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目的 了解陕西省目前新生儿死亡现状及其影响因素,分析在新生儿危重症救治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薄弱环节,进而提出改进意见和建议,为制订相关政策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以陕西省新生儿死亡评审为基础,依托5岁以下儿童死亡监测系统,分析新生儿死亡现状,研究自2010年开展新生儿死亡评审以来,新生儿死亡评审制度对新生儿死亡率的影响,并进行综合评价。结果 新生儿死亡数逐年下降,总死亡率由2010年的8.94‰下降至2016年的3.87‰,下降幅度为5.07‰,农村下降幅度(5.77‰)大于城市(1.8‰)。导致新生儿死亡常见的疾病为:出生窒息、肺炎、先天性心脏病、意外窒息、其他先天性异常、早产低出生体重。出生窒息为2010、2011、2013年的顺位第一,自2015年开始早产低出生体重为顺位第一,2012年顺位第一为先天性心脏病。7年间共评审病例66例,参评专家83人,其中11(16.7%) 例“不可避免”死亡;37(56.0%)例 “创造条件可避免”, 18(27.3%)例“可避免”死亡。结论 应加强化新生儿复苏技术培训以降低陕西省新生儿死亡率;重点开展早产儿救治技术、新生儿危重症识别及救治技术的培训;建立并规范全省范围内的危重新生儿转诊网络。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定西市新生儿死亡影响因素,制定有效的干预措施,为降低新生儿死亡率提供依据。方法对定西市2011-2015年新生儿死亡评审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研究。筛选其中住院治疗、病历资料比较齐全且经过县级评审的76例病例进行市级死亡评审。结果该地区2011-2015年期间出生活产157 493例,新生儿死亡862例,死亡率为5.47‰。76例参加市级评审的病例中,可避免和创造条件可避免死亡占82.9%。死因顺位为出生窒息、早产或低出生体重、先天异常、颅内出血、败血症,其中出生窒息和早产或低出生体重两项占总死亡数的63.15%。结论加强新生儿危重抢救能力建设,规范助产技术,加强孕期营养指导,加强产儿科协作,提高围产保健服务能力是降低新生儿死亡的关键措施。  相似文献   

3.
摘要:目的 分析2014-2018年大连市5岁以下儿童死亡情况,为进一步控制和降低大连市5岁以下儿童的死亡率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利用妇幼保健机构为中心的三级儿童死亡报告监测系统收集2014-2018年大连市5岁以下儿童的死亡数据,采用卡方检验分析率及构成比[是“死亡率与构成比”吗?]的差异,采用年度变化百分比(APC)评价死亡率的年度变化趋势,对死亡率几何均数的拟合直线斜率进行t检验。结果 2014-2018年,大连市婴儿死亡率和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呈现下降趋势(P<0.05),APC分别为-6.01%及-5.16%,而新生儿死亡率和1-4岁儿童死亡率下降趋势不明显(P>0.05);不同季度5岁以下儿童的死亡率比较,仅2016年不同季度的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014-2018年大连市婴儿死因顺位前5位依次为:早产低出生体质量、其他先天异常、其他新生儿病、先天性心脏病、出生窒息,其构成比分别为16.44%,13.79%,12.30%,11.26%及10.69%,死因顺位前5位导致死亡数占婴儿死亡总数的比例为64.48%;1-4岁儿童死因顺位前5位依次为:其他肿瘤、交通意外、其他神经系统疾病、意外跌落、白血病,其构成比分别为16.46%,14.77%,11.81%,7.59%及7.17%,死因顺位前5位导致的死亡数占1-4岁儿童死亡总数的比例为57.80%;5岁以下儿童死因顺位前5位依次为:早产低出生体质量、其他先天异常、先天性心脏病、其他新生儿病、出生窒息,其构成比分别为12.92%,11.38%,10.12%,9.67%及8.40%,死因顺位前5位导致死亡数占婴儿死亡总数的比例为52.49%。结论 近年来,大连市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呈降低趋势,但仍然要重视儿童生命质量监测,加强围产期保健,预防出生缺陷,重视儿童安全教育,加大先心病政府救助宣传力度,以进一步降低儿童死亡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 了解新生儿死前在产科或儿科救治的情况及其死亡的直接原因,为采取针对性措施、提高产科和儿科的救治水平提供依据.方法 收集2008年5~12月间我国5个省部分医院的108例新生儿死亡调查表.调查表为自行设计,在新生儿死后7天内由所在医院参与救治人员填写完成.采用现场询问和查阅病历的方法 ,对其中26例可避免死亡病例的死前救治情况进行调查,并对所获得的定性资料进行归纳总结,对新生儿死亡发生情况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结果 出生窒息、早产及低出生体重、肺炎和败血症是医院新生儿死亡的前4位死因.死于出生窒息的新生儿中,生后1分钟和5分钟时重度窒息分别占48.5%和54.6%;死于早产及低出生体重的新生儿中,51.9%的出生体重在1 500g以下;90.7%的新生儿死亡发生在生后7天内,出生窒息为第1位死因,9.3%发生在7天后,感染为第1位死因.对26份病例的定性调查显示,新生儿死前救治措施不适宜,主要表现在对产程异常的用药不规范、处理不及时、早产儿未能及时转诊、新生儿治疗不规范、未按标准程序进行新生儿复苏及产科和儿科缺乏沟通与合作等方面.结论 出生窒息是医院内新生儿首位死因.亟待建立和健全产科和儿科对新生儿救治的常规及监督其执行的机制.  相似文献   

