中风患者48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所有患者均给予阿司匹林,辛伐他汀口服,及疏血通,胞二磷胆碱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给予补阳还五汤治疗,两组疗程均为14天.结果 经两种临床疗效评定方法 评定,结果 显示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对气虚血瘀型缺血性中风患者联合使用补阳还五汤能使治疗总有效率显著提高,且未发现明显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针灸联合加味益气聪明汤治疗气血亏虚型颈性眩晕的临床疗效。方法将56例气血亏虚型颈性眩晕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针灸治疗)和观察组(针灸合加味益气聪明汤治疗),观察治疗前后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眩晕程度、椎动脉血流速度、椎动脉脉冲指数(PI)、血清纤维蛋白原(Fibrinogen,Fib)、血清总胆固醇(total cholesterol,TC)值变化。结果对照组痊愈率12%;观察组痊愈率32%,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椎动脉血流速度变缓(P〈O.01),椎动脉PI值降低(P〈O.05),观察组Fib与TC值下降明显(P〈0.05);两组治疗前后差值进行比较,观察组椎动脉血流速度(P〈O.01)、Fib、TC(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针灸联合加味益气聪明汤治疗气血亏虚型颈性眩晕有效,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观察益气熄风胶囊治疗血管性痴呆气虚血瘀证的临床疗效。方法 :按完全随机分组原则,将100例受试对象分为中药治疗组和西药对照组,治疗组予以益气熄风胶囊,对照组予以多奈哌齐,两组均治疗12周。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分别进行简易精神状态检查(MMSE)、Blessed行为量表(BBS)、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和中医证候积分测定。结果:治疗后两组MMSE积分、BBS积分、ADL积分、中医主要证候积分均较治疗前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间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对照组各中医次要证候积分较治疗前无差别(P0.05),治疗后治疗组各中医次要证候积分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且与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益气熄风胶囊改善认知功能障碍临床疗效与多奈哌齐相当,且在改善血管性痴呆中医临床次要证候方面优于多奈哌齐组。益气熄风胶囊治疗血管性痴呆气虚血瘀证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益气活血中药膏方治疗冠心病冠脉支架植入术后气虚血瘀证患者支架内再狭窄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40例冠心病冠脉支架植入术后气虚血瘀证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70例,对照组采用西医抗血小板聚集、扩张冠状动脉、抗凝血、调节脂代谢等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益气活血中药膏方治疗,方药组成:黄芪30 g,人参10 g,丹参15 g,当归10 g,川芎15 g,桃仁10 g,红花10 g,枳壳10 g,水蛭6 g,炙甘草10 g。偏气虚者可重用人参、黄芪;偏血瘀者可重用丹参、川芎、红花。两组患者疗程均为6个月。观察两组患者中医证候、心电图、心功能[纽约心脏病协会(New York heart association,NYHA)分级]、冠状动脉造影情况。结果:两组患者中医证候疗效比较,治疗组有效率为92.86%,对照组有效率为77.14%,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心电图疗效比较,治疗组有效率为90.00%,对照组有效率为71.4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心功能变化比较,治疗组有效率为91.43%,对照组有效率为72.86%,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冠状动脉造影疗效比较,治疗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益气活血中药膏方可以提高中医证候疗效、改善心电图心肌缺血和心功能。冠状动脉造影显示,益气活血中药膏方在干预冠心病冠脉支架植入术后气虚血瘀证患者再狭窄有较好作用,能提高临床疗效和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益气化瘀中药对2型糖尿病血流变异常的疗效。方法将68例糖尿病伴血流变异常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口服阿斯匹林治疗,治疗组在口服阿斯匹林的基础上加服益气化瘀中药治疗,治疗4周后比较2组血流变指标。结果治疗组血流变多项指标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0.01)。结论对2型糖尿病伴血流变异常患者的治疗加用益气化瘀中药可以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健脾益气汤对气虚血瘀证子宫腺肌病患者子宫内膜厚度及血红蛋白水平的影响及安全性。方法选取本院2018年3月至2020年1月收治的300例气虚血瘀证子宫腺肌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150例。对照组采用孕三烯酮治疗,观察组采用健脾益气汤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子宫内膜厚度、子宫体积、血红蛋白水平、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治疗3个月后,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为95.33%,高于对照组的84.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子宫内膜厚度、子宫体积、血红蛋白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3个月后,两组子宫内膜厚度、子宫体积均低于治疗前,血红蛋白水平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均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略低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健脾益气汤治疗气虚血瘀证子宫腺肌病患者疗效显著,可有效改善子宫内膜厚度、子宫体积,提升血红蛋白水平,且不良反应少,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补中益气汤加减配合针刺治疗颈性眩晕的临床疗效。方法:将54例符合诊断标准的颈性眩晕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27例,治疗组给予补中益气汤加减配合针刺治疗,对照组给予单纯针刺治疗。2个疗程后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颈性眩晕症状与功能评估量表评分、椎-基底动脉血流情况。结果:治疗组有效率为92.59%,显著优于对照组(85.19%)(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后比较,颈性眩晕与功能评估量表评分均明显改善(P0.05),椎-基底动脉血流速度均明显提升(P0.05);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改善更为显著(P0.05)。结论:补中益气汤加减配合针刺治疗颈性眩晕效果较单纯针刺治疗效果明显,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7.
目的:评估中药畅流方治疗冠心病稳定性心绞痛气虚血瘀证的临床疗效。方法:对照组33例采用常规西药治疗(阿司匹林、ACEI类、β-受体阻滞剂、钙离子拮抗剂、他汀类等),治疗组32例采用常规西药加中药畅流方,治疗期间心绞痛发作给予硝酸甘油舌下含服,疗程为6个月。结果:两者均能改善心绞痛症状及中医证候以及血脂情况,但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结论:畅流方具有益气活血、理气通络之效,对冠心病稳定性心绞痛气虚血瘀证患者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观察常规西药联合芪参益气滴丸治疗孤立性心肌桥伴心绞痛(气虚血瘀型)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60例孤立性心肌桥伴心绞痛(气虚血瘀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分别给予常规西药治疗(对照组)、西药联合芪参益气滴丸治疗(观察组)各30例。治疗8周后,比较两组心绞痛症状改善、西雅图心绞痛量表(SAQ)评分、气虚血瘀证积分和动态心电图结果。[结果] 观察组心绞痛症状改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西雅图心绞痛量表评分升高,气虚血瘀证积分下降,与自身治疗前及对照组治疗后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均达到P<0.05)。观察组动态心电图检查显示缺血型ST段变化的次数、最长持续时间、心肌缺血总负荷均下降,与自身治疗前及对照组治疗后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均达到P<0.05)。[结论] 芪参益气滴丸能提高孤立性心肌桥伴心绞痛(气虚血瘀型)患者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