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食品与发酵工业》2013,(10):156-160
低聚果糖能调节肠道菌群,有效地促进双歧杆菌、乳杆菌等乳酸菌在肠道的增殖,然而其代谢机理存在菌种特异性的特点。为了进一步了解乳酸菌代谢低聚果糖的状况,文中分别对乳酸菌负责低聚果糖代谢的转运蛋白、果糖苷酶及其代谢调控方式进行了总结,并对未来的研究方向提出了展望。  相似文献   

2.
对添加低聚果糖的原料奶,使用嗜酸乳杆菌、双歧杆菌和嗜热链球菌作为快速发酵剂进行发酵后.在4℃条件下储存42d。每周对发酵乳进行微生物分析和酸度测试。结果表明,低聚果糖质量浓度在10—50g/L时对嗜酸乳杆菌和嗜热链球菌的存活都没有太大影响。双歧杆菌活菌数下降幅度比嗜酸乳酸杆菌和嗜热链球菌要快。但添加低聚果糖对双歧杆菌的存活起到重要作用。结论是低聚果糖产品对双歧杆菌有益生作用,因此在冷藏发酵乳制品中有助于提高双歧杆菌活菌数。  相似文献   

3.
为研究体外检测低聚异麦芽糖对长双歧杆菌和嗜酸乳杆菌生长的影响及低聚异麦芽糖对BALB/c小鼠肠道菌群影响以及对便秘小鼠润肠通便的作用。采用不同浓度低聚异麦芽糖与葡萄糖作为培养基中的碳源,与碳源为葡萄糖比较,检测不同浓度低聚异麦芽糖条件下长双歧杆菌和嗜酸乳杆菌的生长情况。体内实验以BALB/c雌性小鼠为实验对象,连续给予小鼠高剂量(1.0 g/(kg·bw))、低剂量(0.5 g/(kg·bw))的低聚异麦芽糖14 d后,测定小鼠粪便中双歧杆菌、乳杆菌、肠杆菌、肠球菌的含量;连续给予小鼠高、低剂量的低聚异麦芽糖21 d后,以复方地芬诺酯建立小鼠便秘模型,测定给予低聚异麦芽糖后便秘小鼠的排首黑便时间、6 h内黑便重量及小肠推进率。得到在体外实验中,与碳源为葡萄糖相比,碳源为不同浓度低聚异麦芽糖与葡萄糖时,长双歧杆菌与嗜酸乳杆菌的数量显著增加。体内实验中,实验组小鼠灌胃低聚异麦芽糖14 d后,与正常组相比,粪便中乳杆菌与双歧杆菌都极显著增加,B/E值也明显提高,且低剂量组中肠杆菌显著减少;灌胃前后自身相比,乳杆菌和双歧杆菌数量也显著增加。灌胃便秘小鼠低聚异麦芽糖后,其首粒排黑便时间明显缩短,排黑便总量明显增加,小肠推进率明显提高。体外培养条件下,低聚异麦芽糖可以增加长双歧杆菌和嗜酸乳杆菌的数量;低聚异麦芽糖具有改善小鼠胃肠道菌群及润肠通便的功效。  相似文献   

4.
大米乳酸发酵饮料菌株的筛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糖化的大米为基质,对6株乳酸菌的发酵性能进行了测试,其中以嗜酸乳杆菌产酸最高,产酸速率最快。确定了嗜酸乳杆菌(La)、乳明串珠菌(Ll)和两岐双歧杆菌(Bb)为最佳菌种组合,并通过scheffe'三因子单形重心设计法,确定了最佳种间比,即La∶Ll∶Bb=3∶3∶2。  相似文献   

5.
低聚果糖(FOS)是一种研究广泛的益生元,可以到达结肠被肠道细菌利用,从而调节肠道菌群的目的。本文以能利用FOS的大肠杆菌M52、克雷伯氏菌h26和植物乳杆菌ST-III为对象,研究FOS对3株菌在小鼠肠道内定植的影响。给小鼠灌胃1×1011CFU的菌株,在第1,2,3,5,7和9天分别收集各组小鼠的粪便。试验发现,大肠杆菌M52能在小鼠肠道内存留7~9 d,低聚果糖对其定植无影响;低聚果糖能促进克雷伯氏菌h26在小鼠肠道内的定植,由2 d变为9 d;低聚果糖对植物乳杆菌ST-III在小鼠肠道内定植有促进作用。由此得出结论:低聚果糖对细菌在肠道内定植具有不同的调节作用,存在菌种差异性。  相似文献   

6.
针对国内酸奶发酵剂成本高,菌剂被国外垄断的问题。本实验基于特征风味物质乙醛和双乙酰,从市售酸奶产品和菌剂中定向筛选出高风味物质含量菌株,经复配和感官评定,得到适合生产菌株。实验共分离鉴定出58株乳酸菌,包括嗜酸乳杆菌(9株)、鼠李糖乳杆菌(2株)、德氏乳杆菌(4株)、嗜热链球菌(39株)、乳酸乳球菌乳酸亚种/乳酸乳球菌(4株)。产乙醛能力呈现出德氏乳杆菌嗜热链球菌乳酸乳球菌嗜酸乳杆菌鼠李糖乳杆菌,最高达到25.57μg/g。产双乙酰能力呈现出鼠李糖乳杆菌嗜酸乳杆菌嗜热链球菌乳酸乳球菌德氏乳杆菌,最高达到3.57μg/g。德氏乳杆菌和鼠李糖乳杆菌产酸能力较强。菌株复配后大多风味物质含量提高,在一定条件下,呈现出乙醛/双乙酰比例越高,乙醛含量越高,感官风味越好。  相似文献   