5.
刘静  曲红明 《现代预防医学》2015,(22):4081-4083
摘要:目的 了解南京市2009-2014年新生儿死亡状况,为进一步降低新生儿死亡率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收集南京市2009-2014年5岁以下儿童死亡监测网中的新生儿死亡数据以及新生儿死亡评审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2009-2014年南京市新生儿死亡率为2.92‰,其中早期新生儿死亡率2.12‰,占所有新生儿死亡的72.71%。新生儿死亡率呈逐年下降趋势(χ2=26.725,P<0.001),男童新生儿死亡率(3.29‰)高于女童(2.49‰)。2009-2014年南京市新生儿死亡疾病前5位主要病种依次为早产低出生体重,出生窒息,其他先天异常,其他新生儿病,先天性心脏病,其中早产低出生体重(χ2=44.873,P<0.001)、出生窒息(χ2=20.610,P<0.01)的死因别死亡率呈下降趋势。6年间南京市区县级新生儿死亡评审共260例,市级复评审72例,诊断不相符的占31.94%。结论 减少早期新生儿死亡,加强新生儿主要死因的预防与控制,进一步完善新生儿死亡评审工作,以最大限度降低新生儿死亡率。  相似文献   

6.
顾宇静 《中国妇幼保健》2012,27(13):1990-1991
目的:掌握全市5岁以下儿童死亡变化趋势及死因构成,为降低5岁以下儿童和婴儿死亡率提出干预措施。方法:回顾性调查无锡市2001~2011年5岁以下儿童死因与构成,并对在三级医院死前治疗的儿童死亡评审病例进行分析。结果: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逐年下降,2011年比2001年下降了57.61%,11年来5岁以下儿童总死亡率为6.36‰,婴儿总死亡率为4.62‰,新生儿死亡率为3.21‰,主要以新生儿死亡为主。累计死因顺位前5位依次是早产低体重、溺水、先天性心脏病、出生窒息、肺炎。死因类别顺位前3位依次是新生儿疾病、出生缺陷、意外和中毒。死亡评审结果:可避免或创造条件可避免死亡占24.00%,死因主要以家属态度、知识技能和资源为主而放弃治疗。结论:巩固孕产妇保健和儿童保健基础工作,加强人员培训和质量监管,重视健康教育,降低儿童死亡率。  相似文献   

7.
为掌握扶沟县崔桥乡5岁以下儿童死亡、死因及各年龄死亡率变化趋势,统计分析了1991-2002年12年监测上报的死亡登记及报表.结果:新生儿死亡率1998年最高为37.80‰,2002年16.61‰;婴儿死亡率1998年最高为48.82‰,2002年为23.99‰;1-4岁儿童死亡率1996年最高为2.68‰,2002年为1.09‰.历年新生儿与婴儿死亡构成比为66.67-100.00%;婴儿死亡与5岁以下儿童死亡构成比为50.00-93.04%.新生儿死因前5位依次为出生窒息、新生儿肺炎、早产低体重、先天异常、败血症.婴儿死因前5位依次为肺炎、出生窒息、早产低体重、先天异常、败血症.1-4岁儿童死因前5位依次为意外事故、溺水、脑炎、肺炎、意外窒息.5岁以下儿童死因前5位依次为肺炎、出生窒息、早产低体重、先天异常、败血症.  相似文献   

8.
蔡余英  丁泉 《卫生研究》2001,30(5):317-318
如皋市 1990~ 1999年 10年间新生儿死亡 130 0例 ,死亡率为 0 918% ,男女比为 1 5 3∶1,其中早期死亡占 75 % ;其死因顺位为早产、出生窒息、新生儿肺炎、先天畸形、意外窒息 ,死于医院的新生儿占死亡总数的 75 6 2 %。提出新生儿保健工作的重点 ,并进行探讨 ,采取综合措施是降低新生儿死亡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9.
王树国 《中国妇幼保健》2012,27(35):5776-5777
目的:了解原州区新生儿死亡情况并采取针对性的干预措施、提高产科和儿科的救治水平。方法:对辖区2006~2010年新生儿死亡时间地点、死因构成及相关因素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出生窒息、早产及低出生体重、肺炎和其他先天异常是医院新生儿死亡的前4位原因;67.41%的新生儿在医院死亡;新生儿死前救治措施不适宜包括未按规范程序进行新生儿复苏、治疗和用药不规范、处理不及时、设施缺乏、未及时转诊和产、儿科缺乏沟通合作。结论:出生窒息是医院新生儿的首位死因。亟待加强基层产、儿科建设及基层医务人员的培训,提高新生儿的救治水平,加强产儿科合作是降低新生儿死亡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10.
周晶 《江苏预防医学》2015,26(2):117-119
目的了解仪征市5岁儿童主要死因及相关因素。方法采用描述性分析方法分析2006-2013年仪征市5岁儿童死亡监测资料及评审资料。结果2013年仪征市5岁儿童死亡率2.82‰、婴儿死亡率2.56‰,新生儿死亡率2.31‰,与2006年相比分别下降71.31%、63.53%、45.13%;婴儿死亡占5岁儿童死亡的71.43%,新生儿死亡占婴儿死亡的63.08%,早期新生儿死亡占新生儿死亡的85.37%;前5位死因为溺水、先天性心脏病、早产/低体重、出生窒息、新生儿肺炎;死亡率与孕产妇系统管理率呈负相关(r=-0.922,P0.01)。结论仪征市新生儿、婴儿、5岁儿童死亡下降速度均较快,溺水、先天性心脏病、早产/低体重、出生窒息为本地区儿童主要死因,应广泛开展安全教育和及时干预。  相似文献   

11.
新生儿死亡死因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本院新生儿死亡率及死亡原因,加强防治对策。方法对1986~1995年在我院出生的新生儿死亡情况进行回顾性调查,对死因分前五年和后五年两期进行对比分析。结果10年间新生儿死亡率为5.6‰,早产儿、低出生体重儿分别占总死亡数的55.1%及56.3%。前期死因依次为新生儿窒息、早产、呼吸道疾患、先天畸形和败血症。后期则为呼吸道疾患、先天畸形、早产和新生儿窒息。1周内死亡占总死亡数的85.6%。结论要降低新生儿死亡率必须继续建立健全围产保健制度,减少畸形儿出生,防止早产,预防新生儿窒息,普及新法复苏,并要加强呼吸管理及治疗。  相似文献   