7.
不同乳酸菌在冬瓜汁中的发酵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向鲜榨并经巴氏灭菌的冬瓜汁中接入不同的乳酸菌(干酪乳杆菌、嗜热链球菌、植物乳杆菌、嗜酸乳杆菌、鼠李糖乳杆菌、双歧杆菌和保加利亚乳杆菌)进行发酵,比较发酵过程中乳酸菌活菌数、pH值、可滴定酸、总糖、还原糖、总多酚和色泽等变化和发酵后挥发性风味物质种类与相对含量。结果表明,冬瓜汁营养丰富,上述各种乳酸菌均能在冬瓜汁中很好地生长,其中干酪乳杆菌的生长速率(对数生长期)略低于其他6种菌;另外,七种乳酸菌发酵后冬瓜汁中主要挥发性风味物质主要有酸类、醇类、酯类、醛类、酮类五类,保加利亚乳杆菌发酵的冬瓜汁中检出的挥发性风味物质最多。除双歧杆菌之外其他六种乳酸菌发酵的冬瓜汁理化性质差别不大,双歧杆菌发酵的冬瓜汁在总色差上明显高于其他乳酸菌,且双歧杆菌的产酸能力最强,在发酵期间其可滴定酸含量最高。  相似文献   

8.
该研究通过生长曲线和体外发酵实验对12株假小链双歧杆菌利用17种碳水化合物的能力进行了比较探究。从整体上看,假小链双歧杆菌能在葡萄糖、乳糖、低聚半乳糖培养基中达到较高的生长量(OD600≥0.99),在蔗糖、低聚半乳糖培养基中达到高的生长速率(代时≤150 min)。研究发现12株假小链双歧杆菌对于碳水化合物利用具有较大的差异性,其中FJSNT36M3仅能利用5种碳水化合物,而3株菌(FHNBA14M1、FGZ16I1M1、FXJWS49M21)能利用10种以上。3株菌(FGSYC12M4、FGZ16I1M1、FFJND17M1)在9种碳源培养基中的生长速率(代时)和生长量(OD600)较高。12株假小链双歧杆菌编码的大多为降解植源性碳水化合物的糖苷水解酶,在碳水化合物利用中展现出的差异可能是因为降解和转运碳水化合物的酶具有差异性。人粪便体外发酵实验证明,假小链双歧杆菌对碳水化合物利用能力的不同与其占据肠道内丰度的潜力相关。  相似文献   

9.
复合乳酸菌粉调节肠道菌群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朱韶娟 《现代食品科技》2011,27(12):1451-1453,1483
研究复合乳酸菌粉(嗜酸乳杆菌+乳双歧杆菌)及低聚未糖的益生菌冲剂在调节儿童肠道菌群方面的作用,研究方法依照《保健食品检验与评价技术规范-2003版》之“调节肠道菌群作用检验方法”.结果表明,该复合益生菌产品,在14 d动物实验和15d人体实验中,双歧杆菌和乳杆菌数量均有极显著增加,摄入该复合益生菌产品具有调节肠道菌群的...  相似文献   

10.
菊粉低聚果糖与蔗糖低聚果糖对双歧杆菌体外增殖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两种来源的低聚果糖对双歧杆菌的体外增殖效果。方法:配制以两种低聚果糖为碳源的培养基,对两种双歧杆菌进行体外培养,以培养时间为横坐标,吸光度(OD值)为纵坐标,绘制生长曲线,通过对比吸光度(OD值)反馈双歧杆菌的增殖情况,进而评价两种低聚果糖对双歧杆菌的增殖效果。结果:从双歧杆菌Ⅰ(BI-07)的生长曲线看出,两种低聚果糖均能促进双歧杆菌Ⅰ(BI-07)的生长,从对数期到稳定期,菊粉低聚果糖的吸光度(OD值)值始终高于蔗糖低聚果糖;从双歧杆菌Ⅱ(BB-12)的生长曲线看出,两种低聚果糖均能促进双歧杆菌Ⅱ(BB-12)的生长,当双歧杆菌处于对数期时,初期蔗糖低聚果糖的吸光度(OD值)高于菊粉低聚果糖,但在24h后,菊粉低聚果糖的吸光度(OD值)逐渐高于蔗糖低聚果糖,最终是菊粉低聚果糖的吸光度(OD值)高于蔗糖低聚果糖。结论:两种低聚果糖均能促进双歧杆菌的体外增殖,但菊粉来源的低聚果糖对双歧杆菌的体外促生长作用优于蔗糖来源的低聚果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