12.
目的:根据白银市2003~2010年婴儿死亡的调查统计资料,对婴儿死亡率的变化及其主要死因进行统计分析,为确定妇幼保健工作的重点与对策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根据甘肃省5岁以下儿童死亡监测方案,利用全市5个县区5岁以下儿童死亡监测点2003~2010年儿童死亡监测资料中婴儿死亡相关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003~2010年来全市婴儿死亡率下降明显,但农村婴儿死亡率明显高于城市;2003~2008年婴儿前3位死因顺位为肺炎、出生窒息、早产和低出生体重;其中肺炎、早产低出生体重死亡率下降明显,出生窒息死亡率下降不明显,2009~2010年婴儿前3位死因顺位为出生窒息、早产和低出生体重、先天性心脏病。先天性心脏病、其他先天异常等出生缺陷死因顺位上升。婴儿死亡构成中,新生儿占84.60%,其中早期新生儿占69.57%。结论:降低新生儿死亡率是降低婴儿乃至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的关键。儿童保健工作的重点应放在农村,应加大对农村及边远贫困地区的妇幼卫生投入,加强农村三级妇幼卫生网络和卫生服务能力建设,促进城乡间协调发展;重视先天异常的预防、提高其检测水平。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吉林省5岁以下儿童死亡的主要死因及影响因素,制定有针对性的干预措施,降低全省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方法按照《吉林省5岁以下儿童死亡评审规范》要求,组织专家对2014-2016年省级监测点死亡的5岁以下儿童进行评审。结果 2014-2016年省级监测点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为4.57‰,婴儿死亡占82.96%,新生儿死亡占60.03%,省级评审218例,评审比例为28.57%;5岁以下儿童死亡主要死因为出生窒息、早产低出生体重、先天性心脏病及其他先天异常;主要影响因素为个人及家庭知识技能、态度问题及各级医疗保健人员的知识技能问题;评审结果 79.82%为可避免或创造条件可避免死亡。结论规范孕期保健和高危妊娠管理,加强健康教育宣传,提高产儿科专业技术人员急危重症的识别和处理能力,保证评审工作质量是降低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14.
为掌握扶沟县崔桥乡5岁以下儿童死亡、死因及各年龄死亡率变化趋势,统计分析了1991-2002年12年监测上报的死亡登记及报表。结果:新生儿死亡率1998年最高为37.80‰,2002年16.61‰;婴儿死亡率1998年最高为48.82‰,2002年为23.99‰;1-4岁儿童死亡率1996年最高为2.68‰,2002年为1.09‰。历年新生儿与婴儿死亡构成比为66.67-100.00%;婴儿死亡与5岁以下儿童死亡构成比为50.00-93.04%。新生儿死因前5位依次为出生窒息、新生儿肺炎、早产低体重、先天异常、败血症。婴儿死因前5位依次为肺炎、出生窒息、早产低体重、先天异常、败血症。1-4岁儿童死因前5位依次为意外事故、溺水、脑炎、肺炎、意外窒息。5岁以下儿童死因前5位依次为肺炎、出生窒息、早产低体重、先天异常、败血症。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南昌市新生儿死亡的影响因素,从而制定有效的预防措施,为降低新生儿死亡率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南昌市2011-2014年新生儿死亡评审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该地区4年期间出生活产共220 412例,新生儿死亡579例,死亡率2.63‰。对其中符合评审条件的97例新生儿死亡病例进行了市、县级评审,死亡新生儿中母亲孕周37周的占41.24%;出生体重2 500 g的占44.33%;死亡日龄7 d的占78.35%。新生儿主要死因顺位为早产或低出生体重、出生窒息、新生儿肺炎、先天异常与意外窒息。结论加强围生期保健,防治早产和低出生体重、先天性异常,规范助产技术和新生儿窒息复苏技术、完善产儿科合作是降低新生儿死亡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16.
承德市1994~2002年新生儿死因分析及干预措施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目的 :掌握承德市新生儿死亡现状及动态变化规律 ,找出相关因素 ,提出科学有效的干预措施。方法 :按新生儿死亡监测方案 ,对新生儿死亡进行系统规范的监测。结果 :新生儿死亡率从 2 8.2‰降至 11.8‰ ,下降显著(P<0 .0 1)。死因顺位 :出生窒息、早产和 /或低出生体重、先天异常为当前新生儿主要死因。先天异常上升迅速 (P<0 .0 1)。新生儿死亡率的逐步下降 ,使我市人均期望寿命延长了 2~ 3岁。结论 :降低新生儿死亡率的工作重点是降低早期新生儿死亡率。开展孕产妇系统管理 ,提高新法接生率和住院分娩率 ,加强基层产、儿科建设 ,提供科学准确的产前诊断技术是降低新生儿死亡率的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17.
嘉善县5岁以下儿童死亡分析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目的:了解嘉善县儿童的死亡水平,分析儿童死亡原因,提出对策。方法:调查1994~2003年5岁以下儿童死亡水平、死亡年龄构成、主要死因及顺位。结果:新生儿死亡率、婴儿死亡率、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分别为6.43‰、8.68‰、13.55‰,新生儿死亡、婴儿死亡占5岁以下儿童死亡的构成分别为47.46%、64.02%,5岁以下儿童死因顺位依次为溺水、其他先天异常、先天性心脏病、早产和出生低体重、出生窒息、意外窒息。结论:降低新生儿、婴儿死亡率是降低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的关键;降低意外死亡已成为降低5岁以下儿童死亡的当务之急;预防出生缺陷刻不容缓;加强肺炎防治。  相似文献   

18.
目的了解峨眉山市5岁以下儿童死亡原因及变化趋势,探讨相应对策。方法对2001-2011年5岁以下儿童死亡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01-2011年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13.58‰,婴儿死亡率10.76‰,新生儿死亡率7.33‰。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呈下降趋势,从2001年的27.79‰下降到2011年的10.98‰。死因顺位为肺炎、出生窒息、早产(低出生体重)、意外窒息、先天性心脏病。结论 2001-2011年峨眉山市5岁以下儿童、婴儿、新生儿死亡率均呈下降趋势。  相似文献   

19.
王敏 《中国妇幼保健》2008,23(6):816-818
目的:掌握鹤庆县5岁以下儿童死亡情况,分析死亡原因,探讨干预措施,降低死亡率。方法:对鹤庆县2001~2005年448例5岁以下儿童死亡情况、死因构成及相关因素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新生儿死亡率、婴儿死亡率、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分别为16.36‰、22.07‰、27.39‰,新生儿死亡、婴儿死亡占5岁以下儿童死亡的构成比分别为59.82%、80.58%,5岁以下儿童死因顺位依次为:肺炎、出生窒息、早产和低出生体重、意外、先天异常。结论:发展地区经济、加大对妇幼保健的投入,切实加强围产期保健,提高住院分娩率,是降低新生儿及婴儿死亡的关键。重视儿科队伍的建设,加强肺炎防治。大力宣传妇幼保健知识,预防儿童意外死亡及先天异常的出生是妇幼保健的重要工作。  相似文献   

20.
目的了解2012-2016年无锡市5岁以下儿童死亡死因构成和死亡率变化趋势,为制定有效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11年10月-2016年9月无锡市出生的活产儿和死亡的5岁以下儿童死亡监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2012-2016年无锡市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婴儿死亡率、新生儿死亡率整体呈下降趋势,男童死亡率高于女童,流动户籍儿童死亡率高于本地户籍儿童;新生儿疾病、意外伤害和先天异常是5岁以下儿童最主要的死因类别,占儿童死亡的近80%;前5位死因主要是早产和低出生体质量、先天性心脏病、出生窒息、肺炎、溺水,其中早产和低出生体质量始终位于死因顺位的第1或第2位。结论加强流动儿童健康管理,提高围生保健质量和新生儿救治能力,加强出生缺陷的三级预防,减少意外伤害发生是降低无锡市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